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5993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该生物硼叶面肥具有增产抗病作用。



背景技术:

叶面施肥是指将肥料直接喷施在作物的叶片表面,通过叶片吸收,将养分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其突出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养分吸收运转快,可避免土壤对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提高养分利用率,且施肥量少、增产效果显著,尤其是水分过多、干旱低湿条件或土壤过酸过碱等因素造成的根系吸收作用受阻或作物缺素急需补充营养以及作物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时,采用叶面追肥可以弥补根系吸肥不足,可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同行越来越重视叶面肥的开发、生产和应用。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为追求作物高产,人们大量使用高纯度的氮磷钾化肥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投入,使得土壤中的有效微量元素含量不断减少,而高产作物对养分需求量的增加,更加剧了农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植物营养学中的最小养分定律,作物产量受相对数量最小的养分所控制,所谓相对最小养分就是指土壤当中作物相对最缺乏的那一种营养元素,作物在生育期内需要吸收各种养分,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子。由此可见,微量元素的缺乏会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或品质。硼元素属于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 参与植物细胞壁、叶绿体等结构的组成,对植物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开花结果也有重大影响,还对甜菜的腐心病、萝卜和花椰菜的褐腐病、红薯的褐斑病等有防治作用。

本发明利用酵母生产企业所产生的酵母废液作为有机原材料,同时添加生防菌株和营养菌株,再添加微量元素硼,从而生产出生物硼叶面肥。酵母废液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以及腐殖酸、氨基酸、多糖、多种微量元素等,减少了其它原料的添加,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属于废物利用,为酵母生产企业废弃物提供了一条绿色处理途径,环保的资源化处置,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另外,生防菌株和营养菌株的添加,能有效的防治各种土传病害,并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从而大大的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投入,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生物硼叶面肥对植物进行页面喷施,具有经济、高效、安全、养分多样、吸收利用快等优点,同时对作物土传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廉价的、质量符合《复合微生物肥料》农业标准(NY/T798~2004)的高效生物叶面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生物叶面肥,其细度为60~80目,有效活菌数≥0.6×108个/g,杂菌率≤2.0%,其中有效活菌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菌类按照数量比为:20%~50%枯草芽孢杆菌HL259、20%~60%胶状芽孢杆菌BS-112和30%~40%巨大芽孢杆菌BS-E构成;其各组分按重量比为:有机质≥25%,N+P2O5+K2O≥6%,硼元素≥10%,余量为杂质。

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上述高效生物叶面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酵母有机物料:将酵母生产企业生产后的酵母发酵废液原浆进行浓缩,此时废液原浆中有机物等其它杂质浓度约为6%~8%,浓缩后使浓度达到40%~50%,再将浓缩后的废液经过喷雾干燥使其成为细度大于80目的黄褐色粉体酵母有机物料,所述的酵母有机物料的有机质≥60%,总养分≥12%,水分≤3%,杂菌率≤5%;

S2、制备复合微生物菌剂:将枯草芽孢杆菌HL259、胶状芽孢杆菌BS-112和巨大芽孢杆菌BS-E这三种菌株分别单独发酵生产,经过斜面培养、摇床扩大培养、种子罐发酵和发酵罐发酵逐级扩大培养,获得各菌株发酵液,最后通过平板计数法测定,保证各菌株发酵液中活菌数≥50×108cfu/mL;

S3、将S2中三种菌株发酵液按照体积占比各为:枯草芽孢杆菌HL259占40%~60%,胶质芽孢杆菌BS-112占20%~30%,巨大芽孢杆菌BS-E占20%~30%混合,获得混合发酵液;

S4、将S3中混合发酵液与S1中酵母有机物料按重量比为1:20~30的比例吸附并搅拌混合,制成含有效活菌数量为1.2~1.5亿个/克的酵母有机质;

S5、在搅拌机中将酵母有机质、四水八硼酸钠按照重量比为40%~50%:50%~60%的比例添加、搅拌均匀,让物料充分混合,混合后粉碎至60~80目。

进一步地,S1中所述的酵母发酵废液原浆废液中有机物及其它杂质浓度约为6%~8%。

进一步地,S1中浓缩后的废液经过喷雾干燥其成为细度大于80目的黄褐色粉体酵母有机物料。

进一步地,S2中的枯草芽孢杆菌HL259、胶状芽孢杆菌BS-112和巨大芽孢杆菌BS-E均经过斜面培养、摇床扩大培养、种子罐发酵和发酵罐发酵逐级扩大培养,后获得各菌株发酵液。

