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向后折叠运动的折叠平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134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够向后折叠运动的折叠平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联动系统的座椅组件,以响应于靠背在直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而自动地使座椅坐垫向下及向前移动并使靠背向下及向后平移。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包括一个或多个座椅组件以支承车辆车厢内的座椅乘员。典型地,座椅组件包括大致水平的座椅坐垫和大致竖直的靠背。在座椅领域中,提供能够用于在底板上方支承座椅乘员的乘坐位置与平卧于底板上或嵌套于底板中形成的凹槽内的收起位置之间移动的可收起座椅组件是众所周知的。
在这种可收起座椅组件中,靠背通常在位于靠背下端与座椅坐垫后端之间的靠背枢轴处枢转地联接至座椅坐垫。靠背枢轴允许靠背在大致直立位置与叠置于座椅坐垫的折叠位置之间枢转。座椅坐垫一般包括在车辆的底板与座椅坐垫之间延伸的前后腿或四杆机构,以使座椅坐垫在被隔开于底板上方的升起位置与沿着底板搁置的降低位置之间移动。当座椅组件处于收起位置时,靠背限定了承载底板。
当这种可收起座椅组件处于第二或第三排、位于在前座椅的后面时,在向前折叠靠背时经常发生干扰状况。具体而言,由于靠背的上端接触到在前座椅,靠背无法在直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枢转。诸如FMVSS 202a等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加大了这种干扰状况,所述标准规定了高靠背高度的要求。此外,由于靠背在其枢轴处枢转地联接至座椅坐垫,承载底板的高度由座椅坐垫向底板降低的量确定。因而希望提供一种降低靠背枢轴的机构或联动系统,使得当座椅组件处于收起位置时靠背处于预定的承载底板高度。同样希望的是,联动系统使靠背枢轴向后平移,使得当靠背在直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移动时靠背的上端避开在前座椅。进一步希望的是,在降低座椅坐塾的同时进行这种运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中的底板上方支承乘员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坐垫,^^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所述座椅组件还包括靠背,所述靠背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以在直立位置与叠置于所述座椅坐垫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联动系统操作性地联接于所述靠背与所述座椅坐垫之间。响应于所述靠背在直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的运动,所述联动系统自动地使所述座椅坐垫向下及向前运动并使所述靠背向下及向后平移。


参照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会容易明白本发明的其它优点,
原因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变得更好理解,其中
图l是包括有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联动系统的处于乘坐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2是处于第一部分折叠收起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3是处于第二部分折叠收起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4是处于第三部分折叠收起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5是处于折叠收起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6是包括有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动系统的处于乘坐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7是处于部分折叠收起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8是处于折叠收起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并且图9是座椅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以10总体表示。座椅组件10包括在车辆底板14上方、大致水平的座椅坐塾12,其用于支承座椅乘员。座椅坐垫12在前端16与后端18之间延伸。座椅组件10还包括靠背20,其用于支承座椅乘员的背部。靠背20在下端22与上端24之间延伸。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靠背20的上端24处操作性地联接有头枕26。
