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板和罩的连接方法

文档序号:3965666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遮阳板和罩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车辆的遮阳板。
背景技术
遮阳板用于车辆上,为前部和侧部车窗提供保护以阻止阳光的射入。这种遮阳板可绕一纵向轴在一与车顶内衬相邻的卷起位置和一从车顶内衬处呈一定角度延伸的展开位置之间枢转。大部分的遮阳板还可以从安装有夹子或D形环的车顶内衬处释放,并可围绕支撑臂枢转至边窗,所述支撑臂连接到车辆车顶内衬上。一个偏压装置通常安装在遮阳板内部,当遮阳板位于卷起位置时,它可以防止遮阳板产生运动和噪音。
过去这些年中,已经在遮阳板上做了各种改进或者增添一些特征,以提高它的通用性,同时也为车主带来了其它一些便利因素。
其中一个特征是整个遮阳板可沿着支撑的纵向轴线自由伸缩,这样可使得遮阳板能够横向越过挡风玻璃或边窗而重新定位,为车主阻挡以特定角度入射的太阳光。
另一个普遍的特征是一面设置或没设置转动罩、设置或没设置照明装置的反射镜安装在遮阳板的一个表面上,通常当遮阳板处于卷起位置时,该表面面向车顶内衬。要使用反射镜,只需将遮阳板转动到具有一定角度并向下延伸的位置处。
当在反射镜周围设置照明装置例如灯时,导线或电线穿过车体上的A柱和支撑臂,到达遮阳板中的各个灯。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将织物或装饰性罩安装在塑料遮阳板芯板的上方。其中一种安装方法是,当开合式壳体的半体移动到关闭、锁定位置时,将织物罩的尾端限制(trap)在两个开合式壳体的半体之间。另外一种安装方法利用芯板半体内表面上的突起,织物罩的内侧边被强加在芯板半体上。
现已在芯板半体周边上设置了桩加热突起。在这种安装工艺中,织物罩的边缘被强加在热栅柱突起上,接着透过织物罩上的空隙施加热量以熔化栅柱,这样将罩的内部边缘牢固地保持在遮阳板芯板上的一个固定位置上。
虽然已经在车辆遮阳板上采用了这些改进手段,但是我们还期望能够提供一种改进的遮阳板,它制造简单,具有更令人满意的外表,造价低,并具有改进的噪声控制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遮阳板,其具有一种独特的装饰性的或外部织物罩的连接结构和方法。
一方面,该创新方法包括形成芯板的步骤,该芯板设有相对地从同一铰链边伸出的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中的每一个上形成一个承接面,其与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的周边相隔开。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芯板覆盖在罩上,罩的边缘部分折叠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周边之上并与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上的承接面相配合。最后,罩的边缘连接到承接表面上。
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承接面,承接面为连续表面。一方面,该连续表面具有一个平面的端部。
当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移动到关闭的、装配位置时,将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中的承接面定位以互相覆盖。
本发明还限定了一种遮阳板,其包括一个具有第一和第二可折叠的芯板半体的芯板,一个与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的周边隔开的、在每一个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上的承接面。一个罩的边缘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的周边上方折起,并热接到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上的承接面上。
一方面,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中的每一个上的承接面限定了一个位于相对端之间的连续表面。
一方面,承接面限定了一个平面端部,它从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的每一个的主要部分的所述平面向上抬升。另一方面,当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折叠在一起到关闭、装配位置时,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中的承接面互相覆盖并彼此对齐。
本发明的罩连接结构和方法在两个芯板半体周边基本连续部分上,提供了一种将罩连接到遮阳板的芯板上的安全的连接方式。现有技术中,芯板半体中使用分开的突起或长钉,其织物罩被强行推入,接着热焊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方法确保了一种将罩连接到芯板上的更为安全、平滑的连接方式。