优选地,一种制备高效生物叶面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酵母有机物料:将提取酵母以后的发酵液废液原浆进行浓缩,废液原浆中有机物及其它杂质浓度约为7%,浓缩后使浓度达到45%,然后将浓缩后的废液经过喷雾干燥使其成为细度大于80目的酵母有机物料;

S2:制备复合微生物菌剂:将枯草芽孢杆菌HL259、胶状芽孢杆菌BS-112和巨大芽孢杆菌BS-E这三种菌株分别单独发酵生产以获得各菌株发酵液,最后测定各菌株发酵液中活菌数≥60×108cfu/mL即可;

S3:将S2中三种菌株发酵液按照体积占比各为:枯草芽孢杆菌HL259占:50%,胶质芽孢杆菌BS-112占30%,巨大芽孢杆菌BS-E占20%混合,获得混合发酵液;

S4:将S3中混合发酵液与S1中酵母有机物料按重量比为1:30的比例吸附并搅拌混合,制成含有效活菌数量为1.2~1.5亿个/克的酵母有机质;

S5:将S4中获得的酵母有机质与四水八硼酸钠按照重量比为1:1的比例添加、搅拌均匀以使物料充分混合,最后将混合后的物料粉碎至60~80目即可。

优选地,一种制备高效生物叶面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酵母有机物料:将提取酵母以后的发酵液废液原浆进行浓缩,废液原浆中有机物及其它杂质浓度约为7%,浓缩后使浓度达到50%,然后将浓缩后的废液经过喷雾干燥使其成为细度大于80目的酵母有机物料;

S2:制备复合微生物菌剂:将枯草芽孢杆菌HL259、胶状芽孢杆菌BS-112和 巨大芽孢杆菌BS-E这三种菌株分别单独发酵生产以获得各菌株发酵液,最后测定各菌株发酵液中活菌数≥60×108cfu/mL即可;

S3:三种菌株发酵液按照体积比为:枯草芽孢杆菌HL259占60%,胶质芽孢杆菌BS-112占20%,巨大芽孢杆菌BS-E占20%混合。

S4:将S3中混合发酵液与S1中酵母有机物料按重量比为1:30的比例吸附并搅拌混合,制成含有效活菌数量为1.2~1.5亿个/克的酵母有机质;

S5:将S4中获得的酵母有机质与四水八硼酸钠按照重量比为1:1的比例添加、搅拌均匀以使物料充分混合,最后将混合后的物料粉碎至60~80目即可。

优选地,一种制备高效生物叶面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酵母有机物料:将提取酵母以后的发酵液废液原浆进行浓缩,废液原浆中有机物及其它杂质浓度约为7%,浓缩后使浓度达到50%,然后将浓缩后的废液经过喷雾干燥使其成为细度大于80目的酵母有机物料;

S2:制备复合微生物菌剂:将枯草芽孢杆菌HL259、胶状芽孢杆菌BS-112和巨大芽孢杆菌BS-E这三种菌株分别单独发酵生产以获得各菌株发酵液,最后测定各菌株发酵液中活菌数≥60×108cfu/mL即可;

S3:三种菌株发酵液按照体积比为:枯草芽孢杆菌HL259占40%,胶质芽孢杆菌BS-112占30%,巨大芽孢杆菌BS-E占30%混合。

S4:准确称取一定重量的酵母有机物料和S3中混合后的混合发酵液,按照混合发酵液与酵母有机物料重量比1:20的比例吸附并搅拌混合,制成含有效活菌数量为1.2~1.5亿个/克的酵母有机质;

S5:在搅拌机中按照含菌酵母有机质、四水八硼酸钠重量比为40%:60%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物粉碎至60~80目。

优选地,一种制备高效生物叶面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酵母有机物料:将提取酵母以后的发酵液废液原浆进行浓缩,废液原浆中有机物及其它杂质浓度约为7%,浓缩后使浓度达到50%,然后将浓缩后的废液经过喷雾干燥使其成为细度大于80目的酵母有机物料;

S2:制备复合微生物菌剂:将枯草芽孢杆菌HL259、胶状芽孢杆菌BS-112和巨大芽孢杆菌BS-E这三种菌株分别单独发酵生产以获得各菌株发酵液,最后测定各菌株发酵液中活菌数≥60×108cfu/mL即可;

S3:三种菌株发酵液按照体积比为:枯草芽孢杆菌HL259占40%,胶质芽孢杆菌BS-112占30%,巨大芽孢杆菌BS-E占30%混合。

S4:准确称取一定重量的酵母有机物料和S3中混合后的混合发酵液,按照混合发酵液与酵母有机物料重量比1:30的比例吸附并搅拌混合,制成含有效活菌数量为1.2~1.5亿个/克的酵母有机质。