靠背20操作性地联接至座椅坐垫12以在如图1所示的大致直立位置与如图5所示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折叠位置时靠背20叠置于座椅坐垫12的乘坐表面。座椅组件10能够在如图1所示的乘坐位置与如图5所示的折叠收起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乘坐位置,靠背20处于直立位置且座椅坐垫12处于在底板14上方间隔开的升起位置,在所述折叠收起位置,靠背20处于折叠位置且座椅坐垫12处于大致沿着底板14卧置的降低位置。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底板14处固定地紧固有前向竖立件27和后向竖立件28以安装和支承座椅组件10。应当理解,在替代方案中,座椅组件10可以直接安装至底板14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图1至5,座椅组件10包括以30总体表示的联动系统。当靠背20在直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移动时,联动系统30使座椅坐垫12自动在升起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移动。更具体而言,当靠背20从直立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时,联动系统30使座椅坐垫12从升起位置向下及向前移动至降低位置,并使靠背20向下及向后平移。应当理解,在替代方案中,座椅组件10可以包括一对间隔开的联动系统30,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所述联动系统30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那样操作性地联接于靠背20、座椅坐垫12和底板14之间。因此,将仅仅对联动系统30的具有座椅组件10的一侧进行详细描述。
联动系统30包括座椅坐垫传动杆32、前杆34、后杆36和靠背传动杆38。座椅坐垫传动杆32为大致L形且包括第一线形部40和第二线形部42。当座椅组件10处于乘坐位置时,座椅坐垫传动杆32的第一
6线形部40与靠背20大致平行,并且第二线形部42与座椅坐垫12大致平行。座椅坐垫传动杆32在第一端44与相对的第二端46之间延伸,所述第一端44枢转地联接至靠背20的下端22,而所述第二端46则与座椅坐垫12的前端16邻接。第二线形部42固定地紧固于座椅坐垫12。
前杆34为大致L形且在下端48与上端52之间延伸。前杆34的上端52枢转地联接至座椅坐垫传动杆32的第二端46。前杆34的下端48包括远端50。下端48枢转地联接至前向竖立件27的顶点。尽管未图示,但是可以设想的是,可以在前杆34与前向竖立件27之间布置有螺旋弹簧,以协助将座椅组件10从折叠收起位置移动至乘坐位置。
后杆36为大致L形且在下端54与上端56之间延伸。上端56包括远端58。后杆36的远端58枢转地联接至靠背20的下端22,该联接位置位于座椅坐垫传动杆32的第一端44与靠背20之间的枢转连接部的下方。后杆36的远端58与靠背20的下端22之间的枢转连接部限定了靠背枢转轴线A,靠背20绕着该轴线A枢转。后杆36的下端54枢转地联接至后向竖立件28的顶点。
靠背传动杆38在第一端60与第二端62之间延伸。优选地,靠背传动杆38在第一端60与第二端62之间具有弯曲部或弯折部。靠背传动杆38的第一端60枢转地联接至前杆34的远端50。第二端62枢转地联接至后杆36的上端56,该联接位置位于下端54与远端58之间。
座椅组件10进一步包括本领域中公知的任何合适类型的锁闩机构(未图示),以控制座椅组件10在乘坐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的运动。锁闩机构布置于后杆36的远端58与靠背20的下端22之间。锁闩机构通过致动释放柄(未图示)而能够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进行操作。在锁定状态下,锁闩机构将靠背20保持在直立位置,因而阻止座椅组件10在乘坐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移动。在解锁状态下,锁闩机构被释放以允"^午靠背20在直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移动,从而使座椅组件10在乘坐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移动。应当理解,锁闩机构可以返回到锁定状态以将靠背20保持在折叠位置。尽管未图示,但是可以设想的是,座椅组件10可以如现有技术中公知的那样,包括座椅轨道以提供前后座椅调整。从座椅组件10处于乘坐位置开始,如图1所示,在操作中,释放柄将锁闩机构致动至解锁状态以允许靠背20绕着靠背枢转轴线A向前枢转。通过靠背20的向前枢转运动使座椅坐垫传动杆32受到向前驱动,这进而导致前杆34绕着下端48沿逆时针方向枢转(当从图2至4观察时)。当前杆34沿逆时针方向枢转时,远端50迫使靠背传动杆38向后,这进而导致后杆36绕着下端54沿顺时针方向枢转(当从图2至4观察时)。后杆36的顺时针运动使靠背枢转轴线A的位置向下及向后平移直到座椅组件10处于收起位置,如图5所示。这样,响应于靠背20从直立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联动系统30使座椅坐垫12自动向下及向前移动,同时使靠背20向下及向后平移。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靠背枢转轴线A的向下及向后平移允许靠背20的上端24,或者在这种情况下的头枕26,避开位于可收起座椅组件IO前面的在前座椅,该在前座椅以64总体表示。应当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收起座椅组件10可以是车辆内的任何座椅。此外,靠背枢转轴线A的向下及向后平移确定了预定的承载底板高度。
