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造的卡爪沟槽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658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造的卡爪沟槽磨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涉及机床附件类卡盘卡爪的加工的一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改造的卡爪沟槽磨床。



背景技术:

卧轴矩台平面磨床加工三爪自定心卡盘卡爪沟槽精加工,几十年以来一直存在磨削沟槽尺寸超差、两面沟槽平行度和位置度超差的问题,一次交接合格率只能达到60%左右,加工零部件精度完全靠操作者手法保证,生产效率极低而且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原有的普通液压磨床基础上进行再造,提供一种改造的卡爪沟槽磨床,以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改造的卡爪沟槽磨床,包括Z向机构、Y向机构、主轴机构和砂轮修整机构;所述Z向机构与Y向机构垂直设置,Y向机构与主轴机构垂直设置,主轴机构与砂轮连接;所述Z向机构包括Z向伺服电机、Z向滚珠丝杠、Z向联轴器、连接盘、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所述Z向伺服电机与Z向滚珠丝杠通过Z向联轴器连接;所述Z向滚珠丝杠靠近Z向联轴器的一端设置第一轴承组件,Z向滚珠丝杠远离Z向联轴器的一端设置第二轴承组件;所述主轴机构包括主轴、第三轴承、第四轴承及设置在主轴外的套筒,所述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设在主轴两端,第三轴承与第三轴承盖连接,第三轴承盖与主轴之间设置螺母盖,第三轴承盖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轴承与端盖连接,第四轴承与端盖之间设置第四螺母,第四轴承的轴肩处设置第四垫,端盖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Y向机构包括Y向伺服电机、Y向滚珠丝杠、Y向联轴器、第五轴承组件和第六轴承组件,Y向伺服电机与Y向滚珠丝杠通过Y向联轴器连接,Y向滚珠丝杠靠近Y向联轴器的一端设置第五轴承组件,Y向滚珠丝杠远离Y向联轴器的一端设置第六轴承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盖和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盖与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第一轴承座上设置压注油杯,第一轴承座与第一支架之间设有调整垫,第一轴承座与连接盘连接,连接盘与Z向伺服电机连接;第一轴承靠近联轴器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一螺母,两个第一螺母之间设置第一止退垫;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和第二轴承底座,第二轴承位于第二轴承座内;防撞块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轴承座上,第二轴承远离防撞块的一端设有两个第二螺母,两个第二螺母之间设置第二止退垫。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五轴承组件包括第五轴承、第五轴承座和第五轴承盖,第五轴承座内设有第五轴承,第五轴承盖与第五轴承座固定连接,第五轴承座与第二支架连接;第五轴承盖靠近Y向联轴器的一端设置第五螺母;第六轴承组件包括第六轴承和第六轴承座,第六轴承位于第六轴承座内;第五轴承组件和第六轴承组件之间设置第六螺母和第六螺母座,第六螺母和第六螺母座固定连接,第六螺母套装在Y向滚珠丝杠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砂轮修整部分包括底板、导轨座、导轨滑体、金刚笔架和金刚笔,所述底板与导轨座连接,导轨座上设有导轨滑体,导轨滑体与金刚笔架连接,金刚笔架上设有三个金刚笔。

进一步地,所述的金刚笔架为U型金刚笔架,U型金刚笔架的一侧设置一个金刚笔,另一侧设置两个相互垂直的金刚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主轴结构,提高转速,从而提高砂轮线速度;将X轴、Z轴改成数控,实现自动磨削;过程中采用东京精密双点内孔量仪实现在线测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该机床通过改造升级实现了自动加工、在线测量,操作者只需上下零部件、按电钮即可开始加工,待尺寸达到量仪设定值,机床便停止磨削,即为一个加工往复,再次上下零部件又开始下一次磨削往复,以此完成零部件加工;减少工人劳动强度,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Z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Y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砂轮修整机构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砂轮修整机构的侧视图;

