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991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工艺,属于油脂加工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油为我国南方特有的山茶属木本食用油,是世界四大木本植物油之一。茶油因富含ω-3脂肪酸、ω-6脂肪酸和含少量茶皂素和茶多酚,不含胆固醇、芥酸和山萸酸,无农药残留,是真正的纯天然有机食用油,具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橄榄油相似,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保质期长,烟点高,耐高温,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经常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降血脂、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抗辐射、清除自由基、预防肿瘤等功效,国际粮农组织已经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食用油。

我国茶油生产普遍采用传统热榨制油工艺,由于原料炒制以及在榨油机内受到刚性摩擦和加压,产生300℃以上的高温,会破坏分解油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大量营养物质,制得的茶油颜色深。当前,企业生产的山茶油大多采用脱壳后热榨的方法,边加热边压榨,但压榨过程中加热会使山茶油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影响茶油的质量,同时加热会产生一定量的水蒸气,增加了后续滤油的繁琐性,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工艺,通过对茶籽进行冷压榨,无需加热,避免压榨过程中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出油率高,油渣分离效果好,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将压榨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以及角鲨烯和维生素e与精炼茶油混合,增加了茶油中的有益物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油茶籽先经过选用组合筛,可以筛去大杂、小杂、重杂、轻杂和灰尘,清选后的油茶籽进入剥壳机,将剥壳后的仁、壳混合物送入仁、壳分离筛分离,分离出的油茶籽仁经除铁后经轧胚机轧成粉末,即可入榨;

s2冷榨:将轧后粉末送入冷榨机进行压榨,压榨时镗内温度不超过80℃,压榨过程中与外界隔离,挥发的物质经过抽气管冷凝后流至储存罐内,与精炼后的茶油混合;

s3毛油过滤:榨出的含渣毛油经过毛油过滤机过滤,除去油中的不溶性杂质;

s4吸附:将所得的油茶籽毛油打到吸附装置,加入角鲨烯吸附剂和维生素e吸附剂,在室温下震荡,然后过滤分离;角鲨烯被吸附于角鲨烯吸附剂中,维生素e吸附于维生素e吸附剂中;将角鲨烯吸附剂和维生素e吸附剂进行脱附,室温下震荡或搅拌并过滤,使角鲨烯和维生素e脱附,离心过滤;过滤后含有角鲨烯和维生素e的脱附剂减压蒸馏去除有机溶剂,得到角鲨烯和维生素e混合物,并将其打入储存罐内,与精炼后的茶油混合;

进一步的,步骤s2中的冷榨机包括竖直固定设置的筒体、密封滑动套设在筒体内的活塞组件、设置在筒体下方的偏心轮组件件以及设置在筒体上方的出渣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上活塞和下活塞;所述上活塞与下活塞之间的筒体内固定有密封分隔板;一竖直固定在上活塞下端中心的上杆向下密封滑动穿过密封分隔板;所述上杆下端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下活塞上端设置有与第一磁铁相吸的第二磁铁;所述上活塞、密封分隔板以及筒体的内壁围合成燃烧膨胀腔;所述燃烧膨胀腔内设置有燃料喷嘴、可开闭的进气口、可开闭的出气口以及点火装置;所述偏心轮组件包括转盘和连杆;所述连杆下端铰接在转盘的偏心位置上,上端铰接在下活塞下端中心;所述连杆与下活塞的铰接点和转盘的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出渣组件包括内径略大于筒体外径的倒凹形出渣盘以及设置在筒体外壁上活动卡合出渣盘的卡合装置;所述出渣盘与筒体上部套接围合成压榨腔;所述出渣盘上方设置有紧渣板;多根竖直设置且一端固定在紧渣板上的导热柱密封滑动穿过出渣盘伸入压榨腔;所述导热柱由一冷却装置制冷;所述导热柱伸入压榨腔的外圆周面积之和大于压榨腔内侧壁的面积;所述出渣盘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通过一抽气管连通一凝液器;所述抽气管上设置有抽气泵,所述抽气管与所述储存罐连接;所述筒体内壁上设置有促使上活塞转动的膛线;所述上活塞包括上密封部、中缩颈部以及下配合部;上活塞初始状态下以及连杆上升过程中的膛线均位于中缩颈部范围内,所述上活塞相对下活塞间距增大状态下的膛线与下配合部过盈配合促使上活塞旋转;所述紧渣板与出渣盘之间设置有调节紧渣板和出渣盘间距的第一液压伸缩装置;所述出渣盘由一第二液压伸缩装置驱动升降;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均匀设置在筒体上部外圆周面的多个l形卡块;所述卡块一端铰接在筒体外壁上,另一端与出渣盘上端面转动卡配;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螺旋开设在导热柱内的流道;所述流道通循环冷凝液;所述转盘由一交流伺服电机通过一变速器驱动转动;所述上活塞上端面为向下凹的弧面;所述点火装置为火花塞;所述低温压榨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燃料喷嘴向燃烧膨胀腔内喷洒燃料,控制进气口和出气口开闭,控制点火装置点火,控制电机启停,控制第一液压伸缩装置和第二液压伸缩装置行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压榨前,在重力作用下,连杆和活塞组件位于最低位置,将待压榨的茶籽或茶籽粉从筒体上端投入压榨腔内,手动紧实至与筒体上端面齐平;

