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件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974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内饰件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圈,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内饰件的密封圈,属于密封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大部分组成,其中电气设备包括电源 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车身内的发动机起动系、点 火系和灯光、视听设备等其它各种用电设备。从电源到遍及全车的各种用电设备必须通过 各种导线连接,所述各种导线有的仅设置在车身前部,有的需要从车身前部拉到车身后部。 为了安装、维修的方便,同时避免汽车行驶时的颠簸、振动使导线接头松脱,导致产生行车 安全事故的隐患,各种导线必须通过导线扎带归拢、汇集,并须将导线扎带头部通过穿孔固 定的方式固定在附着有汽车内饰件的乘客舱、车门、行李舱的钢板上。这种固定方式必须 在导线扎带头部与穿孔钢板之间设置密封垫圈,以避免水分泄漏到乘客舱、车门、或行李舱 内。现有导线扎带密封垫圈为矩形截面的橡胶平垫圈,单纯依靠密封平垫圈整个平面受挤 压后的弹性变形来产生密封效果,由于密封平垫圈和车身钢板整个平面接触,密封平垫圈 需要较大的挤压变形力,对车身钢板表面的平面度要求很高,且对车身钢板的厚度变化不 能产生的间隙补偿;尤其在汽车前、后轮的车身敞开处,位于导线扎带和穿孔钢板的接合处 的密封垫圈直接受到飞溅雨水的冲击,汽车高速行驶时会产生泄漏和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密封圈,该密封圈装在导线扎带与附着 有汽车内饰件的乘客舱、车门、行李舱的钢板之间,能完全消除汽车高速行驶时雨水通过导 线扎带泄漏进车身内及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种汽车内饰件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呈底部开孔的碟形结构,导线扎带头部包括 从内孔下翻的第一下密封唇边、密封圈外径下侧的第二下密封唇边、密封圈外径上侧的第 三上密封唇边、所述第三上密封唇边内侧的第四上密封唇边,所述各密封唇边之间通过连 接面连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汽车内饰件密封圈,其中所述第一下密封唇边与密封圈轴心线夹角a为
60° 80° ;所述第三上密封唇边与密封圈轴心线夹角13为12° 20° 。 前述的汽车内饰件密封圈,其中所述第一下密封唇边与第二下密封唇边的轴向距
离A为0. 3 0. 8mm ;所述第三上密封唇边与第四上密封唇边的轴向距离B为0. 7 1. 3mm。 本实用新型采用碟形结构,且具有上下多层密封唇边;安装时只需要通过导线扎
带头部托盘对本实用新型施加很小的挤压力,就能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产生良好的密封
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安装导线扎带处的钢板因其厚度及平面度变化较大的状态产生间隙补偿效应,解决了现有的密封平垫圈无法达到完全密封的弊病;通过导线扎带头部托盘 和本实用新型第二下密封唇边构成的完全密封区域,既能防止雨水从汽车车身内部钢板的 外侧进入内侧,也能防止乘客舱、车门、行李舱内的水分逆向流到钢板外侧,达到完美的密 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 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放大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2的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呈碟形结构,其底部设有圆孔16 ;导线扎带头部21 先后穿过本实用新型的内孔16和汽车车身内部钢板3的圆孔31,其定位锁扣211的底部 抵靠在汽车车身内部钢板3上;导线扎带2通过位于汽车车身内部钢板3上侧的定位锁扣 211和本实用新型下侧的导线扎带托盘22实现轴向定位。本实用新型包括从内孔16下翻 的第一下密封唇边11、密封圈外径下侧的第二下密封唇边12、密封圈外径上侧的第三上密 封唇边13、所述第三上密封唇边13内侧的第四上密封唇边14,各密封唇边之间通过连接面 15连接成一体。 本实施例的第一下密封唇边11与密封圈轴心线夹角a为60° 80° ;第三上 密封唇边13与密封圈轴心线夹角13为12° 20° ;第一下密封唇边11与第二下密封唇 边12的轴向距离A为0. 3 0. 8mm ;第三上密封唇边13与第四上密封唇边14的轴向距离 B为0. 7 1. 3mm。由于第三上密封唇边13与第四上密封唇边14之间存在着轴向距离差, 且第三上密封唇边13与密封圈轴心线密封圈轴心线有一个12。 20°夹角,当安装导线 扎带处的钢板3因其厚度及平面度变化较大而不利于密封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第三上 密封唇边13产生的弹性变形对钢板的厚度及平面变化较大处产生的间隙补偿效应,达到 对钢板3的完全密封的效果。第一下密封唇边11与密封圈轴心线有一个60。 80°的夹 角,能补偿由于导线扎带托盘22上口周边的不平产生的接触处的间隙,确保两者接触处的 完全密封。图2中钢板3外的水分如箭头所示的方向,从导线扎带的定位锁扣211进入到 由第三上密封唇边13和钢板3、第一下密封唇边11和导线扎带托盘22构成的封闭区域内 无法泄漏出去。 如图3所示,由于线扎带托盘22和第一下密封唇边11接触处完全密封,钢板3 内如乘客舱、车门、行李舱内的水分也不能先从上述两者的接触处渗透到导线扎带托盘22 内,再渗透到钢板3外。本实用新型达到双向密封的效果,保护车内的电气设备不会因受潮 而发生故障。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 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内饰件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呈底部开孔的碟形结构,包括从内孔下翻的第一下密封唇边(11)、密封圈外径下侧的第二下密封唇边(12)、密封圈外径上侧的第三上密封唇边(13)、所述第三上密封唇边(13)内侧的第四上密封唇边(14),所述各密封唇边之间通过连接面(15)连接成一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密封唇边(11)与 密封圈轴心线夹角a为60° 80° ;所述第三上密封唇边(13)与密封圈轴心线夹角13 为12° 20° 。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密封唇边(11)与 第二下密封唇边(12)的轴向距离A为0.3 0.8mm;所述第三上密封唇边(13)与第四上 密封唇边(14)的轴向距离B为0. 7 1. 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呈底部开孔的碟形结构,包括从内孔下翻的第一下密封唇边、密封圈外径下侧的第二下密封唇边、密封圈外径上侧的第三上密封唇边、所述第三上密封唇边内侧的第四上密封唇边,所述各密封唇边之间通过连接面连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只需要通过导线扎带头部托盘对本实用新型施加很小的挤压力,就能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产生良好的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对安装导线扎带处的钢板因其厚度及平面度变化较大的状态产生间隙补偿效应,既能防止雨水从汽车车身内部钢板的外侧进入内侧,也能防止乘客舱、车门、行李舱内的水分逆向流到钢板外侧,达到完美的密封效果。
文档编号B60R13/00GK201496537SQ200920233978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0日
发明者弗雷德里奇·克里斯汀 申请人:阿雷蒙紧固件(镇江)有限公司(法国独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