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顶紧吹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0561发布日期:2019-03-08 23:1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螺旋顶紧吹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精度铜管在退火吹扫工序中的密封设备,具体为一种螺旋顶紧吹扫装置,属于铜管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制作高精度铜盘管的过程中,当完成对成型后的铜管进行盘管后,还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此提高铜管的硬度以及抗氧化性等能力,通常在进行退火工序时,同时还会对铜管内壁通入氮气进行吹扫,以去除铜管内壁上的油污并防止铜管在高温环境中被氧化。现目前在对铜盘管进行吹扫时,是在退火料架内设置空腔形成供气通道,并在退火上依次设置多个输气接头与铜管对接,然后在退火料架的一端设置一个进气口即可。但是,在生产中发现,在将供气管道与退火料架上的进气口进行对接时,由于气压较大,因此在接口位置容易产生漏气的情况,这样会导致吹扫时气压不足,而无法将铜管内的油污清除干净,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采用了具有自动气密封效果的装置来防止漏气,但是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其原因就在于气压的波动较大导致对于密封塞的压紧力产生变化,所以仍然没有彻底的解决漏气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现目前在进行铜鼓内壁吹扫时,进气口容易漏气的问题,而介绍一种具有较好密封效果的螺旋顶紧吹扫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螺旋顶紧吹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为圆筒形状,在外套筒的一端设有开口,在外套筒的另一端设有向内收折的卡位凸台,在所述外套筒内安装有旋转螺套,所述旋转螺套为圆筒形状,在旋转螺套的一端设有向外翻折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卡接在卡位凸台的内侧,所述旋转螺套的另一端穿出外套筒并与中心推进套杆相连;所述中心推进套杆为圆筒形状,中心推进套杆穿过旋转螺套并与旋转螺套内壁螺纹连接,在中心推进套杆的外侧中部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设于外套筒内并与限位凸台抵紧,在定位凸台前端的中心推进套杆上套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为锥形结构,所述橡胶套的后端与定位凸台抵紧,橡胶套的前端与中心推进套杆平齐;在所述旋转螺套的外侧还套有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斜向设置,调节手柄的一侧与卡位凸台的外侧面抵紧,调节手柄的另一侧与旋转螺套焊接固定;在所述外套筒上开口一端连接有定位螺套,所述定位螺套的中心线与外套筒的中心线垂直,所述定位螺套的内腔与外套筒的内腔连通。

本发明的吹扫装置操作简便,通过手动旋紧即可完成密封效果,而且定位准确,并结合定位螺套将铜管锁紧,达到了良好的气密性效果,有利用保障产品质量。由于本发明的装置是专门针对铜管生产而设计的,因此具有其他领域装置的不可替代性,原因就在于不仅仅是结构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本发明对于装置的精度控制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装置尺寸的综合设计,能够实现定位和密封的双重效果,这是本领域之前一直想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难题。

优化地,在所述外套筒上连接有三个定位螺套,所述的定位螺套沿外套筒的周向均为分布。本发明通过采用均布的三个定位螺套来实现对于铜管的定位,进一步还实现了对于铜管的调心,提高了吹扫时的控制精度。

优化地,在所述中心推进套杆的后端设有防滑齿。通过防滑齿的设计能够避免在气压过大或者有反向气流的情况下,导致进气管脱落,这也是提高装置工作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优化地,所述调节手柄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为45°。本发明中通过反复的设计、实验和分析,并结合力学以及人体感觉,综合的设计了45°角的调节位置,这样能够达到既省力又方便操作的目的。

优化地,所述橡胶套的锥度为15°-60°。本发明中对橡胶套的锥度采用了相对平缓的设计,目的在于不仅要求对接后能够密封好,同时还要求橡胶套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减小,这样有利于提高橡胶套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

优化地,所述中心推进套杆的内腔直径为10-30mm。本发明对中心推进杆内腔的精确控制,目的是为了控制进气的速度和压力,从而避免出现在刚开始吹扫时突然压力很大而导致的设备脱落情况。

优化地,在所述中心推进套杆上设有滑动凸台,在滑动凸台上设有用于连接旋转螺套的螺纹,所述滑动凸台的长度大于旋转螺套的长度。这里通过设置滑动凸台是为了便于本装置在制作时的加工,它是结合了现有生产设备的特定而针对性的设计的结构,这样既方面螺纹的连接不会卡顿,也有利于在制作零部件时更加方便、快捷。

