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红外光遥控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774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红外光遥控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机动车夜向行驶并在两车迎头相会时可自动开启或关闭远光灯或近光灯的红外光遥控安全装置,归属B60Q1/14类。
机动车夜间行驶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事,一般是由机动车驾驶员手工开启或关闭远光灯或近光灯。当开启远光灯时,既作为指路照明,又作为对前方相会车辆的信号。在两车相会范围内,通常是由驾驶员关闭远光灯、开启近光灯,当相会结束后再开启远光灯、关闭近光灯……,如此重复操作全由驾驶员手工完成。它虽然可起到行车变灯的作用,但一旦误操作则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在本实用新型之前还没有一种安全装置应用于机动车上以替代驾驶员的手工操作。曾经有人设想在驾驶室的玻璃上作文章,或者利用光电原理进行自控改造,但都没有取得成功的经验。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任务是研制并提供一种可用于机动车在夜间行驶及两车或多车迎头相会时可自动开启或关闭机动车远光灯与近光灯的红外光摇控安全装置,可把这种红外光遥控安全装置以香水艺术造型的整体结构型式安装到普通型车辆或高级轿车或机耕型农用车或摩托车上,保证夜间行车会车的安全。
为完成上述任务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把红外光遥控安全装置分成两部分,即红外光发射部分、红外光接收部分。红外光发射部分由总开关K、电阻R1、R2、R3、R4、R5及电容C1、C2、C3与红外发光二极管VD1、晶体三极管DW1及集成模块1(NE-555)、集成模块2(TWH8778)构成。总开关K接通接点构成红外发射部分及红外接收部分指令键,总开关K接点给工作指令键指令信号,指令信号通过由电阻R1、R2电容C1构成的指令控制器发出指令送入集成模块1(NE-555),指令信号经集成模块1(NE-555)后产生相应的编码信号,编码信号经调制再由发射驱动器进行功率放大,由红外光第二调制器即红外发光二板管向外发射红外信号。红外光接收部分一般包括红外接收二极管VD3,集成模块4(BTH-80LI)、双稳态电路3、电阻R8、晶体三极管DW3、电阻R9、继电器Jk组成。红外接收二极管VD3将接收的红外光信号输入到集成模块4(BTH-80LI)中,集成模块4(BTH-80LI)对接收的红外信号进行前置放大、调制与译码,获得的指令信号送入到由电阻R8与晶体三极管DW3构成的驱动器,经驱动器放大后的指令信号送到由电阻R9及继电器Jk组成的执行机构,控制远光灯与近光灯的开启与关闭。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研制的机动车红外光遥控安全装置,其主要特点在于对任何一种机动车只要安装了此安全装置均属于被动型变灯,可保证机车夜间行驶相会时的安全。对城市道路,当照明灯光达到一定高度值时,此安全装置可实行全程近光灯控制,确保城市区域夜间行车的安全与安宁,在红外光发射或红外光接收部分出现故障或某车未安装红外光发射或接收部分时,此安全装置亦能以近灯光反复告诫对方注意行驶安全。除此,由于发射光源是红外线光,因此对人体不会产生视觉上的干扰,对环境亦无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光发射部分的线路结构示意图,亦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摘要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光接收部分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执行器中继电器Jk的动作示意图。

