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面玻璃钢化设备成型用玻璃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1673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双曲面玻璃钢化设备成型用玻璃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钢化领域,尤其是一种双曲面玻璃钢化设备成型用玻璃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双曲面玻璃钢化的生产线上主要包括:上片段、加热段、成型段、钢化段和卸片段,玻璃板经过上述工艺段完成钢化成型。现有技术中的双曲面玻璃钢化设备玻璃钢化基本上都是靠钢化模具承载着玻璃在成型段、钢化段、卸片段之间穿梭运动来实现,即钢化模具在成型段接住成型完毕的玻璃运送至钢化段摆动吹风钢化,钢化完成后,由钢化模具承载着玻璃运送至卸片段进行卸片,例如公开号为CN103987669A的中国专利文献记载了上述工艺过程及其输送系统。在此过程中,玻璃的成型、钢化、卸片等过程都离不开钢化模具,钢化模具需要在卸片段完成卸片操作后才能返回成型段,等待下一片玻璃版工作循环,此种生产工艺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曲面玻璃钢化设备用玻璃输送系统,提高双曲面玻璃钢化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曲面玻璃钢化设备成型用玻璃输送系统,用于输送玻璃板依次经过成型段、钢化段和卸片段完成钢化成型过程,其主要包括:钢化模具、钢化模具输送机构、卸片模具和卸片模具输送机构;其中,

所述钢化模具,安装在钢化模具支架上,工作时在成型段和钢化段之间移动;

所述卸片模具,安装在卸片模具支架上,工作时在钢化段和卸片段之间移动;

钢化模具输送机构,与所述钢化模具支架连接,驱动钢化模具移动;

卸片模具输送机构,与所述卸片模具支架连接,驱动卸片模具移动;

所述钢化模具输送机构和所述卸片模具输送机构独立控制运行。

进一步,所述钢化模具输送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绕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上的第一传动带和驱动第一主动轮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钢化模具支架通过卡扣件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带上。

进一步,所述卸片模具输送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绕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上的第二传动带和驱动第二主动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卸片模具支架通过卡扣固定在所述第二传动带上。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为钢化模具和卸片模具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

进一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滑块和第一导轨,所述钢化模具支架和所述卸片模具支架分别通过滑块连接在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导轨沿玻璃板输送方向延伸并依次经过所述成型段、所述钢化段和所述卸片段。

进一步,所述导向机构有两套,分别包括相互配合的滑块和第二导轨,以及相互配合的滑块和第三导轨;所述钢化模具位于所述卸片模具的上方,所述钢化模具支架和所述卸片模具支架分别通过滑块连接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上,所述第二导轨沿玻璃板输送方向延伸并依次经过所述成型段和所述钢化段,所述第三导轨沿玻璃板输送方向延伸并依次经过所述成型段、所述钢化段和所述卸片段。

进一步,所述钢化段设置有能够将玻璃从所述钢化模具中转移到所述卸片模具中的玻璃移片机构。

进一步,所述移片机构为设置在所述钢化段的吸盘机械臂,由所述吸盘机械臂将玻璃从所述钢化模具移送至卸片模具上。

进一步,所述移片机构为设置在所述钢化段的下风栅,玻璃完成钢化之后由所述下风栅将所述钢化模具上的玻璃吹起,待所述卸片模具移动至该玻璃下方后玻璃落于卸片模具上。

本实用新型的双曲面玻璃钢化设备用玻璃输送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增设卸片模具,并且钢化模具和卸片模具各自独立控制和运行,因此能够根据成型段、钢化段、卸片段所需的工艺时间对生产节拍进行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运行及工艺操作过程更加灵活。

2.钢化模具和卸片模具各自独立控制和运行,其运行过程可以使钢化模具和卸片模具在不同工位停留的时间不等以及具有不同的移动速度,通常钢化模具的移动速度会大于卸片模具,使成型后的玻璃尽快进入钢化段,而钢化后的玻璃则可以以较低的速度进入卸片段,避免卸片模具开始移动或停止时因玻璃板惯性自身作用而与卸片模具发生摩擦导致玻璃板被划伤;钢化模具和卸片模具的自身重量更加轻便,有利于控制和运行。

3.钢化模具只在成型段和钢化段之间移动,进入钢化段后玻璃移送后即返回成型段,有利于其温度保持,避免成型后的玻璃直接与温度较低的模具接触,提升了钢化质量。

4.两个模具支架通过卡扣件与传动带连接更加稳固,导向机构使模具支架移动方向更加平稳、准确,模具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也便于对两个模具停留位置的精确定位。

5.由于钢化段内设置有上下风栅,因此卸片模具的第三导轨延伸至成型段,便于卸片模具在成型段进行检修、拆卸更换等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曲面玻璃钢化设备用玻璃输送系统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编号6钢化模具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编号11卸片模具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曲面玻璃钢化设备用玻璃输送系统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A成型段、B钢化段、C卸片段、1成型模具、2成型辊道、3上风栅、4下风栅、5下片台、6钢化模具、7钢化模具支架、8卡扣件、9滑块、10第一导轨、11卸片模具、12卸片模具支架、13卡扣件、14滑块、15第一主动轮、16第一从动轮、17第一传动带、18第二主动轮、19第二从动轮、20第二传动带、21第二导轨、22第三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双曲面玻璃钢化生产设备包括成型段A、钢化段B和卸片段C,成型辊道2将玻璃从上游的加热段中送入成型段A中,玻璃在成型段A中的成型模具1中完成弯曲变弧,钢化段B中设置有上风栅3和下风栅4,卸片段C中设置有下片台5,玻璃在下片台5上完成卸片。

