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缝型油藏双段塞复配型调剖剂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0015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裂缝型油藏双段塞复配型调剖剂及其使用方法,该调剖剂可改善储层适应性,进而可提高裂缝型油藏石油采收率,属于油田应用化学剂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国内大庆、胜利、新疆和渤海等油田进行了大规模应用和矿场试验,获得了明显增油降水效果,技术经济效果十分显著。但在聚合物驱实践中也发现,对于裂缝型油藏,采出程度偏低,表明聚合物应用于裂缝型油藏效率较低;裂缝型油藏由于裂缝分布复杂,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裂缝系统对油藏开发的影响具有多重性:

1、裂缝系统,尤其是构造裂缝加剧了致裂缝型藏的非均质性。在注水开发的过程中,注入水容易沿裂缝系统向前突进,所以沿裂缝方向的油井见效快,但含水率上升也很快,容易形成水窜,甚至造成暴性水淹,降低了储量利用率,增加了油田开发难度。

2、裂缝的发育程度影响油层的吸水指数,沉积微相和断层构造的影响各部位裂缝的发育程度不一致,使得油层的吸水强度也不同。而且,由于油藏中高角度构造裂缝和低角度滑脱裂缝与成岩裂缝发育,在注水时裂缝吸水能力变强,导致油层吸水指数下降。

3、死油区分部较多,常规水驱过程中,由于大部分驱替液流经裂缝系统,导致了吸水剖面分部不均,驱替液未曾波及区域逐步形成死油区,严重影响裂缝型油藏开发效果。

4、目前在用聚合物通常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其抗盐性较差,分子线团尺寸分布较窄,极易在聚驱过程中漏失,难以适应裂缝型油藏的聚驱开发需求。

针对裂缝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需求,本发明设计一种双段塞复配型调剖剂,克服了上述聚合物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裂缝型油藏双段塞复配型调剖剂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双段塞形式注入裂缝型油藏中,前置段塞混合三种不同分子质量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形成复配聚合物,在复配聚合物中加入添加剂形成调剖剂,可对裂缝型油藏高渗区域实施稳固封堵;后置段塞为复配表面活性剂,在前置段塞有效封堵后注入油藏,对油藏中渗、低渗区域进行表面活性剂驱,以减少油藏中剩余油含量、增加油层吸水指数;通过双段塞组合的方式改善油藏非均质性,增加后续水驱波及系数,抑制裂缝型油藏死油区形成,以改善传统采油方法对裂缝型油藏采收率低、经济效益差等弊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裂缝型油藏双段塞复配型调剖剂,其主要成分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200*104、1900*104、2500*104,乙酸铬,乌洛托品,亚硫酸钠,草酸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其中草酸盐具体可为萘呋胺酯草酸盐、o-苄基-l-苏氨酸苄酯草酸盐、n,n-二甲基对苯二胺草酸盐或其他具有螯合作用的草酸盐化合物;针对裂缝型油藏,设计双段塞式调剖剂,以下用段塞a调剖剂和段塞b来进行描述。

段塞a调剖剂包括复配聚合物和添加剂;其中,复配聚合物由三种不同分子质量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组成,分子质量分别为1200*104、1900*104、2500*104,其质量比为20:65:15;添加剂包括乙酸铬、乌洛托品、亚硫酸钠、草酸盐;段塞a调剖剂中,复配聚合物质量比为0.15%-0.22%,乙酸铬质量比为0.02%-0.035%,乌洛托品质量比为0.05%-0.08%,亚硫酸钠质量比为0.03%-0.06%,草酸盐质量比为0.05%-0.08%,余下组分为配制水。

优选地,段塞a调剖剂中,复配聚合物、乙酸铬、乌洛托品、亚硫酸钠、草酸盐的质量比为0.17%-0.2%:0.025%-0.03%:0.06%-0.07%:0.04%-0.05%:0.06%-0.07%,余下组分为配制水。

更优选地,段塞a调剖剂中,复配聚合物、乙酸铬、乌洛托品、亚硫酸钠、草酸盐的质量比为0.18%:0.028%:0.065%:0.045%:0.065%,余下组分为配制水。

