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_2

文档序号:9245308阅读:来源:国知局
处理完毕后与己内酯磷酸酯共聚物共同置于照射室内,采用先低能电子束进行辐射,辐射剂量为SOOkGy ;照射处理完的塑料用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辐射剂量为900kGy,处理完后继续用低能电子束进行辐射,辐射剂量为1200kGy ;处理完毕后在照射室内继续放置2h后取出;
[0031](3)后处理:将经过物理方法处理后的塑料置于2mol/L的双氧水溶液中浸泡90min后取出清水冲洗4次,自然晾干。
[0032]其中,上述羧酸类为脂肪链状羧酸类化合物;增溶剂的HLB值为16-18 ;所述艾叶提取物和皂荚提取物均为可湿性粉剂;所述疏水性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所述低频率超声波为30KHz-50KHz ;中频率超声波频率为200KHz-500KHz ;所述低能电子束能量为0.2-0.8MeV ;所述高能电子束能量为8_12MeV ;所述步骤(2)中照射室内温度为-30-40°C。
[0033]实施例3:
[0034]一种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I)化学方法处理:首先按照质量计配制以下配方的表面处理剂:载银活性炭17份、硫酸3-8份、纳米银粉4份、草酸钾5份、羧酸类6份、偏铝酸钠5份、增溶剂8份、艾叶提取物10份、皂荚提取物8份、水65份;该表面处理剂中还包括8份含有一种质量比为5:2:1:4的高分子化合物、双氧水、偏磷酸钠、疏水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总碳原子数为10?20,且具有至少一种选自羟基,羧酸基团,氨基和酰胺基构成的单元;所述表面处理剂的配制温度为65°C,处理时将塑料置于上述配制完的表面处理剂中浸泡4h,浸泡温度为65°C,表面处理剂使用量为1400mL/m2;
[0036](2)物理方法处理:将经过化学方法处理后的塑料清水冲洗4次,采用低、中频率超声波进行交替处理,每种处理3次,每次处理8min,处理完毕后与己内酯磷酸酯共聚物共同置于照射室内,采用先低能电子束进行辐射,辐射剂量为700kGy ;照射处理完的塑料用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辐射剂量为800kGy,处理完后继续用低能电子束进行辐射,辐射剂量为100kGy ;处理完毕后在照射室内继续放置1.5h后取出;
[0037](3)后处理:将经过物理方法处理后的塑料置于1.5mol/L的双氧水溶液中浸泡75min后取出清水冲洗4次,自然晾干。
[0038]其中,上述羧酸类为脂肪链状羧酸类化合物;增溶剂的HLB值为16-18 ;所述艾叶提取物和皂荚提取物均为可湿性粉剂;所述疏水性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所述低频率超声波为30KHz-50KHz ;中频率超声波频率为200KHz-500KHz ;所述低能电子束能量为0.2-0.8MeV ;所述高能电子束能量为8_12MeV ;所述步骤(2)中照射室内温度为-30-40°C。
[0039]按上述实施例1-3的一种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处理后的塑料其表面清洁抗菌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本发明一种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工业化可行性强,而且经过改性处理后的塑料清洁抗菌能力有了卓越的提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寿命长;突破了传统塑料的缺陷,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0040]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化学方法处理:首先按照质量计配制以下配方的表面处理剂:载银活性炭15-20份、硫酸3-8份、纳米银粉3-5份、草酸钾4-6份、羧酸类5-8份、偏铝酸钠4_6份、增溶剂4-12份、艾叶提取物5-15份、皂荚提取物6-10份、水50-80份;该表面处理剂中还包括6-10份含有一种质量比为4:2:1:4?6:2:1:4的高分子化合物、双氧水、偏磷酸钠、疏水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总碳原子数为10?20,且具有至少一种选自羟基,羧酸基团,氨基和酰胺基构成的单元;所述表面处理剂的配制温度为55-75°C,处理时将塑料置于上述配制完的表面处理剂中浸泡3-5h,浸泡温度为55-75°C,表面处理剂使用量为1300-1500mL/m2; (2)物理方法处理:将经过化学方法处理后的塑料清水冲洗3-4次,采用低、中频率超声波进行交替处理,每种处理3次,每次处理5-10min,处理完毕后与己内酯磷酸酯共聚物共同置于照射室内,采用先低能电子束进行辐射,辐射剂量为600-800kGy ;照射处理完的塑料用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辐射剂量为700-900kGy,处理完后继续用低能电子束进行辐射,辐射剂量为800-1200kGy ;处理完毕后在照射室内继续放置l_2h后取出; (3)后处理:将经过物理方法处理后的塑料置于l-2mol/L的双氧水溶液中浸泡60-90min后取出清水冲洗3-4次,自然晾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羧酸类为脂肪链状羧酸类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溶剂的HLB值为16-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艾叶提取物和皂荚提取物均为可湿性粉剂。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率超声波为30KHz-50KHz。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率超声波频率为200KHz-500KHz。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能电子束能量为0.2-0.8MeV。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电子束能量为8-12MeV。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照射室内温度为-30-40 °C。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针对现有塑料存在的缺陷,将塑料依次经过化学方法处理-物理方法处理-后处理的改性步骤,从而对塑料进行改性,提高其表面对细菌的抵抗和清洁能力;本发明的一种增强塑料表面清洁抗菌能力的改性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工业化可行性强,而且经过改性处理后的塑料抗菌清洁性能有了卓越的提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使用寿命长;突破了传统塑料的缺陷,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IPC分类】C08J7/16, C08J9/40, C08J7/14, C08J7/12, C08J7/18
【公开号】CN104961907
【申请号】CN201510443388
【发明人】资于明, 朱正华, 黄仁军
【申请人】苏州荣昌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