本实用新型的双曲面玻璃钢化设备用玻璃输送系统主要包括:钢化模具6、钢化模具输送机构、卸片模具11和卸片模具输送机构;其中,钢化模具6安装在钢化模具支架7上,钢化模具支架7设置在钢化模具输送机构上,在本实施例中,钢化模具输送机构具体包括:第一主动轮15、第一从动轮16、绕设在第一主动轮15和第一从动轮16上的第一传动带17和驱动第一主动轮15转动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优选伺服电机;钢化模具支架7通过卡扣件8固定在第一传动带17上,由第一传动带17带动钢化模具6往返于成型段A和钢化段B之间移动。卸片模具11安装在卸片模具支架12上,卸片模具支架12设置在卸片模具输送机构上,在本实施例中,卸片模具输送机构具体包括:第二主动轮18、第二从动轮19、绕设在第二主动轮18和第二从动轮19上的第二传动带20和驱动第二主动轮18转动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优选伺服电机;卸片模具支架12通过卡扣件13固定在第二传动带20上,由第二传动带20带动卸片模具11往返于钢化段B和卸片段C之间移动。钢化模具输送机构和卸片模具输送机构独立控制运行。为了保证模具运行的平稳和准确,第一导轨10沿玻璃板输送方向延伸并依次经过成型段A、钢化段B和卸片段C,钢化模具支架7通过滑块9连接在第一导轨10上,卸片模具支架12通过滑块14同样连接在第一导轨10上,由第一导轨10为钢化模具6和卸片模具11的移动提供导向。

在钢化段B设置有能够将玻璃从钢化模具6中转移到卸片模具11中的玻璃移片机构。现在使用的玻璃移片机构有两种:一种是设置在钢化段B的下风栅4,由下风栅4将钢化模具6上的玻璃吹起,待钢化模具6移开、卸片模具11移动至该玻璃下方后关闭下风栅4或调小下风栅4风量,使玻璃落于卸片模具11上,为配合这种吹风工艺,可以将钢化模具6和/或卸片模具11设置成框型或“E”型,在本实施例中将钢化模具6设置成框型,而卸片模具11设置成“E”型;另一种玻璃移片机构是设置在钢化段B的吸盘机械臂,由吸盘机械臂吸取进入钢化段B中的钢化模具6上的玻璃,待钢化模具6移开、卸片模具11移动至该玻璃下方后将玻璃落于卸片模具11上,使用这种玻璃移片机构时,钢化模具6和/或卸片模具11除上述两种形状还可以设置成平板型。

本实用新型的双曲面玻璃钢化设备成型用玻璃输送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增设卸片模具11,并且钢化模具6和卸片模具11各自独立运行,因此能够根据成型段A、钢化段B、卸片段C所需的工艺时间对生产节拍进行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运行及工艺操作过程更加灵活.

2.钢化模具和卸片模具各自独立控制和运行,其运行过程可以使钢化模具6和卸片模具11在不同工位停留的时间不等以及具有不同的移动速度,通常钢化模具6的移动速度会大于卸片模具11,使成型后的玻璃尽快进入钢化段B,而钢化后的玻璃则可以以较低的速度进入卸片段C,避免卸片模具开始移动或停止时因玻璃板惯性自身作用而与卸片模具发生摩擦导致玻璃板被划伤;钢化模具和卸片模具的自身重量更加轻便,有利于控制和运行。

2.钢化模具6只在成型段A和钢化段B之间移动,进入钢化段B后,玻璃移送后即返回成型段A,有利于其温度保持,避免成型后的玻璃直接与温度较低的模具接触,提升了钢化质量;

4.两个模具支架通过卡扣件与传动带连接更加稳固,导向机构使模具支架移动方向更加平稳、准确,模具结构简单,也便于对两个模具停留位置的精确定位。

实施例2

图4所示的双曲面玻璃钢化生产设备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钢化模具6位于卸片模具11的上方,钢化模具支架7和卸片模具支架12分别通过滑块8、13连接在第二导轨21和第三导轨22上,第二导轨21沿玻璃板输送方向延伸并依次经过所述成型段A和所述钢化段B,第三导轨22沿玻璃板输送方向延伸并依次经过所述成型段A、所述钢化段B和所述卸片段C。相较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双曲面玻璃钢化设备成型用玻璃输送系统设置有第二导轨21和第三导轨22,并且两根导轨平行设置;如图4所示,将两根导轨上下相对设置不仅能够避免钢化模具6与卸片模具11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干涉,而且可以使钢化模具6与卸片模具11的控制运行更加灵活。由于钢化段B内设置有上下风栅3、4,因此卸片模具11的第三导轨22延伸至成型段A,充分利用成型段A相对宽裕的空间环境,便于卸片模具11在成型段A进行检修、拆卸更换等操作。

以上结合附图仅描述了本申请的几个优选实施例,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凡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下,做出的任何改进和/或变形,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