步骤二:控制器控制第二液压伸缩装置驱动出渣盘下移与筒体上端扣合;转动卡块使出渣盘与筒体紧固卡配;

步骤三:控制器通过交流伺服电机控制转盘转动;转动过程中,连杆驱动活塞组件上移,上活塞挤压茶籽粉出油;

步骤四:与步骤三同步进行,控制器控制进气口打开进氧气,燃料喷嘴向燃烧膨胀腔内喷洒雾状燃料;

步骤五:转盘转动一百八十度,连杆位于最高位置且状态为竖直,控制器控制点火装置点火,燃料在燃烧膨胀腔内剧烈燃烧膨胀,膨胀力克服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吸力,推动上活塞上移,上活塞上移过程中与膛线配合,促使上活塞旋转上升进一步茶籽粉;

步骤六:压榨完成后,控制器控制出气口排气,上活塞在重力状态下下降,最终其上杆与下活塞吸引抵靠;同时控制器控制转盘继续转动一百八十度至初始状态,活塞组件整体下移;同时,启动抽气泵,将压榨腔内的挥发性气体抽出,经凝液器处理后流至储存罐内。

控制器控制第二液压伸缩装置上移,由于导热柱伸入压榨腔的外圆周面积之和大于压榨腔内侧壁的面积;因此,压榨后的茶籽饼随出渣盘提升出筒体外;

步骤八:用吸油管吸出沉积在上活塞上端面的茶油;

步骤九:控制器控制第一液压伸缩装置的伸缩杆伸长,使导热柱脱出茶籽饼,茶籽饼即会脱落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油茶籽毛油的重量份为100份,所述角鲨烯吸附剂的重量份为2-5份,所述维生素e吸附剂的重量份为2-8份。

进一步的,所述角鲨烯吸附剂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d301型大孔吸附树脂、d201型大孔吸附树脂、d113型大孔吸附树脂、d00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一种或者二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维生素e吸附剂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d301型大孔吸附树脂、d201型大孔吸附树脂、d113型大孔吸附树脂、d00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一种或者二种以上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脱附剂为正己烷、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显著提高茶油籽的压榨率,并且结合偏心轮组件具有的圆润线性位移和燃料燃烧产生的爆炸性快速冲击克服茶籽饼在压榨过程中的应力突变,对茶籽充分压榨,避免了压榨过程中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出油率高,油渣分离效果好,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设置有偏心轮组件,利用偏心轮机构的圆润位移变化对茶籽进行柔和压榨,促使茶籽内的茶油具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挤压榨出;并且偏心轮机构运行稳定,精确度高,使用寿命长。

3、本发明设置有上活塞、下活塞以及燃烧膨胀腔,在压榨末期,抗力直线上升的状态下,采用爆炸冲击的方式进行瞬间高动量的输出,克服抗力,促使茶籽进一步被压榨,提高茶籽的压榨率。

4、本发明可以促使上活塞在上升挤压的过程中旋转,对压榨末期的茶籽饼作用向上的作用力及扭力,有效增强压榨效果。

5、本发明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茶籽压榨过程中的温度,保障茶油的品质;而且可以促使压榨完成后的茶籽饼脱落分离。

