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菌和中温菌共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025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温菌和中温菌共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新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能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温菌和中温菌共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新工艺。



背景技术:

合成气是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部分氧化和高温分解所产生的混合气体,它的主要成分为co、h2和co2,还含有少量的ch4和一些硫、氮的化合物。合成气是一类丰富而廉价的生物加工原料,可通过厌氧发酵转为各种有用的燃料和化学品,比如乙醇、乙酸、丁醇和丁酸等。如果采用合成气发酵技术,先将全部生物质(包括木质素以及难降解部分)气化转化为合成气,再将合成气发酵为乙醇,就能避开木质纤维素酸、酶水解的技术障碍,克服传统生物转化过程中木质素不能被充分利用的缺陷。在生物质、废弃物和一些不能用于直接发酵的原料转化上,合成气发酵将发挥重要作用。除气化合成气外,一些富含co的工业废气(如转炉气、电石炉气、黄磷炉气等)也可以被合成气发酵微生物利用及转化。

以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一直由于高昂的原料成本,而为人们所忽视。合成气发酵将在那些难以直接发酵的生物质、废弃物和残渣的处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些物质气化产生的合成气温度很高,嗜热微生物更适于此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合成气需要通过一个热量回收系统冷却后,才能进入生物反应器。如果合成气先经过嗜热微生物发酵后,再经过常温微生物发酵,将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目前,尽管合成气生产乙醇还不是目前乙醇生产的主要形式,但作为一项储备技术,是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的。

合成气发酵产乙醇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由于co、co2和h2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很低,导致微生物对气体的吸收量少,存在乙醇产率较低等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调控手段来提高乙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对于发酵条件的调控,包括培养基的优化、ph的控制、气体传质效率的调控和气体组分及各组分气体分压的控制等。目前为止,国内主要研究c.autoethanogenum菌株利用合成气发酵乙醇发酵条件的优化。主要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改良,优化后得到培养基最优氮源为酵母膏,最优碳源为木糖。申请号为cn104822836a、cn104822836a和cn104812904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合成气发酵方法的操作方法、合成气发酵中减少co2排放和提高醇生产率的方法。申请号为cn105087441a的中国专利,提出的一种复合菌群及其在合成气发酵产醇中的应用;申请号为cn106399387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混合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氮缺陷调控方法,但是都没有涉及到高温菌和常温菌共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研究。

有鉴于上述的不足,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造一种新型的合成气发酵模式,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合成气发酵模式,汽化炉生成的合成气经过适当冷却,先经过高温菌的发酵,再经过中温菌的发酵,生产乙醇等有机溶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菌和中温菌共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汽化炉生成的合成气体冷却至50℃~80℃,然后将高温菌和高温菌发酵培养基放在合成气体环境中,培养高温菌在发酵培养基中生长至发酵产物的产量稳定不变的状态;

(2):待合成气体温度降到37℃时,加入中温菌和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对中温菌进行第一阶段的培养,使中温菌在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中生长至发酵产物的产量稳定不变的状态;

