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00Mpa级汽车高强车轮钢及其CSP工艺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8074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技术冶炼、铸造领域,涉及一种500mpa级汽车高强车轮钢及其csp工艺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2013年-2015年连续3年,我国汽车总产量超过2200万辆,随之为国内钢质车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查阅相关统计数据,2012年至今,钢质车轮约占车轮总生产量的25%,年需求量4000万件以上,车轮钢年需求量在120~150万吨。

车轮是汽车重要的行驶部件和安全件,在汽车全寿命周期内,车轮需在环境严酷的条件(灰尘、温度变化、污水、石击等)下,承受应变载荷和冲击载荷。因此,整车企业对车轮制造商提出了苛刻的强度和寿命要求。钢质车轮由2个零件组成,即轮辋和轮辐,通过焊接连接。

轮辋与轮胎组成密闭“气囊”,支撑并缓冲地面传递的力;轮辐的旋压减薄及冲压成型性能是关键,因此,要求钢中需严格控制c、s、p含量及氧、氮气体含量,通过添加微合金提高强度,同时还需特殊的轧制工艺降低屈强比,提高延伸率,满足轮辋和轮辐的复杂加工制造工艺。

csp产线与常规热连轧相比,有着流程短、能耗低、投资少,生产效率高效、生产相同钢级所用合金成本低、晶粒度细小、薄规格板形优良等优点。工艺窗口窄是csp产线的缺点,如:生产中高碳钢及包晶钢难度大;由于薄板坯连铸工艺拉速快,夹杂物控制难度大;由于设备装本能力限制,800mpa钢级生产难度大;部分csp产线由于没有粗轧机组且层流冷却段短,控轧控冷工艺不能有效发挥。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生产汽车车轮钢制造方法,但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500mpa级以下、或采用常规热连轧工艺生产。例如申请号为200810026023.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c:0.04~0.07wt%、si:0.02~0.10wt%、mn:0.6~1.2wt%、nb:0.01~0.03wt%、al:0.025~0.05wt%、ti:0.01~0.03wt%,采用csp工艺得到抗拉强度为400~480mpa的汽车车轮钢的方法。申请号为201410786436.8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c:0.05~0.09%、si:0.01~0.30%、mn:0.80~1.20%、alt:0.02~0.06%、cr:0.20~0.6%、ti:0.008~0.03%、p:0.03~0.06%、s≤0.005%,n≤0.006%,采用常规热连轧工艺生产的抗拉强度为550mpa级热轧轮辋用钢(双相组织),厚度规格为6mm。

上述专利生产的汽车车轮用钢,普遍存在:合金加入量大,合金成本高,强度偏低;工艺装备条件要求苛刻,设备投入费用高(双相钢需增加超快冷设备)不能大范围应用推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500mpa级汽车高强车轮钢及其csp工艺生产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500mpa级汽车高强车轮钢,该钢种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4~0.07%、si≤0.30%、mn:0.8~1.0%;p≤0.015%、s≤0.010%、nb:0.02~0.03%、als:0.020~0.045%;其它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元素。

进一步的,该钢种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45~0.065%、si≤0.25%、mn:0.85~0.95%、p≤0.012%、s≤0.007%、nb:0.023~0.027%、als:0.020~0.035%;其它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元素。

500mpa级汽车高强车轮钢的csp工艺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连铸连轧,其中连铸连轧包括:板坯浇铸、加热、除鳞、轧制、层流冷却、卷取。

上述的500mpa级汽车高强车轮钢及其csp工艺生产方法,连铸连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连铸:钢水通过钢包底部的滑动水口进入中间包,中间包的钢水温度为1540~1560℃,连铸拉速:4.2~4.6m/s,板坯厚度:58mm或70mm。

2、加热:连铸坯经过二冷段冷却进入均热加热炉,连铸坯入炉温度为930~980℃,加热温度为1130~1180℃,连铸坯在加热炉内的停留时间为15~20分钟,出炉温度控制在1150~1170℃。

3、除鳞:入口压力≥20mpa,出口压力≥30mpa,产品厚度≤3.5mm时不投用二次除鳞。

4、热连轧:连铸坯出均热炉后,经一次高压水除鳞进入6机架连轧机组进行轧制,开轧温度为980~1020℃,终轧温度为850~870℃;f1/f2机架后二次除鳞水关闭,f1~f3机架间冷却水控制在0~70m3/h;各道次的道次压下率及轧制温度分别为:f1:48~60%,980~1020℃;f2:43~55%,950~990℃;f3:38~50%,930~960℃;f4:33~38%,900~930℃;f5:23~30%,880~900℃;f6:15~18%,860~880℃;6机架轧制速率分别为:f1:0.5~0.6m/s;f2:1.07~1.2m/s;f3:1.7~2.5m/s;f4:2.46~4.2m/s;f5:3.0~5.3m/s;f6:3.5~6.3m/s。

