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稳定性好的聚氯乙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059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塑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稳定性好的聚氯乙烯。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由氯乙烯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聚氯乙烯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高,冲击强度好,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在具体应用方面,按照聚氯乙烯产品的主要性状可分为硬质聚氯乙烯和软质聚氯乙烯,其中硬质聚氯乙烯主要应用在管材、型材等建筑材料方面,而软质聚氯乙烯主要应用在电缆、软管、电器等方面,目前电缆护套用聚氯乙烯产品的热稳定性差,防水与耐老化性能还满足不了需求,亟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稳定性好的聚氯乙烯,不仅防水、耐老化性能优异,屏蔽紫外线能力强,密封性极好,而且保温、热稳定、透气性能优秀,同时抗拉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优异,硬度极高,韧性极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热稳定性好的聚氯乙烯,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40-70份,聚苯乙烯5-1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0-25份,聚乙烯蜡0.5-1.5份,稀土金属化合物0.4-0.8份,氯化石蜡1-2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0.5-1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0.8份,十二碳烯基丁二酸酐0.2-0.6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5-1.5份,蛭石粉1-4份,滑石粉6-10份,沉淀硫酸钡0.5-2份,尼龙纤维5-9份,云母粉4-8份,硅酸钙6-10份,复合炭8-12份,钛酸酯偶联剂2-4份,抗氧化剂0.5-1.5份,润滑剂0.5-1份,光稳定剂0.5-1.5份。

优选地,复合炭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羟丙基瓜尔胶、二氯甲烷搅拌,滴加对甲苯磺酰氯的吡啶溶液,滴加完毕后升温,搅拌,倒入无水乙醇中沉淀,过滤,加入麻秆炭、竹炭、草炭、水搅拌,滴加羧甲基淀粉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过滤,干燥,粉碎得到复合炭。

优选地,复合炭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羟丙基瓜尔胶、二氯甲烷搅拌1-2h,搅拌温度为4-8℃,滴加对甲苯磺酰氯的吡啶溶液,滴加完毕后升温至40-50℃,搅拌10-25min,倒入无水乙醇中沉淀,过滤,加入麻秆炭、竹炭、草炭、水搅拌15-25min,搅拌温度为70-80℃,滴加羧甲基淀粉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2h,过滤,干燥,粉碎得到复合炭。

优选地,复合炭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10-15份羟丙基瓜尔胶、35-50份二氯甲烷搅拌1-2h,搅拌温度为4-8℃,滴加1-4份浓度为25-30wt%的对甲苯磺酰氯的吡啶溶液,滴加完毕后升温至40-50℃,搅拌10-25min,倒入100-150份无水乙醇中沉淀,过滤,加入4-8份麻秆炭、3-6份竹炭、2-5份草炭、30-50份水搅拌15-25min,搅拌温度为70-80℃,滴加6-9份浓度为6-10g/L的羧甲基淀粉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2h,过滤,干燥,粉碎得到复合炭。

优选地,聚乙烯蜡、稀土金属化合物、氯化石蜡、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的重量比为0.8-1.2:0.5-0.7:1.2-1.8:0.6-0.8。

优选地,蛭石粉、滑石粉、沉淀硫酸钡、尼龙纤维、云母粉、硅酸钙、复合炭、钛酸酯偶联剂的重量比为2-3:7-9:1-1.5:6-8:5-7:7-9:9-11:2.5-3.5。

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50-60份,聚苯乙烯6-8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5-20份,聚乙烯蜡0.8-1.2份,稀土金属化合物0.5-0.7份,氯化石蜡1.2-1.8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0.6-0.8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4-0.6份,十二碳烯基丁二酸酐0.3-0.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1.4份,蛭石粉2-3份,滑石粉7-9份,沉淀硫酸钡1-1.5份,尼龙纤维6-8份,云母粉5-7份,硅酸钙7-9份,复合炭9-11份,钛酸酯偶联剂2.5-3.5份,抗氧化剂0.8-1.2份,润滑剂0.6-0.8份,光稳定剂0.8-1.2份。