(3):将步骤(2)中生长至稳定状态的中温菌进行第二阶段的培养,控制培养过程第二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的氮浓度低于第一阶段,并移去有机碳源,同时控制培养过程中的ph值为4.0~4.5。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1)所述的高温菌为acetogeniumkivui,carboxydocellasporopducens,clostridiumthermocellum,desulfotomaculumthermobenzoicumsubspthemosyntrophicum,moorellathermoacetica,moorellasp.huc22-1,moorellathermoautotrophica和desulfotamaculumkuznetsovii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2)所述的中温菌为clostridiumljungdahlii,c.autoethanogenum,c.carboxidivorans,butyribacteriummethylotrophicum,c.ragsdalei和alkalibaculumbacchi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1)所述的高温菌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组成:每升如下:nh4cl1g/l,mgcl2·6h2o0.16g/l,cacl2·2h2o0.1g/l,kcl0.33g/l,kh2po40.5g/l,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粉,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分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5.0g蔗糖,ph为6.8。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2)所述的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包括:每升如下: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粉,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5.0g吗啉乙磺酸,0.5ml质量分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5.0g果糖,ph为6.0。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3)所述的第二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包括:每升如下: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0.5g酵母粉,0.5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5.0g吗啉乙磺酸,0.5ml质量分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ph为6.0。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微量元素溶液组成如下:次氮基三乙酸2g/l,mncl2·4h2o1.3g/l,cocl2·6h2o0.2g/l,znso4·7h2o0.2g/l,fecl3·6h200.4g/l,cucl2·2h2o0.02g/l,nicl2·6h2o0.02g/l,na2moo4·2h2o0.02g/l和na2wo4·2h2o0.025g/l。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微生物溶液组成如下:生物素2mg/l,叶酸2mg/l,维生素b610mg/l,核黄素5mg/l,维生素b15mg/l,烟酸5mg/l,泛酸钙5mg/l,维生素b125mg/l和对氨基苯甲酸5mg/l。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无机盐溶液组成如下:nacl80g/l,nh4cl100g/l,kcl1g/l,kh2po410g/l,mgso4·7h2o20g/l和cacl2·2h2o4g/l。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3)所述的第二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中添加besa、莫能菌素和丁基橡胶颗粒。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3)所述的有机炭源为果糖或木糖。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利用铝箔气体采样袋进行批式发酵研究。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考虑合成气从汽化炉出来的合成气温度都比较高的特点,此时高温菌不需要过多的降温就可以参与反应,同时高温菌具有自身代谢活跃、反应效率高、污杂少等优点;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可使用与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来源的合成气发酵,生产新能源乙醇使得废物资源化,并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合成气发酵产乙醇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2.本发明在除气化合成气外,一些富含co的工业废气也可以借助此方案,获得有用的有机溶剂,本发明对富含co的的工业废气更加具有吸引力。在第一阶段的高温菌可以利用co为唯一碳源生成h2和co2,发酵后的气体分数比约为co、co2和h2的体积比为4:3:3,适合各种合成气发酵中温菌的生长;并且高温菌在中温情况,自动就失去反应活力,不会和中温菌对营养物质产生竞争,并且它本身就可以作为营养物质;所以此技术手段可以为生产新能源提供新的思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合成气发酵乙醇的产量;

图2是实施例2中合成气发酵乙醇的产量;

图3是实施例3中合成气发酵乙醇的产量;

图4是实施例4中合成气发酵乙醇的产量;

图5是实施例5中合成气发酵乙醇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菌种来源:高温菌acetogeniumkivui,carboxydocellasporopducens,clostridiumthermocellum,desulfotomaculumthermobenzoicumsubspthemosyntrophicum,moorellathermoacetica,moorellasp.huc22-1,moorellathermoautotrophica和desulfotamaculumkuznetsovii;中温菌clostridiumljungdahlii,c.autoethanogenum,c.carboxidivorans,butyribacteriummethylotrophicum,c.ragsdalei和alkalibaculumbacchi。高温菌和中温菌菌种均由为广西科学院菌种保藏中心提供。

实施例1:

一种高温菌和中温菌共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5ml高温菌株种子液acetogeniumkivui加入到500ml的高温菌发酵培养基中,高温菌发酵培养基组成每升如下:nh4cl1g/l,mgcl2·6h2o0.16g/l,cacl2·2h2o0.1g/l,kcl0.33g/l,kh2po40.5g/l,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粉,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5.0g蔗糖,ph6.8。充入co气体至一个标准大气压,调节ph=6.8,50℃下进行第一阶段培养,待培养3天后生长至稳定状态;

(2)将第一阶段液体培养基降温至37℃,直接接种中温菌株种子液clostridiumljungdahlii到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中,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每升如下: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粉,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5.0g吗啉乙磺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5.0g果糖,ph为6.0。此时气体袋中的co、co2和h2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为4:3:3,维持压力为一个大气压,ph值为6.0。待培养5天后同型产乙酸菌生长至稳定状态;

(3)取20ml步骤(2)培养后的富集物菌种至500ml铝箔气体采样袋中并含有低浓度氮源的第二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0.5g酵母膏,0.5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ph为6.0,0.2gbesa、0.1g莫能菌素、0.1g丁基橡胶颗粒。移除果糖有机炭源,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0天。此时气体袋中的co、co2和h2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为4:3:3,维持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维持ph为4.5。利用气相色谱测量气体消耗情况和有机产物生产情况。

经计算,产生的乙醇浓度为3.9g/l。

实施例2:

一种高温菌和中温菌共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5ml高温菌株种子液carboxydocellasporoproducens加入到500ml高温菌发酵培养基中,高温菌发酵培养基组成每升如下:nh4cl1g/l,mgcl2·6h2o0.16g/l,cacl2·2h2o,0.1g/lkcl,0.33g/lkh2po40.5g/l,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粉,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5.0g蔗糖,ph6.8。此时气体袋中的co、co2体积比为4:1,维持至一个标准大气压,调节ph=6.8,在60℃下进行第一阶段培养,待培养3天后生长至稳定状态;

