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8311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①原料预混,原料中引入了有机硅单体;②加热有机助溶剂;③聚合反应并保温;④补加引发剂;⑤中和;⑥脱溶,脱去多余的有机助溶剂;⑦添加去离子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得树脂具有良好的水溶解性,所配置的电泳涂料,具有良好的阴极电泳涂料的特性,具体地,在硬度、耐刮伤性、耐磨性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提高。
【专利说明】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引入了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所得的丙烯酸树脂用于在阴极电泳涂料成膜上。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环保材料的开发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绿色环保型的水性电泳涂料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为基体的水性电泳涂料专用树脂成为研究热点之一。随着阴极电泳涂料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各种家电、小五金以及办公用品等对外观要求很高的装饰性用品也采用了电泳涂装,特别在五金产品金属表面处理应用最为广泛,可替代市场上的五金材料油性喷漆、水洗喷漆工艺、电镀厂的表面电镀涂装工艺,如:窗饰制品、门窗配件、电镀产品封闭防护、卫浴制品、锁具、服装制品、装饰材料等的表面涂装,不仅可以得到具有金属感的各种色泽的涂装外观,耐蚀性和结合力提高,而且规避了采用喷漆涂装产生的环境压力、简化了加工工艺,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0003]将不饱和有机硅单体的引入到阳离子水性丙烯酸树脂中,可有效提高聚合物树脂涂膜的硬度、耐刮伤性和自洁性能,并可保持涂膜的透明性。目前有机硅在聚合物中主要以物理添加的方式为主,有机硅的天然优质特性难以得到体现,并易造成聚合物的成膜性能下降。作为电泳涂料,物理添加的有机硅,由于电泳力的差异,在电泳涂装过程中,无法实现与成膜树脂同步沉积涂装,对电泳涂装工艺实施产生不利的影响。《涂料工业》2011年第9期,邢炳亮报道了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MAEMA)等为原料,制备了丙烯酸阴极电泳涂料树脂;《基础及前沿研究》2010年第20期,胡应模等报道了以丙烯酸甲酯(M M 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及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阳离子型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技术研发》2007年第22卷第12期,王湘晖报道了以乙二醇丁醚、丙二醇甲醚为助溶剂,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电泳涂料用阳离子丙烯酸树脂,并探讨了在电泳涂料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阴极电泳涂料特性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
[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0006]①原料预混,将各反应单体和引发剂搅拌混合并完全溶解,反应单体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0007]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①原料预混,将各反应单体和引发剂搅拌混合并完全溶解,反应单体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并且,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之间的重量比为1: 1.5~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氨基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中至少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饱和有机娃单体为乙烯基二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中至少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助溶剂为异丙醇、正丁醇、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甲醚中至少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酸为乙酸、丙酸、丁酸、乳酸中至少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氨基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中至少之一,所述的有机酸的添加量为丙烯酸氨基烷基酯的摩尔数60%~1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酸为乳酸,添加量为丙烯酸氨基烷基酯重量的25%~4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中保温时间为1.8~2.2小时。
【文档编号】C08F220/28GK103554350SQ201310567609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陈友志, 王正平, 吴旭, 张立芳 申请人:深圳市志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