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用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4301阅读:1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陆两用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陆两用车结构,尤指一种可令车辆行驶于陆地及水中的交通工具,它是将水中动力输出装置设于车体底盘,藉由此装置可获得在水中行驶的功能,其结构简单、操作简易,更可提供使用者操控的便利。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案发明人遂以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积极研究设计,遂有本发明水陆两用车结构的产生。
本发明水陆两用车结构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易的水、陆切换模式,而可令使用者在操控上能轻易上手,在使用时能及时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本发明水陆两用车结构的进一目的,是在于解决雨季或台风季节所导致严重积水,而造成人员受困救援不济及车辆灭顶的情况,进而提供车辆能于水中行驶并于紧急时兼具搭载救援的机能的交通工具 ,且可令使用者达到自救的目的,免于灾难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本发明水陆两用车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在车体的底部适当位置设置一水中动力输出装置,该水中动力输出装置与车体引擎的传动轴适位连设,介于引擎与差速器之间,并与引擎输出的动力作同步的动作,藉由此装置而可令车体浮于水中时,产生前进及后退的推力,使用者只需控制方向盘令车轮产生偏摆,即可达到方向的控制,而于水中行驶的速度亦由使用者控制车体内部的排档装置即可达到速度快慢的控制。
本发明水陆两用车结构的另一特征,是将车体外壳以轻量材质的玻璃纤维或塑钢制成,将引擎及水中动力输出装置的齿轮组部份包覆其内,避免接触到水而产生锈蚀,影响其运作的机能,藉由此设计而能使车体浮于水中,不致下沉。
本发明水陆两用车结构的再一特征,是于车体底部的前轮后方设有消水道,于后轮的后方亦同样设有消水道,其设计为避免车体在水中行驶时造成过大阻力而产生车身摇晃的情况,以获得水中行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诉求明朗而简单,为预期可达效果所进行的高等精进结构设计,能凸显本案构成的发明要件;为便于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案的特征、目的及其实质功效,特佐以附图
详细说明如下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水中动力输出装置与车体传动轴的结构相关位置示意图。
图4A、B是本发明在陆地状态示意图,其中图4A是底部示意图,图4B是侧视示意图。
图5A、B是本发明于水上状态示意图,其中图5A是底部示意图,图5B是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整体外观示意图。元件符号说明车体陆地动力输出装置10引擎11传动轴 12差速器 13水中动力输出装置20连动轴 21圆形连接板件211万向接头212止水管 213轴承座 214主动齿轮215油压缸 22油压杆 221传动齿轮222被动轴 23轴承座 231被动齿轮232止水管 233万向接头234扇叶235套管236油压缸 237连杆机构238外壳30前置消水道 31后置消水道 32开放空间33
该陆地动力输出装置(10)包括有引擎(11)、传动轴(12)以及差速器(13),该传动轴(12)呈两截式的设计,而传动轴(12)各别的一端分别接设于引擎(11)与差速器(13)相对的一侧;该水中动力输出装置(20)则包括有连动轴(21)及分设于连动轴(21)两侧的油压缸(22)以及被动轴(23),其中,连动轴(21)的两端设有圆形连接板件(211),该圆形连接板件(211)连结在另侧的万向接头(212),藉由连动轴(21)两侧的万向接头(212)而可与引擎(11)及差速器(13)一侧接设的传动轴(12)相互连结,而具有同步动力输出的机能,于连动轴(21)靠近引擎(11)位置处设有一位于圆形连接板件(211)内侧的轴承座(214),它是一辅助支撑连动轴(21)的元件,于连动轴(21)靠近差速器(13)位置处设有一位于圆形连接板件(211)内侧的止水管(213),该止水管(213)令连动轴(21)向差速器(13)一端凸伸于车体(1)外壳(30)底部的开放空间(33)中,而不致于水中行驶时导致水渗入其内部动力机构,产生锈蚀或损坏,介于止水管(213)与轴承座(214)间则为一主动齿轮(215),藉由主动齿轮(215)而可将动力输出于两侧的传动齿轮(222)与被动齿轮(232),分设于连动轴(21)两侧则为油压缸(22),该油压缸(22)于油压杆(221)的一端设有传动齿轮(222),该传动齿轮(222)是与主动齿轮(215)及被动齿轮(232)相互咬合,呈一水中动力输出的机构,另设于两侧油压缸(22)的最外侧,则是被动轴(23),该被动轴(23)靠近引擎(11)的一端设有轴承座(231)另一端则凸伸于车体(1)外壳(30)的开放空间(33)中,且末端设有扇叶(235),而凸伸于开放空间(33)中的被动轴(23)适位设有万向接头(234)具有可令扇叶(235)端的被动轴(23)行下移或上移的转摆机能,介于万向接头(234)及扇叶(235)的中间适位则设有上位垂直升降的油压缸(237),于油压缸(237)的一端则活接对位套设于被动轴(23)的套管(236),该套管(236)是活套于被动轴(23)上,延伸至万向接头(234)的一侧则为部份凸伸于外壳(30)开放空间(33)中的止水管(233),该止水管(233)为一令被动轴(23)向差速器(13)一端凸伸于车体(1)外壳(30)底部的开放空间(33)中的装置,而不致于水中行驶时导致水渗入其内部动力机构,产生锈蚀或损坏,介于止水管(233)与轴承座(231)中间对位于传动齿轮(222)位置处则设有与传动齿轮(222)相互咬合的被动齿轮(232),其中,被动齿轮(232)、传动齿轮(222)与主动齿轮(215)于水中行驶时,动力输出为一同步运转的作动,藉由上述装置而可令车体于水中产生前进及后退的推力。
