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孔洞聚丙烯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50158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含孔洞聚丙烯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含孔洞聚丙烯薄膜。更详细而言,涉及可以适用于要求高温下的尺寸 稳定性、高刚性的各种领域、且耐热性、机械特性优异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
【背景技术】
[0002] -般而言,包装材料可根据内装物的种类等的目的/用途来考虑隐蔽性、阻隔性、 美观性等性质,从而选择适当的原材料/构成。
[0003] 作为包装材料的重要特性,可举出隐蔽性。作为赋予包装用薄膜隐蔽性的方法, 可举出:(1)印刷;(2)掺入、添加颜料、着色剂等;(3)通过添加发泡剂而形成空隙等,从成 本、质量稳定性方面出发,通常使用(2)添加无机颜料、(3)通过添加发泡剂而形成空隙的 方法。
[0004] 其中,作为空隙产生机理,代表性的方法有:[1]通过添加无机填料而在拉伸工序 中与树脂的剥离,由此产生空隙的方法;[2]添加微胶囊并利用热而产生气体,由此产生空 隙的方法;[3]添加溶剂可溶性物质,在制膜后浸渍于溶剂而熔融去除可溶性物质,由此形 成空隙的方法等。其中,实用中最普及的是在树脂中添加碳酸钙等无机颗粒作为发泡剂,利 用拉伸时产生的层间剥离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2、3、4)。
[0005] 另外,作为包装材料的重要特性,可举出加工时的耐热性。例如,作为赋予密封性 的方法,有通过干式层压使密封薄膜贴合于基材薄膜的方法、通过挤出层压将密封性树脂 层叠在基材层上的方法等。
[0006] 然而,所谓热封是对树脂加热并进行密封的方式,因此,如果薄膜基材的耐热性 差,则密封时会因热收缩而产生皱褶、偏移,产生所谓的加工不良。具有在发泡层的单面或 者两面层叠有表面层的发泡基材层的层叠拉伸薄膜(专利文献5)中,虽然通过使150Γ下 的热收缩率降低至8%以下,观察到热封时因热收缩而产生的皱褶、偏移得到改善,但尚未 达到充分的水平。
[0007] 另外,含孔洞薄膜有时容易发生拉伸不均,且在外观方面存在缺点。而且,为了提 高加工性,要求进一步提高刚性。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昭55-126056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22300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1-4338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11-5852号公报
[0014] 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3-2312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5]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6] 本发明是以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为背景而完成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 热性优异,即例如热封时因热收缩而产生的皱褶、偏移少,并且外观优异,且为高刚性的含 孔洞薄膜。
[0017]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8]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本发明。
[0019] 即,本发明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的特征在于,其是以聚丙烯树脂作为主体而构成 的含孔洞薄膜,构成薄膜的聚丙烯树脂满足下述1)~4)的条件,含孔洞薄膜的表观比重为 0. 90以下。
[0020] 1)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meso pentad fraction)的下限为96% ;
[0021] 2)除了丙烯之外的共聚单体量的上限为0.1mol % ;
[0022] 3)在230°C、2. 16kgf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的下限为lg/ΙΟ分钟;
[0023] 4) z+1 均分子量(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z+1) / 数均分子量(Mn)的下限为 50 〇
[0024] 另外,本发明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优选经双轴拉伸而成,这种情况下,优选长度方 向的拉伸倍率为3~8倍、宽度方向的拉伸倍率为4~20倍。
[0025] 发明的效果
[0026] 本发明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的耐热性优异,即例如热封时因热收缩而产生的皱 褶、偏移少,并且外观优异,且为高刚性。
[0027] 因此,不仅可以将热封温度设定得较高,可以提高热封强度,而且还能够增大制袋 加工中的生产线速度等,从而提高生产率。进而,即使在进行蒸煮等高温处理时,也能够抑 制袋的变形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本发明涉及高温下的尺寸稳定性、机械特性优异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所述含孔 洞聚丙烯薄膜的特征在于,其是以聚丙烯树脂作为主体而构成的,构成薄膜的聚丙烯树脂 满足下述1)~4)的条件,含孔洞薄膜的表观比重为0.90以下。