通过参照下文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不同特征、优点以及其它用途将会更加清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完全装配好的遮阳板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的遮阳板的打开的蛤壳芯板的正视图,描述了将织物罩连接到芯板上的初始步骤;图3是处于闭合位置时蛤壳芯板的一角的放大剖视图,显示了连接到芯板的折边和边材;图4是图3所示的所述芯板的所述一角放大的透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滑动托架、夹子以及大支撑杆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一个剖视图,显示了处于闭合芯板位置时的滑动托架、夹子以及支撑杆;图7是图1所示的遮阳板的透视图,描述了处于正常收缩位置的滑动装置;图8是与图7相似的透视图,但是显示了遮阳板处于充分伸展位置的滑动托架;图9是图1所示的遮阳板的透视图,其具有一个长度较短、不能伸缩的支撑臂;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遮阳板处于芯板打开位置时的透视图,描述了将反射镜安粘一个芯板半体上的状态;图11是一个完整遮阳板的透视图,显示了展开的罩处于闭合位置时,经充分选择后的反射镜组件的一个方面;图12是一个与图11相似的透视图,但是展开的罩处于打开位置;图13是图11所示遮阳板的剖视图,描述了将反射镜组件安装到芯板和罩上的状态;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遮阳板的透视图,其具有一个安装在其中的反射镜组件;图15是本发明遮阳板另一可选方案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参照附图,特别是附图1-14,描述由附图标记10指示的遮阳板,其包括下文中将要描述的多个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使用,也可以独立地、与其它特征分开使用。
通常,遮阳板10包括一个芯板12,一个通常由织物(包括合成和天然织物)制成的罩14,一个支撑臂,其由随后说明的图7和8所示的允许遮阳板10伸缩运动的长的支撑臂16或图9所示的不能为遮阳板10提供伸缩运动的短支撑臂18形成。遮阳板10还可包括一个图11一14中所示的不同特征组合的反射镜组件。
现参照图2-4,芯板12为一个蛤壳的形式,其设有第一蛤壳部分或半体20以及第二蛤壳部分或半体22。芯板12由合适的、轻质的、容易成形的材料制成,例如塑料。用于形成芯板12的塑料可以是聚丙烯,这只是个举例。
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20和22沿一个活动铰链部分或边缘24一体地并可枢转地连接起来,边缘24在每个芯板半体20和22的纵向边之间延伸。
芯板半体20和22具有一个基本为镜像的结构,该结构由连接起来形成活动铰链24的相对的纵向边,外侧纵向边26、28,相邻侧边30、32以及相邻侧边34、36构成。所述外侧纵向边26和28可选择地形成为一个枢转板部分的一部分,该枢转板部分可绕形成在每个外侧纵向边26、28附近的第二活动铰链或薄弱部分38枢转。
如图1和2所示,位于侧边30和32之间的中间部分以及位于芯板半体20和22的侧边30和32之间的中间部分40分别向内凹陷,以形成一个可将支撑臂16或18插入芯板12的空间。芯板半体20和22之间的活动铰链24的端部形成有一个孔42,如图1所示,当芯板12处于关闭的、完全配合的位置时,该孔限定了一个用于承接D型环44的敞开的端槽,D型环用于将遮阳板10的一端固定到安装在车辆车顶内衬中的插销构件(图中未示)上。D型环44通过合适的夹子安装在芯板12内,图中未示出。
本发明的芯板12上设有一个独特的罩安装装置,它确保将罩14快速安全地安装在芯板12的外表面上。
罩安装装置包括分别形成在芯板半体20和22内的细长升高的罩连接表面50和52。每个表面50和52形成为一个位于侧边30和34、以及侧边32和36之间的延伸突起,或者以不连续的方式由多个分段或突起形成。每个表面50和52分别终止于相应形成的外部安装表面54和56处。每个表面54和56可以是平面形状或有着其它的形状,例如一个光滑弯曲的凹面或凸面形状。
在图2、3中所示的表面50和52中,每个表面50、52具有一个大致的C型,形成一个连续的从芯板半体20和22的主体或平面向外突出的构件。
如图2所示,在将罩14连接到芯板12上时,芯板12和罩12并置同时罩14覆盖芯板12的一个外表面。在这种布置方式中,由附图标记58指代的罩14的外围边向外突出并超过芯板12的侧边30、32、34和36的。周边罩14的外围边58在芯板半体20和22上的周边凸缘60、62上向内折起到达一位置,在该位置处,罩14的周边58接触并覆盖表面50、52之上的每个表面54和56。接着将声波施加到表面50和52上,引起分子振动并且导致表面50、52融化,并进入罩的空隙中,由此将罩14连接到芯板半体20和22上,经过冷却后,形成围绕芯板12的整个周边的基本连续的可靠的连接或结合。