另外,该车体(1)外壳(30)是以轻量材质的玻璃纤维或塑钢制成,将引擎(11)及水中动力输出装置(20)的齿轮组包覆其内,避免接触到水而产生锈蚀,影响其运作的机能,藉由此设计而能使车体(1)浮于水中,不致下沉;为避免车体(1)在水中行驶时造成过大阻力而产生车身摇晃的情况,在车体(1)的外壳(30)底部的前轮后方设有前置消水道(31),在后轮的后方亦同样设有后置消水道(32),而可降低水中阻力,以获致水中行驶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4A、B所示,是本发明水陆两用车结构在陆地时的状态,当本发明在陆地上行驶时该油压缸(22)即会令油压杆(221)缩回而拉引传动齿轮(222)脱离被动齿轮(232)及主动齿轮(215),而设位于被动轴(23)凸伸于外壳(30)的开放空间(33)上位处置设的油压缸(237)亦与油压缸(22)同时作动拉引套设于被动轴(23)的套管(236)上移,而可使得汽车在路面行驶时不因扇叶(235)过低造成与地面磨擦而损坏,且因传动齿轮(222)脱离而可令水中动力输出装置(20)停止运转,以避免不必要动力的浪费。
反之,请参阅图5A、B所示,当本发明在水中行驶时,该油压缸(22)即会令油压杆(221)延伸而推引传动齿轮(222)咬合被动齿轮(232)及主动齿轮(215),而设位于被动轴(23)凸伸于外壳(30)的开放空间(33)上位处置设的油压缸(237)亦与油压缸(22)同时作动推引套设于被动轴(23)的套管(236)下移,而可使得汽车在水中行驶时产生推力。
请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水陆两用车结构,其中,油压缸(237)可以连杆机构(238)的方式实施,而连杆机构(238)的控制端是凸伸于车内驾驶座,提供使用者在水中行驶时拉引连杆机构(238)致使被动轴(23)扇叶(235)的一端下移,而可使得汽车在水中行驶时产生推力。
另外,上述的油压缸(22)、(237)为一般油压回路设计,且在作动时为同步的运作,该油压缸(22)、(237)是以一控制钮控制,该控制钮设在车内的驾驶座位置处,而可被使用者轻易操控。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是本发明外观示意的实施例图,政治车头前缘向下的一面是呈一斜面的设计具有导引水流的功能,降低水中行驶的阻力,获得动力输出的最大效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水陆两用车结构,的确能藉由上述所揭露的构造,达到所述的功效。且本发明申请前未见于刊物,已符合发明专利的申请要件。
惟,上述所揭示的附图及说明,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大凡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其所依本发明的特征所作的其它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陆两用车结构,它是呈一车体的形态,其特征在于该车体包括有陆地动力输出装置,该陆地动力输出装置是由一引擎、传动轴以及差速器所构成,该传动轴呈两截式的设计,在传动轴的各一端分别接设于引擎与差速器相对的一侧;水中动力输出装置,该水中动力输出装置由连动轴及分设于连动轴两侧的油压缸以及被动轴所构成,其中,连动轴的两端是设有圆形连接板件,该圆形连接板件则连结于另侧的万向接头,藉由连动轴两侧的万向接头而可与引擎及差速器一侧接设的传动轴相互连结,于连动轴靠近引擎位置处设有一位于圆形连接板件内侧的轴承座,另于连动轴靠近差速器位置处设有一位于圆形连接板件内侧的止水管,令连动轴向差速器一端凸伸于外壳底部的开放空间中,而具有防渗水的机能,介于止水管与轴承座间则为一主动齿轮,该主动齿轮是将动力输出于两侧的传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分设于连动轴两侧则为油压缸,该油压缸具有一油压杆,于油压杆的一端设有传动齿轮,另设于两侧油压缸的最外侧,是被动轴,该被动轴靠近引擎的一端设有轴承座,另端亦凸伸于外壳的开放空间中,且末端设有扇叶,而凸伸于开放空间中的被动轴适位设有万向接头,介于万向接头及扇叶的中间上位处则设有垂直升降的油压缸,该油压缸的一端则活接对位套设于被动轴的套管,该套管是活套于被动轴上,延伸至被动轴万向接头的另侧则为部份凸伸于外壳开放空间中的止水管,介于止水管与轴承座中间对位于传动齿轮位置处则设有与传动齿轮相互咬合的被动齿轮;外壳,该外壳是以轻量材质的玻璃纤维制成,在外壳底部的前轮后方位置处设有前置消水道,于后轮的后方位置处亦同样设有后置消水道,而在水中行驶时可降低水流阻力;藉由上述结构而可令车体在水中产生前进及后退的推力,并稳定浮于水面,不致产生车身摇晃的情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壳可以塑钢的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油压缸的作动均为同步的运动,回路也是简易的同步作功的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控制被动轴扇叶一端的油压缸,可以连杆机构的形式实施。
全文摘要
一种水陆两用车结构,它是呈一车体的形态,该车体包括有陆地动力输出装置;水中动力输出装置,由连动轴及分设于连动轴两侧的油压缸以及被动轴所构成,其中,连动轴的两端设有圆形连接板件,连结于另侧的万向接头,从而与引擎及差速器一侧接设的传动轴相互连结,并设有轴承座、止水管,介于止水管与轴承座间的主动齿轮,分设于连动轴两侧的油压缸等;外壳;藉由上述结构而可令车体在水中产生前进及后退的推力,并稳定浮于水面,不致产生车身摇晃的情况。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不需大幅改装车体主结构而可在水中行驶的交通工具。
文档编号B60F3/00GK1432489SQ0210027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5日
发明者林灿发 申请人:林灿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