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加工用模具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0829发布日期:2021-04-02 09:4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加工用模具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用模具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锻造用模具夹持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机加工用模具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在锻造技术领域,需要先制造砂模,然后将熔化之后的铁水或铜水等金属熔液注入至已制造好的砂模中。现有技术中,制造砂模时一般将砂模分为上模和下模两部分,接下来在使用时,再将上模和下模扣接在一起并进行固定。在目前的常规技术中,技术人员常用在砂模上放置重物,通过重物实现压住或固定上下模的技术。

前文所述技术中,虽然实现了对砂模进行固定的技术,但是所述的技术中存在固定不准确,不能有效保证利用前文所述的技术对砂模进行固定并且制造出的毛坯件的精确效果,针对这一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机加工用模具夹持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加工用模具夹持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机加工用模具在进行毛坯件浇铸时不能对浇铸用砂模进行精准固定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骨架,上部夹持单元,下部夹持单元等结构,实现了现有机加工用模具在进行毛坯件浇铸时对浇铸用砂模进行精准固定的技术。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有效实现现有机加工用模具在进行毛坯件浇铸时对浇铸用砂模进行精准固定的技术。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机加工用模具夹持结构,包括固定骨架,上部夹持单元,下部夹持单元,所述上部夹持单元与下部夹持单元皆设置在固定骨架上,其相对接形成用于夹持机加工用模具的夹持机构;

所述上部夹持单元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一水平伸缩单元,第一竖直伸缩单元,所述第一夹持部为半圆环结构,其外侧面与所述第一水平伸缩单元固定连接,且其径向面与所述第一竖直伸缩单元固定连接;

所述下部夹持单元包括第二夹持部,第二水平伸缩单元,第二竖直伸缩单元,所述第二夹持部为半圆环结构,其外侧面与所述第二水平伸缩单元固定连接,且其径向面与所述第二竖直伸缩单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伸缩单元结构与所述第一水平伸缩单元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竖直伸缩单元与第一竖直伸缩单元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若干第一夹持节,电磁铁,所述第一夹持节为环形结构,其轴向边相接形成半圆环结构,且其一径向侧面与所述第一竖直伸缩单元固定连接,另一径向侧面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外部电源电性连通;

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若干第二夹持节,若干铁柱,所述第二夹持节与所述第一夹持节结构相同,其轴向边相接形成半圆环结构,且其一径向侧面与所述第二竖直伸缩单元固定连接,另一径向侧面设置有铁柱,所述电磁铁对所述铁柱相吸形成用于夹持机加工用模具的夹持机构。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水平伸缩单元包括滑轨,弧形着力部,第一动力部,第一伸缩部,所述滑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轴向侧面上,其一端与第一夹持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弧形着力部的轴向侧面限位铰接,所述第一动力部固定在所述弧形着力部上,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伸缩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伸缩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节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着力部设置在固定骨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竖直伸缩单元包括反力架,第二动力部,第二伸缩部,所述反力架设置在固定骨架上,所述第二动力部固定在所述弧形着力部上,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伸缩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节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夹持节的两轴向侧面分别设置有滑槽和凸头,所述凸头在滑槽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骨架,上部夹持单元,下部夹持单元等结构,实现了现有机加工用模具在进行毛坯件浇铸时对浇铸用砂模进行精准固定的技术。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夹持单元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固定骨架,2-上部夹持单元,3-下部夹持单元,21-第一夹持部,22-第一水平伸缩单元,23-第一竖直伸缩单元,31-第二夹持部,32-第二水平伸缩单元,33-第二竖直伸缩单元,211-第一夹持节,212-电磁铁,221-滑轨,222-弧形着力部,223-第一动力部,224-第一伸缩部,231-反力架,232-第二动力部,233-第二伸缩部,311-第二夹持节,312-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详细、准确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以设置两个半圆环型上部夹持单元2以及两个半圆环型下部夹持单元3且上下部夹持单元3皆设置三组第一动力部223和第二动力部232的结构为例,结合图1~3所示;

一种机加工用模具夹持结构,包括固定骨架1,上部夹持单元2,下部夹持单元3,所述上部夹持单元2与下部夹持单元3皆设置在固定骨架1上,其相对接形成用于夹持机加工用模具的夹持机构;