段塞a调剖剂主要作用机理为:通过混合三种不同分子质量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形成复配聚合物,在复配聚合物中加入添加剂形成调剖剂,具有粘度较高、成胶时间短性质,可对油藏中的裂缝、孔道、高渗层实施稳固封堵;草酸盐在调剖剂中起螯合剂作用,通过草酸根中螯合配位体与酰胺分子形成两个或更多的配位键,从而生成环状结构的配位化合物,进而提高调剖剂强度;乙酸铬和乌洛托品在调剖剂中作为交联剂,通过两种交联剂和三种不同分子质量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协作反应,可形成牢固的网状分子结构聚合物体系,增加了调剖剂耐盐性及稳定性;亚硫酸钠作为除氧剂可有效抑制配制过程中及油藏中的氧对调剖剂产生的降粘效应,增加调剖剂的稳定性;段塞a主要用作封堵裂缝型油藏中裂缝、孔道、高渗层,改善裂缝型油藏的非均质性,使得后续注入段塞b可有效进入裂缝型油藏中渗、低渗区,从而形成双段塞协同作用。

段塞b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段塞b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质量比为1%-2%,十二烷基磺酸钠质量比为3%-4%,余下组分为配制水。

优选地,段塞b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质量比为1.2%-1.8%:3.2%-3.8%,余下组分为配制水。

更优选地,段塞b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质量比为1.5%:3.5%,余下组分为配制水。

段塞b主要作用机理为,通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复配增效,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时产生强烈的电性作用,因而使表面活性大大提高,起到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降低临界胶束浓度、增强表面吸附等作用;复配表面活性剂溶液具有较低的表面和界面张力,因此复配体系将具有较强的润湿能力,可改善岩石亲水性,间接达到洗油目的,以减少油藏中剩余油含量、增加油层吸水指数;两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可增加其抗盐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地层水;且两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应用效果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在段塞a形成有效封堵后,将段塞b注入油藏,可进入裂缝型油藏中渗、低渗区进行表面活性剂驱,以减少裂缝型油藏中渗、低渗区残余油对油藏造成的封堵,增强其导流能力,从而实现双段塞协同作用,提高裂缝型油藏石油采收率。

一种裂缝型油藏双段塞复配型调剖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结合油田实际生产数据设计调剖剂注入量、注入速度以及其他注入参数;

步骤2.对配制水进行暴氧处理,配制水采用油田污水或水源水,将配制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至3mg/l以下;

步骤3.温度范围15-55℃条件下,在混合容器中,向配制水中加入药剂,匀速搅拌4-6小时,得调剖剂;

步骤4.将注水井与混合容器及增压装置连接,启动增压装置,将调剖剂注入油藏;

步骤5.段塞a调剖剂注入量达到预设范围后静止24-48小时使调剖剂充分成胶;

步骤6.注入驱替水0.15pv,注入段塞b,随后进行后续注采作业。

调剖剂具体注入量为:首先向油藏或岩心中注入段塞a调剖剂0.2-0.3pv,等待24-48小时使段塞a调剖剂充分成胶,随后向油藏或岩心中注入驱替水0.15pv,随后向油藏或岩心中注入段塞b0.2-0.3pv,随后进行后续注采作业。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在于:

1、段塞a中,尺寸大小不等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易于相互缠绕,形成分子线团形式聚合物,可增加其在裂缝中的滞留量,进而减小过流断面,增大流动阻力,使阻力系数和残留阻力系数增大,分子线团形式聚合物可对裂缝型油藏实施稳固封堵。

2、段塞a中,通过复配聚合物的方式及配方中应用的添加剂可使调剖剂的矿化度适应性增强,可适应矿化度500mg/l-35000mg/l的配制水。

3、段塞b中,通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复配增效,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时产生强烈的电性作用,因而使表面活性大大提高,起到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降低临界胶束浓度、增强表面吸附等作用,其应用效果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

4、本发明通过双段塞注入形式,改善裂缝型油藏非均质性、采出程度低、吸水指数低等问题,增加后续水驱波及系数,抑制死油区生成,以改善传统采油方法对裂缝型油藏采收率低、经济效益差等弊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中使用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生产,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104、1900*104、2500*104,有效质量分数为90%;乙酸铬为山东西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分析纯;乌洛托品为北京鹏彩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分析纯;亚硫酸钠为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分析纯;萘呋胺酯草酸盐为湖北鑫源顺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cas号:3200-06-4,纯度98%;o-苄基-l-苏氨酸苄酯草酸盐为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cas号:15260-11-4,纯度98%;n,n-二甲基对苯二胺草酸盐为上海谱振生物有限公司生产,cas号:62778-12-5,纯度98%;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南京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分析纯ar;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南京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分析纯ar。

