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座盖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192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锁座盖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一种门锁座盖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打磨设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锁座盖铸造成型以后,往往含有不规则的毛边,需要进行打磨处理。在打磨设备技术行业中,随着行业的发展,企业对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要求程度更高。现有的门锁座盖去毛边工艺中,通常采用人工拾取工件在砂带机上打磨或者或者手持打磨机等工具沿产品的毛边移动,这种人工加工的方式,打磨过程中生成的打磨粉尘对人体伤害大,容易出现生产事故,人工对产品的生产质量较难掌控,使产品质量不稳定,且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门锁座盖打磨装置,实现对大批量的锁座盖自动打磨去毛边,提高生产效益,保证打磨稳定进行,确保打磨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门锁座盖打磨装置,包括柜体、机器人装置、固定装置、物料定位板、放料盘和锁座盖;

所述机器人装置安装于所述柜体内;所述柜体包括工作柜,所述工作柜底部设置有工作台;所述机器人装置包括机器人和打磨具;所述机器人可水平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中部,且所述机器人可上下左右摆动;所述打磨具安装于所述机器人上,且通过所述打磨具和机器人对所述锁座盖进行去毛边;两块所述放料盘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两侧;多组所述物料定位板等距设置于所述放料盘上,且所述物料定位板等距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锁座盖相对应的凹槽;所述锁座盖放置于所述物料定位板上的凹槽内,且所述锁座盖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物料定位板上。

优选的,所述锁座盖中部设置有一圆形通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圆形压块、定位卡销和螺栓;

所述物料定位板和定位卡销设置有安装所述螺栓的通孔;所述定位卡销通过所述螺栓固定于所述物料定位板上;所述圆形压块放置于所述锁座盖的圆形通孔上,且所述圆形压块大于所述圆形通孔;所述圆形压块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卡销形状相对应的的镂空部,且所述镂空部两侧还设置有锁紧部;所述镂空部和锁紧部之间还设置有弧形上升面;所述圆形压块通过所述镂空部套设于所述定位卡销,通过旋转所述定位卡销至锁紧部来压紧所述圆形压块。

优选的,所述工作柜还设置有防尘板,所述防尘板与工作台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且通过所述空间进行取出或放入所述放料盘。

优选的,所述打磨具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机器人上。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安装于所述工作柜;所述柜体还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设置于所述工作柜下方,且与所述工作柜相连;所述控制面板通过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机器人装置进行打磨。

优选的,还包括气路系统,所述气路系统安装于所述控制柜外侧。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一部分安装于所述工作柜内,另一部分处于所述工作柜外,所述控制面板处于工作柜外的部分设置有控制系统界面和控制按钮;通过所述控制系统界面观察所述机器人装置打磨进度;通过所述控制按钮控制所述机器人装置开始或停止。

优选的,所述工作柜顶部设置有多个安装排气管的清洁通孔。

优选的,所述螺栓为塞打螺栓。

优选的,所述柜体底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脚座和脚板;四个所述脚座安装于所述柜体底部四端,且每两个所述脚座下设置有一块所述脚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该系统中的机器人可带动所述打磨具水平转动,还可以带动所述打磨具上下左右摆动,保证所述打磨具可以按照规定好的路径编辑打磨不同位置的锁座盖,减少了人工的操作过程,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两块放料盘,每块放料盘上又设置有多组所述物料定位板,每块物料定位板上又设置有多个放置所述锁座盖的凹槽,同时所述锁座盖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物料定位板上,保证该系统一次可以处理大批量的锁座盖,减少所述锁座盖的更换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将所述锁座盖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物料定位板,保证所述锁座盖在打磨过程中,不会因为受到外力而出现位置偏移或歪斜,避免打磨不规范的现象,保证打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柜体内部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柜体1,机器人装置2,固定装置3,物料定位板4,放料盘5,锁座盖6,控制面板7,气路系统8,支撑装置9,工作柜10,控制柜11,机器人20,打磨具21,圆形压块30,定位卡销31,螺栓32,圆形通孔60,控制系统界面 70,控制按钮71,工作台100,防尘板101,清洁通孔102,镂空部300,弧形上升面301,锁紧部302,脚座90,脚板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4所示,一种门锁座盖打磨装置,包括柜体1、机器人装置2、固定装置3、物料定位板4、放料盘5和锁座盖6;

