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选择性CSF1R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和在药学上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28539发布日期:2020-02-28 10:06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选择性csf1r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和在药学上的应用。

技术背景

csf1r(cfms)全称是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与ckit,flt3,pdgfr-a&b同属于三类生长激素受体家族。该受体为膜蛋白,表达于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表面,其胞外段能够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结合,胞内段酪氨酸激酶可激活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下游细胞生长繁殖信号通路,包括mapk,pi3k等。因此,csf1r信号通路对巨噬、单核细胞发育和分化,以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tam)的生理功能有重要影响。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热门,这一类药物在临床上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甚至部分实体肿瘤在治疗后完全消退。然而,临床实验结果证明,仅有30%左右的病人能够对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应答。由于缺乏相关生物标志物,如何选取可能产生应答的病患人群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实践上会产生免疫系统相关副作用,需要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才能顺利开展治疗。因此,如何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小分子抑制剂联合使用,以降低毒副作用,并提升肿瘤患者的应答率,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研发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被认为与肿瘤内部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和支持肿瘤生长的血管生成有直接关系。同时,临床研究表明,tam的含量与肿瘤病人预后呈负相关。而在小鼠体内的药效实验证明,抑制csf1r信号通路,能够显著降低肿瘤内部对免疫系统有抑制性的巨噬细胞数量,并提高cd8阳性的t细胞含量。这些实验结果表明,csf1r小分子抑制剂可能会逆转肿瘤内部的免疫抑制环境,促进免疫系统的活化,并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命。

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普遍存在选择性问题,尤其是对于同一激酶家族中的其他成员。由于本专利中的小分子药物在未来临床实验中可能与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因此,发明人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试图通过优化分子结构以提高csf1r靶点的抑制作用和对于其他激酶受体的选择性,提高治疗窗口,降低临床毒副作用的可能性。因此,如何找到具有更高选择性的csf1r小分子抑制剂,满足国内对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宫颈癌、黑色素瘤、胰腺癌、头颈癌、神经胶质瘤以及腱鞘巨细胞瘤等肿瘤靶向治疗的需求成为科学家们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sf1r小分子抑制剂。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式(ia)化合物或其酸式盐经缩合反应生成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反应式如下: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括所述的式(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及可药用的载体。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所述的式(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或前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癌症、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或转移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所述的式(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或前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肾癌、肝癌、宫颈癌、骨转移性癌症、乳头状甲状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胃肠道间质肿瘤、实体肿瘤、黑色素瘤、间皮瘤、成胶质细胞瘤、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过度增殖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原发性肿瘤位点的转移、骨髓增殖疾病、白血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自身免疫肾炎、狼疮、克罗恩氏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骨质疏松症、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肥大细胞增多症或肥大细胞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在制备治疗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成胶质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代谢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原发性肿瘤位点的转移或骨转移性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所述的式(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或前述药物组合物,其用作治疗癌症、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或转移性疾病的药物。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所述的式(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或前述药物组合物,其用作治疗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肾癌、肝癌、宫颈癌、骨转移性癌症、乳头状甲状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胃肠道间质肿瘤、实体肿瘤、黑色素瘤、间皮瘤、成胶质细胞瘤、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过度增殖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原发性肿瘤位点的转移、骨髓增殖疾病、白血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自身免疫肾炎、狼疮、克罗恩氏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骨质疏松症、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肥大细胞增多症或肥大细胞白血病的药物。

优选的,用作治疗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成胶质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代谢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原发性肿瘤位点的转移或骨转移性癌症的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地研究,首次研发出一种具有式(ⅰ)结构的高选择性csf1r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和在药学上的应用。本发明化合物对csf1r激酶活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制备治疗癌症、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或转移性疾病的药物,特别是治疗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成胶质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代谢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原发性肿瘤位点的转移或骨转移性癌症的药物,有望开发成新一代csf1r抑制剂药物。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药物组合物”表示含有一种或多种本文所述化合物或其生理学上/可药用的盐或前体药物与其他化学组分的混合物,以及其他组分例如生理学/可药用的载体和赋形剂。药物组合物的目的是促进对生物体的给药,利于活性成分的吸收进而发挥生物活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但决非限制本发明,本发明也并非仅局限于实施例的内容。

