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性强的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1038发布日期:2020-09-11 22:5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性强的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性强的保护膜。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技术的革新逐渐带动了手游业务的飞速发展,一般地,在手游运行过程中手机内部程序运行飞快,且随着手游运行时间的延长随着产生的手机的热量也越多。由于手游操作过程中,都是通过人体的手部握持手机进行操作的,因此,当手机产生的热量越高时,手机本身的温度也越高,此时,在手部握持手机的部分即有可能因为手机温度的升高而产生握持部的汗液,这不仅会降低手部的舒适感,而且手机长时间处于高温加载游戏的情况也会缩短手机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散热性强的保护膜,以解决手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性强的保护膜,应用于手机外壳,包括pet基材层、设置于所述pet基材层上表面的网状铜箔散热层、设置于所述pet基材层下表面的硅胶层,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外表面设置有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和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所述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在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表面上围设成第一回形结构,所述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在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表面上围设成与所述第一回形结构相匹配的第二回形结构,且所述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和所述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与所述pet基材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高凸起部和低凸起部,所述高凸起部和低凸起部交替排列,相邻高凸起部和低凸起部之间留有间隔。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与所述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之间还设置有石墨烯散热层。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胶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齿状连接结构。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设置有若干贯通保护膜上下表面的通孔。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和所述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的厚度均为0.1~1mm。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的厚度为0.01~0.5mm。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pet基材层的厚度为0.01~0.1mm。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胶层的厚度为0.01~0.0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性强的保护膜,应用于手机外壳,包括pet基材层、设置于所述pet基材层上表面的网状铜箔散热层、设置于所述pet基材层下表面的硅胶层,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外表面设置有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和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所述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在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表面上围设成第一回形结构,所述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在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表面上围设成与所述第一回形结构相匹配的第二回形结构,且所述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和所述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材上设置网状铜箔散热层,能够提高保护膜的散热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网状铜箔散热层上设置相变温度不同的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和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其中,新戊二醇相转变温度为47.3℃,三羟甲基丙烷相转变温度为62.3℃;当手机表面的温度达到上述材料的相转变温度时,上述材料就会发生固固相变吸收热量,进而降低手机表面温度;且两个相转变温度不同的固固相变散热层分别形成回形结构并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既能够形成二层散热保护,保证保护膜的散热性能,同时也能节省材料,并避免保护膜厚度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pet基材层;2-硅胶层;3-网状铜箔散热层;4-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5-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6-石墨烯散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散热性强的保护膜,应用于手机外壳,包括pet基材层1、设置于所述pet基材层1上表面的网状铜箔散热层3、设置于所述pet基材层1下表面的硅胶层2,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3外表面设置有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4和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5;所述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4在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3表面上围设成第一回形结构,所述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5在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3表面上围设成与所述第一回形结构相匹配的第二回形结构,且所述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4和所述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5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各层之间依次粘合并压延呈一体片状结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材上设置网状铜箔散热层3,能够提高保护膜的散热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网状铜箔散热层3上设置相变温度不同的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4和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5,其中,新戊二醇相转变温度为47.3℃,三羟甲基丙烷相转变温度为62.3℃;当手机表面的温度达到上述材料的相转变温度时,上述材料就会发生固固相变吸收热量,进而降低手机表面温度;且两个相转变温度不同的固固相变散热层分别形成回形结构并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既能够形成二层散热保护,保证保护膜的散热性能,同时也能节省材料,并避免保护膜厚度的增加。

优选地,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3与所述pet基材层1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高凸起部和低凸起部,所述高凸起部和低凸起部交替排列,相邻高凸起部和低凸起部之间留有间隔。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提高网状铜箔散热层3与pet基材层1的粘接强度;另一方面,能提高反射电磁场的利用率,同时能大大减少电磁场的干涉,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电磁干扰。

优选地,所述硅胶层2的外表面设置有齿状连接结构。这样的设置能够增加保护膜与手机外壳的粘接面积,提高保护膜与手机外壳的粘接强度,防止保护膜易出现脱胶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4和所述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5的厚度均为0.1~1mm;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3的厚度为0.01~0.5mm;所述pet基材层1的厚度为0.01~0.1mm;所述硅胶层2的厚度为0.01~0.08mm。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所述网状铜箔散热层3和所述新戊二醇固固相变散热层4、三羟甲基丙烷固固相变散热层5之间还设置有石墨烯散热层6;所述石墨烯散热层6的厚度为0.01~0.05mm。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热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石墨烯散热层6,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护膜的散热性能。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所述保护膜设置有若干贯通保护膜上下表面的通孔。通过设置若干散热通孔,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护膜的散热性能。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所述硅胶层2的外表面设置有齿状连接结构。这样的设置能够增加保护膜与手机外壳的粘接面积,提高保护膜与手机外壳的粘接强度,防止保护膜易出现脱胶的问题。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