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127发布日期:2019-01-04 23:5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眩光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光盖板。



背景技术:

很多户外电子产品为了增加在户外的可读性,需要在盖板的表面做防眩光(AG)处理。目前防眩光盖板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喷涂法,如镀膜玻璃。另一种是酸蚀刻法。前者由于投资大,镀膜容易受到极端高温和低温的环境影响,导致脱落,致使使用寿命短;后者由于玻璃表面的物理化学结构得到改变,使用环境得到拓宽,寿命长, 光学性能指标优于镀膜玻璃,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通常,用于电子产品的盖板上会有很多功能性区域,如IR孔,AR孔,闪光灯等功能性区域不需要置防眩光层。传统方法中,在不需要蚀刻的功能性区域贴附保护膜或者丝印保护胶,但是由于保护膜或者保护胶有一定的厚度,在玻璃蚀刻的行进过程中,因为蚀刻液冲刷不均匀的原因会在保护膜或保护胶行进方向的尾部出现蚀刻不均的条纹状,造成蚀刻的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眩光盖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眩光盖板,包括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具有盖板功能性区域和非功能性区域,在盖板功能性区域上镀制有DLC膜层,在所述非功能性区域上通过蚀刻形成有防眩光层。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功能性区域包括摄像头孔、听筒孔和闪光灯孔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DLC膜层的厚度为3-30n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盖板经过对玻璃基板的蚀刻,光滑的玻璃基板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可以实现将光由镜面反射变成漫反射,减弱对眼睛的干扰,提高防眩光效果。此外,利用DLC膜层对玻璃基板表面的盖板功能性区域进行保护,从而使盖板功能性区域不被刻蚀,可以实现在局部区域进行蚀刻,而不影响其他区域的蚀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玻璃基板,2、防眩光层,3、DLC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防眩光盖板,包括玻璃基板、防眩光层和DLC膜层。

所述玻璃基板具有盖板功能性区域和非功能性区域,所述盖板功能性区域包括摄像头孔、听筒孔和闪光灯孔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盖板功能性区域上镀制有DLC膜层,在所述非功能性区域上通过蚀刻形成有防眩光层。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蚀刻工艺来形成防眩光层,具体的,玻璃基板在蚀刻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之后玻璃基板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使得在表面反射出来的反射光不定向,实现将光由镜面反射变成漫反射,减弱对眼睛的干扰,减少了光污染,避免影响视觉效果,提高防眩光效果,进而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所述DLC膜层是一种由碳元素构成、在性质上和钻石类似(40%-50%钻石成分),同时又具有石墨原子组成结构的膜层。DLC膜层具有高的硬度、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高热导率、低介电常数、宽带隙、良好的光学透过性以及优异的化学惰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同时,DLC膜层是一种可以抵抗玻璃蚀刻液的薄膜,且厚度只有纳米级别,在蚀刻时玻璃基板行进过程中,DLC膜层对玻璃基板表面的盖板功能性区域进行保护,从而使盖板功能性区域不被刻蚀,同时DLC膜层厚度小,不会影响周边蚀刻液的流向,从而不会对蚀刻效果造成影响。且在需要保护的盖板功能性区域镀上DLC膜层,不会影响该区域的玻璃透过率和反射率等光学效果,不需要在蚀刻完成后,考虑如何去除已经镀上去的DLC膜层。DLC膜层的镀制过程属于常温镀膜,可以在玻璃上采用贴附保护膜或者丝印可剥胶的方式露出需要镀DLC膜层的区域,在蚀刻前将该保护膜和可剥胶剥离。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