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玻璃的处理方法及玻璃抛光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35031发布日期:2018-12-19 06:27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化玻璃的处理方法及玻璃抛光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钢化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化玻璃的处理方法及玻璃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钢化玻璃(temperedglass/reinforcedglass)属于安全玻璃。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预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应压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

目前钢化玻璃弯曲变形一直是行业难题,没有方案解决,变形超过标准值的没有方案回收,只能报废处理,严重增加了钢化玻璃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化玻璃的处理方法,解决了弯曲的钢化玻璃无法回收利用,报废率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抛光设备,解决了曲面的钢化玻璃抛光不均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钢化玻璃的处理方法,包括:

将具有曲面结构的钢化玻璃设置在抛光机的卡槽上;

通过抛光机对所述钢化玻璃凸起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使得所述钢化玻璃被抛光的表面和未被抛光的表面之间的应压力差值不大于预设应压力差值,获得弯曲量不大于预设弯曲量的钢化玻璃。

其中,所述通过抛光机对所述钢化玻璃凸起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包括:

预先测量获得所述钢化玻璃的第一弯曲量;

根据所述第一弯曲量的大小确定预设抛光厚度;

根据所述预设抛光厚度对所述钢化玻璃的表面进行抛光。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抛光厚度对所述钢化玻璃的表面进行抛光包括:

控制对所述钢化玻璃的表面进行抛光的抛光时长,使得对所述钢化玻璃表面抛光的抛光厚度不大于所述预设抛光厚度。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抛光厚度对所述钢化玻璃的表面进行抛光包括:

对所述钢化玻璃的表面按照所述预设抛光厚度进行抛光;

测量获得被抛光后的钢化玻璃的第二弯曲量;

当所述第二弯曲量大于所述预设弯曲量时,则对所述钢化玻璃进行二次抛光。

其中,所述预设应压力差值为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玻璃抛光设备,用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钢化玻璃的处理方法,包括:

上抛光盘,贴合设置在所述上抛光盘下表面的抛光皮,下抛光盘,设置在所述下抛光盘上,用于于承载钢化玻璃的卡具;

其中,所述抛光皮贴合所述上抛光盘的表面还设置有弹性缓冲层;所述卡具两端和所述下抛光盘固定设置,所述钢化玻璃设置于所述卡具上表面的卡槽内,使得所述钢化玻璃的下表面和所述下抛光盘相互隔离。

其中,所述弹性缓冲层为海绵层。

本发明所提供的钢化玻璃的处理方法,基于钢化玻璃产生弯曲变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钢化玻璃两个表面的应压力大小不同,导致钢化玻璃应压力大的表面产生凸起,而应压力小的表面产生凹陷。根据这一原因对弯曲变形的钢化玻璃表面的应压力进行处理;具体是对钢化玻璃表面的钢化层进行抛光处理,使得钢化玻璃应压力大的一面的钢化层的厚度适当减小,钢化玻璃两个表面的应压力也就近似的相等,钢化玻璃即可恢复成近似平板状的结构。

本发明中所提供的对弯曲变形的钢化玻璃的处理方法,简单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钢化玻璃的废弃率,减小钢化玻璃的使用成本,有利于钢化玻璃的广泛应用。

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玻璃抛光设备,通过在抛光皮上设置弹性缓冲层,使得抛光皮能够完全贴合于弯曲的钢化玻璃的表面,进而实现对钢化玻璃凸起的表面均匀抛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钢化玻璃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2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步骤s23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玻璃抛光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玻璃抛光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钢化玻璃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将具有曲面结构的钢化玻璃设置在抛光机的卡槽上。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钢化玻璃之所以会出现弯曲是由于其自身两个表面的应力大小不同,因此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钢化玻璃是呈现曲面状态。

步骤s2:通过抛光机对钢化玻璃凸起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使得钢化玻璃被抛光的表面和未被抛光的表面之间的应压力差值不大于预设应压力差值,获得弯曲量不大于预设弯曲量的钢化玻璃。

玻璃钢化过程是通过增加表面的应力来增强玻璃的强度,具体的是通过从玻璃的两个表面分别渗入钾离子,使得钢化玻璃表层的钠离子被钾离子置换,增大玻璃两个表面的应压力,获得质地更加坚硬的钢化玻璃。当有外力对钢化玻璃支架作用力时,首先需要破坏钢化活力表层的应压力,才能够对钢化玻璃造成损伤,因此,钢化玻璃相对于常规的玻璃而言,具有更强的抗撞击能力,且不易碎裂。

但是,在钢化玻璃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收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钢化玻璃两个表面的应压力大小不同,使得钢化玻璃出现弯曲的情况。而在钢化玻璃某些应用场景中,对钢化玻璃的平整度有非常高的要求,一旦钢化玻璃弯曲过于严重,也就不能够继续使用而被废弃掉,这无疑增大了材料的浪费,造成钢化玻璃的使用成本增大。

本发明中对弯曲的钢化玻璃进行单面抛光,通过对钢化玻璃应压力较大的表面刨除一层钢化层,以减小该表面的应压力,使得钢化玻璃两个表面的应压力近似的相等,进而消除钢化玻璃两个表面由于应压力的不同而导致的弯曲。

