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氯化镁生产离心脱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783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离心脱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药用氯化镁生产离心脱卤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药用氯化镁,如何实现连续化生产药用氯化镁一直是企业急需克服的工艺技术难题之一。当氯化镁溶液中的水分被不断蒸发形成蒸发浓缩液排放至冷却结晶器中时,氯化镁结晶体就会随着降温结晶过程就会析出。对这些析出的结晶进行收集需要进行固液分离,专用设备就是离心机。

因为药用氯化镁含有六个结晶水,属于多结晶水类无机物,各种温度段氯化镁所含有的结晶水个数是不相同的,药用氯化镁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要对送至离心机的冷却结晶器内的液体温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冷却结晶器、离心机和干燥器组成的离心干燥系统能有效地连续生产。传统的生产工艺是将冷却液中的氯化镁固液混合物通过管路排放至刮刀卸料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离心脱水的固体氯化镁再进行干燥。这样的离心脱卤装置工作状态时转鼓转速达到900转/分钟,离心脱卤后的含水率较低仅为3%左右,与冷却结晶器间的物料输送时常出现间断,造成湿物料进入干燥机,劳动效率低下,不符合GMP规范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确定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用氯化镁生产离心脱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药用氯化镁生产离心脱卤装置,包括罩壳,所述罩壳内设置有进料管、进料分配器、第一级转鼓、第二级转鼓和固体收集槽;罩壳底部形成母液排出口和结晶排出口,结晶排出口通过管路与离心机连通;进料管一端与进料分配器连通,另一端伸出罩壳,与冷却结晶器连通;进料分配器置于第一级转鼓内,接近其底部处;第二级转鼓套设于第一级转鼓外部,且两者均与联动轴连接;联动轴与油缸及液压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级转鼓、第二级转鼓和联动轴同轴线。

所述结晶排出口与母液排出口处均设置有出料阀。

所述罩壳内还设置由至少一个洗涤管,洗涤管一端接近进料分配器,另一端伸出罩壳。

所述固体收集槽设置于罩壳内远离联动轴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药用氯化镁生产实现连续的离心脱卤干燥操作,实现冷却液的连续排料分离,通过连贯、定时地转移结晶和母液,保证得到的药用氯化镁符合GMP对药品质量的特殊要求,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 进料管 2 进料分配器

3 第一级转鼓 4 第二级转鼓

5 固体收集槽 6 结晶排出口

7 母液排出口 8 洗涤管

9 罩壳 10 联动轴

11 油缸及液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药用氯化镁生产离心脱卤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药用氯化镁生产离心脱卤装置,包括罩壳9,所述罩壳9内设置有进料管1、进料分配器2、第一级转鼓3、第二级转鼓4和固体收集槽5;罩壳9底部形成母液排出口7和结晶排出口6,结晶排出口6通过管路与离心机连通;进料管1一端与进料分配器2连通,另一端伸出罩壳9,与冷却结晶器(未图示)连通;进料分配器2置于第一级转鼓3内,接近其底部处;第二级转鼓4套设于第一级转鼓3外部,且两者均与联动轴10连接;联动轴10与油缸及液压组件11连接。

所述第一级转鼓3、第二级转鼓4和联动轴10同轴线。

所述结晶排出口6与母液排出口7处均设置有出料阀。

所述罩壳9内还设置由至少一个洗涤管8,洗涤管8一端接近进料分配器2,另一端伸出罩壳9。

所述固体收集槽5设置于罩壳9内远离联动轴10的一侧。

所述的进料管1起到输送并分配物料流向的作用。

所述第一级转鼓3、第二级转鼓4最高工作转速3000转/分钟,是进行分离操作的主要部件,不间断做轴向运动以达到将氯化镁固液混合物固液分离的作用。

所述结晶排出口6为罩壳9内的固体物质出口,罩壳9内的固体物质均由此处转运至干燥机内。

所述母液排出口7作用为:将在连续不断的离心力作用下产生的母液经此口排出。

所述的洗涤管8的作用为:当对固体纯度有要求时,可在罩壳9内通过洗涤管8,洗涤液连续地喷洒到固体滤饼上,达到降低固体杂质含量的效果。

所述联动轴10和油缸及液压组件11,为离心脱卤装置提供动力来源,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带动第一级转鼓3、第二级转鼓4转动,达到脱卤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改传统离心脱卤装置的诸多缺陷,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有明显优势。采用不间断进料—分离相结合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生产设备实际应用后,离心脱卤所得的固体结晶含水率可达1%,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因为离心脱卤技术使用了不停顿连续进料—分离技术,产品的颗粒状况得到了改进,由原先的杂乱大颗粒变为均匀细小颗粒,深受广大客户欢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