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菌鉴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7326发布日期:2018-09-15 01:26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细菌检验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细菌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数量大,种类多,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成为致病的原因。细菌按照按形状可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不同种类的细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人类有的生产过程对细菌种类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研究出一个易实行成本低的细菌鉴定方法是一个一直值得人们探讨的话题。

当前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主要通过生化的方法根据细菌自身的生理活动特点来鉴定细菌,鉴定前,将细菌放入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向培养基中加入鉴定试剂,观察其颜色变化,以此判断具体菌落种类,或者将菌落制成悬液,根据专用鉴定卡和专用分析仪对悬液进行鉴定,确定菌落种类。但是在第一种鉴定方法中,用于鉴定多种细菌种类的时候,向培养基中注入鉴定试剂时,加入鉴定试剂的设备中残留的上一种鉴定试剂会影响到细菌的鉴定结果,而有些鉴定过程则是采用更换注液设备的方式,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操作繁琐,鉴定效率低。

鉴于此,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细菌鉴定方法,通过设置鉴定设备中培养箱内部的培养皿盛放细菌菌液和细菌培养液,再通过清洗模块对注液管内壁的清洗布进行清洗,防止不同的鉴定试剂混合影响细菌的鉴定结果,避免在进行第二种细菌鉴定之前更换鉴定设备,降低细菌鉴定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鉴定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细菌鉴定方法,本发明主要用于细菌种类的鉴定。本发明通过设置鉴定设备中的注液管向振动模块中的培养皿内注入鉴定试剂,在注液管和清洗模块的相互配合下防止了不同的鉴定试剂之间造成混合,避免对细菌的鉴定结果产生影响,减小细菌鉴定的工作量以及提高细菌鉴定的准确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细菌鉴定方法,该鉴定方法采用如下鉴定设备,该鉴定设备包括培养箱、箱盖、安装座、注液管、清洗模块和振动模块,所述培养箱为圆筒形,培养箱侧壁顶部开设圆环形凹槽,圆环形凹槽里注有水,水可实现箱盖与培养箱之间的密封,密封避免外界气体中的微生物通过箱盖与培养箱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培养箱内部的培养皿中,影响培养皿中细菌的繁殖以及鉴定过程;所述箱盖为圆盘形,箱盖位于培养箱顶部,箱盖四周设置圆环形凸起且圆环形凸起与培养箱顶部的圆环形凹槽接触,箱盖底部中心设置圆台形凸起,圆台形凸起的中心向上开设进液口,进液口用于向培养箱内部加入鉴定试剂;所述安装座水平安装在培养箱内壁上;所述注液管竖直安装在安装座上,注液管为圆筒型,注液管的顶部与箱盖底部中心的圆台形凸起接触,注液管用于向培养箱内部注入鉴定试剂;所述清洗模块设置在注液管内部,清洗模块用于清洗注液管内壁,防止向注液管注入不同类型的鉴定试剂时造成混合干扰;所述振动模块设置在培养箱的底部,振动模块用于使鉴定试剂和细菌菌液充分混合。工作时,通过进液口向培养箱内部加入鉴定试剂,鉴定试剂通过注液管后到达培养箱底部的振动模块,振动模块使鉴定试剂和细菌菌液充分混合,对细菌种类进行鉴别;

该细菌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先用紫外线对培养箱和注液管进行杀菌消毒,防止培养箱和注液管本身存在的细菌影响到细菌的鉴定过程;

步骤二:将细菌培养液和细菌菌液放入步骤一中的培养箱内部的培养皿中,盖好箱盖,细菌在细菌培养液中繁殖;

步骤三:盖好步骤二中的箱盖之后,向培养箱侧壁顶部的圆环形凹槽里注水,箱盖与培养箱之间处于密封状态,防止外界气体的微生物进入到培养箱中影响细菌培养进程以及鉴定结果;

步骤四:开启电机,步骤三中的培养箱内部的转动轴带动凸轮转动,从而带动培养皿晃动,培养皿中的细菌培养液和细菌菌液充分混合,提高细菌的繁殖速度;

步骤五:开启负压泵,负压泵带动吸盘使清洗布紧贴注液管内壁,通过步骤四中的培养箱上方的箱盖中心的进液口向培养皿中注入鉴定试剂,凸轮对鉴定试剂和细菌菌液进行振动混合,根据细菌培养液和细菌菌液与鉴定试剂混合的颜色变化来鉴定细菌种类;