图中:1、Z向伺服电机,2、连接盘,3、第一轴承座,4、Z向联轴器,5、Z向滚珠丝杠,6、螺母座,7、第一支架,8、调整垫,9、第一螺母,10、第一止退垫,11、第一轴承盖,12、第一轴承,13、垫,14、压注油杯,15、防撞块,16、螺钉,17、第二轴承,18、第二轴承座,19、第二螺母,20、第二止退垫,21、垫,22、第三螺母盖,23、第三轴承盖,24、垫,25、金刚笔, 26、第三轴承,27、套筒,28、主轴,29、套,30、第四垫,31、第四轴承,32、第四螺母,33、端盖,34、Y向伺服电机,35、第二支架,36、Y向联轴器,37、第五轴承座,38、第五螺母, 39、垫,40、第五轴承盖,41、第五轴承,42、第六螺母,43、第六螺母座,44、第六轴承,45、第六轴承座,46,Y向滚珠丝杠,47、砂轮,48、砂轮罩,49、金刚笔架,50、导轨滑体,51、导轨座,52、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M7120卧轴矩台平面磨床的使用特点,将此磨床纵向工作台、磨架进给由目前液压驱动改成伺服电机直连滚珠丝杠驱动,实现移动,砂轮采用X、Z轴差补,用三个金刚笔分别进行修整,通过X、Z轴移动以此实现整个产品的加工,过程中采用东京精密双点内孔量仪实现在线测量。为提高砂轮线速度改变主轴结构,提高转速;为实现自动磨削,将X轴、Z轴改成数控;为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采用在线测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的改造的卡爪沟槽磨床,包括Z向机构、Y向机构、主轴机构和砂轮修整机构;Z向机构和Y向机构垂直设置,主轴机构与砂轮47连接;Z向机构包括Z向伺服电机1、Z向滚珠丝杠5、Z向联轴器4、连接盘2、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Z向伺服电机1与Z向滚珠丝杠5通过Z向联轴器4连接;Z向滚珠丝杠5靠近Z向联轴器4的一端设置第一轴承组件,Z向滚珠丝杠5远离Z向联轴器4的一端设置第二轴承组件;Z向滚珠丝杠5上设有螺母座6;第一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12、第一轴承盖11和第一轴承座3,第一轴承座3内设有第一轴承12,第一轴承盖11与第一轴承座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一轴承座3与连接盘2连接,连接盘2与Z向伺服电机1连接;第一轴承座3远离连接盘的一端设置压注油杯14,第一轴承座3与第一支架7之间设有调整垫8;第一轴承12靠近Z向联轴器4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一螺母9,两个第一螺母9之间设置第一止退垫10,防止第一螺母9松扣;第一轴承座3靠近第一轴承12处设置若干垫13,第一轴承12为三列轴承,不仅能保证间隙可调,还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向力;第二轴承组件包括第二轴承17和第二轴承座18,第二轴承17位于第二轴承座18内;防撞块15通过螺钉16固定在第二轴承座18上,第二轴承17远离防撞块15的一端设有两个第二螺母19,两个第二螺母19之间设置第二止退垫20,防止第二螺母19松扣;第二轴承17与第二螺母19设置垫21。

主轴机构包括主轴28、第三轴承26、第四轴承31及设置在主轴28外的套筒27;第三轴承26和第四轴承31设在主轴28两端,第三轴承26与第三轴承盖23连接,第三轴承盖23与主轴28之间设置螺母盖22,第三轴承盖23与套筒27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三轴承26内设置若干垫24;第四轴承31与端盖33连接,第四轴承31与端盖33之间设置第四螺母32,第四轴承31的轴肩处设置第四垫30,端盖33与套筒27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Y向机构包括Y向伺服电机34、Y向滚珠丝杠46、Y向联轴器36、第五轴承组件和第六轴承组件;Y向伺服电机34与Y向滚珠丝杠46通过Y向联轴器36连接,Y向滚珠丝杠46靠近Y向联轴器36的一端设置第五轴承组件,Y向滚珠丝杠46远离Y向联轴器36的一端设置第六轴承组件。第五轴承组件包括第五轴承40、第五轴承座37和第五轴承盖40,第五轴承座37内设有第五轴承40,第五轴承盖40与第五轴承座37固定连接,第五轴承座37与第二支架35连接;第五轴承盖40靠近Y向联轴器36的一端设置第五螺母38;第五螺母38与第五轴承盖40之间设置垫39,第六轴承组件包括第六轴承44和第六轴承座45,第六轴承44位于第六轴承座45内;第五轴承组件和第六轴承组件之间设置第六螺母42和第六螺母座43,第六螺母42和第六螺母座43安装于一体,第六螺母42套装在Y向滚珠丝杠46上。

