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菌及其在生产十六碳二元酸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85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细菌,其为保藏号CGMCCNo.11839的Acinetobacter属菌株。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在制备十六碳二元酸中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II:

正十六烷 1.5g/L,蛋白胨4.0g/L,(NH4)2SO4 0.15g/L ,KH2PO4 0.8g/L,NaCl 0.1g/L,去离子水1000mL,调pH 为7.2,分装到500 mL三角瓶中,121℃ 20min 灭菌待用;

液体筛选培养基:

K2HPO4 1.5g/L,MgSO4 ·7H2O 0.5g/L, NH4NO3 1.5g/L, FeCl3 0.025g/L, 无水CaCl20.01g/L,正十六烷1.5 g/L,用2M的NaOH 调节pH 至 7.0,121 ℃ 20 min灭菌,待用;

(2)发酵

正十六烷发酵细菌的预培养过程:将菌株接种到液体筛选培养基中,28 ℃,150 rpm/min条件振荡培养3 d,得到预培养液;

发酵过程:取预培养液20mL接种到3L发酵培养基II中,28 ℃,150 rpm/min振荡培养,每隔24 h用6 mol/L NaOH溶液调整发酵液pH至7.2,培养时间为20 d,发酵结束后取发酵液进行十六碳二元酸的提取及测定;

(3)十六碳二元酸的提取

将发酵液加热到85 ℃,边搅拌边用NaOH调整pH为11.0,趁热进行膜抽滤,所用滤膜为硝酸纤维素膜,孔径为0.22µm,收集抽滤液;将抽滤液在4 ℃条件下静置12 h,取抽滤液上部液体加入稀硫酸,调整pH为2.0,4 ℃条件下静置12 h,收集底部沉淀;取抽滤液下部沉淀加入去离子水溶解,用稀硫酸调整溶液pH至2.0,4 ℃条件下静置12 h,收集底部沉淀;合并两部分沉淀,低温真空干燥,即得总十六碳二元酸;

(4)气质联用方法测定十六碳二元酸含量。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