6、本发明方便有效且稳定的实现出渣盘与筒体的卡合。

7、本发明且设置有凝液器,可以有效的吸收压榨产生的油雾,防止产生的油雾飘散浪费和影响工作环境。

8、本发明低温压榨避免了压榨过程中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出油率高,油渣分离效果好,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将压榨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以及角鲨烯和维生素e与精炼茶油混合,增加了茶油中的有益物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工艺冷榨中步骤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工艺中冷榨中步骤三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工艺中冷榨中步骤五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工艺中冷榨中步骤六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工艺中冷榨中步骤七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工艺中冷榨中步骤九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设备中出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选用组合筛;2、剥壳机;3、轧胚机;4、冷榨机;41、筒体;411、膛线;421、上活塞;4211、上密封部;4212、中缩颈部;4213、下配合部;4214、上杆;4215、第一磁铁;4217、第二磁铁;422、下活塞;423、密封分隔板;424、燃烧膨胀腔;425、燃料喷嘴;426、进气口;427、出气口;428、点火装置;43、偏心轮组件;431、转盘;432、连杆;44、出渣组件;441、出渣盘;4411、透气孔;4412、抽气管;4413、凝液器;4414、抽气泵;442、卡合装置;4421、卡块;443、紧渣板;444、导热柱;4441、流道;445、第一液压伸缩装置;446、第二液压伸缩装置;45、压榨腔;5、毛油过滤机;6、吸附装置;10、储存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浓香山茶油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油茶籽先经过选用组合筛1,可以筛去大杂、小杂、重杂、轻杂和灰尘,清选后的油茶籽进入剥壳机2,将剥壳后的仁、壳混合物送入仁、壳分离筛分离,分离出的油茶籽仁经除铁后经轧胚机3轧成粉末,即可入榨;

s2冷榨:将轧后粉末送入冷榨机4进行压榨,压榨时镗内温度不超过80℃,压榨过程中与外界隔离,挥发的物质经过抽气管4412冷凝后流至储存罐10内,与精炼后的茶油混合;

s3毛油过滤:榨出的含渣毛油经过毛油过滤机5过滤,除去油中的不溶性杂质;

s4吸附:将所得的油茶籽毛油打到吸附装置6,加入角鲨烯吸附剂和维生素e吸附剂,在室温下震荡,然后过滤分离;角鲨烯被吸附于角鲨烯吸附剂中,维生素e吸附于维生素e吸附剂中;将角鲨烯吸附剂和维生素e吸附剂进行脱附,室温下震荡或搅拌并过滤,使角鲨烯和维生素e脱附,离心过滤;过滤后含有角鲨烯和维生素e的脱附剂减压蒸馏去除有机溶剂,得到角鲨烯和维生素e混合物,并将其打入储存罐10内,与精炼后的茶油混合;

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参见图2,压榨前,在重力作用下,连杆432和活塞组件位于最低位置,将待压榨的茶籽或茶籽粉从筒体41上端投入压榨腔45内,手动紧实至与筒体41上端面齐平;

步骤二:控制器控制第二液压伸缩装置446驱动出渣盘441下移与筒体41上端扣合;转动卡块4421使出渣盘441与筒体41紧固卡配;

步骤三:参见图3,控制器通过交流伺服电机控制转盘431转动;转动过程中,连杆432驱动活塞组件上移,上活塞421挤压茶籽粉出油;

步骤四:与步骤三同步进行,控制器控制进气口426打开进氧气,燃料喷嘴425向燃烧膨胀腔424内喷洒雾状燃料;

步骤五:参见图4,转盘431转动一百八十度,连杆432位于最高位置且状态为竖直,控制器控制点火装置428点火,燃料在燃烧膨胀腔424内剧烈燃烧膨胀,膨胀力克服第一磁铁4215和第二磁铁4217的吸力,推动上活塞421上移,上活塞421上移过程中与膛线411配合,促使上活塞421旋转上升进一步茶籽粉;

步骤六:参见图5,压榨完成后,控制器控制出气口427排气,上活塞421在重力状态下下降,最终其上杆4214与下活塞422吸引抵靠;同时控制器控制转盘431继续转动一百八十度至初始状态,活塞组件整体下移;同时,启动抽气泵4414,将压榨腔45内的挥发性气体抽出,经凝液器4413处理后流至储存罐10内。

