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己内酯的阻聚剂及阻聚方法

文档序号:3483372阅读:8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己内酯的阻聚剂及阻聚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己内酯的阻聚剂及阻聚方法,阻聚剂为伯胺、仲胺或叔胺类化合物,阻聚方法是在0~200℃条件下,将阻聚剂加入到己内酯或含己内酯的物料中搅拌混合后,密封保存;该方法简单且实施方便,阻聚剂用量少、阻聚效果明显;该阻聚剂能大幅度降低己内酯的生产成本,便于己内酯的储存和远距离输送,同时防止了环境污染,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己内酯的阻聚剂及阻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己内酯的阻聚剂及阻聚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e -己内酯(e -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比如可用来合成聚己内酯和 聚己内酯多元醇,也可与其它酯类共聚或共混改性,聚己内酯及其改性聚合物因其具有良 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可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渗药性,在降解塑料和生物医学中获得了 较好的应用。聚己内酯多元醇是高档聚氨酯材料的起始原料之一,由于己内酯是一种温度 敏感性物质,在高温下易自聚成2?10分子低聚物,而在e -己内酯生产过程中,精馏工序 温度较高,e -己内酯产生一定程度的自聚,导致废料量加大,生产成本上升,且产生的高沸 点废物常温下是淤泥状流体,放置一段时间后变成固体,处理难度大,是一个棘手的环保问 题。尽管通过技术人员的努力,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也是事后措施,治标不治本;到目前 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出现公开的e _己内酯阻聚方案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报道;有美国专利 US4360682报道了一种用二羟基苯化合物比如对苯二酚稳定己内酯的方法,但它主要是起 到稳定己内酯色度的作用,没有起阻聚的功效。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无己内酯阻聚方案,存在原料浪费且污染环境,己内酯的生 产成本增加的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阻止己内酯自聚的阻聚剂,该阻聚剂能大幅度 降低己内酯的生产成本,便于己内酯的储存和远距离输送,同时防止了环境污染,具有很大 的经济效益。
[000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上述阻聚剂有效防止己内酯自聚的方法,该方法简单且实 施方便,阻聚剂用量少、阻聚效果明显,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中己内酯的收率,降低了己内 酯的生产、储存、远距离输送成本。
[000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己内酯的阻聚剂,该阻聚剂包括具有式1、式2、式3、
[0006] 式4、式5结构的化合物中一种或几种:
[0007] RrNH2
[0008] 式 1

【权利要求】
1. 一种己内酯的阻聚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式1、式2、式3、式4、式5结构的化合物 中一种或几种:
R「NH2 式1 式2 式3 h2n-r7-nh2 式4
式5 其中, &、R2、R3、R4、R5、R 6各自独立地选为Q?C1(l的烷烃基、C3?C8的环烷烃基、丙烯基、
R8、R9各自独立地选为Q?C5的烷烃基、Q?C5的烷氧基或氢原子; n、m为0?8的整数,且0彡n+m彡8, X为1?10的整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聚剂,其特征在于,&、R2、R3、R4、R 5、R6各自独立地选 为Q?C1(l的直链烷烃基、C3?C 6的带支链的烷烃基、C3?C6的环烷烃基、丙烯基、
其中,R8、R9各自独立地选为Q?C5的烷烃基或氢原子; 9 式4为C2?C1(l的烷烃基二胺、C3?C7的环烷烃基二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或 4, 4' -联苯二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聚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甲胺、乙胺、丙胺、丁胺、戊胺、己胺、 庚胺、辛胺、壬胺、癸胺、苯胺、苯甲胺、烯丙胺、叔丁胺、仲丁胺、对叔丁基苯胺、环丙胺、环丁 胺、环戊胺、环己胺、环庚胺、N-苄基苯胺、N-甲基苄胺、N-丁基苯胺、二苄胺、二丁胺、二 环己胺、二乙胺、二(2-乙基己基)胺、二己胺、二异戊胺、二异丁胺、二异丙胺、二甲胺、二壬 胺、二辛胺、二戊胺、二苯胺、N, N-二乙基苯胺、N, N-二乙基环己胺、N, N-二乙基邻甲苯胺、 N,N-二甲基苯胺、三丁胺、三苄胺、三己胺、三异辛胺、三甲胺、三壬胺、三辛胺、三戊胺、三丙 胺、二亚乙基三胺、五亚乙基六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联苯胺、癸二胺、丁二胺、 1,2-环己二胺、1,3-环己二胺、1,4-环己二胺、乙二胺、庚二胺、己二胺、辛二胺、邻苯二胺、 对苯二胺、间苯二胺、1,2-丙二胺、1,3丙二胺中一种或几种。
4. 一种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阻聚剂防止己内酯自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0?200°C温度条件下,将阻聚剂加入到己内酯或含己内酯的物料中搅拌混合后,密封保 存;所述的阻聚剂的加入量为整个物料的〇. 0001?〇. 5wt%。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度控制在0?180°C。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度控制在0?160°C。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聚剂加入量为整个物料的 0. 001 ?0. 3wt%。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聚剂加入量为整个物料的 0. 005 ?0. 25wt%。
【文档编号】C07D313/04GK104292205SQ201310299617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7日
【发明者】刘洪武, 黎树根, 彭志斌, 李勇军, 胡波, 高伟, 付先国, 汪洋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