为了使座椅组件10返回到乘坐位置,使靠背20绕着靠背枢转轴线A向后枢转。通过靠背20的向后枢转运动使座椅坐塾传动杆32受到向后驱动,这进而导致前杆34绕着下端48沿顺时针方向枢转。当前杆34沿顺时针方向枢转时,远端50迫使靠背传动杆38向前,这进而导致后杆36绕着下端54沿逆时针方向枢转。后杆36的逆时针运动使靠背枢转轴线A的位置向上及向前平移直到座椅组件10处于乘坐位置,如图1所示。这样,响应于靠背20从折叠位置移动至直立位置,联动系统30使座椅坐垫12自动向上及向后运动,同时使靠背20向上及向前平移。
参照图6至9,其中,相似的加后缀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如上所述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以10,总体表示。座椅组件10,包括在车辆底板14,上方、大致水平的座椅坐垫12',其用于支承座椅乘员。座椅坐垫12'在前端16'与后端18,之间延伸。座椅组件IO,还包括靠背20',其用于支承座椅乘员的背部。靠背20'在下端22'与上端24'之间延伸。在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靠背20,的上端24'处操作性地联接有头枕26'。
靠背20,操作性地联接至座椅坐垫12,以在如图6所示的大致直立位置与如图8所示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折叠位置时靠背20,叠置于座椅坐垫12'的乘坐表面。座椅组件10'能够在如图6所示的乘坐位置与如图8所示的折叠收起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乘坐位置,靠背20,处于直立位置且座椅坐垫12,处于在底板14,上方间隔开的升起位置,在所述折叠收起位置,靠背20,处于折叠位置且座椅坐垫12,处于大致沿着底板14,卧置的降低位置。
在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底板14,处通过螺栓连接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方式固定地紧固有前向竖立件27,、后向竖立件28,和底架29以安装和支承座椅组件10,。底架29从车辆底板14,向上竖直伸出并从与前向竖立件27'邻接的端部水平延伸至与后向竖立件28,邻接的端部。应当理解,在替代方案中,座椅组件10,可以直接安装至底板14, 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座椅组件IO,包括以70总体表示的联动系统。当靠背20,从直立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时,联动系统70使座椅坐垫12'自动从升起位置向下及向前移动至降低位置,而且使靠背20'向下及向后平移。应当理解,在替代方案中,座椅组件IO,可以包括一对间隔开的联动系统70,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所述联动系统70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那样操作性地联接于靠背20,、座椅坐垫12,和底板14,之间。因此,将仅仅对联动系统70的具有座椅组件10,的一侧进行详细描述。
联动系统70包括座椅坐垫传动杆72、前杆74、靠背连杆臂75、后接头连杆76和靠背传动杆78。座椅坐垫传动杆72为大致L形且包括第一部80和第二线形部82。当座椅组件IO,处于乘坐位置时,座椅坐垫传动杆72的第一部80与靠背20,大致平行,并且第二线形部82与座椅坐垫12,大致平行。座椅坐垫传动杆72在第一端84与相对的第二端86之间延伸,所述第一端84枢转地联接至连杆臂75。座椅坐垫传动杆72的第二线形部82固定地紧固于座椅坐垫12,。
前杆74为大致线形且在下端卯与上端92之间延伸。前杆74的上端92枢转地联接至座椅坐垫传动杆72的第二端86。下端90枢转地联接至前向竖立件27'的顶点。前杆74的下端卯与前向竖立件27'的顶点之间的枢转连接部限定了固定的枢转轴线88,前杆74绕着该枢转轴线88枢转。尽管未图示,但是可以设想的是,可以在前杆74与前向
9竖立件27,之间布置有螺旋弹簧,以协助将座椅组件10,从收起位置移动至乘坐位置。
靠背连杆臂75为大致线形且在上端83与相对的下端85之间延伸,所述上端83固定地联接至靠背20,,而所述下端85则枢转地联接至后接头连杆76,如下文进一步描述。
后接头连杆76为大致三角形且包括第一角部173、第二角部174和第三角部175。第一角部173枢转地连接至连杆臂75的下端85。第一角部173与连杆臂75的下端85之间的枢转连接部限定了枢转轴线A',靠背20'绕着该枢转轴线A,枢转。第三角部175枢转地联接至后向竖立件28,的顶点。后接头连杆76的第三角部175与后向竖立件28'的顶点之间的枢转连接部限定了固定的枢转轴线B,后接头连杆76绕着该枢转轴线B枢转。从后接头连杆76与第三角部175邻接处伸出远侧部179。远侧部179大致在枢转轴线B下方位置处枢转地联接至靠背传动杆78。第二角部174与第三角部175相对。
