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能增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489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电能增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增加汽车发电机输出功率的装置,属汽车辅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技术的发展使汽车内部的用电设施不断增加,如空调、电动门窗、电动座椅、CD音响等,有的车型甚至还配有小型热水和冰箱装置。这些用电器具的使用使汽车电能消耗增大,造成输出电压降低、照明电力不足,夜间前车灯光亮度不够,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和行车安全。此外照明回路接点过多,线路压降过大也是使灯光亮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现有装备情况下能使汽车发电机增加输出功率以提高车灯亮度的汽车电能增补器。
本实用新型所称技术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电能增补器,它包括大灯开关K1、K2,大灯插座C1、C2以及两个整流二极管D1、D2,其中,二极管D1的正极接汽车电瓶的正极,负极接汽车发电机三相Y型绕组的中性点,二极管D2的正极也接汽车发电机三相Y型绕组的中性点,负极接汽车电瓶的负极。
上述汽车电能增补器,它还设有继电器J1、J2,所述开关K1、大灯插座C1与继电器J1的控制线圈串联后分别接汽车电瓶的正、负极,继电器J1的常开触头J1-1与并联后的左、右远灯串联后分别接汽车电瓶的正负极;开关K2、大灯插座C2与继电器J2的控制线圈串联后分别接汽车电瓶的正负极;继电器J2的常开触头J2-1与并联后的左、右近灯串联后分别接汽车电瓶的正负极。
采用这种结构的汽车电能增补器,可以在不改变原汽车发电机部件的情况下利用3次谐波电势的能量以提高汽车交流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同时,设法减少回路压降,提高输出电压,解决了汽车因电力不足而造成的前车灯亮度不够的弊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可见,本汽车电能增补器包括两个整流二极管D1、D2,二极管D1的正极接汽车电瓶的正极,负极接汽车发电机三相Y型绕组的中性点,二极管D2的正极也接汽车发电机三相Y型绕组的中性点,负极接汽车电瓶的负极。
理论上表明,中性点电压是直流输出电压的一半和交流电压的叠加。因此,中性点电压表现为以直流输出电压的一半为其中心轴的交流电压。据测量,中性点电压的峰值,在交流发电机的转速为2000-3000转/分时,将开始超过输出电压。当交流发电机的转速达到5000转/分时,中性点的电压将达到+23V和-9V。但是中性点电位变化很大,传统的输出端形式不可能利用中性点电压作为输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当中性点电压超过直流输出电压(调节器电压,约14.5V)时,二极管D1导通,除已有的直流输出外,交流发电机还能向蓄电池和负载提供额外的输出。当中性点电位降至接地电位(0V)以下时,负输出端一侧的二极管D2将导通,交流发电机将中性点的输出提供给负载。这样就给车灯等负载提供了足够的电能,从根本上解决了车灯亮度的问题。
此外为了解决前车灯光回路压降大,影响灯光亮度,它还将灯光供电回路直接与电瓶相连接,并由继电器进行控制,避免了原来灯光供电回路中的多个接点和线路的压降。其具体结构利用原有的车前大灯插座接继电器,即将开关K1、插座C1、继电器J1的控制线圈相串联;将开关K2、插座C2、继电器J2的控制线圈相串联,行驶中,司机可通过开关K1、K2分别控制继电器来控制远灯YD和近灯JD(图中的两个灯泡分别代表汽车的左右远、近灯)。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电能增补器,它包括大灯开关K1、K2,大灯插座C1、C2,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两个整流二极管D1、D2,其中,二极管D1的正极接汽车电瓶的正极,负极接汽车发电机三相Y型绕组的中性点,二极管D2的正极也接汽车发电机三相Y型绕组的中性点,负极接汽车电瓶的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能增补器,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继电器J1、J2,所述开关K1、大灯插座C1与继电器J1的控制线圈串联后分别接汽车电瓶的正、负极,继电器J1的常开触头J1-1与并联后的左、右远灯YD串联后分别接汽车电瓶的正负极;开关K2、大灯插座C2与继电器J2的控制线圈串联后分别接汽车电瓶的正负极;继电器J2的常开触头J2-1与并联后的左、右近灯JD串联后分别接汽车电瓶的正负极。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电能增补器,属汽车辅配件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在现有装备情况下能使汽车发电机增加输出功率以提高车灯亮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大灯开关K1、K2,大灯插座C1、C2,其改进为,它还设有两个整流二极管D1、D2,其中,二极管D1的正极接汽车电瓶的正极,负极接汽车发电机三相Y型绕组的中性点,二极管D2的正极也接汽车发电机三相Y型绕组的中性点,负极接汽车电瓶的负极。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在不改变原汽车发电机部件的情况下利用3次谐波电势的能量以提高汽车交流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同时,设法减少回路压降,提高输出电压,解决了汽车因电力不足而造成的前车灯亮度不够的弊病。
文档编号B60K1/04GK2501715SQ0126081
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3日
发明者王建彬 申请人:王建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