如图2-4所示,对齐和稳定加强构件70、72、74和76形成在芯板半体20和22中的互补位置处,以便于它们与相对的构件相邻近设置,如图3和4所示当芯板半体20和22向内折叠到关闭并完全配合的位置时,这些构件甚至有可能接触。对齐构件70、72、74和76可呈任意形状,如图2所示的,通常呈角形的L形状,这只是个例子。
如图3和4所示,提供有锁定装置,用以将芯板半体20和22安全锁定在完全配合、关闭的位置处。锁定装置包括多个由附图标记80指示的支柱,其由柱杆82和柱头84组成,柱头具有一个径向向外延伸的由至少两个侧臂86和88形成的外周。如图4所示,不是仅仅具有两个侧壁86和88,柱头84的整个外周可以放大到比柱杆82的直径或横截面的尺寸更大,以便提供一个放大的柱头,其外伸出柱杆82的外周。支柱80布置在芯板半体20和22其中一个的多个位置处,仅作为例举,支柱80被安装在芯板半体22上。
多个锁定承接装置90设置在另一个芯板半体20上。锁定承接装置90包括一个外壁,它由至少两个壁部分92和94形成,并带有附加的壁部分,包括第三壁部分甚至第四壁部分以将壁92、94、95和97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连续的并可展开的壁。锁定装置弹性安装在至少两个侧壁92和94的一个端处,并从那里延伸。锁定构件都由附图标记96指代,并包括一个在外端100处终止的支腿98。锁定构件96的支腿98设置在从相邻的侧壁92或94呈锐角的位置上,以便外端100可绕支腿98和每个承接装置90的相邻侧壁92、94之间的连接部枢转。这种枢转运动使得在配套的芯板半体22上的互补定位的锁定支柱80的柱头84滑过两个相邻锁定支腿98之间的空间,由此向外推动外端100,直到柱头84急速穿过支腿98的外端100。支腿98接着快速朝着通常的位置返回,并抵靠在肩形突起上,该肩形突起形成在柱头84的侧臂86和88的内表面、相邻的柱杆82的外表面之间,由此将锁定支柱80锁定在承接装置90中。当配套定位的承接装置90和锁定支柱80位于每一位置时,相同的锁定过程就会沿着整个芯板12发生。
再次参照附图1和2,并详细参照附图5和6,如上文所述的,在芯板半体20和22锁定关闭之前,支撑臂16安装在芯板12之内。支撑臂可以采用两种结构中的一种,包括图7、8所示的可伸缩的长的支撑臂16和图9所示的用于不能伸缩的遮阳板上的短的支撑臂18。
不管支撑臂16或18的长度,每个支撑臂16或18的端部包括至少一个、优选一对临近外端112的平台110,图5中只示例性地描述了支撑臂16。支撑臂16的其它部分可以具有一个圆形横截面,这只是举例。止动凸缘114与支撑臂18上的外端112隔开,以将支撑臂18保持在滑动托架120内。滑动托架120限定了一个完整的一体件,通常由模制塑料制成,具有一对侧臂122和124,每个侧臂上面分别具有孔126和128,孔126和128同轴对齐用于承接支撑臂18的端部,支撑臂具有设置在侧壁122和124之间的平台110。
第一对孔130形成在滑动托架120的中心腿132上。第二对孔134也形成在滑动托架120的中心腿132上。这对孔130和134用于承接弹簧夹140的曲边136和138,以将弹簧夹140连接到滑动托架120上。弹簧夹140具有一个由附图标记142代表的放大端部,它用于承接支撑臂16的端部。弹簧夹140上的一对弯曲部分144和146与支撑臂18端部处的平台110弹性接合,施加一个偏压力以将整个遮阳板10保持在一个固定位置上,通常朝着车辆顶衬的方向偏压,将其保持在一个正常的、存贮遮阳板的位置上以减小噪音。这为本发明的遮阳板10提供了必须的噪音控制特性。
遮阳板10具有一个独特的使用滑动托架120的可伸缩固定装置,它可以单独使用,或与上文中所述的热栅柱罩连接装置一起使用,或者与下文中将讲到的遮阳板的任意附加装置一起或不一起使用。
滑动托架120包括第一和第二、相对导向的、敞开端部的沟槽150和152,它们在滑动托架120中一体成形。沟槽150的敞开端从与沟槽152的敞开端相反的方向延伸。如图2、6、7和8所示的,沟槽150和152定位成可与滑动杆154和156相配合,滑动杆分别一体成形为芯板斗体20和22的一部分。滑动杆154和156沿着每个芯板半体20和2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大致与铰链24平行。
如图6所示,当芯板半体20和22在完全配合、关闭的位置锁定时,在滑动托架120中,滑动杆154与沟槽150配合,相对的滑动杆156与相对的沟槽152配合。在遮阳板10相对于支撑臂16所作的伸缩运动中(将在下文中讲到),这种双重相对的滑动杆和沟槽的构造将滑动托架120牢牢地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方位上。附加的第二沟槽150和滑动杆154提供了额外的稳定性,以确保遮阳板10沿支撑臂16的平滑的、甚至于双向的伸缩运动,同时将遮阳板10牢牢地保持在支撑臂16上。
图7描述的是相对于支撑臂16处于正常、无伸缩位置的遮阳板10。在该位置上,滑动托架120设置在遮阳板10的D型环的端部附近。当车主希望相对于支撑臂16横向拉开遮阳板10,车主抓住遮阳板10并沿着支撑臂16将遮阳板10移动到任意位置,一直到如图8所示的最大延伸位置。在该最大延伸位置处,滑动托架120设置在支撑臂的枢转支撑或夹子160附近。如图7、8和9所示,夹子160包括一个在其中一个芯板半体上整体成形的壁,例如具有一个孔162的第二芯板半体22,该孔用于承接穿过其中的支撑臂16。载有孔162的壁160上的部分164也形成于芯板半体22上,与套环166隔开,该部分限定了一个大致为圆形横截面的孔,支撑臂16通过该孔延伸。