图1所示,当机动车在夜间行驶时,驾驶员开启远光灯或近光灯总开关K,即远光灯与近光灯处于工作状态。总开关K接点接通构成红外光发射部分与红外光接收部分的工作指令键,此时总开关K给工作指令键提供指令信号,工作指令键收到指令信号后经过由电阻R1、R2组成的指令控制电路经脚点⑦输入集成模块1,它的型号为NE-555,集成模块1它具有对指令信号进行编码、调制、载波振荡等功能。指令信号送入集成模块1中的指令编码电路,指令编码电路即产生相应的指令编码信号,指令编码信号经调制电路对载体进行调制,同时载波振荡电路对调制电路输送振荡信号。经调制后的信号经集成模块1的脚点③输入到集成模块2的脚点⑦,集成模块2的型号是TWH8778,它是一种发射驱动电路,由电阻R3,集成模块2(TWH8778)、电阻R4(限流电阻)、红外发光二极管VD1构成。当调制后信号作用于集成模块2的脚点⑦时,可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VD1发出红外指令信号,便于相会的机动车红外光接收装置接收。为了保证红外发光二极管VD1的可靠发射,在发射驱动电路与红外光发射电路之间增加了大功率放大电路,它由电容C3,大功率晶体三极管DW1及电阻R5组成。由集成模块2的脚点③输出经放大后的信号输入到晶体三级管DW1的基板b,经晶体三极管DW1再放大后由集电极c输出。
把总开关K的一头与控制正电源Kz相连接,另一头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2的一头及集成模块1的脚点⑦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头同时与电容C1的一端及集成模块1的脚⑥点相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控制负电源KF,电容C2的一头连接在集成模块1的脚点⑤上,另一头接控制负电源KF。集成模块1的脚点⑧亦接于总开关K的一头,从脚点④输出一信号V1,脚点①接于控制负电源KF,脚点③与电阻R3的一头相连,电阻R3的另一头接于集成模块2的脚点⑦,集成模块2的脚点①与脚点⑧分别与控制负电源KF,控制正电源Kz相连接,集成模块2的脚点③与电容C3的一头相连,电容C3的另一头与晶体三极管DW1的基极b相连,发射极e接于电源正VDO端,集电极c同时与电阻R4、电阻R5的一头相连,电阻R5另一头接地,电阻R4的另一头与红外发光二极管VD1的一端相连,而红外发光二极管VD1的另一端接地。
当某机动车在夜间行驶时,驾驶员开启夜光灯,一方面它向前方相会的机动车发射经过调制的指令编码专用红外信号,同时它又接收前方机动车发射的经调制的指令编码红外专用信号,如图2所示。红外光接收部分主要由双稳态电路3、红外接收二极管VD3、集成模块4(BTH-80LI)、电阻R8、晶体三极管DW3、电阻R9、继电器Jk组成。指令编码红外专用信号由红外接收二极管VD3接收后,由集成模块4的脚点①、②输入到集成模块4中,集成模块4(型号为BTH-80LI)具有红外接收、信号前置放大、信号解调、指令译码功能。接收下的红外专用信号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后的红外摇控信号,由解调电路解调后才能送入译码电路译码。解调电路的作用是将指令编码信号从载波上“卸”下来,将调制载波信号还源为调制信号,然后送到指令译码器译码,以便获得所需要的控制指令信号,将获得的控制指令信号由集成模块4的脚点④送入驱动电路(此驱动电路实为功率放大器),它由电阻R8、晶体三极管DW3组成。控制指令信号经电阻R8输入到晶体三极管DW3的基极b,经放大后由集电极c输入到执行器。此执行器由电阻R9、继电器Jk组成,继电器Jk控制远光灯5及近光灯6开启或关闭(如图3所示)。当接点2′与3′开时,近光灯6开启,远光灯5关闭;反之,当接点2′、3′闭时,远光灯5开启,近光灯6关闭。双稳态电路3是一种标准的双稳态电路,它的作用是当一个外界条件成熟后其输出电位在一个状态,当另一个条件成熟后,正常情况下输出电位应在另一个状态。为了防止外界条件瞬间变化而造成最终控制器的闪烁或抖动,增设此标准双稳态电路,用以调整总电路控制器的正确控制时间,防止最终控制器产生抖动现象。
其连接方式如下红外接收二极管VD3的两端连接于集成模块(BTH-80LI)4的脚点②与脚点①,脚点③同时与晶体三极DW3的发射极e及电源正VD0相连接,脚点④与电阻R8的一头相连接,电阻R8的另一头与晶体三极管DW3的基极b相连接,晶体三极管DW3的集电极c同时与电阻R9及继电器Jk的一头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头与继电器Jk的另一头同时接地。集成模块4的脚点⑤与电阻R9的接地点相连接。双稳态电路3的一端接于晶体三板管DW3的基板b,另一与“故障、强光变灯电路”中的光敏三极管DW2的集电极c、电阻R7的一头相连接。
