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植物纤维模压制品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64156发布日期:2019-03-08 18:44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环保制品,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改性植物纤维模压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植物纤维被广泛应用加工制成新型环保材料,用于替代塑料、玻璃、陶瓷、木竹等制成餐具、玩具、家具、装饰灯等制品,该环保材料废弃后可生物降解,主要原材料是既廉价又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自然植物纤维,来源于稻壳、稻草、麦秸、玉米秸秆、棉花杆、木屑、竹屑等农产品废弃物,其总量远远超过石油、煤炭、天然气的总量。

现有植物纤维环保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植物纤维和合成树脂,该材料的降解性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合成树脂不可降解,因此其降解性仍有待改善。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067046A,公开日2007.11.07),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的植物纤维环保餐具的生产方法,餐具原材料的质量份配比为:植物纤维250~350、氨基树脂70~100、氧化淀粉30~50、聚乙烯醇缩丁醛5~10、调色剂1~5、脱模剂1~5;生产工艺为:原材料混炼后热压成型,在压力为10~15MPa条件下、温度在150~200℃间保温30s至100s,在保压过程中排气1~3次;原材料热压成型前在50-100℃的条件下混炼混合5-10分钟。

还有,部分植物纤维环保材料直接采用天然淀粉作为粘结剂,加强了产品的可降解性,但是淀粉的存在影响了材料的耐水性,限定了其应用范围和制品的使用寿命。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690524A,公开日2012.05.16),公开一种稻壳纤维合成树脂粉,先将稻壳研磨成稻壳粉,然后放入混合机,加入纤维素、淀粉和水混合均匀,然后取出冷却成稻壳纤维粉,另外将天然树脂和木质素放入反应釜内,再加入水搅拌均匀成浆,然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继续搅拌均匀冷却后,再加入稻壳纤维粉继续搅拌,然后冷却后取出,制成糊状物料,然后直接注入闪蒸干燥机制成稻壳纤维合成树脂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原材料只采用植物纤维、成本低廉、耐水性好、无毒可降解的改性植物纤维模压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改性植物纤维模压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碱处理:将植物纤维倒入浓度为8-16wt%的强碱溶液混合成悬浮液,置放1-4小时,再脱水得到碱纤维素;

(2)环氧氯丙烷交联:将碱纤维素加入溶液浓度为1-6wt%的环氧氯丙烷溶液混合成悬浮液,缓慢搅拌3-5小时,再脱水得到交联碱纤维素;

(3)酸碱中和:先用清水洗涤交联碱纤维素2-3遍,再将交联碱纤维素和清水混合成悬浮液,加入酸溶液得到pH为4-5的酸性悬浮液;

(4)双醛交联:双醛化合物加入酸性悬浮液,缓慢搅拌3-5小时,脱水得到双交联碱纤维素,上述酸性悬浮液加入双醛化合物后,双醛化合物溶液浓度为1-6wt%;

(5)烘干筛选:双交联碱纤维素置于100-120℃环境中烘干,粉碎并筛选得到双交联碱纤维素粉末;

(6)模压成型:将双交联碱纤维素粉末置于模压机内模压成型得到模压制品,模压温度控制在120-170℃,模压压力控制在200-300MPa。

优选的,步骤(1)的悬浮液置放温度为70-90℃,置放期间保持静置或持续搅拌。

优选的,步骤(1)的悬浮液容积浓度为30-60%。

优选的,步骤(2)的悬浮液容积浓度为30-60%。

优选的,植物纤维为桔梗纤维、谷壳纤维、小麦纤维、棕榈纤维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混合。

优选的,强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和或氢氧化钾溶液。

优选的,所述酸溶液为盐酸、硝酸、醋酸或碳酸溶液。

优选的,双醛类化合物为乙二醛和或戊二醛。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改性植物纤维模压制品,是使用上述所述改性植物纤维模压制品的制备方法而得到的玩具、文具、办公器具等产品。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强碱溶液处理植物纤维,溶解出一定量的木质素,并反应生成碱纤维素,碱纤维素具有很强的化学反应能力。

2、使用环氧氯丙烷与双醛类化合物分别与纤维素发生交联反应,降低活性羟基含量,提升纤维素的分子量,改善纤维素因吸水膨胀而导致的耐水性差等缺点。

3、本模压制品只使用天然的植物纤维,不再添加其他树脂或淀粉等添加剂,价格低廉、取之不尽、天然无毒、百分之百降解,绿色环保无污染。

本发明所制的产品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与安全性均达到行业指标,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可广泛玩具、文具、办公器具、装饰材料等,对环保材料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虽然可以将本发明用于制造餐具、厨房用具等,但是由于其原料经过环氧氯丙烷和双醛处理,很难达到食品级,不建议用来生产餐具、厨房用具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通过对稻壳进行改性处理,并利用改性的稻壳粉制备直尺。

1、将稻壳倒入浓度为16wt%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容积浓度为60%悬浮液,然后加热至70-90℃保温1小时并持续低速搅拌,最后脱水得到碱纤维素。

