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50110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除乙二醇加氢循环气中CO、CO2的装置,包括加热器、加氢反应器、冷凝器、分离罐、收集槽、氢压机、混合器,还包括吸收装置,混合器与加热器的底部入口相连,加热器的顶部出口与加氢反应器的顶部入口相连,加氢反应器的底部出口与冷凝器的顶部相连,冷凝器的底部出口与收集槽相连,冷凝器顶部与分离罐入口相连,分离罐的顶部出口与氢压机的一端相连,氢压机另一端与所述混合器的入口相连,吸收装置的顶部与氢压机的一端相连,吸收装置的底部与分离罐顶部出口相连。本实用新型装置,有效地脱除了加氢反应循环气中一氧化碳有害气体,确保了加氢反应催化剂的活性,提高了乙二醇的产率,降低了粗乙二精制的分离难度。
【专利说明】—种脱除乙二醇加氢循环气中CO、CO2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脱除乙二醇加氢循环气中co、co2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乙二醇(化学式为(CH2OH)2)的制备是将羰化单元来的草酸二甲酯(化学式为(COOCH3)2)与H2混合在温度为190-210°C,在3.0MPa的操作压力、215°C反应温度以及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氢反应,反应式如下:
[0003](COOCH3) 2+4H2—~- (CH2OH) 2+2CH30H
[0004]现有技术中合成气制乙二醇的加氢单元的工艺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加热器I’、加氢反应器2’、冷凝器3’、分离罐4’、收集槽5’、氢压机6’和混合器7’,混合器V通过管道与从羰化单元来草酸二甲酯输入管道相连,混合器V出口与加热器I’的底部入口相连,加热器I’的顶部出口与加氢反应器2’的顶部入口通过管道相连,加氢反应器2’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凝器3’的顶部相连,冷凝器3’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收集槽5’相连,收集槽5’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粗乙二醇去精制系统相连,冷凝器3’顶部通过管道与分离罐4’入口相连,分离罐4’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氢压机6’的一端相连,氢压机6’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混合器7’的入口相连。
[0005]由于羰化单元来的草酸二甲酯中含有少量的草酸,在加氢反应器2’中草酸酯与氢气发生加氢反应生成乙二醇的同时,也会发生草酸受热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副反应,这样势必造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在加氢循环气中不断的聚集,随着循环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增高,会使加氢催化剂的活性逐渐降低,严重时会致使催化剂中毒,被迫停车进行催化剂的还原,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除乙二醇加氢循环气中CO、CO2的装置。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脱除乙二醇加氢循环气中CO、CO2的装置,包括加热器、加氢反应器、冷凝器、分离罐、收集槽、氢压机、混合器,还包括吸收装置,所述混合器通过管道与从羰化单元来草酸二甲酯输入管道相连,所述混合器的出口与所述加热器的底部入口相连,所述加热器的顶部出口与所述加氢反应器的顶部入口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加氢反应器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凝器的顶部相连,所述冷凝器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收集槽相连,所述收集槽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粗乙二醇去精制系统相连,所述冷凝器的顶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分离罐入口相连,所述分离罐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氢压机的一端相连,所述氢压机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混合器的入口相连,所述吸收装置顶部通过管道与所述氢压机的一端相连,所述吸收装置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分离罐的顶部出口相连,所述吸收装置的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热氮气和去CO分离系统相连,所述吸收装置内设有分子筛。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除乙二醇加氢循环气中CO、CO2的装置,其中,所述吸收装置为吸收罐一和吸收罐二,所述吸收罐一和吸收罐二并连设置,所述吸收罐一和吸收罐二的顶部通过管道与氢压机的一端相连,所述吸收罐一和吸收罐二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分离罐相连;所述吸收罐一和吸收罐二的顶部通过管道与热氮气进料系统,所述吸收罐一和吸收罐二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去CO分尚系统相连。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除乙二醇加氢循环气中CO、CO2的装置,其中,所述吸收罐一和吸收罐二内分别设有13X分子筛或5A分子筛。
