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车下装翻转轴的车厢后移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8537阅读:3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卸车下装翻转轴的车厢后移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卸车的车厢翻转装置,尤其涉及自卸车下装翻转轴的车厢 后移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自卸车的车厢常用翻转装置的翻转轴,由于受安装在车架组合的副梁上 和安装在车架组合的大梁的上部或上方几种形式限制,均使安装在轴座的翻转 轴到车厢底部的距离偏小而使车厢翻转自卸货物的后移距离偏小,从而使车厢 翻转自卸货物的动力消耗相对集中且能耗偏大,特别是常使车厢翻转自卸货物 困难。现有自卸车的车厢后移翻转装置虽在车厢下设置变距板来达到车厢所需 的后移距离,使重载的车厢后移翻转自卸货物动力消耗相对分散且能耗相对减 少,自卸货物相对容易,但翻转轴仍装在车架组合的副梁上,使翻转轴到车厢底 部的距离仍然偏小,为使车厢达到所需的后移距离而迫使变距板和变距板中的 变距槽加长,大大降低了变距板的强度,从而影响其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现有自卸车的车厢翻转装置进行改进,提供一种 自卸车下装翻转轴的车厢后移翻转装置,它既能使车厢达到所需的后移距离,使 重载的车厢后移翻转自卸货物动力消耗相对分散且能耗相对减少,自卸货物相 对容易,又能相对增加车厢后移翻转装置的强度和提高其使用寿命,并能使车厢 后移翻转自卸货物完成之后实现前移、下落和回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由车厢、吊耳、轴座、翻转轴和包含
大梁的车架组合组成。轴座安装在大梁的后端,轴座上有轴槽,翻转轴安装在 轴槽中,吊耳安装在车厢后段下方,吊耳上有耳槽,吊耳并经耳槽安装在翻转 轴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槽的前端和后端有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槽长度的下限为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耳槽的前端和后端有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耳槽长度的下限为零。本实用新型对现有自卸车的车厢翻转装置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自卸车 下装翻转轴的车厢后移翻转装置,它既使车厢达到所需的后移距离,使重载的车 厢后移翻转自卸货物动力消耗相对分散且能耗相对减少,自卸货物相对容易,又 相对增加了车厢后移翻转装置的强度和提高其使用寿命,并使车厢后移翻转自 卸货物完成之后实现前移、下落和回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成 本低,效果好。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由车厢2、吊耳3、轴座4、翻转轴5和包含大梁8的 车架组合l组成。轴座4复合安装于大梁8的后端,轴座4上开设有轴槽6,轴 槽6的前端和后端有圆弧形,其前端和后端圆弧的原点分别为C和D,翻转轴 5装在轴槽6中,并使翻转轴5的中心重合于C,吊耳3的下方开设有耳槽7, 耳槽7的前端和后端有圆弧形,其前端和后端圆弧的原点分别为A和B,吊耳3 安装在车厢2后段下方,吊耳3并经耳槽7安装在翻转轴5上,并使翻转轴5 的中心重合于C并重合于B。当吊耳3、轴座4和翻转轴5对称安装,自卸车的 液压件逐步外伸,重载的车厢2则通过耳槽7、翻转轴5和轴槽6逐步后移翻 转直到自卸货物完成,这时翻转轴5的中心逐步并重合于A和重合于D,当自卸 车的液压件逐步内縮,车厢2则通过耳槽7、翻转轴5和轴槽6逐步前移下落和 回位。
根据自卸车车型和车厢后移翻转需要的不同,轴槽6长度CD的下限可以 为零,耳槽7长度AB的下限可以为零。
权利要求1.自卸车下装翻转轴的车厢后移翻转装置,由车厢(2)、吊耳(3)、轴座(4)、翻转轴(5)和包含大梁(8)的车架组合(1)组成,其特征在于轴座(4)安装在大梁(8)的后端,轴座(4)上有轴槽(6),翻转轴(5)安装在轴槽(6)中,吊耳(3)安装在车厢(2)的后段下方,吊耳(3)上有耳槽(7),吊耳(3)并经耳槽(7)安装在翻转轴(5)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下装翻转轴的车厢后移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轴槽(6)的前端(C)和后端(D)有圆弧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卸车下装翻转轴的车厢后移翻转装置,其特征 在于轴槽(6)长度(CD)的下限为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下装翻转轴的车厢后移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耳槽(7)的前端(A)和后端(B)有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自卸车下装翻转轴的车厢后移翻转装置,其特征 在于耳槽(7)长度(AB)的下限为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卸车下装翻转轴的车厢后移翻转装置,由车厢、吊耳、轴座、翻转轴和包含大梁的车架组合组成。轴座安装在大梁的后端,轴座上有轴槽,翻转轴安装在轴槽中,吊耳安装在车厢后段下方,吊耳上有耳槽,吊耳并经耳槽安装在翻转轴上。本实用新型既能使车厢达到所需的后移距离,使重载的车厢后移翻转自卸货物动力消耗相对分散且能耗相对减少,自卸货物相对容易,又相对增加了车厢后移翻转装置的强度和提高其使用寿命,并使车厢后移翻转自卸完成之后实现前移、下落和回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效果好。
文档编号B60P1/28GK201410906SQ20092018497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3日
发明者丹 熊, 熊柏生 申请人:熊柏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