步骤七:参见图6,控制器控制第二液压伸缩装置446上移,由于导热柱444伸入压榨腔45的外圆周面积之和大于压榨腔45内侧壁的面积;因此,压榨后的茶籽饼随出渣盘441提升出筒体41外;

步骤八:用吸油管吸出沉积在上活塞421上端面的茶油;

步骤九:参见图7,控制器控制第一液压伸缩装置445的伸缩杆伸长,使导热柱444脱出茶籽饼,茶籽饼即会脱落分离。

进一步的,油茶籽毛油的重量份为100份,角鲨烯吸附剂的重量份为2-5份,维生素e吸附剂的重量份为2-8份。

进一步的,角鲨烯吸附剂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d301型大孔吸附树脂、d201型大孔吸附树脂、d113型大孔吸附树脂、d00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一种或者二种以上的混合物;维生素e吸附剂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d301型大孔吸附树脂、d201型大孔吸附树脂、d113型大孔吸附树脂、d00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一种或者二种以上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脱附剂为正己烷、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参见图1至图8,制备上述浓香山茶油的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选用组合筛1、剥壳机2、轧胚机3、冷榨机4、毛油过滤机5、吸附装置6、以及储存罐10;冷榨机4包括竖直固定设置的筒体41、密封滑动套设在筒体41内的活塞组件、设置在筒体41下方的偏心轮组件件43以及设置在筒体41上方的出渣组件44;活塞组件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上活塞421和下活塞422;上活塞421与下活塞422之间的筒体41内固定有密封分隔板423;一竖直固定在上活塞421下端中心的上杆4214向下密封滑动穿过密封分隔板423;上杆4214下端设置有第一磁铁4215;下活塞422上端设置有与第一磁铁4215相吸的第二磁铁4217;上活塞421、密封分隔板423以及筒体41的内壁围合成燃烧膨胀腔424;燃烧膨胀腔424内设置有燃料喷嘴425、可开闭的进气口426、可开闭的出气口427以及点火装置428;偏心轮组件43包括转盘431和连杆432;连杆432下端铰接在转盘431的偏心位置上,上端铰接在下活塞422下端中心;连杆432与下活塞422的铰接点和转盘431的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出渣组件44包括内径略大于筒体41外径的倒凹形出渣盘441以及设置在筒体41外壁上活动卡合出渣盘441的卡合装置442;出渣盘441与筒体41上部套接围合成压榨腔45;出渣盘441上方设置有紧渣板443;多根竖直设置且一端固定在紧渣板443上的导热柱444密封滑动穿过出渣盘441伸入压榨腔45;导热柱444由一冷却装置制冷;导热柱444伸入压榨腔45的外圆周面积之和大于压榨腔45内侧壁的面积;出渣盘441上设置有透气孔4411;透气孔4411通过一抽气管4412连通一凝液器4413;抽气管4412上设置有抽气泵4414,抽气管4412与储存罐10连接。

进一步的,筒体41内壁上设置有促使上活塞421转动的膛线411;上活塞421包括上密封部4211、中缩颈部4212以及下配合部4213;上活塞421初始状态下以及连杆432上升过程中的膛线411均位于中缩颈部4212范围内,上活塞421相对下活塞422间距增大状态下的膛线411与下配合部4213过盈配合促使上活塞421旋转。

进一步的,参见图8,紧渣板443与出渣盘441之间设置有调节紧渣板443和出渣盘441间距的第一液压伸缩装置445;出渣盘441由一第二液压伸缩装置446驱动升降;卡合装置442包括均匀设置在筒体41上部外圆周面的多个l形卡块4421;卡块4421一端铰接在筒体41外壁上,另一端与出渣盘441上端面转动卡配。

进一步的,冷却装置包括螺旋开设在导热柱444内的流道4441;流道4441通循环冷凝液;转盘431由一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通过一变速器(图中未示出)驱动转动;上活塞421上端面为向下凹的弧面;点火装置428为火花塞。

进一步的,低温压榨机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控制燃料喷嘴425向燃烧膨胀腔424内喷洒燃料,控制进气口426和出气口427开闭,控制点火装置428点火,控制电机启停,控制第一液压伸缩装置445和第二液压伸缩装置446行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