本发明的化合物结构是通过核磁共振(nmr)或/和液质联用色谱(lc-ms)来确定的。nmr化学位移(δ)以百万分之一(ppm)的单位给出。nmr的测定是用brukeravance-400核磁仪,测定溶剂为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氘代甲醇(cd3od)和氘代氯仿(cdcl3),内标为四甲基硅烷(tms)。

液质联用色谱lc-ms的测定用agilent6120质谱仪。hplc的测定使用安捷伦1200dad高压液相色谱仪(sunfirec18150×4.6mm色谱柱)和waters2695-2996高压液相色谱仪(giminic18150×4.6mm色谱柱)。

薄层层析硅胶板使用烟台黄海hsgf254或青岛gf254硅胶板,tlc采用的规格是0.15mm~0.20mm,薄层层析分离纯化产品采用的规格是0.4mm~0.5mm。柱层析一般使用烟台黄海硅胶200~300目硅胶为载体。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起始原料是已知的并且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或者可以采用或按照本领域已知的方法来合成。

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所有反应均在连续的磁力搅拌下,在干燥氮气或氩气氛下进行,溶剂为干燥溶剂,反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实施例n-((5-((2-(1-甲基-1h-吡唑-4-基)吡啶-4-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酰)特戊酰茚二酮酰胺的制备

第一步:叔-丁基(5-溴吡啶-2-基)氨基甲酸酯的合成

在5-溴吡啶-2-胺(3.0g,17.4mmol,1eq.)的二氯甲烷(60ml)溶液中加入二-叔-丁基二碳酸酯(4.5g,21mmol,1.2eq.),三乙胺(5.2g,52mmol,3eq.)和4-(二甲氨基)-吡啶(214mg,1.74mmol,0.1eq.)。反应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用二氯甲烷和水分层,有机相依次用水和饱和氯化钠洗涤,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柱层析分离得到叔-丁基(5-溴吡啶-2-基)氨基甲酸酯(1.0g,产率20%)。esi-ms273[m+1]+

第二步:(6-((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吡啶-3-基)硼酸的合成

干冰丙酮浴下,在叔-丁基(5-溴吡啶-2-基)氨基甲酸酯(1.0g,3.67mmol,1eq.)和硼酸三异丙酯(1.0g,5.5mmol,1.5eq.)的四氢呋喃(20ml)溶液中加入1.6m的正丁基锂(6.88ml,11mmol,3eq.)。反应在氮气保护下-78℃搅拌3小时,室温搅拌10分钟。用二氯甲烷和水分层。水相用1n的盐酸调ph值到6,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有机相依次用水和饱和氯化钠洗涤,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得到(6-((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吡啶-3-基)硼酸(500mg,产率57%)。esi-ms239[m+1]+

第三步:叔-丁基(5-((2-氯吡啶-4-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酯的合成

在(6-((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吡啶-3-基)硼酸(200mg,0.84mmol,1eq.)的1,4-二氧六环(20ml)溶液中加入(e)-n'-((2-氯吡啶-4-基)亚甲基)-4-甲基苯磺酰肼(600mg,1.94mmol,2.3eq.)和碳酸钾(347mg,2.52mmol,3eq.)。抽空换氮3次后,在100℃下搅拌2小时。用乙酸乙酯和水分层,有机相依次用水和饱和氯化钠洗涤,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柱层析分离[石油醚/乙酸乙酯=1:1]得到叔-丁基(5-((2-氯吡啶-4-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酯(160mg,产率30%)。esi-ms320[m+1]+

第四步:叔-丁基(5-((2-(1-甲基-1h-吡唑-4-基)吡啶-4-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酯的合成

