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萃取提纯ε‑己内酯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8966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化工分离过程的工艺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利用萃取工艺提纯ε-己内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ε-己内酯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聚合单体,作为新型聚酯单体,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各种不同用途的聚己内酯(pcl)和共混改性树脂。同时,它也是一种良好的溶剂。目前在通过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来制备ε-己内酯的方法中,副产物有机羧酸的存在致使热敏性ε-己内酯在分离提纯过程中损耗较高,精馏工艺对设备的要求高,能耗高。

中国专利cn1125230a报道了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萃取工艺,主要涉及红霉素、吉它霉素等抗生素的制备工艺,其萃取剂和稀释剂分别为八碳醇、烷烃类或煤油类,所用反萃剂为草酸和磷酸二氢钾的缓冲水溶液。

为了实现ε-己内酯合成工艺中ε-己内酯的纯化,通过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的工艺除去混合液中的有机羧酸,这对于实现ε-己内酯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收率高的萃取提纯ε-己内酯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萃取提纯ε-己内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ε-己内酯和有机羧酸的混合溶液中,添加弱碱性物质水溶液,搅拌反应,中和物料中的有机羧酸;

(2)向中和后的混合液中添加非极性溶剂,分层、萃取,下层水相中只含有盐类;上层油相中只含有萃取剂和ε-己内酯;

(3)将含有ε-己内酯的油相通过精馏,实现ε-己内酯的分离,低沸点非极性溶剂直接由塔顶蒸发循环回萃取使用,塔釜采出ε-己内酯。

在上述萃取提纯ε-己内酯的方法中,所述的弱碱性物质为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钾、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所述的非极性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正己烷、环己烷、石油醚、煤油、氯仿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在上述萃取提纯ε-己内酯的方法中,所述的中和搅拌反应时间为1~5h,所述的弱碱性物质浓度为0.1~3.0mol/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是通过弱碱性物质中和酸生成盐;二是通过非极性溶剂萃取手段实现酸盐和有机物料的分离,且萃取过程基本将全部有机物萃取到有机相中,避免物料在萃取过程中的损耗。ε-己内酯属于热敏性物质,需要较温和的分离纯化条件。本发明采用萃取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条件温和,提纯的产品纯度高,收率高,工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

将本发明方法用于ε-己内酯和有机羧酸的分离过程,与发明所述的流程相同,其中,有机羧酸以苯甲酸为例。在ε-己内酯和苯甲酸的混合溶液中添加3.0mol/l的碳酸钠水溶液,室温搅拌反应5h后,往中和后的混合液中非极性溶剂二氯乙烷进行萃取,实现油水分离,分层、萃取,将油相打入精馏塔中,塔釜温度为90℃,二氯乙烷直接由塔顶蒸发循环回萃取使用,塔釜采出ε-己内酯,纯度为98.5%,ε-己内酯的收率为97.7%。

实施例2

将本发明方法用于ε-己内酯和有机羧酸的分离过程,与发明所述的流程相同,其中,有机羧酸以苯甲酸为例。在ε-己内酯和苯甲酸的混合溶液中添加0.1mol/l的碳酸钠氢水溶液,室温搅拌反应1h后,往中和后的混合液中非极性溶剂正己烷进行萃取,实现油水分离,分层、萃取,将油相打入精馏塔中,塔釜温度为100℃,正己烷直接由塔顶蒸发循环回萃取使用,塔釜采出ε-己内酯,纯度为98.7%,ε-己内酯的收率为95.6%。

实施例3

将本发明方法用于ε-己内酯和有机羧酸的分离过程,与发明所述的流程相同,其中,有机羧酸以苯甲酸为例。在ε-己内酯和苯甲酸的混合溶液中添加2.0mol/l的碳酸钾水溶液,室温搅拌反应3h后,往中和后的混合液中非极性溶剂氯仿进行萃取,实现油水分离,分层、萃取,将油相打入精馏塔中,塔釜温度为120℃,氯仿直接由塔顶蒸发循环回萃取使用,塔釜采出ε-己内酯,纯度为99.1%,ε-己内酯的收率为96.6%。

实施例4

将本发明方法用于ε-己内酯和有机羧酸的分离过程,与发明所述的流程相同,其中,有机羧酸以苯甲酸为例。在ε-己内酯和苯甲酸的混合溶液中添加3.0mol/l的碳酸氢钾水溶液,室温搅拌反应3h后,往中和后的混合液中非极性溶剂石油醚进行萃取,实现油水分离,分层、萃取,将油相打入精馏塔中,塔釜温度为100℃,石油醚直接由塔顶蒸发循环回萃取使用,塔釜采出ε-己内酯,纯度为99.0%,ε-己内酯的收率为95.6%。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萃取提纯ε‑己内酯的方法。该方法针对ε‑己内酯的制备工艺,通过萃取的方法除去工艺中的有机羧酸,获得高纯度的ε‑己内酯。经分离提纯后,主要产品ε‑己内酯的纯度可达99%以上。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萃取方法提纯热敏性物质,条件温和,提纯的产品纯度高,收率高,工艺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周贤太;纪红兵;王结祥;黄剑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7.06.09
技术公布日:2017.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