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铅离子的囊泡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

文档序号:8391556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用于检测铅离子的囊泡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铅离子的囊泡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铅离子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促进人体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随 着工业和其他行业的迅速发展,含铅物质作为电池,汽油,颜料和一系列工业以前的和现在 的重要原料之一,铅离子的污染向水,大气,食品,医药,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迅猛扩 散。
[0003] 铅离子,最有毒的重金属阳离子之一,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它可经消 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对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生理系统产生极大的危害。它对于人的神经 系统危害尤其严重。铅离子随着血液流入脑组织,损伤小脑和大脑皮质细胞,干扰神经细胞 的代谢活动,造成记忆丧失,贫血,以及脑水肿。同时也会造成肝脏以及肾脏系统的病变及 萎缩,危及人体健康及生命。同时它作为有毒重金属离子对儿童影响尤其严重。儿童血铅 过高还和小儿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攻击性行为、以及成年后的犯罪行为有密 切关系。儿童的体格生长也受到铅的影响。据国内外的研宄报道,高血铅的儿童,其身材 矮小的可能性增大。高血铅儿童的身材往往低于正常的儿童。此外,严重的儿童铅中毒还 导致贫血等。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中的铅离子的规定最大为l〇mg?L'
[0004] 传统的检测铅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但由于昂贵 检测花费,苛刻的检测要求,以及漫长的检测耗时都限制了对铅离子的快速检测。因此,简 单和快速的方法的铅离子检测方法是目前迫切需要的。同时应用荧光探针的检测方法具有 良好的灵敏性,应当由此角度入手,研发更好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用于检测铅离子 的囊泡探针,同时提供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6] 本发明技术构思如下:1_氮杂-18-冠-6-醚与铅离子具有较强的配位作用,只要 制备出含有1-氮杂-18-冠-6-醚头基的聚丁二炔囊泡与铅离子配位反应产生荧光,即可 达到对铅离子的检测。
[0007]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本发明的用于检测铅离子探针前体,其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
[0009]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检测铅离子探针前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
2.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探针前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10, 12-二炔二十五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式II化合物;
第二步、将式II化合物与三乙二醇反应得到式I所示探针前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的具体过程为:先将1份重量 份的10, 12-二炔二十五酸溶解于二氯甲烷、再加入1-10份的氯化亚砜得到反应液,在氮气 保护下持续搅拌该反应液直至反应结束;然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即得式II化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的具体过程为:先将式 II化合物溶解于乙腈中得到式II化合物溶液,再将式II化合物溶液加到含有1-氮 杂-18-冠-6-醚的乙腈溶液中,得到反应液,在氮气保护下持续搅拌该反应液直至反应结 束;然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获得粗产物,并将粗产物以层析柱纯化,即得式I所示探针前 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在层析柱纯化过程中采用体 积比100:2的二氯甲烷:甲醇为洗脱液;所述的式II化合物与1-氮杂-18-冠-6-醚的摩 尔比为1:1。
6. -种用于检测铅离子的囊泡探针,其特征在于由重量比为10 :1-1:10的10, 12-二 炔二十五酸和式I探针前体聚合而成。
7. -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囊泡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10, 12-二炔二十五酸和式I探针前体溶解于二甲基亚砜得到DMSO溶液,将DMSO溶 液加至温度为至少80°C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液中得到反应液,冷却反应液,以紫外 光照射反应液进行聚合反应,即得囊泡探针。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反应液前将反应液超声、 并用滤器过滤;所述的10, 12-二炔二十五酸和式I探针前体重量比为7:3。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紫外光照射反应液进行聚合反应采 用254nm紫外灯作为紫外光源。
10. -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囊泡探针在检测铅离子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铅离子的囊泡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囊泡探针在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液中呈蓝色且无荧光,与铅离子发生反应后变为红色并发出荧光(荧光发射波长约550nm),灵敏度高,易于操作,采用该探针的荧光检测方法在生物医药领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该探针由重量比为7:3的10,12-二炔二十五酸和式Ⅰ探针前体聚合而成。
【IPC分类】C08F2-48, C07D273-01, G01N21-64, G01N21-78, C08F238-00
【公开号】CN104710380
【申请号】CN201510005529
【发明人】陈小强, 王旻午, 王芳, 任欣桐, 强健, 魏廷文
【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