在叔-丁基(5-((2-氯吡啶-4-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酯(160mg,0.5mmol,1eq.)的1,4-二氧六环/水(15ml/8ml)溶液中加入1-甲基-4-(4,4,5,5-四甲基-1,3,2-二噁硼戊环-2-基)-1h-吡唑(124mg,0.6mmol,1.2eq.),碳酸钾(207mg,1.5mmol,3eq.)和[1,1'-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钯(73mg,0.1mmol,0.2eq.)。抽空换氮3次后,在95℃下搅拌2小时。用二氯甲烷和水分层,有机相依次用水和饱和氯化钠洗涤,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甲醇=20:1]得到叔-丁基(5-((2-(1-甲基-1h-吡唑-4-基)吡啶-4-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酯(160mg,产率87%)。esi-ms366[m+1]+

第五步:5-((2-(1-甲基-1h-吡唑-4-基)吡啶-4-基)甲基)吡啶-2-胺的合成

将叔-丁基(5-((2-(1-甲基-1h-吡唑-4-基)吡啶-4-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酯(160mg,0.43mmol,1eq.)的4m盐酸1,-4二氧六环(10ml)溶液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浓缩后用用二氯甲烷和饱和碳酸氢钠分层。有机相依次用水和饱和氯化钠洗涤,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得到化合物5-溴-2-环丙基-4-甲氧基嘧啶(130mg,产率100%)。esi-ms266[m+1]+

第六步:n-((5-((2-(1-甲基-1h-吡唑-4-基)吡啶-4-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酰)特戊酰茚二酮酰胺的合成

在5-((2-(1-甲基-1h-吡唑-4-基)吡啶-4-基)甲基)吡啶-2-胺(116mg,0.44mmol,1eq.)的干燥四氢呋喃(10ml)溶液中加入三乙胺(220mg,2.2mmol,5eq.)和叔戊酰氨甲氯化的1,2-二氯乙烷溶液(0.88mmol,2eq.)。反应在室温下搅拌5分钟。用二氯甲烷和水分层,有机相依次用水和饱和氯化钠洗涤,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板层析(二氯甲烷/甲醇=12:1)后得到化合物n-((5-((2-(1-甲基-1h-吡唑-4-基)吡啶-4-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酰)特戊酰茚二酮酰胺(21mg,产率20%)。esi-ms393[m+1]+

1hnmr(400mhz,dmso-d6)δ11.09(s,1h),10.38(s,1h),8.39(d,j=5.1hz,1h),8.29(d,j=2.3hz,1h),8.24(s,1h),7.96(s,1h),7.93(s,1h),7.72(dd,j=8.5,2.4hz,1h),7.56(s,1h),7.04(dd,j=5.1,1.6hz,1h),3.95(s,2h),3.87(s,3h),1.21(s,9h).

生物学测试评价

一、csf1r体外生物化学激酶实验

本发明采用csf1radp-gloassay来测定化合物对csf1r抑制活性的特性。化合物介导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adp的生成(消耗atp所产生),使用adp-glo试剂盒(promega,cat.no.v9101),来评价化合物的活性。具体实验过程如下:1、本发明所进行的激酶反应是在384孔板(perkinelmer,cat.no.6007290)中进行,分别取3.95nm的csf1r,500μm的atp以及0.2mg/ml的多肽(poly(glu4,try1),sigma,cat.no.p0275);

2、加入40mmtris,ph7.5,20mmmgcl2,0.01%tritonx-100,0.1mg/mlbsa,2.5mmdtt,0.1%dmso的反应体系中,测试一系列梯度稀释的化合物;

3、在30℃下反应60分钟;

4、添加与酶反应同等体积的终止溶液adp-glo;

5、在25℃下孵育60分钟,终止酶反应;

6、添加2倍酶反应体积的检测试剂;

7、在25℃下孵育30分钟;