靠背传动杆78在第一端94与第二端96之间延伸。优选地,靠背传动杆78在第一端94与第二端96之间具有弯曲部。靠背传动杆78的第一端94枢转地联接至前杆74的上端92与下端卯之间。第二端96枢转地联接至后接头连杆76的远侧端179。
座椅组件10,进一步包括本领域中公知的任何合适类型的锁闩机构(未图示),以控制座椅组件10'在乘坐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的运动。锁闩机构互连于后接头连杆76与连杆臂75之间。锁闩机构通过致动释放柄(未图示)而能够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进行操作。在锁定状态下,锁闩机构将靠背20'保持在直立位置,因而阻止座椅组件10'在乘坐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移动。在解锁状态下,锁闩机构被释放以允许靠背20,在直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移动,从而使座椅组件10,在乘坐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移动。应当理解,锁闩机构可以返回到锁定状态以将靠背20'保持在折叠位置。
从座椅组件IO,处于乘坐位置开始,如图6所示,在操作中,释放柄将锁闩机构致动至解锁状态以允许靠背20'绕着枢转轴线A,向前枢转。通过靠背20,的向前枢转运动使座椅坐垫传动杆72受到向前驱动,这进而导致前杆74绕着枢转轴线88沿逆时针方向枢转(当从图6至7观察时)。当座椅坐塾传动杆72受到向前驱动且前杆74沿逆时针方向枢转时,座椅坐垫12,向前及向下平移。此外,当前杆74沿逆时针方向枢转时,靠背传动杆78也受到向前驱动,同时绕着靠背传动杆78的第一端94与前杆74之间的枢转连接部枢转。座椅坐垫传动杆72和靠背传动杆78的同时向前运动导致后接头连杆76绕着枢转轴线B沿顺时针方向枢转,同时连杆臂75绕着枢转轴线A,沿逆时针方向枢转。后接头连杆76的顺时针运动使靠背连杆臂75的枢转轴线A,的位置向下及向后平移。由于连杆臂75固定地联接至靠背20',所以枢转轴线A,的向下及向后运动转变为靠背的向下及向后运动,并同时使向前移动的座椅坐垫12,进一步向下平移直到座椅组件10,处于折叠收起位置,如图8所示。这样,响应于靠背20'从直立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联动系统70使座椅坐垫12,自动向前及向下移动,同时使靠背20'向下及向后平移。
在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靠背20,的向下及向后平移允许靠背20,的上端24',或者在这种情况下的头枕26,,避开位于可收起座椅组件IO,前面的在前座椅。应当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收起座椅组件10,可以是车辆内的任何座椅。此外,座椅坐垫12,的向前及向下平移和靠背20,的向下及向后平移确定了预定的承载底板高度。
为了使座椅组件IO,从折叠收起位置返回到乘坐位置,使靠背20'绕着枢转轴线A,向后枢转。通过靠背20'的向后枢转运动使座椅坐垫传动杆72受到向后驱动,这进而导致前杆74绕着枢转轴线88沿顺时针方向枢转。当座椅坐垫传动杆72受到向后驱动且前杆74沿顺时针方向枢转时,座椅坐垫12'向后及向上平移。此外,当前杆74沿顺时针方向枢转时,靠背传动杆78也受到向后驱动,同时绕着靠背传动杆78的前端94与前杆74之间的枢转连接部枢转。座椅坐垫传动杆72和靠背传动杆78的同时向后运动导致后接头连杆76绕着枢转轴线B沿逆时针方向枢转,同时连杆臂75绕着枢转轴线A,沿顺时针方向枢转。后接头连杆76的逆时针运动使靠背20'的位置向上及向前平移,并同时使向后移动的座椅坐垫12,进一步向上平移直到座椅组件10,处于乘坐位置,如图6所示。这样,响应于靠背20'从折叠位置移动至直立位置,联动系统70使座椅坐垫12'自动向上及向后运动,同时使靠背20' 向上及向前平移。
文中已以示例性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所使用的 术语旨在体现描述性用词而非限制性用词。可以根据上述教导对本发明 进行多种改型和修改。因而,应当理解,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本发明可以以不同于说明书中详细列举的方式来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中的底板上方支承乘员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坐垫,其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靠背,其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以在直立位置与叠置于所述座椅坐垫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以及联动系统,其操作性地联接于所述靠背与所述座椅坐垫之间,以响应于所述靠背在所述直立位置与所述折叠位置之间的运动而自动地使所述座椅坐垫向下及向前移动并使所述靠背向下及向后平移。