不用对芯板12做任何改造,遮阳板10就可以无伸缩的方式使用短的支撑臂18。只是作为例子而言,该遮阳板10的无伸缩性也可以用于滑动托架120、支撑壁160和套环166上。然而,如图9所示,滑动托架120设置在壁160中,不能做横向运动。
现参照附图10-14,其描述了一种反射镜组件的几个方面,该反射镜可以选择性地应用到本发明的遮阳板10上。需要理解的是,下文中叙述的反射镜组件的不同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上文中讲到的可伸缩的织物罩或芯板锁定装置的任一个组合使用。
图10所示的反射镜组件的一个方面中(它优选适用于所有的下文所述的反射镜组件),一个浅的凹槽170形成于芯板半体22中,其稍稍突出芯板半体22的主更平面。凹槽170由壁172形成。
至少一个、优选为多个间隔开的孔174形成在壁172上。每个孔174都与配套的芯板半体20上的相应的锁定承接装置90对齐。每个孔174设置为用于承接锁定立柱80,与上文所述的用于将芯板半体20和22锁定在完全闭合、装配位置上的锁定立柱80完全一样,但是现在它设置在一个框架或反射镜支撑的后板176上。锁定立柱80从后壁面或后板176向外伸出,以便在芯板半体20和22枢转到完全闭合的位置时,锁定立柱可以穿过孔174和壁172,与配套的承接装置90锁定接合。这使得在芯板半体20和22锁定在闭合的、完全配合位置的同时,反射镜组件可以固定连接到芯板10上。
图11和12描绘的是芯板半体22的相对面,其中形成有用于承接反射镜组件182的凹槽170。在反射镜组件182的这一方面,反射镜组件182包括一个可移动或枢转的罩184,它可枢转地安装到框架186上,框架由一个连接到图10中所示的后板176上的固定框架构件188和只有部分在图11中示出的反射镜环绕框架190组成。罩184具有一个通常为平面的部分,依靠侧壁和抬高的边192使得罩184的枢转运动变得简单,枢转运动是在分别在图12和11中示出的开和关的位置之间进行的。铰链189设置在固定框架元件188和罩184之间。
如图12所示的,反射镜组件182上还设有照明装置,其以一个或多个照明灯196和198的形式设置,照明灯安装在反射镜环绕框架190中位于反射镜200的至少一侧边上,优选在反射镜200的相对侧边上。反射镜200通常粘接到后板176上。位于遮光板(bezzles)或透镜202下面的给照明装置196和198供电的导线在封闭的芯板半体20和22之间经过,并进入到支撑臂16或18中形成的孔内,电线从这里离开遮阳板10并进入车体内部,通常通过车体A柱到达车内的附属电源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殊方面,在遮阳板10的芯板半体20和22枢转到闭合、锁定位置后,反射镜组件182安装在遮阳板10上。如图13所示,锁定立柱80被强制穿过织物罩14进入下面的承接装置90内,由此将反射镜组件182固定安装到遮阳板10上。织物罩14的这一层设置在反射镜组件182的后壁176和芯板半体20之间,减轻了噪音的产生。
可以理解的是,反射镜组件182可以不设置照明灯装置196和198,也可以设有或不设有枢转罩184。图14中描述了另外一种反射镜组件210。在该结构中,反射镜组件由多边框架212形成,该框架围绕一个通常通过粘接固定到图中未示的后板上的反射镜214。该后板可以与后板176相同,以便承载锁定立柱80,正如上文所述的,立柱将反射镜组件210固定连接到芯板半体22上。
如图15所示,设有凹槽172的芯板10可以不使用任何的反射镜组件,所述凹槽形成在一个芯板半体上,用于承接一个正如上文所述的反射镜组件。在这个应用中,在芯板半体22中,填充元件220具有一个与凹槽170的形状互补的外围形状,并具有一个基本上与凹槽170的深度相等的厚度。
使用过程中,填充元件220安装在凹槽170内并被罩14覆盖,罩将填充元件220夹持在凹槽170内。可供选择的是,填充元件220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在凹槽170内。
当反射镜组件不在遮阳板10上使用时,填充元件220的使用为中心半体22的周围表面提供了一个齐平的表面。同时,填充元件使得单一的芯板12的设计成为可能,不需要任何改动以及附加的制造花费,就可以选择使用或不使用反射镜组件。
总之,这里公开了一种独特的车辆遮阳板,它具有改进的织物罩连接装置和简单并可靠的遮阳板的伸缩移动,不需要任何改动就可以实现在可伸缩支撑臂和固定短支撑臂之间进行选择,由此降低了制造费用,具有多个反射镜组件安装装置、独特并可靠的芯板锁定构件、以及一种反射镜连接装置可以控制或减轻反射镜和遮阳板芯板之间接触部位处噪音的产生。
权利要求
