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内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987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内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内胎,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双内胎的新型内胎。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汽车轮胎中,一般均是由单一的内胎和外胎所组成。在车辆行驶中,汽车的轮胎由于会被锐物而扎破,或者内胎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压时容易时轮胎破裂,导致车辆无法行驶,这种情况的发生,轻则给驾驶工作来到不便,重则会引发严重事故。因此目前的轮胎制造产业,通常是在制造轮胎的外胎或内胎中对于所使用的原料上进行研究和改进,而在其内在的结构上,尤其是有关内胎方面没有做出任何实质上的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内胎,通过设计一种具有双内胎结构,即胎中胎的结构,可使得在汽车轮胎被扎或爆胎发生的情况下,还能够继续让所车辆行驶,并能够较少由于轮胎被扎或爆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上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内胎是由两个内胎所构成,其中一个是外部内胎,一个是内部内胎,所述的内部内胎是设置于外部内胎之中,外部内胎和内部内胎分别设有一个气门嘴,内部内胎的气门嘴是从外部内胎的内径穿出并与外部内胎固设。
根据上述的内胎结构,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由于内胎采用了内外两个内胎的结构,这就使得如果内胎中的外部内胎被扎发生漏气时,还有内部内胎的作用而能够使车辆继续行驶,避免了车胎一旦被扎则无法行驶的情况的发生。另外即使外部内胎和内部内胎同时被扎,由于被扎后外部内胎和内部内胎的受力不一样,外部内胎和内部内胎上的扎孔相互之间也会产生错位,这也就延缓了胎中所充气体的泄漏,也就是说外部内胎和内部内胎里的气体不能很快地漏出,汽车还能维持进一步行驶,无需进行马上换胎;并且由于采用了胎中胎的结构,外部内容和内部内胎所承受的压力也不同,因此不会有两个内胎同时爆胎的可能发生,这样也就使得其车轮轮胎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下面结合附图列举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构造内容,及其所能达到的功能效益。


图1是本发明的轮胎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线所剖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看附图1和2,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内胎是由两个内胎所构成,其中一个是外部内胎3,一个是内部内胎4,所述的内部内胎4是设置于外部内胎3之中,外部内胎3设有一个气门嘴1,而内部内胎4也设有一个气门嘴2,内部内胎4的气门嘴2是从外部内胎3的内径穿出并与外部内胎3固设。
另外,本新型也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施实现,将外部外胎3充足气,而内部内胎4不进行充气,而当外部内胎3发生意外,例如被扎或破裂,然后再将内部内胎4充气,这样还可维持汽车进行短距离的行程。
在一较佳的方式中,内部内胎4的厚度大于外部内胎3的厚度,这样可使得在外部内胎3一旦发生意外,其内部内胎4能够强有力地产生支持作用。
在另外一种较佳的方式中,内部内胎4和外部内胎3所充的气体不一样,例如,外部内胎3中充一般的气体,而内部内胎4中充能够压缩的气体,例如氮气,或惰性气体,这样会使内部内胎4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由于采用了胎中胎结构,这样在外部内胎3与内部内胎4具有空气气体,其气体对于扎破轮胎的锐物也起着缓冲的作用,即其不能够对内部内胎4产生强大的扎破力。
根据实施例的说明可以获知,即使外部内胎3遇刺漏气或爆胎,在一定负荷下,通过依靠内部内胎4的作用,还可使车辆进行行驶。从而提高了轮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突破先前的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到所欲增进的功效,且也非熟悉该项技艺者所易于思及。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而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做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发明所请求保护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的内胎,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两个内胎所构成,其中一个是外部内胎,一个是内部内胎,所述的内部内胎是设置于外部内胎之中,外部内胎和内部内胎分别设有一个气门嘴,内部内胎的气门嘴是从外部内胎的内径穿出并与外部内胎固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内部内胎的厚度大于外部内胎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内部内胎和外部内胎中充有不同的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内胎充有氮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内部内胎充有惰性气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内胎是由两个内胎所构成,其中一个是外部内胎,一个是内部内胎,所述的内部内胎是设置于外部内胎之中,外部内胎和内部内胎分别设有一个气门嘴,内部内胎的气门嘴是从外部内胎的内径穿射出并与外部内胎固设。由于内胎采用了内外两个内胎的结构,这就使得如果内胎中的外部内胎被扎发生漏气时,还有内部内胎的作用而能够使车辆进行行驶,避免了车胎一旦被扎则无法行驶的情况的发生,并且由于采用了胎中胎的结构,外部内容和内部内胎所承受的压力也不同,因此不会有两个内胎同时爆胎的可能发生,这样也就使得其车轮轮胎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文档编号B60C5/00GK1853964SQ200510067829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8日
发明者郭建文 申请人:郭建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