8、使用读板器(tecan,m1000),并使用graphpadprism中四参数曲线来测定化合物ic50值。具体实施例化合物酶学活性见表1。

二、kit/pdgfra体外生物化学激酶实验

1、配制1倍的激酶缓冲液和终止液

1.11倍激酶缓冲液:50mmhepes,ph7.5,0.0015%brij-35。

1.2终止液:100mmhepes,ph7.5,0.015%brij-35,0.2%coatingreagent#350mmedta

2、化合物配制

2.1化合物稀释

1)化合物的检测终浓度为40μm,配置成50倍浓度,即2mm。

2)在96孔板上第二个孔中加入80μl的100%dmso,再加入20μl10mm化合物溶液,配制成2mm化合物溶液。其他孔加入60μl的100%dmso。从第二孔中取20μl化合物加入第三孔中,依次往下做4倍稀释,共稀释10个浓度。

2.2转移5倍化合物到反应板

1)从上述96孔板的每一孔取10μl到另一块96孔板中,加入90μl激酶缓冲液。

2)从上述96孔板中取出5μl到一块384孔反应板。

2.3激酶反应

1)将kit/pdgfra激酶加入1倍激酶缓冲液,形成2.5倍酶溶液。

2)将fam标记的多肽和atp加入1倍激酶缓冲液,形成2.5倍底物溶液。

3)在384孔反应板中加入10μl的2.5倍酶溶液,室温下孵育10分钟。(384孔反应板中已有5μl的10%dmso溶解的5倍化合物。)

4)在384孔反应板中加入10μl的2.5倍底物溶液。

5)激酶反应和终止:28℃下孵育一定时间,加25μl终止液终止反应。

2.4caliperezreaderii读取数据

2.5抑制率、ic50计算

1)从caliperezreaderii上复制转化率数据。

2)把转化率转化成抑制率数据。其中max是指dmso对照的转化率,min是指

无酶活对照的转化率。

percentinhibition=(max-conversion)/(max-min)*100。

3)用xlfitexceladd-inversion5.4.0.8拟合ic50值:拟合公式:

y=bottom+(top-bottom)/(1+(ic50/x)^hillslope)。

具体实施例化合物酶学活性见表1。

三、csf-1r细胞增殖实验

本发明采用(celltiterglo(ctg)实验)来评价化合物对细胞增殖的功能性作用。使用来自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m-nfs-60小鼠髓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目录号ccbj078)在rpmi1640(gibco,cat.no.11875-119)、10%胎牛血清(gibco,10099-141)、人的10ng/ml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d,cat.no.mvn0915101)及37℃、5%co2的条件下在培养箱中培养。由于atp是活细胞新陈代谢的一个指标,使用ctg(promega,#g7573)试剂是通过对atp进行定量测定来检测培养物中活细胞数目的一种均质检测方法。因此,细胞增殖/存活的化合物介导的抑制通过对细胞中atp含量的定量来评价,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1、将细胞以5000细胞/孔/80μl新鲜培养基接种到组织培养基处理的96孔板(costar#3904);

2、24小时后,加入10μl包含以10倍其最终所需浓度的化合物稀释液的培养基;

3、同时加入10μl包含以10倍其最终所需浓度的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稀释液的培养基;

4、通过测试化合物3倍系列稀释来评价剂量效应作用;

5、在细胞于37℃、5%co2下共孵育3天后,加入50μlctg和发光测定后对抑制剂对于细胞存活的影响进行定量;

6、使用读板器(m1000,tecan)使用graphpadprism7中四参数曲线拟合来测定导致半数最大生长抑制的化合物浓度(ic50)以及导致绝对半数生长抑制的化合物浓度(absoluteic50)。具体实施例化合物细胞活性见表1。