1.一种遮阳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一个芯板,其具有从同一铰链相对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的每一上形成一个承接面,其与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的周边相隔开;将芯板覆盖在一个罩上,罩的边缘部分延伸超出芯板半体的周边;将罩的周边边缘部分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的周边上折起,使之与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的承接面接触;以及将罩的边缘固定到承接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承接面的步骤包括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承接面,其在该承接面的相对端之间为连续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每个承接面的外端形成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芯板的步骤还包括形成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的每一个,其具有从同一铰链边延伸的相对边,以及一个与该公用边隔开的纵向边;并且沿着所述的相对边和纵向边,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上形成承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中以空间关系形成承接面,以便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围绕公用的铰链边缘折叠在一起时,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上的承接面彼此覆盖并基本对齐。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构造的遮阳板。
7.一种遮阳板,包括形成一个具有从同一铰链相对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的芯板的装置;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的每一上形成一个承接面的装置,所述承接面与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的周边相隔开;将芯板覆盖在一个罩上的装置,罩的端部延伸超出芯板半体的周边;将罩的周边端部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的周边上折起,使之与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上的承接面接触的装置;以及将罩的边缘连接到承接面上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阳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承接面在相对端之间连续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阳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之间公用边上的铰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遮阳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相对侧边限定的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中的每一个都从公用边延伸,而一个纵向边在相对边之间延伸,并与该公用边相隔开;以及第一和第二中心半体中的每一个中的承接面沿着相对侧边和所述纵向边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阳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中心半体中至少一个中的承接面限定了一个平面,该平面由延伸穿过第一和第二中心半体中至少一个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向上抬升。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阳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第一和第二中心半体围绕公用边折叠在一起时,第一和第二中心半体中的承接面以相互覆盖、呈空间关系的方式设置。
全文摘要
遮阳板具有一个装饰性的罩(14),其牢牢固定到由可折叠的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20、22)形成的芯板(12)上。限定了一个平面端部的承接面(50、52)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芯板半体上,并在相对端部之间基本连续地延伸。罩的边缘折回到承接面上并固定到承接面上。
文档编号B60J3/02GK1738729SQ200380104779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日
发明者J·伯吉斯, D·米尔斯 申请人:安托林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