所述上部夹持单元2包括第一夹持部21,第一水平伸缩单元22,第一竖直伸缩单元23,所述第一夹持部21为半圆环结构,其外侧面与所述第一水平伸缩单元22固定连接,且其径向面与所述第一竖直伸缩单元23固定连接;

所述下部夹持单元3包括第二夹持部31,第二水平伸缩单元32,第二竖直伸缩单元33,所述第二夹持部31为半圆环结构,其外侧面与所述第二水平伸缩单元32固定连接,且其径向面与所述第二竖直伸缩单元3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伸缩单元32结构与所述第一水平伸缩单元22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竖直伸缩单元33与第一竖直伸缩单元23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夹持部21包括若干第一夹持节211,电磁铁212,所述第一夹持节211为环形结构,其轴向边相接形成半圆环结构,且其一径向侧面与所述第一竖直伸缩单元23固定连接,另一径向侧面设置有电磁铁212,所述电磁铁21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通;

所述第二夹持部31包括若干第二夹持节311,若干铁柱,所述第二夹持节311与所述第一夹持节211结构相同,其轴向边相接形成半圆环结构,且其一径向侧面与所述第二竖直伸缩单元33固定连接,另一径向侧面设置有铁柱,所述电磁铁212对所述铁柱相吸形成用于夹持机加工用模具的夹持机构。

为了更清晰和明确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骨架1,上部夹持单元2,下部夹持单元3等结构,实现了现有机加工用模具在进行毛坯件浇铸时对浇铸用砂模进行精准固定的技术。

为了更清晰和明确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磁铁212第一夹持部21,第二夹持部31等结构,进一步地实现了对现有机加工用模具在进行毛坯件浇铸时对浇铸用砂模进行精准固定的技术。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水平伸缩单元22包括滑轨221,弧形着力部222,第一动力部223,第一伸缩部224,所述滑轨221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21的轴向侧面上,其一端与第一夹持部21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弧形着力部222的轴向侧面限位铰接,所述第一动力部223固定在所述弧形着力部222上,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伸缩部22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伸缩部22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节211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着力部222设置在固定骨架1上。

为了更清晰和明确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滑轨221,弧形着力部222,第一动力部223,第一伸缩部224等结构,通过第一动力部223以及第二动力部232分别驱动第一伸缩部224以及第二伸缩部233而带动夹持节沿所述滑轨221滑动,进而使得本装置能对不同大小的砂模进行夹持,进而进一步的增强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竖直伸缩单元23包括反力架231,第二动力部232,第二伸缩部233,所述反力架231设置在固定骨架1上,所述第二动力部232固定在所述弧形着力部222上,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伸缩部23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部2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节211固定连接。

为了更清晰和明确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反力架231,第二动力部232,第二伸缩部233等结构,有效保证了砂模的上模和下模的固定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夹持节211的两轴向侧面分别设置有滑槽和凸头,所述凸头在滑槽内滑动。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首先,将本装置安装在待进行浇铸的区域,进一步地,在本装置的的下部夹持单元3上放置砂模,进一步地,待砂模放置好之后,开启上部夹持单元2的第二动力部232,进一步地上部夹持单元2在第二动力部232推动下向下运动,进一步地,开启上部夹持单元2的第一动力部223,进一步地,第一动力部223推动夹持单元做相向运动,待夹持单元相接触之后,关闭第一动力部223,进一步地,接通电磁铁212的电源,进一步地,电磁铁212产生吸力将铁柱牢牢吸住,最终,固定砂模的夹持机构。

需要特别和明确说明的是,为了更清晰和明确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动力部223是液压泵,那么所述的第一伸缩部224就是液压杆。所述的第一动力部223为伺服电机,那么所述的第一伸缩部224为电推缸。所述的第一动力部223为空压机,那么所述的第一伸缩部224则为气缸。为了更清晰和明确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动力部232与第一动力部223为相同结构,所述的第二伸缩部233与第一伸缩部224为相同结构。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现有机加工用模具在进行毛坯件浇铸时对浇铸用砂模进行精准固定的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