四、csf-1r细胞增殖实验

本发明通过采用celltiterglo(ctg)实验来评价化合物对几种细胞增殖的功能性作用,从而观察化合物对不同细胞的增殖作用来判断其选择性的强弱情况。实验分别使用来自于南京科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m07e人巨细胞白血病细胞(目录号cbp60791),在rpmi1640(gibco,cat.no.11875-119)、20%胎牛血清(gibco,10099-141)、人的10ng/ml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d,cat.no.215-gm-010)及37℃、5%co2的条件下在培养箱中培养;kasumi-1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目录号cbp60524),在rpmi1640(gibco,cat.no.11875-119)、20%胎牛血清(gibco,10099-141)及37℃、5%co2的条件下在培养箱中培养;nci-h1703人非小细胞肺癌鳞癌细胞(目录号cbp60115),在rpmi1640(gibco,cat.no.11875-119)、10%胎牛血清(gibco,10099-141)及37℃、5%co2的条件下在培养箱中培养;mv-4-11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目录号cbp60522),在imdm(invitrogen,cat.no.12440053)、20%胎牛血清(gibco,10099-141)及37℃、5%co2的条件下在培养箱中培养;由于atp是活细胞新陈代谢的一个指标,使用ctg(promega,#g7573)试剂是通过对atp进行定量测定来检测培养物中活细胞数目的一种均质检测方法。因此,细胞增殖/存活的化合物介导的抑制通过对细胞中atp含量的定量来评价,具体实验过程如下。具体实施例化合物细胞活性见表1。

一)、m07e人巨细胞白血病细胞:

1、将细胞以3500细胞/孔/80μl新鲜培养基接种到组织培养基处理的96孔板(costar#3904)培养24h;

2、次日加入10μl包含以10倍其最终所需浓度的化合物稀释液的培养基;

3、同时加入10μl包含以10倍其最终所需浓度的scf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d,cat.no.7466-sc-010)稀释液的培养基;

4、通过测试化合物4倍系列稀释来评价剂量效应作用,从18μm开始;

5、在细胞于37℃、5%co2下共孵育3天后,加入50μlctg和发光测定后对抑制剂对于细胞存活的影响进行定量;

6、使用读板器(m1000,tecan)使用graphpadprism7中四参数曲线拟合来测定导致半数最大生长抑制的化合物浓度(ic50)以及导致绝对半数生长抑制的化合物浓度(absoluteic50)。

二)、nci-h1703人非小细胞肺癌鳞癌细胞:

1、将细胞以5000细胞/孔/90μl新鲜培养基接种到组织培养基处理的96孔板(costar#3904)培养24h;

2、次日加入10μl包含以10倍其最终所需浓度的化合物稀释液的培养基;

3、通过测试化合物3倍系列稀释来评价剂量效应作用,从18μm开始;

4、在细胞于37℃、5%co2下共孵育3天后,加入50μlctg和发光测定后对抑制剂对于细胞存活的影响进行定量;

5、使用读板器(m1000,tecan)使用graphpadprism7中四参数曲线拟合来测定导致半数最大生长抑制的化合物浓度(ic50)以及导致绝对半数生长抑制的化合物浓度(absoluteic50)。

三)、mv-4-11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

1、将细胞以5000细胞/孔/90μl新鲜培养基接种到组织培养基处理的96孔板(costar#3904)培养24h;

2、次日加入10μl包含以10倍其最终所需浓度的化合物稀释液的培养基;

3、通过测试化合物3倍系列稀释来评价剂量效应作用,从18μm开始;

4、在细胞于37℃、5%co2下共孵育3天后,加入50μlctg和发光测定后对抑制剂对于细胞存活的影响进行定量;

5、使用读板器(m1000,tecan)使用graphpadprism7中四参数曲线拟合来测定导致半数最大生长抑制的化合物浓度(ic50)以及导致绝对半数生长抑制的化合物浓度(absoluteic50)。

五、药物pk实验:

本发明实施例化合物药物pk实验采用cd-1小鼠,口服给药,剂量:10毫克/千克,处方:1%吐温+0.5%cmc,取小鼠血浆,用lc/ms/ms检测实施例化合物的浓度,具体实施例化合物pk数据见表1。

表1试验结果

从酶学活性数据来看,本发明实施例化合物对csf1r激酶活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细胞活性数据来看,本发明实施例化合物对csf1r高表达的m-nfs-60小鼠髓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细胞增殖活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药物pk数据来看,本发明实施例化合物给药后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血药浓度,且具有比较适宜临床需要的暴露量,能够很好的满足药物开发的要求。

另外,从上述实验结果来看,本发明系列化合物对于kit、flt3、pdgfra均具有很强的选择性,靶向作用显著,有望开发成新一代高选择性csf1r抑制剂,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