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管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0247发布日期:2019-03-30 07:5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管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铸管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是一种古老的制造方法,在我国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铸大型铸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此,铸造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铸管时,使用高温进行热处理,等待管路冷却后连接使用,由于自然冷却较慢,且速度低,逐渐研发出了冷却装置,主要作为生产连接铸管时所使用的装置;根据不同的材质设置有不同的样式,主要的为风冷式冷却装置,通过风扇直吹管道进行降温处理。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风冷式冷却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依靠电力制冷,极为浪费成本,并且因为风扇电机的额定电压和线圈的缘故,风扇的风力有限,随着铸管温度的衰减降低的速度也衰减,并且风是自然现象并非实体,无法进行循环使用,环保能力差,利用率低。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铸管冷却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管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环保能力差,利用率低问题。

本实用新型铸管冷却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铸管冷却装置,包括底座,储水槽,送水孔,接水槽,过滤网,抽阀,送水推杆,推板A,推板B,胶皮壳,水冷顶盖,撒水槽,四通接头,出水管,水管架板,伸缩杆,水管接头A,水管接头B,外置水管和转接头;所述底座中间开设有接水槽,且接水槽的底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底座中间接水槽的底部通过圆槽开设有储水槽,且储水槽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底座一侧顶部一体式设置有水管接头A,且储水槽一侧开设送水孔与水管接头A连接相通;所述底座顶部一侧通过开设圆槽嵌入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顶部通过嵌入设置有水冷顶盖;所述水冷顶盖一侧顶部一体式设置有水管接头B,且水管接头B与水管接头A中间通过卡箍固定设置有外置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槽靠近伸缩杆的一侧设置为两段式斜面结构,且该斜面由外向内收缩倾斜;所述接水槽底部通过卡置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槽一侧开设有通孔,且送水推杆穿过通孔设置于储水槽内;所述水推杆位于储水槽中的一端一体式设置有推板A,且推板A边缘开设有多组通孔;所述推板B边缘开设有多组螺孔,且推板A和推板B通过螺栓穿过推板A边缘的通孔插入推板B边缘的螺孔固定连接;所述推板B外侧通过套合设置有胶皮壳,且胶皮壳边缘通过推板A和推板B的紧固固定于推板B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顶部两侧与水冷顶盖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半圆通槽。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槽与接水槽连同的圆孔处一侧向外开设有板状槽,且板状槽外侧活动设置有抽阀。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水管接头B内侧一体式设置有管状结构,且管状结构外端自锁设置有转接头;所述水冷顶盖内侧顶部通过一体式设置连接杆固定设置有四通接头,且四通接头一侧通过自锁设置水管连接至转接头的一端中;所述四通接头一侧通过卡箍锁紧固定设置有三组出水管,且三组出水管均卡置于四通接头底部一体式设置的水管架板开设的三组开口中;所述出水管管道口均设置为喇叭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接水槽靠近伸缩杆的一侧设置为两段式斜面结构,该斜面由外向内收缩倾斜;接水槽底部通过卡置设置有过滤网,通过斜面结构方便循环水的收集,通过设置过滤网进行过滤,避免铸管外侧的大型铁屑向下流入。