通过室内岩心实验方法对调剖剂封堵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

1、调剖剂使用方法:(1)首先对配制水进行暴氧处理,将配制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至3mg/l以下;(2)在温度15℃条件下,向配制水中加入药剂,匀速搅拌4小时,得调剖剂;(3)配制完成后将调剖剂直接注入岩心。

2、配制水,通过向蒸馏水中加入nacl调节至矿化度为500mg/l,用以模拟油田生产中使用的水源水。

3、具体药剂应用量为:

段塞a:复配聚合物由三种不同分子质量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组成,分子质量分别为1200*104、1900*104、2500*104,其质量比为20:65:15;复配聚合物、乙酸铬、乌洛托品、亚硫酸钠、o-苄基-l-苏氨酸苄酯草酸盐的质量比为0.15%:0.02%:0.05%:0.03%:0.05%,余下组分为配制水。

段塞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质量比为1.5%:3.5%,余下组分为配制水。

4、具体岩心制造规模如下:

实验用岩心为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三层非均质人造岩心,具体尺寸为4.5cm*4.5cm*30cm,气测渗透率为1500*10-3μm2,并在岩心制造过程中均匀加入5%体积分数的锌条,长0.5cm宽0.2cm高0.05mm,用以模拟油藏微裂缝,通过人工制造岩心对裂缝型油藏进行模拟。

5、驱替油为原油,30℃情况下粘度17mpa.s。

6、封堵性能测试操作步骤如下:

(1)将待使用岩心放入耐酸岩心夹持器,正向驱替,驱替用30%浓度稀硫酸,直至岩心中无气体产生后继续注入稀硫酸5pv、蒸馏水5pv,以确保锌条全部反应随稀硫酸排出,注入完毕后将岩心取出;

(2)将待使用的岩心放入70℃恒温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后称量其质量,记为m1;

(3)将烘干后的岩心放入真空抽汲器中饱和配制水,观察岩心表面无气泡生成时停止抽汲,将岩心取出擦拭去表面水,称重,质量记为m2;

(4)将饱和配置水的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中,加围压4mpa,然后以0.2ml/min的速度向岩心中注入配置水,待压力稳定时记录该压力和流量;

(5)向岩心中正向注入段塞a调剖剂0.25pv,记录注入调剖剂时的压力,静置36小时待用;

(6)以1ml/min的速度进行水驱,记录出口端出第一滴水时的突破压力,待压力稳定时记录该压力和流量;

(7)全程实验在30℃恒温情况下进行,根据记录结果计算出原始渗透率、堵后渗透率、封堵率、突破压力梯度、阻力系数。

7、封堵性能评价如下表

从上述结果中可得出,段塞a调剖剂对岩心调剖效果明显,封堵率已达90%以上,说明段塞a调剖剂与模拟水源水结合后无负面影响。

8、驱油能力测试操作步骤如下:

(1)将待使用岩心放入耐酸岩心夹持器,正向驱替,驱替用30%浓度稀硫酸,直至岩心中无气体产生后继续注入稀硫酸5pv、蒸馏水5pv,以确保锌条全部反应随稀硫酸排出,注入完毕后将岩心取出;

(2)将待使用的岩心放入70℃恒温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后称量其质量,记为m3;

(3)将烘干后的岩心放入真空抽汲器中饱和配制水,观察岩心表面无气泡生成时停止抽汲,将岩心取出擦拭去表面水,称重,质量记为m4;

(4)以1ml/min的速度向岩心中饱和原油,驱至出口端不再出水时停泵,记录累计出水量,静置4小时待用;

(5)将饱和完原油的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全程实验在30℃恒温情况下进行,以2ml/min的速度进行水驱油,驱至出口端不再出油时停泵,记录出油量及采收率;

(6)以0.9ml/min的速度正向注入段塞a调剖剂0.2pv,注完后放置48小时,随后注入配制水0.15pv、随后注入段塞b0.2pv,停泵;

(7)进行正向水驱实验,驱至含水98%时停止实验,记录出油量,并计算岩心最终采收率值。

9、驱油能力评价如下表:

从上述数据得知,使用模拟水源水配制调剖剂,在模拟油藏30℃情况下进行驱替实验,对模拟裂缝型油藏岩心实施调剖后,已改善岩心非均质性,提高采收率26.06%,说明本发明调剖剂可改善油藏非均质性,调剖效果明显。