5、层流冷却:带钢出f6末机架后,经多功能仪检测(宽度测量、厚度测量、温度测量、板形测量),进入8段层流冷却段冷却,层流冷却模式选用分阶段分散冷却;层流冷却水系统水流量大于3800m3/h,系统压力大于0.7bar,粗调段每根集管水量控制在90~110m3/h,精粗调段每根集管水量控制在45~55m3/h,粗调段冷却速率为70~160℃/s;层流冷却前段集中冷却,第1~2组集管全部开启,微调段第8组集管后段全部打开,结合目标卷取温度及轧制规格,开启顺序为:第7组、第6组由后向前,依次间隔打开,需要继续增加冷却水量时,第3组集管由前至后,依次连续开启,第4、5组集管不开启,要求空冷。

6、卷取:采用二级psc模型设定的卷取张力,卷取温度为500~530℃。

本发明中各合金元素的作用如下:

c:提高钢带强度的重要元素,碳含量太低不能有效发挥其强化作用,需要增加合金元素,造成合金成本增加,碳含量过高,对于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会进入包晶区,增加连铸漏钢风险,同时降低了钢材的可焊接性能和冷加工性能(冲压)性能,因此确定了碳含量控制范围为:0.045~0.065%。

si:脱氧元素,是重要的固溶强化元素,同时增加钢液的流动性,硅含量过高容易使带钢表面出现“红绣”缺陷,且降低伸长率,因此确定了si含量控制范围为:小于0.25%。

mn:可以提高硅和氧的脱氧效果,可以同s形成硫化锰,很大程度上降低硫在钢中的危害,能提高热轧后钢材的硬度和强度,起到固溶强化作用,锰含量过低造成奥氏体稳定性和强度不足,过高会影响钢的塑形和焊接性能下降(含量大于1%时),并经过试验的得出结论,当锰含量高于1.0%时,其固溶强化作用减弱,因此确定了锰含量控制范围为:0.85~0.95%。

s:最大危害是引起钢材在加工过程时开裂,即热脆,对成形性能和疲劳性能影响较大,因此确定了s含量控制范围为:小于0.007%。

p:磷能提高钢的强度,但使钢的塑形和韧性降低,特别是使钢的脆性转折温度急剧上升,即冷脆,同时,磷有较大的偏析,因此,要严格控制磷含量(小于0.012%)。

nb:铌和碳、氮、氧都有极强的结合力,并与之形成相应的极为稳定的化合物,因而能细化晶粒,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具有极好的抗氢性能,提高钢材的强度,改善钢材焊接性能,增加韧性,与钛相比,冶炼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收得率(95~100%),氧化烧损小,冶炼过程成分控制精度高,力学性能稳定,同级钢带,塑形指标及冷加工成型性能优于含钛钢,因此确定了铌含量控制范围为:0.023~0.027%。

al:用作炼钢时的脱氧定氮剂,细化晶粒,抑制低碳钢的时效,改善钢在低温时的韧性,特别是降低了钢的脆性转变温度,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含铝量钢的韧性降低,因此确定了als含量控制范围为:0.020~0.035%。

严格控制连铸拉速及板坯厚度,目的为使中包及结晶器内钢水中的夹杂物有充分时间上浮,同时避免漏钢风险,严格控制板坯厚度,可保证前机架的压下率,大压下可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同时合适的道次压下率可达到改善板形质量,提高薄规格高强钢的轧制稳定性。

严格控制板坯入炉温度主要是一方面是为了降低能耗,另一目的是防止含nb钢连铸坯边部出现边裂质量缺陷;严格控制加热温度是为了防止温度过低时,轧制过程变形抗力过大,温度过高时,含铌钢初始奥氏体晶粒越大,但温度高于1250℃时,晶粒出现粗话,且强度指标增加变缓,延伸率下降;加热温度的高低及保温时间的长短影响nb的碳氮化物的固溶,最终影响到终轧奥氏体的晶粒大小,从而影响到产品组织及力学性能。结合csp产线特点,出炉温度设定为1150~1170℃。

严格控制除鳞压力,为了保证产品表面质量,对于厚度≤3.5mm时不投用二次除鳞,是为了控制轧制速度,提高轧制稳定性。

严格控制轧制道次及压下率,因为csp生产线生产的连铸坯出加热炉后直接进入精轧机组,在1020~860℃的范围进行轧制,无法避免在部分再结晶区范围内轧制而造成混晶。而板厚较厚的钢板因变形量有限,发生部分再结晶,晶粒长大不均而形成混晶。因此控制2.5~4.0mm产品中存在混晶现象是生产具有良好成形性能高强车轮钢的关键。微合金元素nb能显著抑制奥氏体再结晶,0.025%nb可使低碳钢奥氏体的再结晶温度提高至950℃。因此f1、f2轧制采用高温(≥950℃)大变形量变形(≥45%),就是为了使其发生奥氏体完全再结晶,这样可以保证奥氏体由铸态枝晶向等轴晶转变,并促成等轴晶的均匀细化。

