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丝抛光拉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006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丝抛光拉伸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丝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丝抛光拉伸结构。



背景技术:

不锈钢丝又称不锈钢线,用不锈钢为原材料制作的各类不同规格和型号的丝质产品,原产地美国、荷兰、日本,截面一般呈圆形或扁形。在加工不锈钢丝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不锈钢的光洁度,一般会利用抛光装置来对不锈钢丝的表面进行抛光,多采用筒状的磨具。

不锈钢丝采用筒状磨具(磨筒)进行抛光后会使不锈钢丝产生形变,使不锈钢丝没有之间的直线度高,因此后续还需要对不锈钢丝进行进一步的校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锈钢丝抛光拉伸结构,将本发明的抛光结构固定在工作台上配合磨筒使用,可以对不锈钢丝进行很好的抛光,使不锈钢丝抛光过程更加方便,同时在抛光后经过钢丝穿孔结构可以对钢丝的直线度做进一步的校准,使不锈钢丝具有更好的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不锈钢丝抛光拉伸结构,结构整体采用模具压铸的方式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型主体底座,所述主体底座的形状为不规则结构,所述主体底座的正前方为装配基准面,所述主体底座的中部位置设有第一装配支角和第二装配支角,所述第一装配支角和所述第二装配支角的主体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装配支角和所述第二装配支角的一侧超出所述装配基准面,另一侧与所述主体底座的另一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装配支角和所述第二装配支角的顶部前端为均圆弧形结构,所述圆弧形结构的中心位置设有磨筒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支角和所述第二装配支角之间设有连接壁,所述连接壁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装配支角的厚度相同,所述连接壁通过压接的方式设有钢丝穿孔,所述第一装配支角与所述主体底座之间设有三角形第一加固结构,所述第一加固结构的上平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二装配支角与所述主体底座之间也设有三角形第二加固结构,所述第二加固结构的上平面也为圆弧面,所述主体底座的底面上与所述第一加固结构和所述第二加固结构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切除部和第二切除部。

进一步的,第一切除部和第二切除部均为三角形结构,并且深度均大于所述主体底座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底座的边角位置设有4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位置设有高于所述主体底座的加固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体积小,固定在操作台上占用空间更小,配合磨具可以更加方便的实现对不锈钢丝的抛光操作,在一个工作台上可以同时设置多个结构,能够大大提高生产线上轻质不锈钢丝抛光的工作效率,抛光后的不锈钢丝直接经过直线度校准,可以直接进行缠绕包装,使整体操作更加方便,并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仰视示意图;

图中:1、主体底座,2、装配基准面,3、第一装配支角,4、第二装配支角,5、磨筒装配孔,6、连接壁,7、钢丝穿孔,8、第一加固结构,9、第二加固结构,10、固定孔,11、第一切除部,12、第二切除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不锈钢丝抛光拉伸结构,它与传统的不锈钢丝抛光结构相比具有质量轻体积小的特点,在使用时更加方便。传统的不锈钢丝抛光结构体积庞大,在使用过程中占空间比较多,工作效率也比较低,使用起来不方便,并且采用磨筒对不锈钢丝进行抛光时为了达到良好的抛光效果,一般会将不锈钢丝在磨筒上缠绕半圈进行抛光,这样抛光效果比较好,但会对不锈钢丝的直线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后续再对不锈钢丝进行拉伸处理。本发明的不锈钢丝抛光结构可以直接固定在操作台上或其它生产设备上,将磨筒直接装配在不锈钢丝抛光结构中即可,还可以直接固定在不锈钢丝生产设备的出口位置处,这样钢丝在加工出来后可以直接通过本发明的不锈钢丝抛光结构,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抛光,效率更高,更便捷。它的结构整体采用模具压铸的方式一体成型,包括平板型主体底座1,所述主体底座1的形状为不规则结构,不规则结构可以减少对空间的浪费,更合理的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上。所述主体底座1的正前方为装配基准面2,在固定时以装配基准面2为参考,固定时更准确更方便,可使不锈钢丝抛光效果更好。所述主体底座1的中部位置设有第一装配支角3和第二装配支角4,这两个支角用来支撑起磨筒。所述第一装配支角3和所述第二装配支角4的主体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装配支角3和所述第二装配支角4的一侧超出所述装配基准面2,这样在将不锈钢丝向磨筒上缠绕时更方便。另一侧与所述主体底座1的另一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装配支角3和所述第二装配支角4的顶部前端为均圆弧形结构,方便操作。所述圆弧形结构的中心位置设有磨筒装配孔5,磨筒装配在装配孔5上,在后期需要更换时也比较方便。所述第一装配支角3和所述第二装配支角4之间设有连接壁6,所述连接壁6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装配支角3的厚度相同,能够使第一装配支角3和所述第二装配支角4的结构强度更高,在进行抛光时零件更稳定。所述连接壁6通过压接的方式设有钢丝穿孔7,钢丝在进行抛光后从钢丝穿孔7内穿过,起到对钢丝拉伸校准的作用。所述第一装配支角3与所述主体底座1之间设有三角形第一加固结构8,能够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加固结构8的上平面为圆弧面,在生产时零件更容易成型,并且能够提高零件的合格率。所述第二装配支角4与所述主体底座1之间也设有三角形第二加固结构9,所述第二加固结构9的上平面也为圆弧面。所述主体底座1的底面上与所述第一加固结构8和所述第二加固结构9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切除部11和第二切除部12,能够减少零件的自身质量,并且不会影响零件的整体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第一切除部11和第二切除部12均为三角形结构,并且深度均大于所述主体底座1的深度。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底座1的边角位置设有4个固定孔10,所述固定孔10的位置设有高于所述主体底座1的加固结构,使固定位置的连接效果更好,由于在进行抛光后还要对钢丝进行拉伸校准,因此零件受力比较大,这样做才能使零件在使用时更稳定。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丝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丝抛光拉伸结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丝抛光拉伸结构,结构整体采用模具压铸的方式一体成型,包括平板型主体底座,主体底座的正前方为装配基准面,主体底座的中部位置设有第一装配支角和第二装配支角,第一装配支角和第二装配支角的顶部前端为均圆弧形结构,圆弧形结构的中心位置设有磨筒装配孔,第一装配支角和第二装配支角之间设有连接壁,连接壁通过压接的方式设有钢丝穿孔。本发明的优点是:体积小,固定在操作台上占用空间更小,能够大大提高生产线上轻质不锈钢丝抛光的工作效率,并且操作更加方便,成本更低。

技术研发人员:袁卫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华飞合金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2
技术公布日:2017.07.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