优化地,所述橡胶套的长度大于外套筒长度的1/2。为了使得铜管在吹扫过程中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避免因为气压波动和铜管在退火过程中的移动导致的铜管与外套筒发生触碰,本发明采用了最优化的结构比例设计,这样能够完全杜绝铜管与外套筒之间因为振动而可能产生的触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螺旋顶紧吹扫装置可通过手动调节来实现对于进气口的密封压紧,由于不依赖气压的平衡,因此可以不受气压波动的影响,一旦调节到位后就能够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从而彻底解决漏气问题。

2、安装操作方便,而且只需一次调节即可,缓解了因为漏气导致的操作人员需要频繁检测、调节设备的繁琐工作,减轻了人工负担。

3、由于能够保障吹扫过程中气体压力的持续稳定,因此提高了吹扫的效率,能够达到理想的除油污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螺旋顶紧吹扫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外套筒,2—卡位凸台,3—旋转螺套,4—限位凸台,5—中心推进套杆,6—定位凸台,7—橡胶套,8—调节手柄,9—定位螺套,10—防滑齿,11—滑动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螺旋顶紧吹扫装置,包括外套筒1,所述外套筒1为圆筒形状,在外套筒1的一端设有开口,在外套筒1的另一端设有向内收折的卡位凸台2,在所述外套筒1内安装有旋转螺套3,所述旋转螺套3为圆筒形状,在旋转螺套3的一端设有向外翻折的限位凸台4,所述限位凸台4卡接在卡位凸台2的内侧,所述旋转螺套3的另一端穿出外套筒1并与中心推进套杆5相连;所述中心推进套杆5为圆筒形状,中心推进套杆5穿过旋转螺套3并与旋转螺套3内壁螺纹连接,在中心推进套杆5的外侧中部设有定位凸台6,所述定位凸台6设于外套筒1内并与限位凸台4抵紧,在定位凸台6前端的中心推进套杆5上套有橡胶套7,所述橡胶套7为锥形结构,所述橡胶套7的后端与定位凸台6抵紧,橡胶套7的前端与中心推进套杆5平齐;在所述旋转螺套3的外侧还套有调节手柄8,所述调节手柄8斜向设置,调节手柄8的一侧与卡位凸台2的外侧面抵紧,调节手柄8的另一侧与旋转螺套3焊接固定;在所述外套筒1上开口一端连接有定位螺套9,所述定位螺套9的中心线与外套筒1的中心线垂直,所述定位螺套9的内腔与外套筒1的内腔连通。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中,在所述外套筒1上连接有三个定位螺套9,所述的定位螺套9沿外套筒1的周向均为分布。在所述中心推进套杆5的后端设有防滑齿10。所述调节手柄8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为45°。所述橡胶套7的锥度可以为15°、20°、25°、30°、45°、50°、55°或60°。所述中心推进套杆5的内腔直径可以为10mm、15mm、18mm、20mm、22mm、25mm、27mm或30mm。在所述中心推进套杆5上设有滑动凸台11,在滑动凸台11上设有用于连接旋转螺套3的螺纹,所述滑动凸台11的长度大于旋转螺套3的长度。所述橡胶套7的长度大于外套筒1长度的1/2。

工作时,先将外套筒1与待吹扫的铜管端口对接,将铜管沿外套筒1开口一端插入到外套筒1内后,使得橡胶套7与铜管对接并抵紧,然后转动调节手柄8,由于调节手柄8与旋转螺套3焊接固定,因此旋转螺套3随调节手柄8同步旋转,并带动中心推进套杆5向前滑动,中心推进套杆5上的定位凸台6推动橡胶套7将铜管塞紧,达到密封连接的效果;然后将定位螺栓分别从三个定位螺套9旋入并将铜管压紧,这样既有利于对铜管实施定位,同时还方便调节铜管位置,使其保持在中心位置,避免偏斜。连接完毕后,打开进气阀,吹扫的氮气通过与中心推进套杆5相连的进气管输入铜管,进行吹扫。由于在整个过程中能够保障设备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因此解决了漏气的问题,使得产品吹扫后的效果明显提升,从而达到提升产品品质的目的。

本发明中,对于进气管与中心推进套杆的连接在图中并未画出,但是这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够实施的,因此不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