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安全带缓冲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6788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安全带缓冲扣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安全带缓冲扣,它可以自由调节车用安全带的松紧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用安全带一般都具有自动锁紧装置。但是,它的回锁力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体的自由活动,使人在行车途中有一定的捆绑感和不舒适感,很容易产生疲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自由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车用安全带缓冲扣,在保证车用安全带能够正常发挥安全保护作用的同时,消除了人们行车途中因系安全带产生的紧张感和不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车用安全带缓冲扣是由上夹板、下夹板及调节板构成;将上、下夹板扣合在一起,通过上、下夹板两端的卡槽结构实现嵌合联结;在上夹板的平面上设有 框,其 框处安装有翻转轴定位的调节板,调节板两侧的限位卡与上夹板内 框两侧的限位槽相配合。使用时,将车用安全带夹于上、下夹板之间,上、下夹板通过其两端的卡槽结构压紧嵌合后,在调节板未扣紧时,车用安全带仍然可以在上、下夹板中自由滑动,在选择好适当位置后,将调节板按下,调节板将车用安全带以一定力度扣紧,但不影响车用安全带发挥保护作用,同时,车用安全带有了适度的松紧度,可以保证不对人体产生捆绑感等不舒适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夹板1和下夹板2以及调节板3均为工程塑料注塑件。上夹板1为 形结构,其内部两端设有凹槽,下夹板2的两端设有半圆形的小卡扣。由于工程塑料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上、下夹板通过其二端的卡槽结构4实现嵌合联结,使上、下夹板扣合在一起。扣合后,上、下夹板之间形成一条缝隙(见图1),使车用安全带夹于上、下夹板之间时能够在其中自由滑动。调节板3安装于上夹板1上的 框处,调节板3与上夹板1 框处也是靠其材料自身的弹性采用凹凸结构的嵌合联结,其联结处可做为调节板3的翻转轴9,使调节板3能上、下翻转90°,且调节板3两侧设有限位卡7,上夹板1的 框内部两侧设有限位槽,使调节板3向下压时其限位卡7在上夹板的 框内部两侧的限位槽中滑动。调节板3向上翻转时,其限位卡7靠其材料自身的弹性可自行脱开。调节板3上有压紧齿5,在下夹板2的内平面上有一弧形凸起8,调节板3的上平面还有用于防滑的四周边沿凸起6。本实用新型将车用安全带套住,调节好车用安全带的松紧度后,在压下调节板3,由于调节板3具有压紧齿5以及下夹板2内平面上弧形凸起8的作用,且调节板3的压紧齿5压紧后扣于下夹板2的弧形凸起外侧,这样就限制了车用安全带的自动回锁位置,但锁定的力度不大,恰好能够抵消车用安全带的自动回锁力,可确保人们能够自由调节安全带的松紧度,使人们在行车途中无紧束感和不舒适感。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实用,成本低廉。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安全带缓冲扣,其特征是由上夹板(1)、下夹板(2)及调节板(3)构成;将上、下夹板扣合在一起,通过上、下夹板两端的卡槽结构(4)实现嵌合联结;在上夹板(1)平面上设有 框,其 框处安装有翻转轴(9)定位的调节板(3),调节板(3)两侧的限位卡(7)与上夹板(1)内 框两侧的限位槽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安全带缓冲扣,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板(3)上有压紧齿(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安全带缓冲扣,其特征是在下夹板(2)的内平面上有一弧形凸起(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安全带缓冲扣,其特征是调节板(3)的上平面有用于防滑的四周边沿凸起(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安全带缓冲扣,是由上夹板、下夹板以及调节板构成,将上、下夹板扣合在一起,通过上、下夹板两端的卡槽结构实现嵌合联结;在上夹板上设有框,其框处安装有翻转轴定位的调节板,调节板两侧的限位卡与上夹板内的框两侧的限位槽相配合。使用时,将车用安全带夹于上、下夹板之间,在调节板未扣紧时,车用安全带可以自由滑动。当调节好车用安全带的松紧度后,按下调节板,将车用安全带以一定力度扣紧锁定,但同时可做到在不影响车用安全带发挥保护作用的前提下,能够自由调节安全带的松紧度,使人们在行车途中无紧束感和不舒适感。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实用,成本低廉,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B60R22/30GK2677236SQ20042003000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日
发明者王世奇 申请人:王世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