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_2

文档序号:8467169阅读:来源:国知局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在恒电压为-2.5?-1.0v的条件下沉积20s?35s,ITO导电玻璃呈着色态。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至八之一相同。
[0032]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按下列步骤实施:
[0033]一、依次使用无水乙醇、丙酮、超纯水清洗ITO导电玻璃,得到洁净的ITO导电玻璃;
[0034]二、将洁净的ITO导电玻璃垂直置于50ml浓度为0.5X 10_4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以铂片作为对电极,在恒电压-2.2v的条件下沉积20ms,得到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
[0035]本实施例银离子被还原为银晶种,沉积在导电玻璃表面。
[0036]应用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应用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进行电致变色的方法按下列步骤实施:
[0037]—、向实施例一中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1yL双氧水(I % ),10μ L柠檬酸(2.0X 10_4mol/L)和0.0Olg聚乙烯吡咯烷酮,得到反应溶液;
[0038]二、将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置于反应溶液中,在恒电压为-2.5v下沉积20s,此时反应溶液中的银离子逐渐被还原在ITO导电玻璃的晶种上,ITO导电玻璃上的银颗粒逐渐变大,ITO导电玻璃呈蓝绿色;
[0039]三、在施加反向电压为0.2V时,沉积在ITO导电玻璃表面的银逐渐被氧化溶解于反应溶液中,ITO导电玻璃呈褪色态。
[0040]本实施例所用的原料硝酸银、柠檬酸、双氧水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均为分析纯。
[0041]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按下列步骤实施:
[0042]一、依次使用无水乙醇、丙酮、超纯水清洗ITO导电玻璃,得到洁净的ITO导电玻璃;
[0043]二、将洁净的ITO导电玻璃垂直置于50ml浓度为0.5X 10_4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以铂片作为正极,在恒电压-2.2v的条件下沉积18ms,得到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
[0044]应用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应用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进行电致变色的方法按下列步骤实施:
[0045]—、向实施例二中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15 μ L双氧水,10 μ L柠檬酸(2.0X 10_4mol/L)和0.0Olg聚乙烯吡咯烷酮,得到反应溶液;
[0046]二、将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置于反应溶液中,在恒电压为-2.5v下沉积25s,此时反应溶液中的银离子逐渐被还原在ITO导电玻璃的晶种上,ITO导电玻璃上的银颗粒逐渐变大,ITO导电玻璃呈蓝绿色;
[0047]三、在施加反向电压为0.2V时,沉积在ITO导电玻璃表面的银逐渐被氧化溶解于反应溶液中,ITO导电玻璃呈褪色态。
[0048]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按下列步骤实施:
[0049]一、依次使用无水乙醇、丙酮、超纯水清洗ITO导电玻璃,得到洁净的ITO导电玻璃;
[0050]二、将洁净的ITO导电玻璃垂直置于50ml浓度为0.5X 10_4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以铂片作为正极,在恒电压-2.2v的条件下沉积25ms,得到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
[0051]应用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应用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进行电致变色的方法按下列步骤实施:
[0052]—、向实施例一中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20 μ L双氧水,10 μ L柠檬酸(2.0X 10_4mol/L)和0.0Olg聚乙烯吡咯烷酮,得到反应溶液;
[0053]二、将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置于反应溶液中,在恒电压为-2.5v下沉积25s,此时反应溶液中的银离子逐渐被还原在ITO导电玻璃的晶种上,ITO导电玻璃上的银颗粒逐渐变大,ITO导电玻璃呈蓝绿色;
[0054]三、在施加反向电压为0.2V时,沉积在ITO导电玻璃表面的银逐渐被氧化溶解于反应溶液中,ITO导电玻璃呈褪色态。
【主权项】
1.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按下列步骤实现: 一、依次使用无水乙醇、丙酮和超纯水清洗ITO导电玻璃,得到洁净的ITO导电玻璃; 二、将洁净的ITO导电玻璃垂直置于硝酸银溶液中,以铂片作为对电极,在恒电压-2.5?-1.0v的条件下沉积1ms?90s,得到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的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0.1 X 10_4mol/L?100 X 10_4mol/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的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0.2X 10_4mOl/L?8X 10_4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在恒电压_2.5?-1.0v的条件下沉积15ms?35ms。
5.应用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进行电致变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按下列步骤实现: 一、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双氧水,柠檬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得到反应溶液; 二、将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置于反应溶液中,在恒电压为-2.5?-1.0v的条件下沉积1ms?90s,ITO导电玻璃呈着色态; 三、在施加反向电压为-0.5?1.0V时,ITO导电玻璃呈褪色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进行电致变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反应溶液中硝酸银的浓度为0.1 X 10_4mOl/L?1X 10_4mOl/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进行电致变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反应溶液中聚乙稀卩比略烧酮的浓度为0.01?lmol/L。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进行电致变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在恒电压为-2.5?-1.0v的条件下沉积20s?35s,ITO导电玻璃呈着色态。
【专利摘要】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拓宽了传统电致变色材料光谱的研究领域,实现了可见光谱范围内电致变色薄膜的显示。片状纳米银薄膜的制备:一、清洗ITO玻璃;二、ITO玻璃置于硝酸银溶液中,以铂片作为对电极,在恒电压-2.5~-1.0v的条件下沉积,得到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纳米银薄膜电致变色过程是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双氧水,柠檬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施加电压下呈着色态,当施加反向电压时,薄膜呈褪色态。本发明突破传统电致变色材料通过改变材料物相实现变色的方法,而是利用贵金属纳米银材料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实现对电致变色材料变色光谱的调控。
【IPC分类】C03C17-06, C25D3-46
【公开号】CN104788022
【申请号】CN201510148270
【发明人】李娜, 赵九蓬, 李垚, 吉军义, 于丽男, 张翔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