砂轮修整部分包括底板52、导轨座51、导轨滑体40、金刚笔架49和金刚笔25;金刚笔25用来修整砂轮47,砂轮47上设置砂轮罩48,底板52与导轨座51连接,导轨座51上设有导轨滑体40,导轨滑体40与金刚笔架49连接,金刚笔架49上设有三个金刚笔25。金刚笔架49为U型金刚笔架49,U型金刚笔架49的一侧设置一个金刚笔25,另一侧设置两个相互垂直的金刚笔25。导轨滑体40可以往复滑动,将砂轮47修整好。金刚笔架49为U型金刚笔架,U型金刚笔架中间形成U形腔,U型金刚笔架的一侧向U形腔内设置一个金刚笔25,另一侧设置两个相互垂直的金刚笔25,其中一个向U形腔内设置,另一个与U型金刚笔架的侧边平行设置且金刚笔25的方向与U形腔的开口方向一致。U型金刚笔架的一侧的一个金刚笔25与另一侧其中的一个金刚笔25在U型腔内相对设置。

具体实施方案:(1)系统选择,针对现场加工的使用情况,确定满足使用要求,选用武汉华中18i两轴系统;(2)确定X轴磨架部分的正压力、摩察系数,计算扭矩,确定电机参数,经过计算驱动扭矩为2.8u.m,根据驱动扭矩1.3-1.5倍选择电机,因此选择4u.m伺服电机,电机额定转速2000r/min;(3)确定Z轴磨架部分的正压力、摩察系数,计算扭矩,确定电机参数,经过计算驱动扭矩为8.5u.m,根据驱动扭矩1.3-1.5倍选择电机,因此选择12u.m伺服电机,电机额定转速2000r/min;(4)X轴丝杠确定,根据扭矩、移动速度等计算确定丝杠直径选用40mm,螺距采用6mm;(5)Z轴丝杠确定,根据扭矩、移动速度等计算确定丝杠直径选用40mm,螺距采用20mm;(6)量仪选择,采用东京精密双点内孔量仪;(7)零部件加工、机床床体、磨架等补充加工,外购件、标准件采购;(8)机床安装、调试。

该机床通过改造升级实现了自动加工、在线测量,操作者只需上下零部件、按电钮即可开始加工,待尺寸达到量仪设定值,机床便停止磨削,即为一个加工往复,再次上下零部件又开始下一次磨削往复,以此完成零部件加工。大幅降低操作者的技能,以前零部件精度的保证完全靠操作者的经验、操作手法、熟练程度,改造后操作者只需上下零部件即可;大幅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改造前因为精度保证靠操作者自身操作完成,因此不合格率居高不下,为完成日计划,操作者只能通过加班延点来完成,改造后工作时间的60%即可完成;提高生产效率,改造前晚上十点前勉强完成生产计划,改造后下午三点钟前即可完成全天计划;大副降低废品率,因为改造前完全靠操作者手工保证,效率非常低,废品率特别高,改造后,除非上下活出现偏差,否则基本无废品;消耗大幅降低,改造前由于加工时间长,废砂轮、费电、费人工;大幅提高产品质量,一次交接合格率从不足60%提高到98%以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