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酸酯、肉桂腈和肉桂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3592368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肉桂酸酯、肉桂腈和肉桂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肉桂酸类化合物的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肉桂酸酯、肉桂腈、肉桂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肉桂酸及其衍生物是一类来源广泛和安全的重要医药化工中间体,有报道称它是一种调节植物生长和分化的激素,同时还具有抗微生物、抗炎等作用。近几年国内研究表明,它具有广泛的抗实体瘤活性。英国联合利华取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PCTInt.Appl.WO 01 87,080(2001,11.22)介绍肉桂酸和巴氏杀菌助剂组成,具有很强的杀菌、防腐作用。肉桂酸还是辣椒素合成酶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肉桂酸水解酶,可以利用转基因培育高产辣椒素含量的辣椒优良品种,必将大大提高辣椒品质,从而有力推动辣椒产业化发展。利用肉桂酸的防霉防腐杀菌可应用于粮食、蔬菜、水果中的保鲜、防腐。还可用在葡萄酒中,使其色泽光鲜。肉桂酸具有很强的兴奋作用,可广泛直接添加于一切食品中。肉桂酰胺衍生物及其水合物具有很好的抗血栓作用,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肾小球疾病、肺动脉高压、糖尿病性血管病变、脉管炎等血管性病症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亦可用于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等疾病,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肉桂酸正丁酯又称为β -苯丙烯酸正丁酯,具有可可香味,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常用的合成香料,在食品、日化、医药、涂料、电子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通常采用肉桂酸与正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酯化的方法合成,该工艺存在酯化率低、流程长、腐蚀设备和污染环境等缺点。目前主要有如下合成方法=Perkin合成法,此方法流程长,温度高,能耗大,收率低。苯甲醛-丙二酸法具有 步骤多,周期长,操作繁琐,且后处理复杂、污染严重等缺点。苯甲醛-乙烯酮法具有反应成本高,反应条件苛刻。肉桂醛氧化为肉桂酸法,以H2O2(浓度要求为90% 100%属危险品)、NaC102等无机氧化物为氧化剂进行氧化,需要大量有机溶剂如丙腈、苯等,污染环境,不利于工业化;或是分子氧化法,其中液相催化氧化法收率较低(70%左右),且也使用大量有机溶剂。Heck方法反应作为有机合成中最有用的方法之一,在本发明之前,合成此类肉桂酸类化合物主要有:(I)在钯催化下,1,3-双(二苯基膦)丙烷为配体,芳基苯硼酸与烯烃(富电子烯烃、缺电子烯烃均可)反应(Chem.Eur.J., 2008, 14,5555)。该反应不足之处:使用对空气比较敏感、有毒性的1,3-双(二苯基膦)丙烷为配体,反应时间需要20小时。(2)钯催化,芳基硅试剂与烯烃反应生成Heck产物。该方法不足之处只适用于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甲酯(Tetrahedron, 2012, 68,429)。(3)芳基重氮盐与丙烯酸甲酯在醋酸钯催化下,20°C反应4小时生成肉桂酸甲酯。该方法不足之处,只适用于丙烯酸甲酯(Adv.Synth.Catal.2010,352,2463)。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方法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原料毒性小、产物收率高、成本低的肉桂酸酯、肉桂腈和肉桂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由下述步骤组成:将醋酸钯与式I或式II所示的亚砜按摩尔比为1:1 2加入二氯甲烷中,醋酸钯与二氯甲烷的质量比为1:160 240,45°C搅拌反应5 10小时,制备成式III或式IV所示的催化剂,
权利要求
1.一种肉桂酸酯、肉桂腈和肉桂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步骤组成: 将醋酸钯与式I或式II所示的亚砜按摩尔比为1:1 2加入二氯甲烷中,醋酸钯与二氯甲烷的质量比为1:160 240,45°C搅拌反应5 10小时,制备成式III或式IV所示的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肉桂酸酯、肉桂腈和肉桂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式I或式II中,R1和R2均为叔丁基,n=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肉桂酸酯、肉桂腈和肉桂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式III或式IV所示的催化剂与式V所示的四芳基锡、丙烯烃类化合物、氧化剂的摩尔比为0.2:1:8: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肉桂酸酯、肉桂腈和肉桂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剂为氟化银或醋酸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肉桂酸酯、肉桂腈和肉桂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冰醋酸或三氯甲烷。
全文摘要
一种肉桂酸酯、肉桂腈和肉桂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以廉价易得、无毒或者低毒、稳定性高的亚砜类化合物替代传统的有毒、对空气比较敏感、不易合成的膦配体或亚胺配体,以四芳基锡为芳基化试剂,与烯烃反应生成相应的肉桂酸酯、肉桂腈和肉桂酰胺及其衍生物。本发明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原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产品收率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文档编号C07C233/11GK103214326SQ20131013504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8日
发明者薛东, 范小刚, 肖建良, 王超 申请人:陕西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