当然,更为优选的状态是,本实施例中的预设应压力差值为0,也即是通过抛光使得钢化玻璃两个表面的应压力大小相等,那么钢化玻璃的弯曲量也能够减小为0。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够将抛光机对钢化玻璃的抛光控制到100%的精确,而是存在一定的误差。当然,只要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即便存在微小的弯曲量,也不影响钢化玻璃的正常使用。对应地,也即是钢化玻璃的两个表面的应压力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应压力差值即可。当然,对于钢化玻璃平整程度要求非常高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该预设应压力差值为0。

本发明中通过对弯曲的钢化玻璃表面钢化层进行抛光处理,使得钢化玻璃两个表面的应压力值更为接近甚至相等,进而减小了钢化玻璃的弯曲量,从而获得近似平整的钢化玻璃。本发明所提供的处理方法,有利于对弯曲不良的钢化玻璃进行再次的回收利用,降低了钢化玻璃在使用过程中的报废率,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s2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21:预先测量获得钢化玻璃的第一弯曲量。

步骤s22:根据第一弯曲量的大小确定预设抛光厚度。

步骤s23:根据预设抛光厚度对钢化玻璃的表面进行抛光。

考虑到对于不同的钢化玻璃而言,每个钢化玻璃两个表面的应压力差值是不相同的,最终体现在钢化玻璃上的弯曲量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因此,对各个钢化玻璃的抛光,必然也需要控制其抛光厚度。弯曲量大,对应地钢化玻璃应压力大的表面需要被抛光的厚度也就更大,反之则小。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抛光之前测量获得钢化玻璃弯曲量,根据该弯曲量和抛光厚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确定钢化玻璃实际需要被抛光的厚度。另外,对于弯曲量和抛光厚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大量的实验测量和计算总结获得。并且,考虑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对钢化玻璃表面抛光厚度的控制精度有限,为避免对钢化玻璃实际抛光厚度过厚,使得钢化玻璃存在反向的弯曲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控制抛光机对钢化玻璃能够抛光的厚度略小于预设抛光厚度,该预设抛光后度即是根据弯曲量和抛光厚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的。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步骤s23,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控制对钢化玻璃的表面进行抛光的抛光时长,使得对钢化玻璃表面抛光的抛光厚度不大于预设抛光厚度。

在对钢化玻璃进行抛光时,抛光机的各个参数,例如转速、运行压力以及运行时间等等都能够对抛光厚度产生影响。而控制抛光机的转速和运行压力相对于控制抛光机的运行时间更为复杂。本实施例中,在保持转速和运行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控制抛光时长,进而控制了抛光机对钢化玻璃的抛光厚度,使得对钢化玻璃的抛光处理更为精准。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3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步骤s231:对钢化玻璃的表面按照预设抛光厚度进行抛光。

步骤s232:测量获得被抛光后的钢化玻璃的第二弯曲量。

步骤s233:当第二弯曲量大于预设弯曲量时,则对钢化玻璃进行二次抛光。

考虑到抛光机对钢化玻璃表面进行抛光的抛光精度问题,可能存在对钢化玻璃表面进行抛光的抛光厚度不够或者过厚,使得钢化玻璃的自由状态仍然为弯曲状态。因此,在对钢化玻璃表面进行一次抛光后,仍然需要对钢化玻璃的弯曲量进行检测,一旦弯曲量的大小不符合要求,则需要再次对钢化玻璃进行抛光,以提高对钢化玻璃进行处理的精度。

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玻璃抛光设备,用于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钢化玻璃的处理方法中,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玻璃抛光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玻璃抛光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玻璃抛光设备可以包括:

上抛光盘,贴合设置在上抛光盘1下表面的抛光皮2,下抛光盘3,设置在下抛光盘3上、用于于承载钢化玻璃6的卡具4;

其中,抛光皮2贴合上抛光盘1的表面还设置有弹性缓冲层5;卡具4两端和下抛光盘3固定设置,钢化玻璃6设置于卡具4上表面的卡槽内,使得钢化玻璃6的下表面和下抛光盘3相互隔离。

如图4和图5所示,因为钢化玻璃只有凸起的表面需要抛光,因此,通过卡具可以将钢化玻璃固定在下抛光盘3上,并且将钢化玻璃6不需要被抛光的下表面进行保护。

另外,考虑到对于钢化玻璃6而言,如图4和5所示,钢化玻璃6的上表面为曲面,而对钢化玻璃进行抛光时,处于曲面状态的钢化玻璃,其同一表面抛光的均匀性难以保证。

为了使得钢化玻璃6的上表面各个区域都能够被均匀抛光,可以在抛光皮2和上抛光盘1之间设置弹性缓冲层5,当上抛光盘1带动抛光皮2向钢化玻璃6挤压时,由于弹性缓冲层5的作用,使得抛光皮2能够完全的贴合于钢化玻璃6弯曲的上表面,当上抛光盘1带动抛光皮2相对于钢化玻璃6旋转时,即可将钢化玻璃6上表面各个区域都进行抛光。

可选地,弹性缓冲层5为海绵层。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