实施例二:

1、调剖剂使用方法:(1)首先对配制水进行暴氧处理,将配制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至3mg/l以下;(2)在温度35℃条件下,向配制水中加入药剂,匀速搅拌5小时,得调剖剂;(3)配制完成后将调剖剂直接注入岩心。

2、配制水,通过向蒸馏水中加入nacl调节至矿化度为8000mg/l,用以模拟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油田污水。

3、具体药剂应用量为:

段塞a:复配聚合物由三种不同分子质量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组成,分子质量分别为1200*104、1900*104、2500*104,其质量比为20:65:15;复配聚合物、乙酸铬、乌洛托品、亚硫酸钠、萘呋胺酯草酸盐的质量比为0.22%:0.035%:0.08%:0.06%:0.08%,余下组分为配制水。

段塞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质量比为1%:3%,余下组分为配制水。

4、具体岩心制造规模如下:

实验用岩心为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三层非均质人造岩心,具体尺寸为4.5cm*4.5cm*30cm,气测渗透率为1500*10-3μm2,并在岩心制造过程中均匀加入5%体积分数的锌条,长0.5cm宽0.2cm高0.05mm,用以模拟油藏微裂缝,通过人工制造岩心对裂缝型油藏进行模拟。

5、驱替油为原油,50℃情况下粘度15.2mpa.s。

6、封堵性能测试操作步骤如下:

(1)将待使用岩心放入耐酸岩心夹持器,正向驱替,驱替用30%浓度稀硫酸,直至岩心中无气体产生后继续注入稀硫酸5pv、蒸馏水5pv,以确保锌条全部反应随稀硫酸排出,注入完毕后将岩心取出;

(2)将待使用的岩心放入70℃恒温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后称量其质量,记为m5;

(3)将烘干后的岩心放入真空抽汲器中饱和配制水,观察岩心表面无气泡生成时停止抽汲,将岩心取出擦拭去表面水,称重,质量记为m6;

(4)将饱和配置水的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中,加围压4mpa,然后以0.2ml/min的速度向岩心中注入配置水,待压力稳定时记录该压力和流量;

(5)向岩心中正向注入段塞a调剖剂0.3pv,记录注入调剖剂时的压力,静置24小时待用;

(6)以1ml/min的速度进行水驱,记录出口端出第一滴水时的突破压力,待压力稳定时记录该压力和流量;

(7)全程实验在50℃恒温情况下进行,根据记录结果计算出原始渗透率、堵后渗透率、封堵率、突破压力梯度、阻力系数。

7、封堵性能评价如下表

从上述结果中可得出,段塞a调剖剂对岩心调剖效果明显,封堵率已达90%以上,说明段塞a调剖剂与模拟油田污水结合后无负面影响。

8、驱油能力测试操作步骤如下:

(1)将待使用岩心放入耐酸岩心夹持器,正向驱替,驱替用30%浓度稀硫酸,直至岩心中无气体产生后继续注入稀硫酸5pv、蒸馏水5pv,以确保锌条全部反应随稀硫酸排出,注入完毕后将岩心取出;

(2)将待使用的岩心放入70℃恒温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后称量其质量,记为m7;

(3)将烘干后的岩心放入真空抽汲器中饱和配制水,观察岩心表面无气泡生成时停止抽汲,将岩心取出擦拭去表面水,称重,质量记为m8;

(4)以1ml/min的速度向岩心中饱和原油,驱至出口端不再出水时停泵,记录累计出水量,静置4小时待用;

(5)将饱和完原油的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全程实验在50℃恒温情况下进行,以2ml/min的速度进行水驱油,驱至出口端不再出油时停泵,记录出油量及采收率;

(6)以0.9ml/min的速度正向注入段塞a调剖剂0.25pv,注完后放置36小时,随后注入配制水0.15pv、随后注入段塞b0.25pv,停泵;

(7)进行正向水驱实验,驱至含水98%时停止实验,记录出油量,并计算岩心最终采收率值。

9、驱油能力评价如下表:

从上述数据得知,使用模拟油田污水配制调剖剂,在模拟油藏50℃情况下进行驱替实验,对模拟裂缝型油藏岩心实施调剖后,已改善岩心非均质性,提高采收率26.41%,说明本发明调剖剂可改善油藏非均质性,调剖效果明显。

