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再剥离性的双面粘合片及其再剥离方法

文档序号:8303035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具有再剥离性的双面粘合片及其再剥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双面粘合片及该双面粘合片的再剥离方法,所述双面粘合片具备在 粘贴后能够剥离的再剥离性,可以优选用于对例如电脑、便携终端(PDA)、游戏机、电视机 (TV)、车载导航仪、触摸面板、数位板等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构件进行贴合。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为了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性,进行了用粘合片、粘接剂等填充LCD、 PDP或EL等图像显示面板与设置在其前面侧(可视侧)的保护面板、触摸面板之间的空隙 来抑制入射光及来自显示图像的出射光在空气层界面的漫反射的研宄。
[0003] 在用粘合片贴合而成为一体的情况下,由于在贴合操作时会产生位置偏移、卷入 气泡、异物等操作失误,因此,为了改正这些失误,有时要求具有具有需要再剥离性(也称 为"再处理性"),所述再剥离性是为了应对在粘贴后进行剥离,或者在废弃图像显示装置时 为了再利用一部分构件(例如图像显示面板等)而需要进行剥离等目的而在粘贴于粘合材 料上之后能够剥离的性质。
[0004]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双面粘合片,其具有如下结构:在透明基材的一面 形成触摸面板侧透明粘合剂层,在另一面形成显示装置侧透明粘合剂层,且能够与触摸面 板一起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再剥离。具体而言,公开了通过使触摸面板侧透明粘合剂层 的180°剥离粘合力大于显示装置侧透明粘合剂层的180°剥离粘合力,能够与触摸面板 一起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再剥离的构成。
[0005]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双面粘合片,其具有能够对触摸面板与显示装置的显示 面中的至少任一面进行再剥离的结构,且具有光学各向同性,所述双面粘合片具有能够再 剥离的结构,其通过使显示装置侧粘合剂层对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粘合力小于触摸面板侧 粘合剂层对触摸面板的粘贴面的粘合力而起到再剥离的作用。
[0006]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多层双面粘合片,其是能够兼顾再剥离性和产生剥离、 起泡等的粘合面的可靠性的新型双面粘合片,该多层双面粘合片除了表面侧粘合剂层和背 面侧粘合剂层以外,还具有至少一层中间层,其中,所述至少一层中间层是能够进行化学变 形或物理变形的变形剥离层,通过该变形能够使该中间层与其它层剥离。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238915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231723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11-1023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3] 以往公开的具有再剥离性的双面粘合片为了具备再剥离性而使至少一个粘合面 的剥离力降低,因此存在在该粘贴面的界面产生起泡等的可能性变高这样的问题。
[0014]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再剥离性双面粘合片,其具有再剥离性,并且具备不会 在粘贴界面产生起泡的耐起泡可靠性。
[0015] 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6] 本发明人认为,为了使双面粘合片具备耐起泡性且能够再剥离,必须具有如下性 质:当贴合于被粘附物时具有足够的粘合力,当需要从被粘附物上再剥离时能使粘合力将 低。因此,基于这样的想法进行了深入研宄的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在常态下能够保持足够的 对被粘附物的粘接力,同时通过加湿/吸湿来控制粘接力的粘合剂,可以得到兼备构件贴 合后的耐起泡性和再剥离性且不损害生产率、操作性的透明双面粘合片。
[0017] S卩,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再剥离的双面粘合片,其具有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 含有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作为共 聚成分的含羧基单体的含量为2质量%以下,所述粘合剂层能够通过热或紫外线而固化, 且满足下述物性(1)和(2)。
[0018] (1)将双面粘合片的一面与钠钙玻璃叠合,使Ikg的辊往复一次将两者压粘,在温 度23°C、相对湿度40% RH的环境下静置24小时后,在温度23°C、以剥离速度60mm/分将所 述双面粘合片从所述钠钙玻璃上剥离时的180°剥离力为5. ON/cm以上,
[0019] (2)将双面粘合片的一面与钠钙玻璃叠合,使Ikg的辊往复一次将两者压粘,在温 度为23 °C、相对湿度40% RH的环境下静置24小时后,在温度60 °C、90 % RH的加湿环境下 保管15小时使其吸湿后,立即在温度23°C、以剥离速度60mm/分将所述双面粘合片从所述 钠钙玻璃上剥离时的180°剥离力为4. ON/cm以下。
[0020] 发明的效果