通过设置推板A、推板B和胶皮壳,在推动送水推杆后可将水挤压通过送水孔和外置水管排出,通过胶皮壳的设置增加了密封性,防止储水槽中的水反流。

储水槽与接水槽连同的圆孔处一侧向外开设有板状槽,板状槽外侧活动设置有抽阀,通过设置抽阀可以将水留在接水槽中等待使用。

通过设置转接头和四通接头使水管更换大小,并分流成三组进行流通,水通过出水管管道口的喇叭口结构均匀散落在铸管的顶部进行冷却,在水进行冷却后可反复循环使用,节省成本并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管架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底座,101-储水槽,102-送水孔,103-接水槽,104-过滤网,105-抽阀,106-送水推杆,107-推板A,108-推板B,109-胶皮壳,2-水冷顶盖,201-撒水槽,202-四通接头,203-出水管,204-水管架板,3-伸缩杆,301-水管接头A,302-水管接头B,4-外置水管,401-转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管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储水槽101,送水孔102,接水槽103,过滤网104,抽阀105,送水推杆106,推板A107,推板B108,胶皮壳109,水冷顶盖2,撒水槽201,四通接头202,出水管203,水管架板204,伸缩杆3,水管接头A301,水管接头B302,外置水管4和转接头401;所述底座1中间开设有接水槽103,且接水槽103的底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底座1中间接水槽103的底部通过圆槽开设有储水槽101,且储水槽101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底座1一侧顶部一体式设置有水管接头A301,且储水槽101一侧开设送水孔102与水管接头A301连接相通;所述底座1顶部一侧通过开设圆槽嵌入设置有伸缩杆3,且伸缩杆3顶部通过嵌入设置有水冷顶盖2;所述水冷顶盖2一侧顶部一体式设置有水管接头B302,且水管接头B302与水管接头A301中间通过卡箍固定设置有外置水管4。

其中,所述接水槽103靠近伸缩杆3的一侧设置为两段式斜面结构,且该斜面由外向内收缩倾斜;所述接水槽103底部通过卡置设置有过滤网104,通过斜面结构方便循环水的收集,通过设置过滤网104进行过滤,避免铸管外侧的大型铁屑向下流入。

其中,所述储水槽101一侧开设有通孔,且送水推杆106穿过通孔设置于储水槽101内;所述水推杆106位于储水槽101中的一端一体式设置有推板A107,且推板A107边缘开设有多组通孔;所述推板B108边缘开设有多组螺孔,且推板A107和推板B108通过螺栓穿过推板A107边缘的通孔插入推板B108边缘的螺孔固定连接;所述推板B108外侧通过套合设置有胶皮壳109,且胶皮壳109边缘通过推板A107和推板B108的紧固固定于推板B108外侧,通过设置推板A107、推板B108和胶皮壳109,在推动送水推杆106后可将水挤压通过送水孔102和外置水管4排出,通过胶皮壳109的设置增加了密封性,防止储水槽101中的水反流。

其中,所述底座1顶部两侧与水冷顶盖2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半圆通槽,通过设置半圆通槽结构方便放置铸管。

其中,所述储水槽101与接水槽103连同的圆孔处一侧向外开设有板状槽,且板状槽外侧活动设置有抽阀105,通过设置抽阀105可以将水留在接水槽103中等待使用。

其中,所述内部水管接头B302内侧一体式设置有管状结构,且管状结构外端自锁设置有转接头401;所述水冷顶盖2内侧顶部通过一体式设置连接杆固定设置有四通接头202,且四通接头202一侧通过自锁设置水管连接至转接头401的一端中;所述四通接头202一侧通过卡箍锁紧固定设置有三组出水管203,且三组出水管203均卡置于四通接头202底部一体式设置的水管架板204开设的三组开口中;所述出水管203管道口均设置为喇叭型结构,通过设置转接头401和四通接头202使水管更换大小,并且分流成三组进行流通,水通过出水管203管道口的喇叭口结构均匀散落在铸管的顶部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在底座1中开设储水槽101和接水槽103,在储水槽101的一侧开设通孔,在底座1一侧顶部一体式设置水管接头A301,在储水槽101一侧开设送水孔102与水管接头A301连接相通,将底座1顶部一侧通过开设圆槽嵌入设置伸缩杆3,并在伸缩杆3顶部通过嵌入设置水冷顶盖2,通过卡箍将外置水管4两侧安装在水管接头B302与水管接头A301的外端;在储水槽101一侧开设通孔,将送水推杆106穿过通孔设置于储水槽101内,在水推杆106位于储水槽101中的一端一体式设置推板A107,将推板A107和推板B108通过螺栓穿过推板A107边缘的通孔插入推板B108边缘的螺孔固定连接,将胶皮壳109套在推板B108的外侧,将胶皮壳109的边缘通过推板A107和推板B108的锁紧进行卡置,避免胶皮壳109脱落,胶皮壳109可以避免漏水,在推动送水推杆106后可将水挤压通过送水孔102和外置水管4排出,水通过水管接头B302流过转接头401进入四通接头202,在四通接头202一侧通过卡箍锁紧固定设置三组出水管203,将三组出水管203卡置于水管架板204开设的三组开口中,水通过三组出水管203均匀喷出,对铸管进行冷却,并落入接水槽103中;拉开抽阀105后,水通过过滤网104进行过滤,流入储水槽101中以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