(2)将第一阶段液体培养基降温至37℃,直接接种中温菌株种子液c.autoethanogenum到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中,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每升如下: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粉,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5.0g吗啉乙磺酸,0.5ml0.1%刃天青,5.0g果糖,ph6.0。此时气体袋中的co、co2和h2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为4:3:3,维持压力为一个大气压,ph值为6.0。待培养5天后同型产乙酸菌生长至稳定状态;

(3)取40ml步骤(2)培养后的富集物菌种至1000ml铝箔气体采样袋中并含有低浓度氮源的第二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0.5g酵母膏,0.5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ph为6.0,0.2gbesa、0.1g莫能菌素、0.2g丁基橡胶颗粒。移除木糖有机炭源,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天。此时气体袋中的co、co2和h2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为4:3:3,维持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维持ph为4.0。利用气相色谱测量气体消耗情况和有机产物生产情况。

经计算,产生的乙醇浓度为4.7g/l。

实施例3:

一种高温菌和中温菌共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5ml高温菌株种子液clostridiumthermocellum加入到500ml高温菌发酵培养基中,高温菌发酵培养基组成每升如下:nh4cl1g/l,mgcl2·6h2o0.16g/l,cacl2·2h2o0.1g/l,kcl0.33g/l,kh2po40.5g/l,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粉,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5.0g蔗糖,ph为6.8。充入co气体至一个标准大气压,调节ph=6.8,68℃下进行第一阶段培养,待培养3天后生长至稳定状态;

(2)将第一阶段液体培养基降温至37℃,直接接种中温菌株种子液c.carboxidivorans到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中,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每升如下: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粉,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5.0g吗啉乙磺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5.0g果糖,ph为6.0。此时气体袋中的co、co2和h2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为4:3:3,维持压力为一个大气压,ph值维持6.0。待培养5天后同型产乙酸菌生长至稳定状态;

(3)取40ml步骤(2)培养后的富集物菌种至1000ml铝箔气体采样袋中并含有低浓度氮源的第二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0.5g酵母膏,0.5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ph为4.3,0.1gbesa、0.2g莫能菌素、0.1g丁基橡胶颗粒。移除果糖有机炭源,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天。此时气体袋中的co、co2和h2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为4:3:3,维持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维持ph为6.0。利用气相色谱测量气体消耗情况和有机产物生产情况。

经计算,产生的乙醇浓度为7.3g/l。

实施例4:

一种高温菌和中温菌共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5ml高温菌株种子液desulfotomaculumthermobenzoicumsubspthemosyntrophicum加入到500ml高温菌发酵培养基中,高温菌发酵培养基组成每升如下:nh4cl1g/l,mgcl2·6h2o0.16g/l,cacl2·2h2o0.1g/l,kcl0.33g/l,kh2po40.5g/l,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粉,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5.0g蔗糖,ph为6.8。充入co、co2气体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至一个标准大气压,调节ph=6.8,70℃下进行第一阶段培养,待培养3天后生长至稳定状态;

(2)将第一阶段液体培养基降温至37℃,直接接种中温菌株种子液butyribacteriummethylotrophicum到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中,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组成为: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膏,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5.0g木糖,ph为6.0。此时气体袋中的co、co2和h2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为4:3:3,维持压力为一个大气压,ph值维持6.0。待培养6天后同型产乙酸菌生长至稳定状态进入第三步骤;

(3)取10ml步骤(2)培养后的富集物菌种至500ml铝箔气体采样袋中并含有低浓度氮源的第二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0.5g酵母膏,0.5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ph为6.0,0.1gbesa、0.1g莫能菌素、0.1g丁基橡胶颗粒。移除木糖有机炭源,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5天。此时气体袋中的co、co2和h2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为4:3:3,维持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并维持ph为4.2。利用气相色谱测量气体消耗情况和有机产物生产情况。

经计算,产生的乙醇浓度为3.2g/l。

实施例5:

一种高温菌和中温菌共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5ml高温菌株种子液moorellathermoacetica加入到500ml高温菌发酵培养基中,充入co、co2气体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至一个标准大气压,调节ph=6.8,60℃下进行第一阶段培养,待培养6天后生长至稳定状态;