[0029] 1)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的下限为96% ;
[0030] 2)除了丙烯之外的共聚单体量的上限为0.1mol % ;
[0031] 3)在230°C、2. 16kgf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的下限为lg/ΙΟ分钟;
[0032] 4) z+1均分子量(Mz+1) /数均分子量(Mn)的下限为50。
[0033] 关于构成本发明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的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熔体流动速 率、规整性、构成单体,以下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
[0034](聚丙稀树脂的分子量分布)
[0035] 本发明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的特征之一是构成的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状态。
[0036] 构成本发明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的聚丙烯树脂以例如质均分子量(Mw)为10万左 右的低分子量的成分为主,进一步包含例如1为150万左右的分子量非常高的高分子量成 分。可以认为,通过以低分子量成分为主,可以大幅提高结晶性,能够得到以往没有的高刚 性、高耐热性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另一方面,低分子量的聚丙烯树脂在加热软化时的熔融 张力低,通常不能形成拉伸发泡薄膜。可以认为:通过使其中存在几%~几十%的高分子量 成分,能够进行拉伸,而且高分子量成分发挥晶核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薄膜的结晶性,从而 实现本发明的含孔洞薄膜的效果。
[0037] 构成本发明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的聚丙烯树脂的特征首先是分子量分布宽。一般 分子量分布的宽度可以通过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质均分子量(M w)与数均分 子量(Mn)之比(Mw/Mn)来表示。
[0038] 在本发明中,Mw/Mn的下限优选为5. 5。Mw/Mn的下限优选为6、更优选为6. 5、进一 步优选为7、特别优选为7. 2。Mw/Mn低于上述时,无法获得高温下的低热收缩率等本申请的 效果。另一方面,M w/Mn的上限优选为30、更优选为25、进一步优选为20、特别优选为15、最 优选为13。M w/Mn超过上述时,有时现实中的树脂制造变得困难。
[0039] 另外,作为重视尚分子量成分的平均分子量,有使用GPC测定的z+1均分子量 (Mz+1),根据M z+1/Mn能够更准确地表示分子量分布的水平。
[0040] 在本发明中,重要的是民+1歲的下限为50』Z+1/M n的下限优选为60、更优选为70、 进一步优选为80、特别优选为90。Mz+1/M n低于上述时,无法获得高温下的低热收缩率等本 申请的效果。另一方面,Mz+1/Mn的上限优选为300、更优选为200。M z+1/Mn超过上述时,有时 现实中的树脂制造变得困难。
[0041] 构成本发明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的聚丙烯树脂整体的使用GPC测定的数均分子 量(Mn)的下限优选为20000、更优选为22000、进一步优选为24000、特别优选为26000、最 优选为27000。M n为上述范围时,能够得到拉伸变得容易、拉伸温度、热固定温度容易提高、 热收缩率变低之类的优点。另一方面,整体的M n的上限优选为65000、更优选为60000、进 一步优选为55000、特别优选为53000、最优选为52000。M n为上述范围时,变得容易获得低 分子量成分所发挥的高温下的低热收缩率等本申请的效果、拉伸变得容易。
[0042] 构成本发明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的聚丙烯树脂整体的使用GPC测定的Mw的下 限优选为250000、更优选为260000、进一步优选为270000、特别优选为280000、最优选为 290000。M w为上述范围时,能够得到拉伸变得容易、拉伸温度、热固定温度容易提高、热收缩 率变低之类的优点。另一方面,整体的M w的上限优选为500000、更优选为450000、进一步 优选为400000、特别优选为380000、最优选为370000。M w为上述范围时,机械负荷变小,且 拉伸变得容易。
[0043] 构成本发明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的聚丙烯树脂整体的Mz+1的下限优选为 2500000、更优选为3000000、进一步优选为3300000、特别优选为3500000、最优选为 3700000。M z+1为上述范围时,高分子量成分充分,容易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另一方面,整体 的Mz+1的上限优选为40000000、更优选为35000000、进一步优选为30000000。M z+1为上述范 围时,现实中容易制造树脂、拉伸变得容易、薄膜中的鱼眼变少。
[0044] 构成本发明的含孔洞聚丙烯薄膜的聚丙烯树脂的GPC分子量分布曲线中的峰值 (Mp)的下限优选为50000、更优选为60000、进一步优选为70000、特别优选为75000。M p为 上述范围时,能够得到拉伸变得容易、拉伸温度、热固定温度容易提高、热收缩率变得更低 之类的优点。另一方面,M p的上限优选为150000、更优选为130000、进一步优选为120000、 特别优选为115000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