步骤六:关闭负压泵,清洗布与注液管内壁脱离,开启控制开关使步骤五中的注液管内部的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将注液管内壁的清洗布带入到清洗槽中,清洗槽中的清洗液对清洗布上残留的鉴定试剂进行清洗,避免不同的鉴定试剂之间造成混合对细菌鉴定造成干扰;

步骤七:被清洗过后的清洗布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带动下重新回到步骤六中的注液管的内壁中后,再通过箱盖的进液口向培养皿中加入另外一种鉴定试剂,振动模块对鉴定试剂和细菌菌液进行混合,再根据培养皿内的溶液变化人为鉴定细菌种类,避免了不同的鉴定试剂之间混合对鉴定结果造成影响。

所述清洗模块包括主动轮、从动轮、清洗布、吸盘和负压泵,所述注液管的管壁内部对称开设清洗槽,清洗槽为弧形空槽,清洗槽用于盛放清洗液,注液管的管壁内侧对称开设一号凹槽与二号凹槽,一号凹槽位于两条清洗槽一端的中间,二号凹槽位于两条清洗槽另一端的中间;所述主动轮安装在一号凹槽中;所述从动轮安装在二号凹槽中,主动轮和从动轮各设置两个;所述清洗布套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清洗布设置两个,清洗布为弹性布,清洗布由防水材料制成,防水材料能延长清洗布的使用寿命,方便使用,清洗布穿过清洗槽和注液管的内壁;所述注液管的管壁内侧对称开设三号凹槽,三号凹槽位于一号凹槽与二号凹槽的中间;所述吸盘和负压泵安装在三号凹槽中,负压泵用于带动吸盘吸附清洗布从而使清洗布紧贴注液管的内壁。工作时,开启负压泵,负压泵带动吸盘将清洗布吸附在注液管的内壁上,从进液口中向培养箱内部加入鉴定试剂,当需要更换鉴定试剂时,关闭负压泵,清洗布与注液管的内壁脱离,再开启控制开关使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清洗布转动,清洗布粘附鉴定试剂后进入清洗槽内,清洗槽内的清洗液对清洗布进行清洗,避免不同试剂之间造成交叉感染。

所述振动模块包括支撑弹簧、一号杆、放置座、培养皿、转动轴、凸轮,所述支撑弹簧和一号杆竖直连接在培养箱底部;所述放置座的底部的一边与支撑弹簧连接,放置座的底部的另一边与一号杆铰接,放置座为长方体,放置座顶部开设四号凹槽;所述培养皿设置在四号凹槽中,培养皿为无盖长方形箱体,培养皿内部侧壁开设五号凹槽,五号凹槽与培养皿底部相邻;所述转动轴水平设置在培养箱内部,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培养箱的前后壁上;所述凸轮安装在转动轴上,凸轮与放置座底部接触,凸轮转动用于使放置座发生晃动。工作时,通过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凸轮转动,凸轮转动带动放置座和培养皿上下摇晃,培养皿摇晃使培养皿内部的细菌菌液与鉴定试剂充分混合,加快细菌的鉴定进程。

所述清洗槽的两边侧壁交错设置弧形滑槽,弧形滑槽内滑动安装着抵挡块,抵挡块为长方体且抵挡块的一侧为弧形,交错布置的抵挡块将清洗布挤压成s型。工作时,抵挡块的弧形一端可刮除清洗布上残留的鉴定试剂,提高清洗布在清洗液中的的清洗效率。

所述培养皿内部底层设置弹性胶;所述弹性胶与培养皿底板构成的空腔内安装滚柱,滚柱外圈为波浪形状,滚柱两端设置圆柱形凸起,圆柱形凸起位于五号凹槽内,滚柱滚动用于使弹性胶产生波浪。工作时,放置座在滑动支撑弹簧和一号杆的支撑作用下上下倾斜,滚柱在培养皿底部滚动,从而使弹性胶发生起伏,细菌菌液、细菌培养液与鉴定试剂充分混合,提高细菌的鉴定效率。

