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卸的压铸模具防变形垫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2945发布日期:2018-11-07 21:4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拆卸的压铸模具防变形垫板。



背景技术:

在模具的压铸过程中,压铸机要承受较高的压力,导致模板很容易发生变形。压铸机模板变形后,压铸模具就会合不紧,造成压力不足,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同时还伴随着安全隐患。目前压铸机模板采用浇注一体成型,变形后模具的更换成本较高且需订制时间比较长。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公司研制的压铸模具开发一种预防模具变形的垫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方便拆卸的压铸模具防变形垫板,避免压铸模具在铸件过程中发生变形,延长压铸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铸件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拆卸的压铸模具防变形垫板,包括上模垫板和下模垫板;所述上模垫板为矩形,所述上模垫板的两个长边边缘上设有上U型凹槽,所述上模垫板的矩形角处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上模垫板的中心部位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矩形角处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下模垫板为矩形,所述下模垫板的两个长边边缘上设有下U型凹槽,所述下模垫板的矩形角处分别设有定位孔,所述下模垫板的中心部位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矩形角处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矩形凹槽的中心部位设有流道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U型凹槽为等间距设置,所述上模垫板的两个长边边缘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个第一上U型凹槽,所述上模垫板的两个长边边缘的中间部位设有两个第二上U型凹槽,所述第一上U型凹槽的深度为所述第二上U型凹槽的深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下U型凹槽为等间距设置,所述下模垫板的两个长边边缘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个第一下U型凹槽,所述下模垫板的两个长边边缘的中间部位设有两个第二下U型凹槽,所述第一下U型凹槽的深度为所述第二下U型凹槽的深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拆卸的压铸模具防变形垫板,通过在垫板上设计U型凹槽,可以方便的将垫板卡合固定到模坐上,并通过定位孔起到定位作用,保证模具压铸的精度,其中下模只需通过U型凹槽与下模座的卡合作用固定,多个凹槽同时固定保证了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因垫板异位影响铸件质量的现象,同时可以方便的进行拆卸,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模垫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模垫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方便拆卸的压铸模具防变形垫板,包括上模垫板1和下模垫板2。

上模垫板1为矩形,上模垫板1的两个长边边缘上分别设有上U型凹槽3,上U型凹槽3为等间距设置,上模垫板1的两个长边边缘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个第一上U型凹槽31,上模垫板1的两个长边边缘的中间部位设有两个第二上U型凹槽32,第一上U型凹槽(31)的深度为第二上U型凹槽32的深度的一半,上模垫板1的4个矩形角处分别设有一个螺纹孔4,上模垫板1的中心部位设有矩形凹槽5,矩形凹槽5的4个矩形角处分别设有一个螺纹孔6。

下模垫板2为矩形,下模垫板2的两个长边边缘上分别设有下U型凹槽7,下U型凹槽7为等间距设置,下模垫板2的两个长边边缘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个第一下U型凹槽71,下模垫板2的两个长边边缘的中间部位设有两个第二下U型凹槽72,第一下U型凹槽71的深度为第二下U型凹槽72的深度的一半,下模垫板2的4个矩形角处分别设有一个定位孔8,下模垫板2的中心部位设有矩形凹槽9,矩形凹槽9的4个矩形角处分别设有一个螺纹孔10,矩形凹槽9的中心部位设有流道孔1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在上模座上开设与U型凹槽3相适应的凸块,上模垫板1的上U型凹槽3和上模座的凸块相互卡合起到固定和定位作用,再通过螺钉将上模垫板1和上模座固定,上模垫板1中间的矩形凹槽5与上模板形状相匹配,上模板嵌入矩形凹槽5再通过螺钉将上模板和上模垫板1固定。

同样,在下模座上开设与下U型凹槽7相适应的凸块,下模垫板2的下U型凹槽7和下模座的凸块相互卡合固定,下模座上还设有与定位孔8相匹配的定位柱,定位柱插入定位孔8内,起到精确的定位作用和一定的固定作用,保证下模垫板2不会发生移动。下模垫板2的矩形凹槽9用于嵌接下模板,并通过螺纹固定,同时矩形凹槽9的中心部位还设有的流道孔11用于供金属铸液流通。

本实施例的一种方便拆卸的压铸模具防变形垫板,只需通过U型凹槽和凸块相互卡合以及螺钉进行固定,极大地方面了工作人员在铸件时进行模具的拆卸和组装,同时也起到了可靠地防止模具变形的作用,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保证的铸件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