S5:在搅拌机中按照含菌酵母有机质、四水八硼酸钠重量比为40%:60%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物粉碎至60~80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高效生物叶面肥的使用方法,所述的叶面肥与水按照1:200~800稀释后喷施。

本发明中,生防菌株和营养菌株可以改善作物的微生态环境,调控生态平衡,可以抑制病原菌的侵入,具有杀菌防病、改善作物养分供应等作用。另外,酵母发酵液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氨基酸、腐植酸和多种中微量元素等养分,这些物质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都是作物和微生物生长所需养分,特别是其中的小分子有机物,可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同时可促进生防菌和营养菌的快速繁殖,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病力和抗逆能力。同时,喷施生物 硼叶面肥可快速补充作物所需硼元素,解除作物缺硼症状。因此,本发明产品具有经济、高效、防病、吸收利用快等特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品具有如下优势:

1.废物利用:本技术打破了单用无机原料生产硼叶面肥的传统模式,采用酵母发酵液废液作为生物硼叶面肥的原材料,不仅为酵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发酵液废液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资源化处置途径,而且还可获得附加值较高的叶面肥产品,从而降低了发酵液废液的处理处置成本,其具有成本低廉、变废为宝、水溶性好、利用率高等特点。

2.养分全面:生物硼叶面肥的突破在于不仅高效供给作物硼元素,而且提供有效活菌、有机质、氨基酸及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等,不但为作物提供更全面的营养物质,还可起到抗病、促生和杀菌防病等作用。

3.促生抗病:为缺硼植物迅速、高效的提供硼元素,同时,内含生防菌和营养菌,可以改善植物的生态环境,改善作物养分供应,且有益微生物附着在作物上可形成优势菌群,达到抑制病原菌侵入的作用。

4.安全环保:本发明产品具有无毒、无害、安全可靠的特性,对农产品及周围环境没有污染。同时,本发明采用科学配方和先进生产工艺精制而成,使用后可增加作物产量、增强作物防病抗病力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S1:将提取酵母以后的发酵液废液原浆进行浓缩,废液原浆浓度约为7%,浓缩后使浓度达到50%,然后经过喷雾干燥流程使其细度大于80目,水分小于 3%的黄褐色粉体酵母酵母有机物料;通过测定,粉体酵母酵母有机物料的基本性状如下:

S2:本产品所用的生防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HL259,营养菌株为胶质芽孢杆菌BS-112和巨大芽孢杆菌BS-E,三种菌株分别独立发酵,通过斜面培养、摇床扩大培养、种子罐发酵和发酵罐发酵,分别获得三种菌株的发酵液,通过平板计数法测定,保证其活菌数≥50×108cfu/mL;

S3: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三种菌株发酵液按照体积比为:枯草芽孢杆菌HL259占50%,胶质芽孢杆菌BS-112占30%,巨大芽孢杆菌BS-E占20%混合。按照国家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2006的要求,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有效活菌数量为2亿/mL。通过对复合微生物菌剂平板计数法测定,保证其活菌数符合国家标准,同时按照存放时间对样品进行保存期测定,试验从2014年10月开始,经过1年的持续测定,复合菌剂的有效活菌数量基本在40亿/mL以上,有效活菌数稳定,达到了预期的复合菌剂的数量要求,可作为生产生物硼叶面肥菌剂产品;

S4:准确称取一定重量的酵母有机物料和S3中混合后的混合发酵液,按照混合发酵液与酵母有机物料重量比1:30左右的比例吸附并搅拌混合,制成含有效活菌数量为1.2~1.5亿个/克的酵母有机质;

S5:在搅拌机中按照含菌酵母有机质、四水八硼酸钠重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物粉碎至60~80目。产品检验按照农业部行业标准《复合微生物肥料》农业标准(NY/T798~2004)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生物硼叶面肥各养分含量如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3:三种菌株发酵液按照体积比为:枯草芽孢杆菌HL259占60%,胶质芽孢杆菌BS-112占20%,巨大芽孢杆菌BS-E占20%混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3:三种菌株发酵液按照体积比为:枯草芽孢杆菌HL259占40%,胶质芽孢杆菌BS-112占30%,巨大芽孢杆菌BS-E占30%混合。

