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结晶器内环面具有折流的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716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连铸结晶器内环面具有折流的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连乳的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连铸结晶器内环面具有折流的冷却结构,属于连铸连乳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结晶器是铝(铜)杆连铸连乳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结晶轮一般采用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质(如铜或者铜合金)制成,其外周壁带有绕环周设置的铸槽。在生产线工作过程中,钢带轮牵引钢带与结晶轮的铸槽相贴合形成型腔,熔融的金属液由一侧的浇铸口进入型腔后,在型腔内经过冷却、结晶和凝固成型的过程,并随着结晶轮的转动而从拉坯口拉出。
[0003]冷却过程对连铸过程结晶轮生产的出口质量至关重要。一般现有的结晶轮采用多面(四面)冷却的形式对结晶轮进行强制冷却。较为常见的是通过直接喷淋的方式进行冷却,如CN10165890A中则公开了一种采用四面喷淋冷却的连铸结晶器。
[0004]显然,喷淋冷却的方式冷却效果依赖于喷淋的强度,但是冷却液喷淋过程过小的停留时间使得冷却量不易达到要求,或者喷淋冷却的强度不易控制。另外喷淋冷却的过程还存在冷却液喷溅的情况,使得可能造成高温金属液在铸槽的成型过程产生气泡或者夹层等缺陷,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CN201217063Y和CN204321127U公开了在结晶轮内环面构建冷却腔室的方案来进行冷却的技术。这种冷却结构设计一方面提高了冷却量和冷却过程的可控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传统喷淋过程冷却液喷溅的问题得到解决。
[0006]但是由于结晶轮的环形结构和旋转的生产过程,现有的冷却腔室进行冷却方案设计中,冷却液的分布和冷却液在冷却传热面上的充分接触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特别是在CN204321127U中,其位于同一内环侧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设计使得在整个运转过程中传热面可能存在气区或真空区,难以保证传热面始终能与冷却液完全接触,以致冷却过程的传热不理想、效率较低,或者使得整个环周上冷却过程难以调节和把控。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的连铸结晶器内环面具有折流的冷却结构,以提高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冷却效率和冷却过程的稳定性。
[0008]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铸结晶器内环面具有折流的冷却结构,包括结晶轮轮体和设置于结晶轮轮体外周壁的铸槽,结晶轮轮体装配于两转盘之间,两转盘之间还设置有沿环周设置的横板,所述横板位于结晶轮轮体的环内侧;所述结晶轮轮体、转盘和横板间构成用于冷却液流通的主腔体,所述结晶轮轮体两侧与转盘的装配面间均开设有环腔,所述环腔与主腔体相连通;所述横板宽度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冷却液进入的进口,环腔所在位置的转盘上设置有用于冷却液流出的出口 ;主腔体内环周上设置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间沿布主腔体宽度方向布置使在主腔体内形成由中部至两侧的折流通道。
[0009]进一步的,所述结晶轮轮体侧的折流板与结晶轮轮体相焊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结晶轮轮体侧的折流板与结晶轮轮体材质相同。
[0011]进一步的,所述横板的环周上设置有多个进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口均匀分布于横板的环周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环腔的环周上设置有多个出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出口均匀分布于环腔的环周上。
[00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连铸结晶器内环面具有折流的冷却结构,结晶轮轮体、转盘和横板间构成用于冷却液流通的主腔体,结晶轮轮体的传热面作为冷却主腔体的一侧壁,同时配合在结晶轮轮体与转盘的装配面间开设环腔的方式,并将冷却液进入的进口设置于横板上,冷却液流出的出口设置于环腔所在位置的转盘上,使得结晶轮轮体的热传递面能始终淹没于冷却液内,相比于现有的冷却腔室冷却,本方案中冷却液在腔室内分布的均匀性和有效的传热面积得到极大的提高,有效的保证了冷却效率以及冷却过程的可控性;
2、在主腔体内的环周上设置折流板,且折流板是沿布主腔体宽度方向布置而在主腔体内形成折流通道,能够的改善冷却液流体在主腔体的流动状态,延长停留时间,提高传热效率,同时折流通道是由中部至两侧的,有效的保证了结晶轮轮体两侧的冷却强度的一致,另外采用的横板宽度中间位置设置进口的方案使得保证铸槽中部具有最强的冷却效果,有利于提升铸槽中部和两侧冷却过程的均匀性;
3、本发明中结晶轮轮体侧的折流板与结晶轮轮体相焊接的,另外该折流板还与结晶轮轮体具有相同的材质,使得进一步增大了结晶轮轮体传热面,有利于生产过程铸槽及其内的金属液得到高效的冷却。
【附图说明】
[0016]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连铸结晶器内环面具有折流的冷却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的A-A向#1』面不意图。
[0017]图中标记:1-结晶轮轮体、11-铸槽、12-翅片、2-转盘、3-横板、4_主腔体、41-进口、42-出口、5-环腔、6-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19]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
[0020]本发明的连铸结晶器内环面具有折流的冷却结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结晶轮轮体1和设置于结晶轮轮体1外周壁的铸槽11,结晶轮轮体1装配于两转盘2之间,两转盘2之间还设置有沿环周设置的横板3,所述横板3位于结晶轮轮体1的环内侧;所述结晶轮轮体1、转盘2和横板3间构成用于冷却液流通的主腔体4,所述结晶轮轮体1两侧与转盘2的装配面间均开设有环腔5,所述环腔5与主腔体4相连通;所述横板3宽度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冷却液进入的进口 41,环腔5所在位置的转盘2上设置有用于冷却液流出的出口 42 ;主腔体4内的环周上设置有折流板6,所述折流板6间沿布主腔体4宽度方向布置使在主腔体4内形成由中部至两侧的折流通道。
[0021]所述连铸结晶器内环面具有折流的冷却结构,结晶轮轮体、转盘和横板间构成用于冷却液流通的主腔体,结晶轮轮体的传热面作为冷却主腔体的一侧壁,同时配合在结晶轮轮体与转盘的装配面间开设环腔的方式,并将冷却液进入的进口设置于横板上,冷却液流出的出口设置于环腔所在位置的转盘上,使得结晶轮轮体的热传递面能始终淹没于冷却液内,相比于现有的冷却腔室冷却,本方案中冷却液在腔室内分布的均匀性和有效的传热面积得到极大的提高,有效的保证了冷却效率以及冷却过程的可控性。
[0022]同时,在主腔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