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铸造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9831发布日期:2018-12-11 21:0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铸造机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铸造机床。



背景技术:

压铸是先进的金属成型方法,是实现少切削或无切削的有效途径,应用很广,发展很快;压铸工艺能够简便地生产出形状复杂的工件;压铸的基本过程为:金属融液注入保温炉中,驱动合模机构进行合模,而后令保温炉的金属溶液注入型腔内,并保持一定的压力使其成型;在现有的铸造机床中,对于侧模板的合模通常使用油缸,此种方式会增大机床的空间体积,并且多个油缸的设计能耗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铸造机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油缸进行侧模合模导致的机床体积过大、能耗过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铸造机床,包括机架、合模机构、保温炉;所述机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连的上固定座、导向座以及工作台,所述导向座上对称设有两个导向孔;所述合模机构包括油缸、上模板、下模板、侧模板以及螺杆;两个所述油缸固连在所述上固定座上;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导向孔并固连所述上模板,所述下模板固连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的位置相对,所述下模板中心设有浇口;所述侧模板有两块,对称设在所述下模板左右两侧;所述侧模板的后部设有合模部,所述合模部中心设有螺孔,两块所述侧模板的所述螺孔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杆依次穿过两个所述螺孔,并且所述螺杆分别与两个所述螺孔啮合;

所述保温炉固连在所述工作台下方;所述保温炉上方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联通所述浇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包括导套,所述导套安装在所述导向孔上,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导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杆的一端固连有旋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配套的齿轮箱,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齿轮箱均固连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连所述螺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合模部下方设有滑块,所述工作台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合模板上设计合模部,合模部上螺孔的螺纹相反,并由螺杆固连,可实现在转动螺杆时两块侧模板相对或想向运动,替代了现有技术使用两个油缸驱动的方案,既能减少空间体积,又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新型铸造机床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侧模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侧模板使用驱动电机驱动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上固定座,12-导向座,121导套,13-工作台,21-油缸, 22-上模板,23-下模板,231-浇口,24-侧模板,241-合模部,25-螺杆,251-旋钮, 26-驱动电机,27-齿轮箱,271-输出轴,3-保温炉,31-注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新型铸造机床,包括机架1、合模机构2、保温炉3;所述机架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连的上固定座11、导向座12以及工作台13,所述导向座12上对称设有两个导向孔;所述合模机构2包括油缸21、上模板22、下模板23、侧模板24以及螺杆25;两个所述油缸21固连在所述上固定座11上;所述油缸 21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导向孔并固连所述上模板22,所述下模板23固连在所述工作台13上,所述上模板22与所述下模板23的位置相对,所述下模板23中心设有浇口231;所述侧模板24有两块,对称设在所述下模板23左右两侧;所述侧模板24的后部设有合模部241,所述合模部241中心设有螺孔,两块所述侧模板24的所述螺孔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杆25依次穿过两个所述螺孔,并且所述螺杆25分别与两个所述螺孔啮合;

所述保温炉3固连在所述工作台13下方;所述保温炉3上方设有注液口31,所述注液口31联通所述浇口231。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先将模具安装在各个模板上,驱动油缸21下降,使得上模板22与下模板23进行上下模具的合模,在转动螺杆25,使得侧模板24 相向运动,进行左右模具的合模;合模完成后,由保温炉3通过注液口31向型腔内注入金属融液,并且保压装置设在保温炉3上,保压待金属冷却成型。

进一步地,包括导套121,所述导套121安装在所述导向孔上,所述油缸21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导套121。

活塞杆在导向座12上进行上下移动,设计加入导套121能够防止活塞杆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25的一端固连有旋钮251。

螺杆25一端固连旋钮251,可通过手动转动旋钮251对侧模板合模。

进一步地,包括驱动电机26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26配套的齿轮箱27,所述驱动电机26与所述齿轮箱27均固连在所述工作台13上,所述齿轮箱27的输出轴271通过联轴器固连所述螺杆25。

通过驱动电机26对侧模板24进行合模,能够实现本装置的完全自动化。

进一步地,所述合模部241下方设有滑块,所述工作台13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合模部241在工作台上左右移动,设计滑块与滑槽降低摩擦力。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