本发明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制得。

本发明以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为主料,并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十二碳烯基丁二酸酐、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交联体系,使本发明不仅耐热性好,而且耐老化,再配合复合炭作用,可有效促使上述组分间分散,交联密实,防水与热稳定性能进一步增强;本发明的复合炭中,采用对甲苯磺酰氯对羟丙基瓜尔胶作用以活化羟基,并与羧甲基淀粉钠交联形成纳米颗粒,不仅粘性适中,流动性好,而且乳化性好,可有效促使竹炭、麻秆炭、草炭相互均匀分散,增强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吸附及分解,保温、防水及透气性能优异,并具有发达的比表面积,其含有丰富的有机官能团,与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钛酸酯偶联剂配合,可增强本发明的有机物与无机物间结合力,而且相互间分散性好,能形成网络结构,使本发明的密封性极好,防水性能进一步增强,而且抗拉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优异;尼龙纤维、蛭石粉、滑石粉、云母粉、硅酸钙、沉淀硫酸钡配合作为填料,使本发明的硬度极高,配合氯化石蜡、聚乙烯蜡、稀土金属化合物、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作用,并合理控制相互间配比,在保证本发明的硬度满足条件的前提下,韧性极好,同时屏蔽紫外线能力强,进一步与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协同作用,有效防止紫外线的伤害,大幅度提高本发明的抗老化性能,安全性极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热稳定性好的聚氯乙烯,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40份,聚苯乙烯1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聚乙烯蜡1.5份,稀土金属化合物0.4份,氯化石蜡2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0.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十二碳烯基丁二酸酐0.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5份,蛭石粉1份,滑石粉10份,沉淀硫酸钡0.5份,尼龙纤维9份,云母粉4份,硅酸钙10份,复合炭8份,钛酸酯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0.5份,润滑剂1份,光稳定剂0.5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热稳定性好的聚氯乙烯,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70份,聚苯乙烯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份,聚乙烯蜡0.5份,稀土金属化合物0.8份,氯化石蜡1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1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份,十二碳烯基丁二酸酐0.6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5份,蛭石粉4份,滑石粉6份,沉淀硫酸钡2份,尼龙纤维5份,云母粉8份,硅酸钙6份,复合炭12份,钛酸酯偶联剂2份,抗氧化剂1.5份,润滑剂0.5份,光稳定剂1.5份。

复合炭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羟丙基瓜尔胶、二氯甲烷搅拌,滴加对甲苯磺酰氯的吡啶溶液,滴加完毕后升温,搅拌,倒入无水乙醇中沉淀,过滤,加入麻秆炭、竹炭、草炭、水搅拌,滴加羧甲基淀粉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过滤,干燥,粉碎得到复合炭。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热稳定性好的聚氯乙烯,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50份,聚苯乙烯8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聚乙烯蜡1.2份,稀土金属化合物0.5份,氯化石蜡1.8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0.6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6份,十二碳烯基丁二酸酐0.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4份,蛭石粉2份,滑石粉9份,沉淀硫酸钡1份,尼龙纤维8份,云母粉5份,硅酸钙9份,复合炭9份,钛酸酯偶联剂3.5份,抗氧化剂0.8份,润滑剂0.8份,光稳定剂0.8份。

复合炭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羟丙基瓜尔胶、二氯甲烷搅拌1.5h,搅拌温度为6℃,滴加对甲苯磺酰氯的吡啶溶液,滴加完毕后升温至45℃,搅拌15min,倒入无水乙醇中沉淀,过滤,加入麻秆炭、竹炭、草炭、水搅拌20min,搅拌温度为75℃,滴加羧甲基淀粉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5h,过滤,干燥,粉碎得到复合炭。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热稳定性好的聚氯乙烯,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60份,聚苯乙烯6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聚乙烯蜡0.8份,稀土金属化合物0.7份,氯化石蜡1.2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0.8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4份,十二碳烯基丁二酸酐0.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份,蛭石粉3份,滑石粉7份,沉淀硫酸钡1.5份,尼龙纤维6份,云母粉7份,硅酸钙7份,复合炭11份,钛酸酯偶联剂2.5份,抗氧化剂1.2份,润滑剂0.6份,光稳定剂1.2份。

复合炭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10份羟丙基瓜尔胶、50份二氯甲烷搅拌1h,搅拌温度为8℃,滴加1份浓度为30wt%的对甲苯磺酰氯的吡啶溶液,滴加完毕后升温至40℃,搅拌25min,倒入100份无水乙醇中沉淀,过滤,加入8份麻秆炭、3份竹炭、5份草炭、30份水搅拌25min,搅拌温度为70℃,滴加9份浓度为6g/L的羧甲基淀粉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h,过滤,干燥,粉碎得到复合炭。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热稳定性好的聚氯乙烯,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55份,聚苯乙烯7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8份,聚乙烯蜡1份,稀土金属化合物0.6份,氯化石蜡1.5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0.7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份,十二碳烯基丁二酸酐0.4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2份,蛭石粉2.5份,滑石粉8份,沉淀硫酸钡1.2份,尼龙纤维7份,云母粉6份,硅酸钙8份,复合炭10份,钛酸酯偶联剂3份,抗氧化剂1份,润滑剂0.7份,光稳定剂1份。

复合炭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15份羟丙基瓜尔胶、35份二氯甲烷搅拌2h,搅拌温度为4℃,滴加4份浓度为25wt%的对甲苯磺酰氯的吡啶溶液,滴加完毕后升温至50℃,搅拌10min,倒入150份无水乙醇中沉淀,过滤,加入4份麻秆炭、6份竹炭、2份草炭、50份水搅拌15min,搅拌温度为80℃,滴加6份浓度为10g/L的羧甲基淀粉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h,过滤,干燥,粉碎得到复合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