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0648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金属薄板带连续退火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



背景技术:

目前,对金属薄板带的连续退火大多在高温加热炉内进行,现有的高温加热炉因内腔在受热时,热量分布不均匀,导致金属薄板带通过内腔进行退火时存在瓢曲的现象,导致金属薄板质量可能存在缺陷,尤其是在利用感应加热炉进行高温退火时,由于涉及到电磁感应技术,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比较高,若在氛围炉内的温度不均,容易导致金属薄板带出现瓢曲的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内腔,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包括条状的上层碳化硅梁组、下层碳化硅梁组和两个耐火侧板,上述上层碳化硅梁组、下层碳化硅梁组上下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上述耐火侧板分别设置在上层碳化硅梁组和下层碳化硅梁组的两侧,上述上层碳化硅梁组、下层碳化硅梁组和两个耐火侧板之间围成一个均热内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上、下层碳化硅梁组、能对电磁感应加热炉种的氛围温度快速的均匀化,同时也使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能对温度实现更精确的控制,使得金属薄板带在通过均热内腔时能受热均匀,从而避免了金属薄板发生瓢曲的现象,提高产品的质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两个上述耐火侧板设置在上述上层碳化硅梁组下侧和下层碳化硅梁组上侧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配合紧凑,整体稳定性及密封性较好。

进一步,上述上层碳化硅梁组和下层碳化硅梁组均由多根条状的碳化硅梁以及设置在多根条状的碳化硅梁两端的连梁组成,多根上述碳化硅梁间隔且并列设置,且相邻两根上述碳化硅梁之间具有形变间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组成简单,便于批量生产制作。

进一步,上述形变间隙宽度为1~5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形变间隙设计合理,碳化硅梁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形变,利用该形变间隙可避免碳化硅梁相互挤压断裂。

进一步,上述碳化硅梁均为空心的长方体形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利于安装布置,质量较轻,耗材较少,热量损失速率较慢。

进一步,上述耐火侧板由耐火粘土高温烧制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取材制作,生产成本低。

进一步,上述耐火侧板由耐火砖砌筑形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简单,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上层碳化硅梁组,2、下层碳化硅梁组,3、耐火侧板,4、均热内腔,5、碳化硅梁,6、连梁,7、形变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包括条状的上层碳化硅梁组1、下层碳化硅梁组2和两个耐火侧板3,上述上层碳化硅梁组1、下层碳化硅梁组2上下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上述耐火侧板3分别设置在上层碳化硅梁组1和下层碳化硅梁组2的两侧,上述上层碳化硅梁组1、下层碳化硅梁组2和两个耐火侧板3之间围成一个均热内腔4。

使用过程中,通过高温加热炉中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对该高温加热炉内腔进行加热,待退火的金属薄板带由均热内腔4中经过,在高温条件下,利用上层碳化硅梁组1和下层碳化硅梁组2的低导磁性和半导体的特点,能吸收极少量磁感而发热,然后在其高导热性的特性下,能迅速将热量均匀化,从而使得均热内腔4的氛围温度均匀,达到辅热均热的目的,从而使得金属薄板带的退火环境热量分布均匀,降低其瓢曲现象的发生。

优选的,两个上述耐火侧板3设置在上述上层碳化硅梁组1下侧和下层碳化硅梁组2上侧之间,该设计,利于金属薄板带的通过,同时,整个内腔结构紧凑。

优选的,如图2和3所示,上述上层碳化硅梁组1和下层碳化硅梁组2均由多根条状的碳化硅梁5以及设置在多根条状的碳化硅梁5两端的连梁6组成,多根上述碳化硅梁5间隔且并列设置,相邻两根上述碳化硅梁5之间具有形变间隙7(如图3所示),组装时,将对应的多根碳化硅梁5以适当的间距摆放在连梁6上,并将同一组多根上述碳化硅梁5两端的连梁6分别固定在其他装置上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组装过程中,确保上层碳化硅梁组1和下层碳化硅梁组2之间围成均热内腔4,每根碳化硅梁5可沿两端对应的两个连梁6移动,这就使得在高温环境下碳化硅梁5可自由形变,不会因限制其形变而发生破裂,整个上层碳化硅梁组1和下层碳化硅梁组2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优选的,上述形变间隙7宽度为1~5mm,该尺寸设计符合生产加工的最佳需求,当然也可根据实际使用状况,改变该宽度尺寸,使其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优选的,上述碳化硅梁均为空心的长方体形梁,多根碳化硅梁5利于组装形成上层碳化硅梁组1或下层碳化硅梁组2,其空心结构使得质量较轻,耗材较少,热损耗也有所降低。

优选的,上述耐火侧板3由耐火粘土高温烧制制成,粘土取材方便,烧结工艺成熟、简单,利于大批量生产,生产使用成本也比较低。

优选的,上述耐火侧板3由耐火砖砌筑形成,其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施工方便、快捷。

上述耐火侧板3还可采用其他材质制成,如硅藻土制品、石棉制品、绝热板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包括条状的上层碳化硅梁组、下层碳化硅梁组和两个耐火侧板,上层碳化硅梁组、下层碳化硅梁组上下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耐火侧板分别密封设置在上层碳化硅梁组和下层碳化硅梁组的两侧,上层碳化硅梁组、下层碳化硅梁组和两个耐火侧板之间围成一个均热内腔。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上、下层碳化硅梁组、能对电磁感应加热炉种的氛围温度快速的均匀化,同时也使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能对温度实现更精确的控制,使得金属薄板带在通过均热内腔时能受热均匀,从而避免了其瓢曲的现象,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昭松;杨宇翔;林伟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蓝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16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