当某一机动车的红外光摇控安全装置出现故障或者没有安装红外光摇控安全装置时,此时另一相会的机动车接收的不是红外光信号,而是可见光信号,为此在红外光摇控安全装置的红外光接收部分加设了“故障、强光变灯器”部分,它由限流电阻R6、光电接收二极管(或者由光二极管组成的低动态稳流器)VD2、电阻R7、光敏二极管DW2组成。接收的可见光信号经光敏三极管DW2的集电极c送入双稳态电路3,再经晶体三极管DW3放大后进入执行器,开启或关闭近光灯或远光灯。它们的连接方式是限流电阻R6与光电接收二极管VD2构成串联形式,电阻R6的一头与电阻R7一端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与双稳态电路3的输入端及光敏三极管DW2的集电极c相连接,双稳态电路3的输出端连接晶体三极管DW3的基极b,光电接收二极管VD2的另一头与光敏三板管的发射极e直接连于执行器中电阻R9的接地端。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红外光遥控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红外光发射部分与红外光接收部分组成,红外光发射部分由总开关K、电阻R1、R2、R3、R4、R5、电容C1、C2、C3及集成模块(1)、(2),晶体三级管DW1、红外发光二极管VD1组成,总开关K的一头与控制正电源Kz相连接,另一头与电阻R1一端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2的一头及集成模块(1)的脚点⑦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头同时与电容C1的一端及集成模块(1)的脚点⑥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控制负电源KF,电容C2的一头连接在集成模块(1)的脚点⑤上,另一头亦接控制负电源KF,集成模块(1)的脚点⑧及脚点①分别与控制正电源Kz及控制负电源KF相连接,脚点③与电阻R3的一头相连,电阻R3的另一头接于集成模块(2)的脚点⑦,集成模块(2)的脚点⑧及脚点①分别与控制正电源Kz及控制负电源KF相连接,集成模块(2)的脚点③与电容C3的一头相连接,电容C3的另一头与晶体三级管DW1的基极b相连接,晶体三极管DW1的发射极e接于电源正VD0端,集电极c同时与电阻R4、电阻R5一头相连,电阻R5的另一头接地,电阻R4的另一头与红外发光二极管VD1的一端相连接,红外发光二极管VD1的另一端接地;红外光接收部分由双稳态电路(3)、红外接收二极管VD3、集成模块(4)、电阻R8、晶体三极管DW3、电阻R9、继电器Jk组成,双稳态电路(3)的一端接于晶体三极管DW3的基极b,另一端与光敏三极管DW2的集电极c、电阻R7的一头相连接,红外接收二极管VD3的两头连接于集成模块(4)的脚点①与脚点②,集成模块(4)的脚点③同时与晶体三极管DW3的发射极e及电源正VDO相连接,集成模块(4)的脚点④与电阻R8的一头相连接,电阻R8的另一头与晶体三极管DW3的基极b相连接,晶体三极管DW3的集电极c同时与电阻R9及继电器Jk的一头相连接,电阻R9、继电器Jk的另一头接地,集成模块(4)的脚点⑤与电阻R9接地点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红外光遥控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红外光接收部分的故障强光变灯器由限流电阻R6、光电接收二极管VD2、电阻R7、光敏三极管DW2组成,限制电阻R6与光电接收二板管VD2串联,限流电阻R6的一头与电阻R7一端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与双稳态电路(3)的一端及光敏三极管DW2的集电极c相连接,光电接收二板管VD2的另一头与光敏三板管DW2的发射板e直接连于执行器中电阻R9的接地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夜间行驶相会时能自动开启或关闭远光灯、近光灯的红外光遥控安全装置,它包括红外光发射部分与红外光接收部分。当机动车在夜间行驶并于某距离内迎头相合时,此安全装置的红外光发射部分向前方发射经过调制的编码红外专用信号,同时红外光接收部分接收前方机动车发射的红外专用信号,经功率放大送到执行器,由执行器自动开启或关闭近光灯或远光灯,保证相会机动车安全。此装置适用于各种型式的机动车。
文档编号B60Q1/04GK2482514SQ0123038
公开日2002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5日
发明者周利荣 申请人:周利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