[0021] 本发明提出的双面粘合片的上述粘合剂层可以在热或紫外线的作用下固化,且满 足上述物性(1)和(2),由此,在贴合于被粘附物时具有足够的粘合力,在需要从被粘附物 上再剥离时,能够通过加湿/吸湿使粘接力降低,因此,能够兼备构件贴合后的耐起泡性和 再剥离性。
[0022] 而且,本发明提出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剂层保留了在热或紫外线的作用下固化的 余地,在与被粘附物贴合后能够在热或紫外线作用下使该粘合剂层固化而使用,该贴合后 能够通过固化表现出优异的耐起泡性。即,贴合后通过进行2次固化,粘合片的凝聚力增 高,还可获得对被粘附界面的锚合效果,因此能够使2个被粘附物更牢固地贴合,表现出优 异的耐起泡性。
[0023] 此时,通过使作为粘合剂层基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作为共聚成 分的含羧基单体的含量为2质量%以下,粘合剂层能够表现出再剥离性。即,通过减少丙烯 酸这样的高极性且高亲水性的单体成分量、或者不含有这样的单体,使基础聚合物本身成 为疏水性,起到在加湿环境下放出内部的过饱和水蒸气的作用,使水分能够集中于被粘附 界面,从而能够通过在加湿环境下吸湿来暂时抑制粘接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0025] 〈再剥离性双面粘合片〉
[0026]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双面粘合片(以下称为"本粘合片")是具备再剥离性的双面粘 合片,其具备能够在热或紫外线作用下固化的B阶状态的粘合剂层A。
[0027] 这里,B阶状态是指具有粘接性至粘合性的树脂固化的中间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 保持膜状或片状,在加热或光照射时能够进一步固化(交联),能够形成高粘接性的状态。
[0028] 〈粘合剂层A>
[0029] 粘合剂层A是使粘合剂组合物固化(交联)而形成的B阶状态的粘合层,所述粘 合剂组合物含有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优选还含有(甲基)丙烯酸 酯单体,根据需要还可以含有固化性或交联性材料、交联引发剂、反应催化剂等。
[0030] 基础聚合物是指在构成粘合剂层A的树脂成分中主要的树脂成分。基础聚合物的 含量比例没有限定,但通常占构成粘合剂层A的树脂成分的50质量%以上,特别是70质 量%以上,尤其是90质量%以上(包括100% )。另外,在基础聚合物为2种的情况下,各 基础聚合物的含量比例通常占25质量%以上,特别是35质量%以上,尤其是45质量%以 上(包括50质量% )。
[0031] (基础聚合物)
[0032] 作为粘合剂层A的基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优选含有作为(甲基) 丙烯酸酯、即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成分中的一种或从其中选择的2种以上作 为共聚成分,所述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的烷基是正辛基、异辛基、2-乙基己 基、正丁基、异丁基、甲基、乙基、异丙基中的任意一个基团。
[0033] 另外,作为其它成分,还可以含有具有羧基、羟基、缩水甘油基等有机官能团的丙 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共聚成分。
[0034] 更具体来说,作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共聚成分,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2-乙基己 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羟基 乙酯、丙烯酸、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酰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含氟丙烯酸酯、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等。
[0035] 其中,可以优选列举: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 基己酯等丙烯酸烷基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组合;或者,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正辛醋、丙 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组合与乙酸乙烯酯共聚而成的共 聚物。
[0036] 其中,作为共聚成分,特别优选含有丙烯酸丁酯和乙酸乙烯酯的(甲基)丙烯酸酯 共聚物。丙烯酸丁酯不仅作为在室温下对聚合物赋予粘合性的成分而优选,而且由于Tg比 较高,因此,与使用丙烯酸丁酯以外的柔软单体的情况相比,即使除去丙烯酸等也不易因凝 聚力不足过于柔软而塌陷,因此优选。另外,乙酸乙烯酯是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法求 出的均聚物的Tg为20°C以上的单体成分,从具有提高在常温范围内的表观凝聚力的效果 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0037] 作为使用了这些单体的聚合方法,可以采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本体重合、悬浮 聚合等公知的聚合方法,此时,可以根据聚合方法使用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等聚合 引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