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联动系统包括座椅 坐垫传动杆和前杆,所述座椅坐垫传动杆在第二端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 靠背的第一端之间延伸,所述前杆在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的下端 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传动杆的所述第二端的上端之间延伸,所 述前杆具有远端,并且,响应于所述靠背在所述直立位置与所述折叠位 置之间的枢转运动,所述座椅坐垫传动杆自动地驱动所述前杆从而使所 述座椅坐垫在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并位于其上方的升起位置与卧置于所 述底板上的降低位置之间枢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联动系统包括后 杆,所述后杆在下端与上端之间延伸,所述下端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 底板,所述上端具有枢转地联接至所述靠背的远端,从而限定出靠背枢 转轴线,以使所述靠背能够在所述直立位置与所述折叠位置之间枢转地 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联动系统包括靠 背传动杆,所述靠背传动杆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所述第一端枢 转地联接至所述前杆的所述远端,所述第二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后杆的 位于所述远端与所述下端之间的所述上端,以响应于所述座椅坐垫从所 述升起位置移动至所述降低位置而使所述后杆绕着其所述下端枢转并 自动地使所述靠背枢转轴线向下及向后平移。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联动系统包括靠 背连杆臂,所述靠背连杆臂具有上端和相对的下端,所述上端固定地紧 固于所述靠背并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传动杆的所述第二端。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联动系统包括后 接头连杆,所述后接头连杆具有枢转地联接至所述靠背连杆臂的所述下 端从而限定出靠背枢转轴线的第一部、与所述第一部相对的第二部以及 位于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之间并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的第 三部,以使所述靠背能够在所述直立位置与所述折叠位置之间枢转地移 动。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联动系统包括靠 背传动杆,所述靠背传动杆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所述第一端在 所述前杆的所述上端与所述下端之间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前杆,所述第二 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接头连杆的所述第二部,以响应于所述座椅坐垫 从所述升起位置移动至所述降低位置而使所述后杆绕着其所述第三部 枢转并自动地使所述靠背枢转轴线向下及向后平移。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靠背传动杆的所 述第二端与所述后接头连杆的所述第二部之间的所述枢转连接部位于所述后接头连杆的所述第三部下方并与其间隔开,从而协助所述后接头 连杆响应于所述座椅坐垫在所述升起位置与所述降低位置之间的运动 以及所述靠背在所述直立位置与所述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而进行 枢转运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中的底板上方支承乘员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坐垫,其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所述座椅组件还包括靠背,其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以在直立位置与叠置于所述座椅坐垫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联动系统操作性地联接于所述靠背、所述座椅坐垫与所述底板之间。响应于所述靠背在直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的运动,所述联动系统自动地使所述座椅坐垫向下及向前移动并使所述靠背向下及向后平移。
文档编号B60N2/44GK101553382SQ200780044268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日
发明者尼尔森·E·赫斯特三世, 彼得·保罗·塞米斯三世, 杰弗里·P·卡罗尔, 罗伯特·J·西比斯泰, 马修·J·麦克劳克林 申请人:英提尔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