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球淬火用疏导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585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球淬火用疏导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球生产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钢球淬火用疏导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钢球需要进行淬火处理,提高钢球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淬火液的温度高低以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对耐磨钢球的淬火效果有很大影响,淬火液的温度过高,会使冷却速度明显下降,达不到淬火效果,另外,淬火时钢球的分布、分散性,对温度的均匀性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现有的淬火设备,常常采用较大的淬火池,将加热后的钢球输送到池中进行淬火。淬火池内的温度不均,影响了钢球的淬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球淬火用疏导输送装置,该装置可使输送到淬火油箱内的钢球均匀分布,使淬火油箱内的温度均匀,淬火均匀,提高钢球的淬火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钢球淬火用疏导输送装置,包括淬火油箱,设置在淬火油箱内的散料斗,所述的散料斗分散料外斗、散料内斗,散料内斗设置在散料外斗内,散料外斗的底部设有圆形出料口,散料内斗底边设置在圆形出料口的上方,散料外斗分别由内斗网筛,外斗网筛围成;淬火油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通过在淬火油箱内设置散料斗,提高加热后的钢球在淬火油箱内的分布的均匀性,避免钢球直接跌落堆集在某一处,使淬火油箱内的温度不均,影响淬火效果,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可准确测量淬火过程中的温度情况,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在不同的深度布置多个温度传感器,便于监测温度,使淬火油箱保持在较恒定的温度范围。

利用内斗网筛,外斗网筛围成散料内斗,散料外斗,其对淬火油而言,可以通透,提高了淬火油的流动与扩散,进一步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淬火油箱的顶部设有淬火输送管,淬火输送管的中部与惰性气体管连通,淬火输送管的底部设有向下的出料口,出料口的中心设置在淬火油箱内的散料内斗的上方。

通过设置淬火输送管及惰性气体管,在加热炉向淬火油箱输送加热后的钢球时,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加热后的钢球进行反应,进一步提高淬火的效果。

所述的出料口内设有出料导锥,出料导锥的轴线与出料口的轴线重合,出料导锥与出料口的管壁之间设有间隔作为出料通道。

通过设置出料导锥,使出料沿出料内斗的表面均匀分布,可对物料更均匀地进行冷却。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散料外斗开口的上方,温度传感器的上方为散料内斗。

上述设置,使温度传感器离被淬火的钢球的距离相对较近,且由于其上方为散料内斗,温度传感器不会被下落的钢球碰触,避免温度传石壁器的损坏。

所述的淬火油箱设置在冷却水箱内,淬火油箱的侧壁及底面与冷却水箱的侧壁及底面之间设有间隔。

上述设置利用冷却水箱内的水为淬火油箱降温,使淬火油箱保持在较恒定的温度范围。

所述的淬火油箱设有循环冷却油箱,冷却水箱设有循环冷却水箱;淬火油箱与循环冷却油箱通过油箱上连接管、油箱下连接管连通,油箱下连接管设有油泵;冷却水箱与循环冷却水箱通过水箱上连接管与水箱下连接管连通,水箱下连接管设有水泵。

通过设置循环冷却油箱,循环冷却水箱,可以使油与水实现循环,更进一步保持油温及水温在合理的工作温度范围,进一步提高淬火效果。

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泵体工作,对淬火油进行冷却降温。通过改变冷却水循环的速度,可以调节淬火油的温度。

所述的循环冷却油箱的底部设有沉淀箱,沉淀箱的底部设有排污管。

通过设置沉淀箱,可以利用沉淀箱对淬火油进行沉淀去除杂质,提高淬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料外斗、散料内斗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冷却水箱;2-淬火油箱;3-淬火输送管;4-进料连接口;5-惰性气体管;6-出料导锥;7-散料外斗;8-散料内斗;9-温度传感器;10-收料输送带;11-循环冷却水箱;12-水箱上连接管;13-油箱上连接管;14-循环冷却油箱;15-沉淀箱;16-排污管;17- 油泵;18-油箱下连接管;19-水泵;20-水箱下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球淬火用疏导输送装置,由淬火油箱2,设置在淬火油箱2内的散料斗组成;散料斗分散料外斗7、散料内斗8,散料内斗8设置在散料外斗7内,散料外斗7的底部设有圆形出料口,散料内斗8底边设置在圆形出料口的上方,散料外斗7分别由内斗网筛,外斗网筛围成;淬火油箱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9,淬火油箱的底部设有收料输送带10。

通过在淬火油箱2内设置散料斗,提高加热后的钢球在淬火油箱2内的分布的均匀性,避免钢球直接跌落堆集在某一处,使淬火油箱2内的温度不均,影响淬火效果,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9,可准确测量淬火过程中的温度情况,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在不同的深度布置多个温度传感器9,便于监测温度,使淬火油箱2保持在较恒定的温度范围。

利用内斗网筛,外斗网筛围成散料内斗8,散料外斗7,其对淬火油而言,可以通透,提高了淬火油的流动与扩散,进一步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淬火油箱2的顶部设有淬火输送管3,淬火输送管3的中部与惰性气体管5连通,淬火输送管3的底部设有向下的出料口,出料口的中心设置在淬火油箱2内的散料内斗8的上方;淬火输送管3的顶端设有进料连接口4,进料连接口4与加热炉的出料口对接。

通过设置淬火输送管3及惰性气体管5,在加热炉向淬火油箱2输送加热后的钢球时,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加热后的钢球进行反应,进一步提高淬火的效果。

出料口内设有出料导锥6,出料导锥6的轴线与出料口的轴线重合,出料导锥6与出料口的管壁之间设有间隔作为出料通道。

通过设置出料导锥6,使出料沿出料内斗的表面均匀分布,可对物料更均匀地进行冷却。

温度传感器9设置在散料外斗7开口的上方,温度传感器9的上方为散料内斗8。

上述设置,使温度传感器9离被淬火的钢球的距离相对较近,且由于其上方为散料内斗 8,温度传感器9不会被下落的钢球碰触,避免温度传石壁器的损坏。

淬火油箱2设置在冷却水箱1内,淬火油箱2的侧壁及底面与冷却水箱1的侧壁及底面之间设有间隔。

上述设置利用冷却水箱1内的水为淬火油箱2降温,使淬火油箱2保持在较恒定的温度范围。

参见图3可知,淬火油箱2设有循环冷却油箱14,冷却水箱1设有循环冷却水箱11;淬火油箱2与循环冷却油箱14通过油箱上连接管13、油箱下连接管18连通,油箱下连接管18 设有油泵17;冷却水箱1与循环冷却水箱11通过水箱上连接管12与水箱下连接管20连通,水箱下连接管20设有水泵19。

通过设置循环冷却油箱14,循环冷却水箱11,可以使油与水实现循环,更进一步保持油温及水温在合理的工作温度范围,进一步提高淬火效果。

温度传感器9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泵体工作,对淬火油进行冷却降温。通过改变冷却水循环的速度,可以调节淬火油的温度。

循环冷却油箱14的底部设有沉淀箱15,沉淀箱15的底部设有排污管16。

通过设置沉淀箱15,可以利用沉淀箱15对淬火油进行沉淀去除杂质,提高淬火效果。

由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的等同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