所述抵挡块侧面开设一号通孔,一号通孔内部设置一号旋转轴,一号旋转轴通过支架安装在一号通孔的侧壁上;所述一号旋转轴上转动连接螺旋叶片。工作时,主动轮、从动轮转动带动清洗布转动,清洗布带动抵挡块在弧形滑槽上滑动,螺旋叶片发生转动使清洗槽中的清洗液产生晃动,提高清洗布的清洗效率。

所述抵挡块弧形一侧开设六号凹槽,六号凹槽中设置二号旋转轴,二号旋转轴垂直于六号凹槽的侧面,二号旋转轴与六号凹槽的侧面为转动连接,二号旋转轴上连接扇叶,扇叶与清洗布接触。工作时,清洗布移动时,二号旋转轴带动扇叶转动,扇叶转动提高了清洗液的流动性,使得清洗布清洗的更加充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细菌鉴定方法,本发明包括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步骤六和步骤七,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属于细菌培养前的准备工作,步骤四用于细菌培养,步骤五用于鉴定细菌种类,步骤六和步骤七用于防止上一次的注液管中残留的鉴定试剂影响下次细菌的鉴定结果,该方法易于操作,在不更换注液容器的情况下用不同的鉴定试剂对不同的细菌进行鉴别,避免鉴定试剂之间造成混合干扰,减轻细菌的鉴定工作量,提高细菌的鉴定效率和准确性。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细菌鉴定方法,本发明中使用的鉴定设备通过设置振动模块的支撑弹簧和凸轮对放置座上的培养皿进行振动摇晃,使培养皿中的细菌菌液和鉴定试剂混合的更加充分,使细菌的鉴定结果更加显而易见,降低细菌的鉴定难度。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细菌鉴定方法,本发明中使用的鉴定设备通过设置培养箱顶部的圆环形凹槽与箱盖四周的圆环形凸起,对培养箱内部造成密封,防止外界气体进入培养皿中对细菌鉴定造成干扰,提高培养皿中细菌鉴定的准确性。

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细菌鉴定方法,本发明中使用的鉴定设备通过设置弧形滑槽内的抵挡块将清洗布挤压成s型,可大大提高清洗布的清洗效率,避免不同试剂之间的混合,提高鉴定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操作流程图;

图2是鉴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c-c剖视图;

图5是鉴定设备中阻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剖视图;

图中:培养箱1、圆环形凹槽11、箱盖2、圆环形凸起21、圆台形凸起22、进液口23、安装座3、注液管4、清洗槽41、弧形滑槽411、一号凹槽42、二号凹槽43、清洗模块5、主动轮51、从动轮52、清洗布53、吸盘54、振动模块6、支撑弹簧61、一号杆66、放置座62、培养皿63、五号凹槽631、转动轴64、凸轮65、抵挡块7、弹性胶8、滚柱9、圆柱形凸起91、一号旋转轴10、支架11、螺旋叶片12、二号旋转轴13、扇叶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细菌鉴定方法,该鉴定方法采用如下鉴定设备,该鉴定设备包括培养箱1、箱盖2、安装座3、注液管4、清洗模块5和振动模块6,所述培养箱1为圆筒形,培养箱1侧壁顶部开设圆环形凹槽11,圆环形凹槽11里注有水,水可实现箱盖2与培养箱1之间的密封,密封避免外界气体中的微生物通过箱盖2与培养箱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培养箱1内部的培养皿63中,影响培养皿63中细菌的繁殖以及鉴定过程;所述箱盖2为圆盘形,箱盖2位于培养箱1顶部,箱盖2四周设置圆环形凸起21且圆环形凸起21与培养箱1顶部的圆环形凹槽11接触,箱盖2底部中心设置圆台形凸起22,圆台形凸起22的中心向上开设进液口23,进液口23用于向培养箱1内部加入鉴定试剂;所述安装座3水平安装在培养箱1内壁上;所述注液管4竖直安装在安装座3上,注液管4为圆筒型,注液管4的顶部与箱盖2底部中心的圆台形凸起22接触,注液管4用于向培养箱1内部注入鉴定试剂;所述清洗模块5设置在注液管4内部,清洗模块5用于清洗注液管4内壁,防止向注液管4注入不同类型的鉴定试剂时造成混合干扰;所述振动模块6设置在培养箱1的底部,振动模块6用于使鉴定试剂和细菌菌液充分混合。工作时,通过进液口23向培养箱1内部加入鉴定试剂,鉴定试剂通过注液管4后到达培养箱1底部的振动模块6,振动模块6使鉴定试剂和细菌菌液充分混合,对细菌种类进行鉴别;