所述机器人装置2安装于所述柜体1内;所述柜体1包括工作柜10,所述工作柜10底部设置有工作台100;所述机器人装置2包括机器人20和打磨具 21;所述机器人20可水平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0中部,且所述机器人20 可上下左右摆动;所述打磨具21安装于所述机器人20上,且通过所述打磨具 21和机器人20对所述锁座盖6进行去毛边;两块所述放料盘5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0两侧;多组所述物料定位板4等距设置于所述放料盘5上,且所述物料定位板4等距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锁座盖6相对应的凹槽;所述锁座盖6放置于所述物料定位板4上的凹槽内,且所述锁座盖6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固定于所述物料定位板4上。

所述柜体1由所述工作柜10和所述控制柜11所组成,所述工作柜10设置有一所述工作台100,所述机器人20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0中部,所述机器人 20可水平转动且可上下左右摆动,所述打磨具21安装于所述机器人20上,通过所述机器人20可带动所述打磨具21按照路径编辑对不同位置的锁座盖6进行打磨,所述锁座盖6通过固定装置3固定于所述物料定位板4上;该系统中的机器人20可带动所述打磨具21水平转动,还可以带动所述打磨具21上下左右摆动,保证所述打磨具21可以按照规定好的路径编辑打磨不同位置的锁座盖 6,减少了人工的操作过程,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所述工作台100上设置有两块放料盘5,每块放料盘5上又设置有多组所述物料定位板4,每块物料定位板4上又设置有多个放置所述锁座盖6的凹槽,同时所述锁座盖6通过固定装置3 固定于所述物料定位板4上,保证该系统一次可以处理大批量的锁座盖6,减少所述锁座盖6的更换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将所述锁座盖6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固定于物料定位板4,保证所述锁座盖6在打磨过程中,不会因为受到外力而出现位置偏移或歪斜,避免打磨不规范的现象,保证打磨质量。

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5所示,所述锁座盖6中部设置有一圆形通孔 60;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圆形压块30、定位卡销31和螺栓32;

所述物料定位板4和定位卡销31设置有安装所述螺栓32的通孔;所述定位卡销31通过所述螺栓32固定于所述物料定位板4上;所述圆形压块30放置于所述锁座盖6的圆形通孔60上,且所述圆形压块30大于所述圆形通孔60;所述圆形压块30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卡销31形状相对应的的镂空部300,且所述镂空部300两侧还设置有锁紧部302;所述镂空部300和锁紧部302之间还设置有弧形上升面301;所述圆形压块30通过所述镂空部300套设于所述定位卡销 31,通过旋转所述定位卡销31至锁紧部302来压紧所述圆形压块30。

所述锁座盖6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固定于所述物料定位板4上,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圆形压块30、定位卡销31和螺栓32,所述锁座盖6中部设置有一圆形通孔60,所述圆形压块30大于所述圆形通孔60,且所述圆形压块30放置于所述锁座盖6的圆形通孔60上,所述螺栓32同时穿过所述定位卡销31和物料定位板4的通孔,且所述螺栓32底部设置有螺纹,所述螺栓32固定于所述物料定位板4,同时所述定位卡销31通过所述螺栓32固定于所述物料定位板4 上,所述圆形压块30通过所述镂空部300套设于所述定位卡销31放置于所述锁座盖6上,旋转所述定位卡销31,所述定位卡销31沿着所述弧形上升面301 至锁紧部302,此时所述定位卡销31向上转动,直至顶住所述螺栓32顶部,压紧所述圆形压块30;该固定装置3一方面所述所述圆形压块30大于所述圆形通孔60,且所述圆形压块30通过所述镂空部300套设于所述定位卡销31放置于所述锁座盖6的圆形通孔60,保证了所述圆形压块30给所述锁座盖6实施压力,减少所述锁座盖6在打磨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的可能,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所述镂空部300,所述弧形上升面301和所述锁紧部302,通过旋转所述定位卡销31,使得所述定位卡销31绕着所述螺栓32向上转动,直至所述定位卡销31与所述螺栓32顶部相抵,所述螺栓32对所述定位卡销31施加压力,此时所述定位卡销31位于所述圆形压块30的锁紧部302,因此所述定位卡销31同时对所述圆形压块30施加压力,保证了所述圆形压块30压紧所述锁座盖6,进一步避免了打磨过程中所述锁座盖6不会因受到外力而出现偏移的现象,确保了打磨质量。

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3所示,所述工作柜10还设置有防尘板101,所述防尘板101与工作台100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且通过所述空间进行取出或放入所述放料盘5。