严格控制机架间冷却水:对于h≤3.5mm以下规格,关闭f1~f3机架间冷却水,减小f1-f2机架间的温降,确保f2仍在完全再结晶区轧制;对于h>3.5mm规格,开启水量按机架对应最大流量的50%、40%、30%开启,加快带钢冷却,已达到晶粒细化的目的,弥补相同化学成分下厚规格产品强度偏低的问题。

严格控制轧制速率:对于h≤3.5mm以下规格,关闭机架间冷却水及二次除鳞,可降低轧制速率,使带钢在高温下的回复时间延长,使得形变储能释放,降低形核率,即达到适当控制晶粒细化,降低强度的目的;对于h>3.5mm规格,开启机架间冷却,加快f4~f6机架的轧制速率则可细化晶粒,在层流冷却段缩短冷却时间,加快冷却速率,有利于相变的密集形核,防止晶粒长大,提高强度。

终轧温度:较低的终轧温度,可使奥氏体的回复程度较小,其应变累积效果更好,铁素体形核密度更大,从而达到细晶的目的,同时,可减小含nb钢的后机架轧制过程中出现混晶的概率,提高强度指标。

卷取温度:控制500~530℃温度卷取,主要是为在本发明要求的合金含量范围内,充分发挥设备能力,运用控制控冷技术,兼顾钢带板形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

层流冷却:采用前段快冷,并将集管水量调至最大,增大冷却速率,就是为了增加奥氏体转变的驱动力,加速相变过程,在铁素体晶核未完全长大时,相变已完成,从而得到细小的铁素体晶粒;通过中间段的空冷,使得钢带在厚度方向的冷却更加通透,实现了再结晶退火与回火相结合的调质过程,使相变后的的晶粒更趋于均匀,最终产品的硬度降低,塑形和韧性提高;通过微调段的缓慢冷却,组织晶粒长大,并保证产品的力学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通过以上的优化组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500mpa级汽车高强车轮钢及其csp工艺生产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力学性能稳定等优点。生产的500mpa级高强汽车车轮用钢采用低c、s、p和nb微合金化设计,通过以上介绍的特殊控轧控冷工艺,屈服及抗拉强度波动小于30mpa,延伸率大于32%。采用本发明工艺生产的3.5mm轮辐用钢,在国内某车轮加工企业加工制造过程中,加工扩裂率<1.0%,该指标高于国内某钢厂生产的同级别双相钢(扩裂率约3.5%),在疲劳弯曲测试试验中,达到14.08万转(标准要求大于6.8万转),采用本发明工艺生产的6.1mm轮辐用钢,径向疲劳试验结果210万次,远高于标准要求(大于100万次),且焊接性能优良。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力学性能稳定。充分利用csp现有技术装备,通过微合金技术及控轧控冷技术的合理应用,生产出的500mpa级高强汽车车轮钢带,在车轮生产厂家的加工制造过程中,加工扩裂率≤1.0%,疲劳弯曲测试试验≥14.08万转,各项指标高于现有同钢级产品(双相钢)各项指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所举实例。

实施例1

化学成分见表1。产品力学性能见表2。工艺: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连铸连轧(csp)。csp工艺为:连铸拉速4.55m/s,板坯厚度58mm,出钢温度1170℃,经过一次除鳞,进入6机架连轧机组轧制,f1/f2/f3机架间冷却水关闭,终轧温度860℃,带钢以6.3m/s速度进入层冷辊道,经层流冷却1、2段集中冷却,层冷3、4、5段空冷,6、7、8段分散冷却,冷却至目标卷取温度510℃,钢卷成品厚度2.5mm。

实施例2

化学成分见表1。产品力学性能见表2。工艺: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连铸连轧(csp)。csp工艺为:连铸拉速4.2m/s,板坯厚度70mm,出钢温度1150℃,经过一次除鳞,进入6机架连轧机组轧制,f1/f2/f3机架间冷却水关闭,终轧温度860℃,带钢以4.75m/s的速度进行层冷辊道,经层流冷却1、2段集中冷却,层冷3、4、5段空冷,6、7、8段分散冷却,冷却至目标卷取温度510℃,钢卷成品厚度3.5mm。

实施例3

化学成分见表1。产品力学性能见表2。工艺: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连铸连轧(csp)。csp工艺为:连铸拉速4.2m/s,板坯厚度70mm,出钢温度1150℃,经过一次除鳞,进入6机架连轧机组轧制,f1/f2/f3机架间冷却水分别按70m3/h、55m3/h、40m3/h给水,f2二次除鳞开启,终轧温度860℃,带钢以3.52m/s的速度进入层冷辊道,经层冷1、2及3段前半段集中冷却,4、5段空冷,6、7、8段分散冷却,冷却至目标卷取温度520℃,钢卷成品厚度6.1mm。

工业生产可实施性: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一种500mpa级汽车高强车轮钢及其csp工艺生产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力学性能稳定、冷成形及焊接性能优良,满足乘用、商用汽车钢质车轮轮辐、轮辋生产加工。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在绝大多数csp连铸连轧生产线均可实现,大工业生产可操作性强,易于生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