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酒糟再发酵的预处理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879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酒糟再发酵的预处理方式,主要涉及酒糟成分的分离,发酵抑制物的去除及稻壳纤维素的预处理。属于资源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酒在生产过程伴随着产生大量的酒糟。1吨白酒约产生5吨左右的酒糟。白酒糟中约有30%的粮渣与70%的稻壳。其粗蛋白含量10%~20%左右,现酒糟的主要处理方式是烘干后作为品质较低的饲料来处理。其中纤维素含量高,蛋白含量较低,饲料品质较差。为克服以上问题。发展出了湿法进行稻壳-粮渣分离的技术。但大多有耗水量大、能耗高的问题。为节省水量,有部分企业采取水循环使用的方式。将粮渣作为高蛋白饲料,再将稻壳重新用于白酒发酵,或用来固体发酵。但现在优良白酒企业对白酒发酵的原料要求较为严格,稻壳的循环利用容易带来白酒品质的降低,同时,酒糟中含有大量的酸类、醇类、醛类、酚类、糠醛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发酵抑制物。水的循环使用将提高稻壳中抑制物的浓度。而且纤维素降解菌的能力是有限的。现阶段酒糟再发酵过程中,对稻壳的利用率很低,不能做到稻壳的有效利用。专利CN103773904A公开了一种利用树脂吸附木质纤维素水解物并通过H2O2-臭氧-紫外法对饱和树脂上的抑制物进行化学氧化降解来去除发酵抑制物的方法。但此方法使用树脂,成本高,并需要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树脂再生。专利CN200710139494公布了一种秸秆的碱臭氧预处理方法。使用石灰破坏秸秆纤维素和纤维的紧密结构,臭氧杀灭料液中的各类有害菌和寄生虫卵并使难降解的大分子物质降解成易生物处理的小分子物质。但此方法的侧重点在于降解纤维素,目的不在于去除发酵抑制物,其中臭氧的通气量大、通气时间长,一方面易造成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将有机氮源氧化降解成了氨气造成资源浪费。本专利所阐述的方法,利用循环水来分离酒糟中的稻壳与粮渣并稀释发酵抑制物。同时,进行碱氧化处理,降解发酵抑制物并促进稻壳纤维素的降解,同时起到废水处理的作用。最终循环水作发酵用水实现废水零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酒糟成分分离,实现粮渣的高品质饲料化;并去除稻壳中发酵抑制物实现稻壳的再发酵。本专利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向未经烘干的鲜酒糟中按固液比1:1~3加入洗涤水,搅拌混合成匀浆。离心脱水,将稻壳与粮渣液分离。粮渣液经过压滤脱水。初步获得高蛋白的粮渣,粗蛋白含量约25%。稻壳经粉碎后加至粮渣液脱去的水中。再加入氢氧化钠调pH7~8,紫外灯照射下通入臭氧,40~60℃,30~60分钟。稻壳预处理后,同样进行压滤脱水,保持含水量60%~70%。经处理,稻壳中发酵抑制物大大降低,稻壳木质纤维素中木质素含量降低,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变化不大,但纤维素酶解效率提高~50%。稻壳预处理后脱去的水作为循环用水与新的鲜酒糟混合。进行下一批酒糟的处理。当水的循环达到6~7次左右时,此时水中发酵糠醛类积累较多,同时含氮量达到最高。这部分水将用作发酵后期用水,避免水中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等有机氮源及葡萄糖、油脂等供能物质的浪费。本专利的显著特点在于:1、酒糟洗涤水循环使用,即作为稻壳、粮渣分离的载体,又作为稻壳预处理所需用水,并最终作为发酵用水。不仅减少了用水量,而且将水中溶解的葡萄糖、油脂等供能物质,氨基酸、蛋白等有机氮源用作发酵。2、在使用紫外灯增强氧化效果下碱-臭氧处理,降低稻壳及水中醇类、酸类、醛类、酚类等发酵抑制物的浓度。3、使用碱-臭氧处理,提高稻壳了木质纤维素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实验例1(1)将鲜酒糟与水按固液比1:2的比例混合至均质。3000rpm,离心脱水。(2)脱水获得的粮渣液,经压滤脱水至含水量~30%,初步获得高蛋白的粮渣。(3)脱去的水加热至50℃,按固液比1:3加入粉碎后的稻壳。再加入氢氧化钠调pH至7,紫外灯照射下通臭氧30分钟。(4)预处理后的稻壳溶液经压滤脱水至含水量60%~70%,脱去的水用作循环用水,稻壳可用于再发酵。(5)当循环水循环次数6~7次时,pH低于5时,将水储存起来用作稻壳发酵后期用水,替换新水用作酒糟洗涤水。实验例2(1)将鲜酒糟与水按固液比1:3的比例混合至均质。3000rpm,离心脱水。(2)脱水获得的粮渣液,经压滤脱水至含水量~30%,初步获得高蛋白的粮渣。(3)脱去的水加热至60℃,按固液比1:3加入粉碎后的稻壳。再加入氢氧化钠调pH至7,紫外灯照射下通臭氧60分钟。(4)预处理后的稻壳溶液经压滤脱水至含水量60%~70%,脱去的水用作循环用水,稻壳可用于再发酵。(5)当循环水循环次数6~7次时,pH低于5时,将水储存起来用作稻壳发酵后期用水,替换新水用作酒糟洗涤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