所述工作柜10设置有所述防尘板101,减少了在打磨过程中打磨粉尘四处飞扬的现象,使打磨粉尘留在所述工作柜10内,一方面方便打扫清理,另一方面减少打磨粉尘对人体的伤害,所述防尘板101与工作台100之间还留有一定空间,通过所述空间可抽出或放入所述放料盘5,该工作台100上设置有两块所述放料盘5,当一块所述放料盘5上的锁座盖6加工完成后,即可抽出该块放料盘5,更换一块人工定位好的放料盘5,无需打开所述工作柜10即可完成更换过程,避免了打开所述工作柜10时打磨粉尘飞扬的现象,避免出现生产事故,确保加工安全,员工仅需将所述锁座盖6放置于所述放料盘5上,固定好位置,再将所述放料盘5放入所述工作柜10即可,提高了打磨车间的生产管理,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益。

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打磨具21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机器人 20上。

所述打磨具21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机器人20上,使得当所述机器人20上的打磨具21损耗后,机器人20停止运行并同时报警,此时工作人员仅需要打开所述工作柜10,人为的更换所述打磨具21,按下启动按钮,所述机器人20 即可继续工作,无需将所述机器人20拆下来进行维修和更换,仅需要更换所述打磨具21,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维修更换时间,提高工作效益。

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还包括控制面板7,所述控制面板7安装于所述工作柜10;所述柜体1还包括控制柜11,所述控制柜11设置于所述工作柜10下方,且与所述工作柜10相连;所述控制面板7通过所述控制柜11控制所述机器人装置2进行打磨。

所述柜体1有所述工作柜10和控制柜11所组成,另外还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7,所述控制柜11中设置有控制所述机器人装置2工作的设备,所述机器人装置2与所述设备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7又与所述控制柜11内的设备电连接,即所述控制面板7通过通过所述控制柜11控制所述机器人装置2进行打磨,将所述机器人装置2安装于所述工作柜10内,另外再将控制所述机器人装置2 的设备安装于所述控制柜11,一方面将控制装置和工作装置分开放置,方便了打磨车间的现场管理,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所述机器人装置2在打磨过程中,触碰到所述控制所述机器人装置2的设备,即影响打磨,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坏的现象,保证了打磨的稳定进行,保证打磨质量。

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还包括气路系统8,所述气路系统8安装于所述控制柜11外侧。

所述气路系统8主要由气源切换系统、管道系统、调压系统、用气点、监控及报警系统组成,当所述机器人20上的打磨具21损耗到不能再进行打磨时,所述气路系统8启动报警系统,同时所述机器人20停止工作,确保及时更换所述打磨具21,保证打磨质量。

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面板7一部分安装于所述工作柜 10内,另一部分处于所述工作柜10外,所述控制面板7处于工作柜10外的部分设置有控制系统界面70和控制按钮71;通过所述控制系统界面70观察所述机器人装置2打磨进度;通过所述控制按钮71控制所述机器人装置2开始或停止。

所述控制面板7的一面设置于所述工作柜10内的外部,其他部分都设置于所述工作柜10内,进一步提高了美观性,另外,所述控制面板7设置于所述工作柜10外的一面设置有控制系统界面70和控制按钮71,所述控制系统界面70 可以观察所述工作柜10内的机器人装置2的打磨进行过程和状态,另外通过所述控制按钮71可以启动、暂停或停止所述机器人装置2,保证了工作人员无需打开所述工作柜10即可观察所述机器人装置2的工作状况,同时还可以控制所述机器人装置2,减少打磨粉尘对人体的伤害,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打磨车间的现场管理。

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6所示,所述工作柜10顶部设置有多个安装排气管的清洁通孔102。

所述工作柜10顶部设置有多个安装排气管的清洁通孔102,排气管安装于所述通孔,通过风力对所述工作柜10内的打磨粉尘进行清理,在所述机器人装置2对锁座盖6打磨的同时抽吸所述工作内的粉尘,保证工作柜10内的整洁程度,避免粉尘积累过多而影响打磨进行,保证打磨质量。

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4所示,所述螺栓32为塞打螺栓。

所述螺栓32为塞打螺栓,塞打螺栓又叫做止动螺栓,该类产品硬度高、韧性好、耐磨性和耐热性极佳,适用于精密模具,可显着提高其使用寿命,特别是精密模具的热形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减少了打磨过程中所述锁座盖6出现热形变的可能。

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柜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装置9,所述支撑装置9包括脚座90和脚板91;四个所述脚座90安装于所述柜体1底部四端,且每两个所述脚座90下设置有一块所述脚板91。

所述柜体1底部四端设置有所述脚座90,所述脚座90抬高了所述柜体1底部,避免了积水流入的柜体1的现象,在每两个所述脚座90下设置有所述脚板 91,所述脚板91一方面保证了所述柜体1放置的平稳性,另一方面避免了所述脚座90直接接触地面造成摩擦损坏的现象。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