2、将碱纤维素加入浓度为1wt%的环氧氯丙烷溶液配制成容积浓度为60%的悬浮液,持续低速搅拌3小时,脱水得到交联碱纤维素。

3、先用清水洗涤交联碱纤维素3遍后,再将交联碱纤维素和清水混合成容积浓度为60%的悬浮液,加入硝酸溶液得到pH为4-5之间的酸性悬浮液。

4、将乙二醛加入酸性悬浮液,持续低速搅拌3小时,脱水得到双交联碱纤维素。酸性悬浮液加入乙二醛后,乙二醛的溶液浓度为1wt%(乙二醛的溶液浓度=乙二醛/(清水+硝酸溶液)*100%。

5、双交联碱纤维素置于100-120℃环境中烘干,粉碎并经60目的筛子筛选得到的双交联碱纤维素粉末。

6、将双交联碱纤维素粉末置于模压机内模压成型得到直尺,模压温度控制在120℃,模压压力控制在200MPa。

实施例2

通过对花生壳进行改性处理,并利用改性的花生壳制备书本固定架。

1、将花生壳倒入浓度为8wt%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容积浓度为30%悬浮液,再加热至70-90℃保温4小时并持续低速搅拌,最后脱水得到碱纤维素。

2、将碱纤维素加入浓度为6wt%的环氧氯丙烷溶液配制成容积浓度为30%的悬浮液,持续低速搅拌5小时,脱水得到交联碱纤维素。

3、先用清水洗涤交联碱纤维素2遍后,再将交联碱纤维素和清水混合成容积浓度为30%的悬浮液,加入醋酸溶液得到pH为4-5之间的酸性悬浮液。

4、将戊二醛加入酸性悬浮液,持续低速搅拌5小时,脱水得到双交联碱纤维素,酸性悬浮液加入乙二醛后,乙二醛的溶液浓度为6wt%。

5、双交联碱纤维素置于100-120℃环境中烘干,粉碎并筛选得到的双交联碱纤维素粉末。

6、将双交联碱纤维素粉末置于模压机内模压成型得到书本固定架,模压温度控制在170℃,模压压力控制在250MPa。

实施例3

通过对秸秆进行改性处理,并利用改性的秸秆制备玩具屋。

1、先将秸秆绞碎成颗粒状,将秸秆颗粒倒入浓度为10wt%的氢氧化钾溶液配制容积浓度为40%悬浮液,再加热至70-90℃保温2小时并持续低速搅拌,最后脱水得到碱纤维素。

2、将碱纤维素加入浓度为3wt%的环氧氯丙烷溶液配制成容积浓度为40%的悬浮液,持续低速搅拌4小时,脱水得到交联碱纤维素。

3、先用清水洗涤交联碱纤维素3遍后,再将交联碱纤维素和清水混合成容积浓度为40%的悬浮液,加入碳酸溶液得到pH为5的酸性悬浮液。

4、将乙二醛加入酸性悬浮液,持续低速搅拌4小时,脱水得到双交联碱纤维素,酸性悬浮液加入乙二醛后,乙二醛的溶液浓度为4wt%。

5、双交联碱纤维素置于100-120℃环境中烘干,粉碎并筛选得到的双交联碱纤维素粉末。

6、将双交联碱纤维素粉末置于模压机内模压成型得到玩具屋,模压温度控制在150℃,模压压力控制在300MPa。

实施例4

通过对稻壳进行改性处理,并利用改性的稻壳制备笔筒。

1、将稻壳颗粒倒入浓度为13wt%的氢氧化钾溶液配制容积浓度为50%悬浮液,缓慢搅拌3小时,再脱水得到碱纤维素。

2、将碱纤维素加入浓度为4wt%的环氧氯丙烷溶液配制成容积浓度为35%的悬浮液,缓慢搅拌5小时,脱水得到交联碱纤维素。

3、先用清水洗涤交联碱纤维素2遍后,再将交联碱纤维素和清水混合成容积浓度为46%的悬浮液,加入碳酸溶液得到pH为4-5之间的酸性悬浮液。

4、将乙二醛加入酸性悬浮液,缓慢搅拌3.5小时,脱水得到双交联碱纤维素,酸性悬浮液加入乙二醛后,乙二醛的溶液浓度为2wt%。

5、双交联碱纤维素置于100-120℃环境中烘干,粉碎并筛选得到的双交联碱纤维素粉末。

6、将双交联碱纤维素粉末置于模压机内模压成型得到笔筒,模压温度控制在140℃,模压压力控制在260MPa。

实施例5

通过对稻壳进行改性处理,并利用改性的稻壳制备墙壁置物架。

1、将稻壳颗粒倒入浓度为11wt%的氢氧化钾溶液配制容积浓度为45%悬浮液,缓慢搅拌2.5小时,再脱水得到碱纤维素。

2、将碱纤维素加入浓度为7wt%的环氧氯丙烷溶液配制成容积浓度为50%的悬浮液,缓慢搅拌3小时,脱水得到交联碱纤维素。

3、先用清水洗涤交联碱纤维素3遍后,再将交联碱纤维素和清水混合成容积浓度为40%的悬浮液,加入碳酸溶液得到pH为4-5之间的酸性悬浮液。

4、将乙二醛加入酸性悬浮液,缓慢搅拌3小时,脱水得到双交联碱纤维素,酸性悬浮液加入乙二醛后,乙二醛的溶液浓度为5wt%。

5、双交联碱纤维素置于100-120℃环境中烘干,粉碎并筛选得到的双交联碱纤维素粉末。

6、将双交联碱纤维素粉末置于模压机内模压成型得到墙壁置物架,模压温度控制在150℃,模压压力控制在230MPa。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