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氧化金属化膜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61490发布日期:2020-12-04 13:5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氧化金属化膜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金属化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氧化金属化膜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容器用金属化膜是将锌、铝等金属通过真空蒸发沉积在有机电介质薄膜上形成金属化层,从而获得电容器结构中的金属极板。这些金属在外界氧气的作用下会形成氧化锌、三氧化二铝等金属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会使金属化层的电阻增加,劣化金属化层承受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氧化锌不会形成致密的氧化层,氧化持续较长时间后,金属化层的锌大部分氧化后,金属化薄膜已经不能使用。

发明zl95120817.9《一种提高薄膜电容器粘着力并具有优良抗氧化性的镀锌膜的制造方法》披露了一种在聚合物膜表面沉积氧化速率比锌快的金属如铝、锡、银中的一种或多种做种子层,然后再沉积锌或锌铝做为电极层。

发明zl201410075409.x《一种耐高温抗氧化金属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发明201410308354.2《一种抗氧化阻燃电容器薄膜专用填料及其制备方法》披露了通过对有机电介质薄膜进行改性,来获得更好性能的金属化膜。

现有的发明以及公开资料中涉及金属化层的结构以及对有机电介质薄膜进行改性,没有涉及在金属化膜上增加专门的抗氧化层,使得金属化膜经常发生磨损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抗氧化金属化膜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抗氧化金属化膜,包括第一金属化极板层、第二金属化极板层和有机电介质薄膜层,所述第一金属化极板层底部设有第二金属化极板层,所述第二金属化极板层底部设有有机电介质薄膜层;

还包括第一抗氧化油层和第二抗氧化油层,所述第一抗氧化油层设置在第一金属化极板层顶部,所述第二抗氧化油层设置在有机电介质薄膜层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抗氧化油层和第二抗氧化油层中有油的成分为硅油。

优选的,所述硅油为粘度cs10的六甲基二硅氧烷。

优选的,所述第二抗氧化油层厚度小于第一抗氧化油层厚度,所述第一抗氧化油层的厚度小于50埃,所述第二抗氧化油层的厚度小于30埃。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化极板层成分为锌,厚度小于1000埃,所述第二金属化极板层成分为铝,厚度小于100埃。

优选的,所述有机电介质薄膜层为聚丙烯光膜bopp或聚酯光膜bopet,厚度为1.0~15.0μm。

一种抗氧化金属化膜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金属化膜放置于镀膜机内高真空度仓室内,真空度压力调节至10-2pa以上;

s2、蒸镀的金属蒸气达到饱和蒸气压,蒸发温度如下:铝丝蒸发源温度为1200-1600℃,锌条蒸发源为500-600℃,铝在锌之前蒸镀到有机电介质薄膜上;

s3、待蒸镀的有机电介质薄膜由放卷系统放卷,经蒸镀辊蒸镀金属化层,再由收卷系统收卷;

s4、在蒸镀辊之后设置不锈钢材质的抗氧化油管,加热温度设定为80至90℃,六甲基二硅氧烷从窄缝逸散出来,形成抗氧化油层;

s5、在薄膜两侧分别设置一根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管上开有细长的窄缝,窄缝长度大于金属化膜膜卷的宽度,形成第二抗氧化油层的第一油管窄缝宽度小于形成第一抗氧化油层的第二油管窄缝宽度。

优选的,所述蒸镀辊温度保持为-30至-1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现有金属化膜结构之上,增加了第一抗氧化油层和第二抗氧化油层,第一抗氧化油层可以隔绝其下的第一金属化极板层和第二金属化极板层与外界空气的接触,起到防止氧化的目的;在有机电介质薄膜层之下设置第二抗氧化油层,因为金属化薄膜蒸镀收卷和分切成可制作电容器的成对金属化膜时,均为层层叠压的卷状形态,如没有第二抗氧化油层,外圈的有机电介质薄膜层正好与内圈的第一抗氧化油层进行运动摩擦,会使第一抗氧化油层破损,形成不了致密的保护层,抗氧化性能不好,增加第二抗氧化油层后,发生运动摩擦的是两层抗氧化油层,油层不会破裂,抗氧化性能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抗氧化金属化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抗氧化金属化薄膜制作示意图。