S4:准确称取一定重量的酵母有机物料和S3中混合后的混合发酵液,按照混合发酵液与酵母有机物料重量比1:20的比例吸附并搅拌混合,制成含有效活菌数量为1.2~1.5亿个/克的酵母有机质;

S5:在搅拌机中按照含菌酵母有机质、四水八硼酸钠重量比为40%:60%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物粉碎至60~80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

S4:准确称取一定重量的酵母有机物料和S3中混合后的混合发酵液,按照混合发酵液与酵母有机物料重量比1:30的比例吸附并搅拌混合,制成含有效活菌数量为1.2~1.5亿个/克的酵母有机质。

生物硼叶面肥肥效试验(采用实施例1的生物硼叶面肥)

1、生物硼叶面肥在大棚草莓上的试验

1.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位于上海市金山区草莓基地,土壤为沙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4.9g/kg,全氮90mg/kg,速效磷4.4mg/kg,速效钾78mg/kg,pH 6.15。供试草莓品种为明宝,供试硼肥为生物硼叶面肥。

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

处理A:喷施清水;

处理B:按1:800稀释度喷施生物硼叶面肥。

处理C:按1:600稀释度喷施生物硼叶面肥。

处理D:按1:400稀释度喷施生物硼叶面肥。

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25m2。叶面肥喷施时间从草莓现蕾初期开始喷施,每隔10d喷一次,连续喷4次。各处理每次喷施量为25kg/亩。各处理小区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同一般田块,采收时分小区累计实产。

1.2结果与分析

(1)喷施生物硼叶面肥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由表1知,不同处理下,随着生物硼叶面肥喷施量的增加,草莓平均产量逐渐增加,处理B、处理C、处理D相对处理A,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5.56%、8.77%和13.76%,并且各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按1:400稀释度喷施生物硼叶面肥草莓产量最高。

表1生物硼叶面肥不同施用量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2)喷施生物硼叶面肥对草莓品质的影响

通过抽样测定,不同处理下的草莓单果重和含糖量如表2所示。喷施生物硼叶面肥能够显著提高草莓单果重,且果型整齐一致,外观品质较佳。其中生物硼叶面肥不同喷施量单果重表现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以处理D果型最为整齐,单果重变异系数CV最小,单果重比对照A重4.0g。

喷施生物硼叶面肥均有增糖作用,不同处理下,随着生物硼叶面肥喷施量的增加,草莓含糖量有增加趋势,处理C和处理D草莓含糖量最高,并且变异 系数CV最小,草莓含糖量稳定。

表2不同处理下的草莓单果重和含糖量

2、生物硼叶面肥对西红柿灰霉病的防治

2.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位于上海市浦东区西红柿基地,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选择种茬3年以上,历年灰霉病发生较重的大棚进行试验。种植西红柿品种为迪抗。试验设置两个处理,即对照处理A和喷施生物硼叶面肥处理B。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之间设有隔离带,小区面积25m2。各处理小区施肥管理措施参照农民习惯,西红柿开花后处理B开始喷施生物硼叶面肥,此后每隔10d喷一次,共喷4次,生物硼叶面肥按1:600稀释度喷施,亩喷施量为25kg;对照组A则喷施清水,亩喷施量为25kg。调查病叶、病果、发病株数、病情指数以及计算生物硼叶面肥防治效果。

西红柿叶片被害程度分级:0级,无病斑;1级,单叶片有病斑3个;3级,单叶片有病斑4~6个;5级,单叶片有病斑7~10个;7级,单叶片有病斑11~20个,部分密集成片;9级,单叶片病斑密集,占叶面积1/4以上。

西红柿果实被害程度分级:0级,无病斑;1级,残留花瓣发病或柱头发病;3级,萼片腐烂或柱头发病蔓延到果脐部;5级,果脐部有浸润斑无霉层;7级,果脐部有霉层但未扩展到其它部位;9级,霉层扩展到果表的其它部位。

病情指数(%)=[∑(病级株数×代表数值)/(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100。

防治效果(%)=[(对照组病情指数~处理组病情指数)/对照组病情指数]×100。

2.2结果与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喷施清水处理西红柿病叶率高达32.6%,病情指数为21.1%,喷施生物硼叶面肥处理病叶率仅为20.7%,病情指数为15.3%,防效为27.5%;喷施清水处理西红柿病果率为18.9%,病情指数为10.4%,而喷施生物硼叶面肥处理病果率仅为10.2%,病情指数为6.9%,防效为33.7%。表明,喷施生物硼叶面肥能有效防治西红柿灰霉病,防效均值为30.6%。

表3生物硼叶面肥对西红柿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