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烯酰吗啉立体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98352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菌剂制备和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烯酰吗啉立体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烯酰吗啉是理想的高效广谱吗啉类杀菌剂,对霜霉属、疫霉属病菌有特效。自壳牌公司80年代末开发此产品以来,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烯酰吗啉产品是其外消旋体的混合物,一般Z和E体的重量比值为:55/45左右。

公开号为CN1631884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烯酰吗啉的制备方法,步骤是,乙酰吗啉的制备:将二甲苯和乙酸酐在常温下搅拌滴加吗啉,滴加结束缓慢升温到110℃,回流保温5小时,结束后过入蒸馏釜脱溶和副产物乙酸,釜内残留部分为中间体乙酰吗啉,含量99%,收率≥90.2%。烯酰吗啉的制备:在反应釜内投入二甲苯、E-苯酮和氨基钠,搅拌升温至100℃时滴加乙酰吗啉,滴加完毕升温至110℃回流后保温2小时,保温结束降温至80℃后过入水洗釜分出废碱液,水洗至中性后过入蒸馏釜回收二甲苯,经离心干燥得烯酰吗啉,含量≥95%,收率≥76.6%。由于采用氨基钠替代了传统技术的叔丁醇钠,大幅度提高了反应速度,将原十多小时缩短到2小时,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烯酰吗啉立体异构体的制备和用途暂无具体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烯酰吗啉立体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的烯酰吗啉立体异构体杀菌效果更好,有利于推广使用,减少了农药的用量、更生态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烯酰吗啉立体异构体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有如式I所示的烯酰吗啉Z体和如式II所示的烯酰吗啉E体的烯酰吗啉普通原药在50-60℃下溶解于丙酮中,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抽滤,然后将抽滤所得固体重复溶解和抽滤步骤,得到富含烯酰吗啉Z体的固体物和富含烯酰吗啉E体的滤液;其中,所述式I为:所述式II为:

优选地,所述富含烯酰吗啉Z体的固体物中烯酰吗啉Z体的含量大于90重量%。

优选地,重复溶解和抽滤步骤两次后得到所述富含烯酰吗啉Z体的固体物。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所得富含烯酰吗啉E体的滤液进行冷却结晶处理,过滤后,将得到的固体进行溶解后,重复冷却结晶处理和过滤步骤,得到富含烯酰吗啉E体的固体物。

优选地,固体重复两次溶解、冷却结晶处理和过滤步骤后,得到所述富含烯酰吗啉E体的固体物。

优选地,所述冷却结晶步骤加入烯酰吗啉E体晶种。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所得富含烯酰吗啉E体的滤液脱除丙酮后溶解于甲苯中,然后加入20-30重量%的盐酸,加热至112℃以上后进行回流,冷却至60-90℃后加入碱液调节pH至6-8,静置后分离水相和有机相,将有机相中的甲苯脱除,得到固体物料,所述固体物料作为烯酰吗啉普通原药回用。

优选地,所述固体物料中烯酰吗啉Z体和烯酰吗啉E体的重量比为(45-50):(50-5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富含烯酰吗啉Z体的固体物作为杀菌剂的用途。

优选地,所述杀菌剂中还包括混配物,所述混配物包括选自代森锰锌、福美霜、三乙膦酸铝、百菌清、丙森锌、霜脲氰、吡唑醚菌酯和松脂酸铜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运用新的溶剂体系成功分离了烯酰吗啉的立体异构体:Z、E体。申请人将分离的的烯酰吗啉Z、E体原药经光照和热贮没有发现国内外资料中报道的(E)-异构体和(Z)-异构体有互变的现象。生测结果显示:烯酰吗啉Z体的杀菌活性比市场现有的烯酰吗啉混合体产品显著增强达2.2倍。本发明在Z、E体成功分离的基础上,找到了低效E体成功转位为消旋体继续分离循环套用的工艺,新途径有效利用致使整个过程的制备成本大幅度降低,有利于推广使用,减少了农药的用量、更生态环保。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结果证明了国内外资料中报道的:(E)-异构体和(Z)-异构体有互变现象与实际不符。高效有效体Z体的成功分离和E体的转位再利用;生测结果体现本杀菌剂药效高、用药量省,对作物和环境生态更安全;相对防治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符合当前农药发展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目前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是烯酰吗啉Z体和E体的混合体,一般Z和E体的重量比值为:55/45左右。现通过利用Z、E体在溶剂中不同的溶解度有效地分离了高纯度Z体,同时对分离出来的富E体母液进行了转位再循环利用,其工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将经计量的烯酰吗啉普通原药和丙酮,投入到反应瓶中升温至55℃搅拌溶解,后续匀速降温至20℃作第一次抽滤。抽滤出的固体经计量后直接投入反应瓶、加入适量的丙酮,升温至55℃左右搅拌溶解,后续匀速降温至20℃作第二次抽滤。抽滤出的固体经计量后直接投入反应瓶、再加入适量的丙酮,升温至55℃左右搅拌溶解,后续匀速降温至20℃作第三次抽滤。抽滤得出的固体物经分析Z体含量≥99%。

②上述三次抽滤的液体,属于富E体母液。将母液汇总后脱去丙酮,加入经计量的甲苯溶解物料,再加入经计量的30%的盐酸,升温回流数小时后冷却,物料水洗至中性,检测物料Z、E比值为:48/51左右。此物料脱尽甲苯后可做普通烯酰吗啉继续投入分离循环使用。

实施例1

将97%的烯酰吗啉普通原药100g和工业级丙酮100g投入到反应瓶中,搅拌升温至55℃左右回流(使大部分原药溶解),后续匀速降温至20℃作一次离心得湿品67.2g。离出湿品直接投入反应瓶、加入54g丙酮,搅拌升温至55℃左右回流,后续匀速降温至20℃作二次离心得湿品60g。离出湿品直接投入反应瓶、加入36g丙酮,搅拌升温至55℃左右回流,后续匀速降温至20℃作三次离心得湿品52.9g。湿品用红外灯烘干得干品46.1g,Z体含量≥99%。每次抽滤的母液合并待处理。

实施例2

将200g烯酰吗啉抽滤母液投入反应瓶,搅拌升温脱去丙酮后加入100kg甲苯后升温至80℃搅拌30分钟,物料全溶后取样分析(Z体30.22%、E体69.08%)降温至60℃,加入30g 30%的盐酸,搅拌升温至回流脱水,当温度达到112℃以上时保温1h,冷却至80℃用30%的液碱中和至PH值中性,静止15分钟分去下层水层,物料用热水水洗三次至中性后,脱出甲苯后分析(Z体48.33%、E体51.67%),此物料可套入实施例1作普通烯酰吗啉使用。

实施例3

Z体分离抽滤的丙酮母液200g,投入反应瓶中,升温常压脱出约140g丙酮,趁热将母液倒入烧杯中自然冷却结晶(当温度40℃时加入少量晶种诱导结晶),约第二天(24h)第一次抽滤得富E体烯酰吗啉31.9g,分析E体含量在93.1%,则将此富E体烯酰吗啉投入反应瓶中,加入24g丙酮,升温至45℃左右搅拌溶解,趁热将母液倒入烧杯中自然冷却结晶(加入少量晶种诱导结晶),约第二天(24h)第二次离心得E体烯酰吗啉26.3g,分析E体含量在97.4%。

申请人将分离的烯酰吗啉Z、E体原药经光照和热贮没有发现国内外资料中报道的(E)-异构体和(Z)-异构体有互变的现象。生测结果显示:烯酰吗啉Z体的杀菌活性比市场现有的烯酰吗啉混合体产品显著增强达2.2倍。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