该细菌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先用紫外线对培养箱1和注液管4进行杀菌消毒,防止培养箱1和注液管4本身存在的细菌影响到细菌的鉴定过程;

步骤二:将细菌培养液和细菌菌液放入步骤一中的培养箱1内部的培养皿63中,盖好箱盖2,细菌在细菌培养液中繁殖;

步骤三:盖好步骤二中的箱盖2之后,向培养箱1侧壁顶部的圆环形凹槽11里注水,箱盖2与培养箱1之间处于密封状态,防止外界气体的微生物进入到培养箱1中影响细菌培养进程以及鉴定结果;

步骤四:开启电机,步骤三中的培养箱1内部的转动轴64带动凸轮65转动,从而带动培养皿63晃动,培养皿63中的细菌培养液和细菌菌液充分混合,提高细菌的繁殖速度;

步骤五:开启负压泵55,负压泵55带动吸盘54使清洗布53紧贴注液管4内壁,通过步骤四中的培养箱1上方的箱盖2中心的进液口23向培养皿63中注入鉴定试剂,凸轮65对鉴定试剂和细菌菌液进行振动混合,根据细菌培养液和细菌菌液与鉴定试剂混合的颜色变化来鉴定细菌种类;

步骤六:关闭负压泵55,清洗布53与注液管4内壁脱离,开启控制开关使步骤五中的注液管4内部的主动轮51带动从动轮52转动,从而将注液管4内壁的清洗布53带入到清洗槽41中,清洗槽41中的清洗液对清洗布53上残留的鉴定试剂进行清洗,避免不同的鉴定试剂之间造成混合对细菌鉴定造成干扰;

步骤七:被清洗过后的清洗布53在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的带动下重新回到步骤六中的注液管4的内壁中后,再通过箱盖2的进液口23向培养皿63中加入另外一种鉴定试剂,振动模块6对鉴定试剂和细菌菌液进行混合,再根据培养皿63内的溶液变化人为鉴定细菌种类,避免了不同的鉴定试剂之间混合对鉴定结果造成影响。

所述清洗模块5包括主动轮51、从动轮52、清洗布53、吸盘54和负压泵55,所述注液管4的管壁内部对称开设清洗槽41,清洗槽41为弧形空槽,清洗槽41用于盛放清洗液,注液管4的管壁内侧对称开设一号凹槽42与二号凹槽43,一号凹槽42位于两条清洗槽41一端的中间,二号凹槽43位于两条清洗槽41另一端的中间;所述主动轮51安装在一号凹槽42中;所述从动轮52安装在二号凹槽43中,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各设置两个;所述清洗布53套在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上,清洗布53设置两个,清洗布53为弹性布,清洗布53由防水材料制成,防水材料能延长清洗布53的使用寿命,方便使用,清洗布53穿过清洗槽41和注液管4的内壁;所述注液管4的管壁内侧对称开设三号凹槽,三号凹槽位于一号凹槽42与二号凹槽43的中间;所述吸盘54和负压泵55安装在三号凹槽中,负压泵55用于带动吸盘54吸附清洗布53从而使清洗布53紧贴注液管4的内壁。工作时,开启负压泵55,负压泵55带动吸盘54将清洗布53吸附在注液管4的内壁上,从进液口23中向培养箱1内部加入鉴定试剂,当需要更换鉴定试剂时,关闭负压泵55,清洗布53与注液管4的内壁脱离,再开启控制开关使主动轮51带动从动轮52转动,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带动清洗布53转动,清洗布53粘附鉴定试剂后进入清洗槽41内,清洗槽41内的清洗液对清洗布53进行清洗,避免不同试剂之间造成交叉感染。