图中标号:11、第一抗氧化油层,12、第二金属化极板层,13、第二金属化极板层,14、有机电介质薄膜层,15、第二抗氧化油层,21、真空度仓室,22、铝丝蒸发源,23、锌丝蒸发源,24、有机电介质薄膜,25、放卷系统,27、收卷系统,28、第一油管,29、第二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抗氧化金属化膜,包括第一金属化极板层12、第二金属化极板层13和有机电介质薄膜层14,所述第一金属化极板层12底部设有第二金属化极板层13,所述第二金属化极板层14底部设有有机电介质薄膜层14;

还包括第一抗氧化油层11和第二抗氧化油层15,所述第一抗氧化油层11设置在第一金属化极板层12顶部,所述第二抗氧化油层15设置在有机电介质薄膜层14底部。

所述第一抗氧化油层11和第二抗氧化油层15中有油的成分为硅油。

所述硅油为粘度cs10的六甲基二硅氧烷。

所述第二抗氧化油层15厚度小于第一抗氧化油层11厚度,所述第一抗氧化油层11的厚度小于50埃,所述第二抗氧化油层15的厚度小于30埃。

所述第一金属化极板层12成分为锌,厚度小于1000埃,所述第二金属化极板层13成分为铝,厚度小于100埃。

所述有机电介质薄膜层14为聚丙烯光膜bopp或聚酯光膜bopet,厚度为1.0~15.0μm。

金属化膜制作在镀膜机内高真空度仓室内进行;

蒸镀的金属蒸气需达到饱和蒸气压,金属的蒸发温度高于其熔点,铝蒸发源设置在锌蒸发源之前;

待蒸镀的有机电介质薄膜由放卷系统放卷,经蒸镀辊蒸镀金属化层,再由收卷系统收卷,蒸镀辊保持低温以急速冷却薄膜;

在蒸镀辊之后设置抗氧化油管,抗氧化油管上开有细长窄缝,对抗氧化油管加热,注入抗氧化油管内的抗氧化油通过窄缝逸散出来,形成抗氧化油层;

在薄膜两侧分别设置一根抗氧化油管,以形成第一抗氧化油层和第二抗氧化油层。

如附图1所示,金属化薄膜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

(1)第一抗氧化油层11,成分为硅油,优选粘度为cs10的六甲基二硅氧烷,厚度小于50埃(10-10米,0.1纳米);

(2)第一金属化极板层12,成分为锌,厚度小于1000埃;

(3)第二金属化极板层13,成分为铝,厚度小于100埃,铝层厚度远小于锌层厚度;

(4)有机电介质薄膜层14,为聚丙烯光膜bopp或聚酯光膜bopet,厚度为1.0~15.0μm;

(5)第二抗氧化油层15,成分为硅油,优选粘度为cs10的六甲基二硅氧烷,厚度小于30埃(10-10米,0.1纳米),第二抗氧化油层15厚度小于第一抗氧化油层11。

一种抗氧化金属化膜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金属化膜放置于镀膜机内高真空度仓室21内,真空度压力调节至10-2pa10-4mbar以上;

s2、蒸镀的金属蒸气达到饱和蒸气压,蒸发温度如下:铝丝蒸发源22温度为1200-1600℃,锌条蒸发源23为500-600℃,铝在锌之前蒸镀到有机电介质薄膜上;

s3、待蒸镀的有机电介质薄膜24由放卷系统25放卷,经蒸镀辊26蒸镀金属化层,再由收卷系统27收卷;

s4、在蒸镀辊26之后设置不锈钢材质的抗氧化油管,加热温度设定为80至90℃,六甲基二硅氧烷从窄缝逸散出来,形成抗氧化油层;

s5、在薄膜两侧分别设置一根第一油管28和第二油管29,管上开有细长的窄缝,窄缝长度大于金属化膜膜卷的宽度,形成第二抗氧化油层15的第一油管28窄缝宽度小于形成第一抗氧化油层11的第二油管29窄缝宽度。

所述蒸镀辊26温度保持为-30至-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