(2)将第一阶段液体培养基降温至37℃,直接接种中温菌株种子液c.ragsdalei到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中,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组成为: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膏,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5.0g木糖,ph为6.0。充入co2维持第二阶段压力稳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ph值维持6.0。待培养6天后同型产乙酸菌生长至稳定状态进入第三步骤;

(3)取10ml步骤(2)培养后的富集物菌种至1000ml铝箔气体采样袋中并含有低浓度氮源的第二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0.5g酵母膏,0.5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ph为6.0,0.2gbesa、0.2g莫能菌素、0.2g丁基橡胶颗粒。移除果糖有机炭源,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0天。此时气体袋中的co、co2和h2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为4:3:3,维持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并维持ph为4.1。利用气相色谱测量气体消耗情况和有机产物生产情况。

经计算,产生的乙醇浓度为3.9g/l。

实施例6:

一种高温菌和中温菌共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5ml高温菌株种子液moorellasp.huc22-1加入到500ml高温菌发酵培养基中,充入co、co2气体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至一个标准大气压,调节ph=6.8,75℃下进行第一阶段培养,待培养6天后生长至稳定状态;

(2)将第一阶段液体培养基降温至37℃,直接接种中温菌株种子液alkalibaculumbacchi到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中,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组成为: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膏,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5.0g木糖,ph为6.0。充入co2维持第二阶段压力稳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ph值维持6.0。待培养6天后同型产乙酸菌生长至稳定状态进入第三步骤;

(3)取10ml步骤(2)培养后的富集物菌种至1000ml铝箔气体采样袋中并含有低浓度氮源的第二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0.5g酵母膏,0.5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ph为6.0,0.1gbesa、0.1g莫能菌素、0.1g丁基橡胶颗粒。移除木糖有机炭源,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0天。此时气体袋中的co、co2和h2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为4:3:3,维持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并维持ph为4.4。利用气相色谱测量气体消耗情况和有机产物生产情况。

经计算,产生的乙醇浓度为5.2g/l。

实施例7:

一种高温菌和中温菌共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5ml高温菌株种子液moorellathermoautotrophica加入到500ml高温菌发酵培养基中,充入co、co2气体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至一个标准大气压,调节ph=6.8,63℃下进行第一阶段培养,待培养6天后生长至稳定状态;

(2)将第一阶段液体培养基降温至37℃,直接接种中温菌株种子液c.ragsdalei到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中,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组成为: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膏,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5.0g木糖,ph为6.0。充入co2维持第二阶段压力稳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ph值维持6.0。待培养6天后同型产乙酸菌生长至稳定状态进入第三步骤;

(3)取10ml步骤(2)培养后的富集物菌种至1000ml铝箔气体采样袋中并含有低浓度氮源的第二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0.5g酵母膏,0.5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ph为6.0,0.1gbesa、0.2g莫能菌素、0.2g丁基橡胶颗粒。移除果糖有机炭源,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0天。此时气体袋中的co、co2和h2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为4:3:3,维持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并维持ph为4.5。利用气相色谱测量气体消耗情况和有机产物生产情况。

经计算,产生的乙醇浓度为4.5g/l。

实施例8:

一种高温菌和中温菌共同发酵合成气产乙醇的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5ml高温菌株种子液alkalibaculumbacchi加入到500ml高温菌发酵培养基中,充入co、co2气体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至一个标准大气压,调节ph=6.8,80℃下进行第一阶段培养,待培养6天后生长至稳定状态;

(2)将第一阶段液体培养基降温至37℃,直接接种中温菌株种子液c.ragsdalei到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中,第一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组成为: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1.0g酵母膏,2.0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5.0g木糖,ph为6.0。充入co2维持第二阶段压力稳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ph值维持6.0。待培养6天后同型产乙酸菌生长至稳定状态进入第三步骤;

(3)取10ml步骤(2)培养后的富集物菌种至1000ml铝箔气体采样袋中并含有低浓度氮源的第二阶段中温菌发酵培养基:10ml无机盐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ml维生素溶液,0.5g酵母膏,0.5g蛋白胨,0.5g半胱氨酸盐酸,0.5ml质量份数为0.1%的刃天青溶液,ph为6.0,0.2gbesa、0.1g莫能菌素、0.1g丁基橡胶颗粒。移除木糖有机炭源,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0天。此时气体袋中的co、co2和h2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为4:3:3,维持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并维持ph为4.3。利用气相色谱测量气体消耗情况和有机产物生产情况。

经计算,产生的乙醇浓度为4.7g/l。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