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碳素生产的糊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0958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碳素生产的糊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素生产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糊料斗。



背景技术:

混捏是石墨材料按配比好的物料加入适当的粘结剂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使物料分布均匀,并使粘结剂浸入到粉粒的微孔中,使物料具有一定塑性和密实度。车间操作是将混捏好的糊料通过混捏锅向下翻,把糊料倒入下面的糊料斗里。现有的糊料斗是采用钢板焊制而成,在出糊料过程中,先直接将糊料斗放入地坑内,再直接将糊料出料在地坑中的糊料斗中然后用行车把糊料斗吊到扎片机上开始扎片。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混捏锅距扎片机5-6米,行车是匀速的吊装,一锅糊料需扎10多分钟或更长时间,所以贴进料斗的糊料温度会急剧下降,特别是冬季气温低,糊料散热快,从而影响了糊料原有的特性,尤其是靠近料斗的物料,温度损失更快,在靠近料斗外壳物料容易形成冷料,塑性降低,影响后续产品加工。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1520972985.4,公告号:CN205293745U,名称“混捏车间糊料斗”,公开了一种糊料斗。其料斗本体为两侧、后侧设置立板,前侧敞口结构,料斗本体上部设置有拉鼻,在料斗本体底面、两侧侧面及后面分别铺设一层厚度12~18mm的石墨板,在料斗本体的两侧立板上分别安装一个夹套,所述夹套分别夹一根与混捏锅导热油相通的导热油管。利用导热油管对料斗进行持续加热保温,保持物料在150度左右。这种装置虽然能够保证物料的温度状态,但油管管路非常长,温度损失严重,且结构复杂,成本高,后期维护频繁。

另一件中国专利,CN201620450638.X,公告号:CN205668730U,名称为“一种保温成型糊料斗”,公开了一种保温料斗,其将由布包裹的加热装置,固定在料斗内部对物料进行加热保温。这种设置,对布的损耗非常大,设备容易损坏。

以上两种设备都存在后期维护不便,加工成本高的问题。此外,料斗开口的温度损失也非常快,以上两种设备均为对开口做处理,导致出料的温度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物料进行全面保温,结构简洁,便于使用,维护方便的用于碳素生产的糊料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碳素生产用糊料斗,包括一个料斗本体,料斗本体的外表面固定保温层,所述料斗本体为圆柱形,其底端开孔,孔内固定一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一个竖直向上伸入料斗本体内的螺纹杆,螺纹杆的底端伸出料斗本体与一个转盘的中心固定连接,转盘由一个电机传动,所述转盘和电机以及传动装置均定位于一个底壳内,底壳的顶端与料斗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还包括一个推板,推板中心有一与螺纹杆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料斗本体的内壁上开有相对于料斗本体轴线对称的竖向凹槽,所述推板上带有两个凸起,凸起插入凹槽中;

还包括一个桶盖,桶盖一端与料斗本体顶端铰接,桶盖上设有将桶盖固定在料斗本体上的锁扣装置;

所述桶盖内表面设有导流板,其一端紧邻料斗本体,另一端斜向上固定在桶盖的侧壁上,在桶盖侧壁与导流板连接处至桶盖的底端之间开有出料口,出料口与一出料导管连通。

物料进入料斗本体后,盖上盖子,利用搭扣,锁扣或螺栓等方式将桶盖固定在料斗本体上,打开电机,带动转盘转动,将推板向上推送,将物料从出料导管中挤出。这种方式,物料始终处在密闭空间内,与外界没有空气对流,对于位于顶端的物料来说保温效果更佳。且使用非常方便,结构简单,维护便利。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为球面形。球面的导流板能够使物料导出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料斗本体的顶面固定密封圈。密封圈能够防止物料在压力下溢流,也能防止冷空气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包括一个位于中间的电热丝层,电热丝层两侧设有石英砂层,保温层其内表面由钢板制成,外表面设有保温棉。

进一步的,所述料斗本体内的上端设有一个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一恒温控制器连接,该恒温控制器控制电热丝层的开闭。通过温度传感器感知即将出料的物料的温度,通过恒温控制器控制电热丝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物料的温度的恒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保温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碳素生产用糊料斗,包括一个料斗本体1,料斗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保温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本体1为圆柱形,其底端开孔,孔内固定一轴承11,所述轴承11的内圈固定一个竖直向上伸入料斗本体1内的螺纹杆12,螺纹杆12的底端伸出料斗本体1与一个转盘13的中心固定连接,转盘13由一个电机传动,所述转盘13和电机以及传动装置均定位于一个底壳5内,底壳5的顶端与料斗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

还包括一个推板14,推板14中心有一与螺纹杆12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料斗本体1 的内壁上开有相对于料斗本体1轴线对称的竖向凹槽15,所述推板14上带有两个凸起,凸起插入凹槽15中;

还包括一个桶盖3,桶盖3一端与料斗本体1顶端铰接,桶盖3上设有将桶盖3固定在料斗本体1上的锁扣装置;

所述桶盖3内表面设有导流板31,其一端紧邻料斗本体1,另一端斜向上固定在桶盖3 的侧壁上,在桶盖3侧壁与导流板31连接处至桶盖3的底端之间开有出料口,出料口与一出料导管33连通。

所述导流板31为球面形。

所述料斗本体1的顶面固定密封圈32。

所述保温层2包括一个位于中间的电热丝层23,电热丝层23两侧设有石英砂层22,保温层2其内表面由钢板制成,外表面设有保温棉。

所述料斗本体1内的上端设有一个温度传感器4,该温度传感器与一恒温控制器连接,该恒温控制器控制电热丝层23的开闭。

使用时,将物料倒入料斗本体后,盖上盖子,利用搭扣(如中国专利CN201110174204.3 公开的一种搭扣),锁扣或螺栓等便于拆卸的锁扣装置,将桶盖固定在料斗本体上。

此时,转盘位于料斗本体的最底部。打开电机,带动转盘转动,通过螺纹的旋转将推板向上推送,将物料推至桶盖处。物流随着导流板逐渐从出料导管中挤出。

这种方式,物料始终处在密闭空间内,与外界没有空气对流,对于位于顶端的物料来说保温效果更佳,形成一个全面的保温环境。且使用非常方便,结构简单,维护便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