[0011 ]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除乙二醇加氢循环气中C0、C02的装置,有效地脱除了加氢反应循环气中的致使催化剂中毒的一氧化碳有害气体,确保了加氢反应催化剂的活性,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乙二醇的产率,降低了粗乙二精制的分离难度,另外还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同时确保生产的长周期安全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中合成气制乙二醇的加氢单元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脱除乙二醇加氢循环气中CO、CO2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加热器;2、加氢反应器;3、冷凝器;4、分离罐;5、收集槽;6、氢压机;7、混合器;8、吸收罐一;9、吸收罐二。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2所示,一种脱除乙二醇加氢循环气中CO、CO2的装置,包括加热器1、加氢反应器2、冷凝器3、分离罐4、收集槽5、氢压机6、混合器7,还包括吸收装置,混合器7通过管道与从羰化单元来草酸二甲酯输入管道相连,混合器7的出口与加热器I的底部入口相连,加热器I的顶部出口与加氢反应器2的顶部入口通过管道相连,加氢反应器2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凝器3的顶部相连,冷凝器3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收集槽5相连,收集槽5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粗乙二醇去精制系统相连,冷凝器3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分离罐4入口相连,分离罐4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氢压机6的一端相连,氢压机6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混合器7的入口相连,吸收装置的顶部通过管道与氢压机6的一端相连,吸收装置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分离罐4的顶部出口相连,吸收装置的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热氮气和去CO分离系统相连,吸收装置为吸收罐一 8和吸收罐二 9,吸收罐一 8和吸收罐二 9并连设置,吸收罐一 8和吸收罐二 9的顶部通过管道与氢压机6的一端相连,吸收罐一 8和吸收罐二 9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分离罐4相连;吸收罐一 8和吸收罐二 9的顶部通过管道与热氮气进料系统,吸收罐一 8和吸收罐二 9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去CO分离系统相连;吸收罐一 8和吸收罐二 9内分别设有13X分子筛。
[0019]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加氢反应后的循环气引至新增的气体吸收装置中,利用吸收装置中装有的分子筛对循环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吸附脱除后,再返回至氢压机进口进行系统的循环利用,利用界外来的热氮气对吸收装置进行吹扫、解析,交替运行,解析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送至一氧化碳分离系统。
[0020]吸收装置为吸收罐一 8和吸收罐二 9,吸收罐一 8和吸收罐二 9并连设置,吸收罐一 8和吸收罐二 9的顶部通过管道与氢压机6的一端相连,吸附罐一 8和吸附罐二 9是交替进行使用的,吸收罐一 8在吸附时,吸收罐二 9就是再生,利用热氮气进行吹扫,使分子筛中吸附饱和的CO和CO2从中脱附出来,这样进行循环利用;13X型分子筛的孔径10A,吸附小于1A任何分子,可用于吸附CO和CO2气体。
[0021]实施例2
[002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吸收罐一 8和吸收罐二 9内分别设有5A分子筛,5A分子筛可吸附小于该孔径的任何分子,可应用于吸附CO和CO2气体。
[002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脱除乙二醇加氢循环气中CO、CO2的装置,包括加热器(I)、加氢反应器(2)、冷凝器(3)、分离罐(4)、收集槽(5)、氢压机(6)、混合器(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收装置,所述混合器(7)通过管道与从羰化单元来草酸二甲酯输入管道相连,所述混合器(7)的出口与所述加热器⑴的底部入口相连,所述加热器⑴的顶部出口与所述加氢反应器(2)的顶部入口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加氢反应器(2)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凝器(3)的顶部相连,所述冷凝器(3)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收集槽(5)相连,所述收集槽(5)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粗乙二醇去精制系统相连,所述冷凝器(3)的顶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分离罐(4)入口相连,所述分离罐(4)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氢压机¢)的一端相连,所述氢压机(6)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混合器(7)的入口相连,所述吸收装置的顶部通过管道与所述氢压机(6)的一端相连,所述吸收装置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分离罐(4)顶部出口相连,所述吸收装置的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热氮气和去CO分离系统相连,所述吸收装置内设有分子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除乙二醇加氢循环气中C0、C0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装置为吸收罐一(8)和吸收罐二(9),所述吸收罐一(8)和吸收罐二(9)并连设置,所述吸收罐一(8)和吸收罐二(9)的顶部通过管道与氢压机¢)的一端相连,所述吸收罐一(8)和吸收罐二(9)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分离罐(4)相连;所述吸收罐一(8)和吸收罐二(9)的顶部通过管道与热氮气进料系统,所述吸收罐一(8)和吸收罐二(9)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去CO分离系统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除乙二醇加氢循环气中CO、CO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罐一(8)和吸收罐二(9)内分别设有13X分子筛或5A分子筛。
【文档编号】C07C31/20GK204174126SQ201420613487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2日
【发明者】李红, 段巍 申请人: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