所述振动模块6包括支撑弹簧61、一号杆66、放置座62、培养皿63、转动轴64、凸轮65,所述支撑弹簧61和一号杆66竖直连接在培养箱1底部;所述放置座62的底部的一边与支撑弹簧61连接,放置座62的底部的另一边与一号杆66铰接,放置座62为长方体,放置座62顶部开设四号凹槽;所述培养皿63设置在四号凹槽中,培养皿63为无盖长方形箱体,培养皿63内部侧壁开设五号凹槽631,五号凹槽631与培养皿63底部相邻;所述转动轴64水平设置在培养箱1内部,转动轴6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培养箱1的前后壁上;所述凸轮65安装在转动轴64上,凸轮65与放置座62底部接触,凸轮65转动用于使放置座62发生晃动。工作时,通过电机驱动转动轴64转动,转动轴64转动带动凸轮65转动,凸轮65转动带动放置座62和培养皿63上下摇晃,培养皿63摇晃使培养皿63内部的细菌菌液与鉴定试剂充分混合,加快细菌的鉴定进程。

所述清洗槽41的两边侧壁交错设置弧形滑槽411,弧形滑槽411内滑动安装着抵挡块7,抵挡块7为长方体且抵挡块7的一侧为弧形,交错布置的抵挡块7将清洗布53挤压成s型。工作时,抵挡块7的弧形一端可刮除清洗布53上残留的鉴定试剂,提高清洗布53在清洗液中的的清洗效率。

所述培养皿63内部底层设置弹性胶8;所述弹性胶8与培养皿63底板构成的空腔内安装滚柱9,滚柱9外圈为波浪形状,滚柱9两端设置圆柱形凸起91,圆柱形凸起91位于五号凹槽631内,滚柱9滚动用于使弹性胶8产生波浪。工作时,放置座62在滑动支撑弹簧61和一号杆66的支撑作用下上下倾斜,滚柱9在培养皿63底部滚动,从而使弹性胶8发生起伏,细菌菌液、细菌培养液与鉴定试剂充分混合,提高细菌的鉴定效率。

所述抵挡块7侧面开设一号通孔,一号通孔内部设置一号旋转轴10,一号旋转轴10通过支架11安装在一号通孔的侧壁上;所述一号旋转轴10上转动连接螺旋叶片12。工作时,主动轮51、从动轮52转动带动清洗布53转动,清洗布53带动抵挡块7在弧形滑槽411上滑动,螺旋叶片12发生转动使清洗槽411中的清洗液产生晃动,提高清洗布53的清洗效率。

所述抵挡块7弧形一侧开设六号凹槽,六号凹槽中设置二号旋转轴13,二号旋转轴13垂直于六号凹槽的侧面,二号旋转轴13与六号凹槽的侧面为转动连接,二号旋转轴13上连接扇叶14,扇叶14与清洗布53接触。工作时,清洗布53移动时,二号旋转轴13带动扇叶14转动,扇叶14转动提高了清洗液的流动性,使得清洗布53清洗的更加充分。

工作时,先将细菌菌液和培养液放入培养皿63中,盖上箱盖2,将水注入培养箱1侧壁顶部的圆环形凹槽11中,避免外界气体中的微生物通过箱盖2与培养箱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培养箱1内部的培养皿63中,影响培养皿63中细菌的鉴定进程。

开启电机使转动轴64转动,转动轴64转动带动凸轮65转动,凸轮65转动带动放置座62和培养皿63上下摇晃,从而使培养皿63内部的细菌菌液和鉴定试剂充分混合,加快细菌的鉴定速度。

开启负压泵55,负压泵55带动吸盘54将清洗布53吸附在注液管4的内壁上,通过进液口23向培养箱1中加入鉴定试剂,鉴定试剂经过注液管4内壁的清洗布53后到达培养皿63中,培养皿63中的细菌遇鉴定试剂发生变化,以此鉴定培养皿中某种细菌是否存在。

当鉴定第二种细菌种类时,关闭负压泵55,使清洗布53与注液管4的内壁脱离,开启控制开关使主动轮51带动从动轮52转动,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带动清洗布53转动,清洗布53进入清洗槽41内,清洗槽41内的清洗液对清洗布53上残留的鉴定试剂进行清洗,防止不同的鉴定试剂之间造成交叉感染。

被清洗过后的清洗布53在主动轮51和从动轮52的带动下重新回到注液管4内壁,再通过进液口23向培养皿63中加入第二种鉴定试剂,再继续鉴定培养皿63中的其他细菌种类,减少清理环节,提高细菌的鉴定效率和鉴定的准确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