实施例三:

1、调剖剂使用方法:(1)首先对配制水进行暴氧处理,将配制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至3mg/l以下;(2)在温度55℃条件下,向配制水中加入药剂,匀速搅拌6小时,得调剖剂;(3)配制完成后将调剖剂直接注入岩心。

2、配制水,通过向蒸馏水中加入可溶性盐类调节矿化度,最终矿化度为35000mg/l,用以模拟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油田污水。

3、具体药剂应用量为:

段塞a:复配聚合物由三种不同分子质量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组成,分子质量分别为1200*104、1900*104、2500*104,其质量比为20:65:15;复配聚合物、乙酸铬、乌洛托品、亚硫酸钠、n,n-二甲基对苯二胺草酸盐的质量比为0.18%:0.028%:0.065%:0.045%:0.065%,余下组分为配制水。

段塞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质量比为2%:4%,余下组分为配制水。

4、具体岩心制造规模如下:

实验用岩心为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三层非均质人造岩心,具体尺寸为4.5cm*4.5cm*30cm,气测渗透率为1500*10-3μm2,并在岩心制造过程中均匀加入5%体积分数的锌条,长0.5cm宽0.2cm高0.05mm,用以模拟油藏微裂缝,通过人工制造岩心对裂缝型油藏进行模拟。

5、驱替油为原油,70℃情况下粘度13.3mpa.s。

6、封堵性能测试操作步骤如下:

(1)将待使用岩心放入耐酸岩心夹持器,正向驱替,驱替用30%浓度稀硫酸,直至岩心中无气体产生后继续注入稀硫酸5pv、蒸馏水5pv,以确保锌条全部反应随稀硫酸排出,注入完毕后将岩心取出;

(2)将待使用的岩心放入70℃恒温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后称量其质量,记为m9;

(3)将烘干后的岩心放入真空抽汲器中饱和配制水,观察岩心表面无气泡生成时停止抽汲,将岩心取出擦拭去表面水,称重,质量记为m10;

(4)将饱和配置水的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中,加围压4mpa,然后以0.2ml/min的速度向岩心中注入配置水,待压力稳定时记录该压力和流量;

(5)向岩心中正向注入段塞a调剖剂0.2pv,记录注入调剖剂时的压力,静置40小时待用;

(6)以1ml/min的速度进行水驱,记录出口端出第一滴水时的突破压力,待压力稳定时记录该压力和流量;

(7)全程实验在70℃恒温情况下进行,根据记录结果计算出原始渗透率、堵后渗透率、封堵率、突破压力梯度、阻力系数。

7、封堵性能评价如下表

从上述结果中可得出,段塞a调剖剂对岩心调剖效果明显,封堵率已达90%以上,说明段塞a调剖剂与模拟油田污水结合后无负面影响。

8、驱油能力测试操作步骤如下:

(1)将待使用岩心放入耐酸岩心夹持器,正向驱替,驱替用30%浓度稀硫酸,直至岩心中无气体产生后继续注入稀硫酸5pv、蒸馏水5pv,以确保锌条全部反应随稀硫酸排出,注入完毕后将岩心取出;

(2)将待使用的岩心放入70℃恒温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后称量其质量,记为m11;

(3)将烘干后的岩心放入真空抽汲器中饱和配制水,观察岩心表面无气泡生成时停止抽汲,将岩心取出擦拭去表面水,称重,质量记为m12;

(4)以1ml/min的速度向岩心中饱和原油,驱至出口端不再出水时停泵,记录累计出水量,静置4小时待用;

(5)将饱和完原油的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全程实验在70℃恒温情况下进行,以2ml/min的速度进行水驱油,驱至出口端不再出油时停泵,记录出油量及采收率;

(6)以0.9ml/min的速度正向注入段塞a调剖剂0.22pv,注完后放置36小时,随后注入配制水0.15pv、随后注入段塞b0.3pv,停泵;

(7)进行正向水驱实验,驱至含水98%时停止实验,记录出油量,并计算岩心最终采收率值。

9、驱油能力评价如下表:

从上述数据得知,使用模拟油田污水配制调剖剂,在模拟油藏70℃情况下进行驱替实验,对模拟裂缝型油藏岩心实施调剖后,已改善岩心非均质性,提高采收率23.65%,说明本发明调剖剂可改善油藏非均质性,调剖效果明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