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319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座椅逆向止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逆向止挡装置,尤指一种利用止挡装置中传动组不可逆 向传动,使座椅于进行上下调整后自动形成定位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的座椅必需配合不同驾驶者的身高、体型,调节座椅的上下高度,传统车 辆座椅的调节结构为手动多段式调节结构,其缺点在于调节间距为固定的,因其必须防止 使用者因乘坐座椅对座椅所造成的压力,使调节结构在未调整时动作,所以必须以固定间 距做定位,而让使用者无法调节在最适于驾驶操作的状态,因此,有相关业者研发出一种利 用电动控制的机构,其主要是由电机配合机械连动机构,而可以无段式控制汽车座椅高低, 以配合驾驶者的身高体型微调座椅至最适于驾驶操作的状态,但使用电机则必须占用车辆 内部空间,并会造成车辆的配线困难及日后维修不便,且整体配置的成本非常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止挡装置中传动组具有不可逆 向传动的特性,使座椅于进行上下调整后自动形成定位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座椅逆向止挡 装置,设置有壳体组,而壳体组为具有相互盖合的左侧盖以及右侧盖,且壳体组内靠近左侧 盖处设置有驱动组,并于壳体组内靠近右侧盖处设置有传动组,其中,该传动组设置有固定 座,而固定座内缘环设有第一齿条,且固定座内具有与第一齿条啮合转动的齿盘,且齿盘为 驱动组所驱动,并于齿盘表面设置有传动盘,而传动盘表面凸设有传动轴,且传动盘上位于 传动轴的周缘间隔环设有复数传动孔,而于齿盘表面凸设有相对于传动孔并可推动传动孔 使传动盘枢转的传动柱。进一步地,所述齿盘中央处固接有偏心轴,且该偏心轴一端穿入所述驱动组,并可 受所述驱动组驱动枢转。进一步地,所述偏心轴设置有穿入驱动组并可受驱动组驱动枢转的枢轴,该枢轴 靠近齿盘的末端设置有不同轴的枢接部,且枢接部固接于齿盘中央处所设置的轴孔内。进一步地,所述齿盘外缘设置有与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三齿条。进一步地,所述旋动盘表面凸设有定位柱,而啮合件二端之间设有枢接于定位柱 的定位孔,且定位柱于旋动盘与啮合件之间枢接有第一弹性组件,并使第一弹性组件二末 端抵持于啮合件内侧二端。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具有如下优点所述驱动组以偏心轴带动 齿盘于固定座内啮合旋动,并利用齿盘表面所设置的传动柱驱动传动盘动作,而当座椅受 到使用者的下压力时,传动轴受到座椅的回推力量,此力量在经由传动孔推动传动柱时,其 传动孔的推动方向会与齿盘的传动柱受力旋动的方向相反,因此会使座椅无法下降,而保 持固定位置。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局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驱动组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传动组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传动组的局部部件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驱动组的局部部件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驱动组的动作示意图(一)。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驱动组的动作示意图(二)。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传动组的动作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传动组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7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设 置有壳体组1、驱动组2、传动组3及复归组件4,其中该壳体组1设置有左侧盖11以及右侧盖12,而左侧盖11表面具有镂空部111,且 左侧盖11周缘朝向一侧延伸设置有止挡部112与固定部113 ;而右侧盖12表面中央处设 置有枢接孔121,且周缘设置有复数定位扣122。该驱动组2设置有基座21、旋动盘22、旋盖23、旋动件24、啮合件25、第一弹性组 件26与第二弹性组件27,且基座21 —侧凸设有推抵部211,另侧凸设有复数连接柱212,而 旋动盘22中央处设置有定位部222,并于定位部222 二侧分别凸设有定位柱221与第一推 动部223 ;该旋盖23周缘二侧凸设有抵推部231,并于周缘一侧延伸有第二推动部232 ;该 旋动件24中央处设置有多边形的传动孔242,且周缘设有第二齿条241 ;该啮合件25呈弧 形设置,且啮合件25 二端之间设有定位孔251,该定位孔251适配于所述旋动盘上的定位柱 221设置,并于二端内侧分别设置有啮合部252,该啮合部252与所述旋动件24上的第二齿 条241啮合;该第一弹性组件26设有可套设在所述定位柱221上的圆圈状,沿圆圈的轴向 且朝向旋盖一侧同向延伸有两个第一抵持部261 ;该第二弹性组件27设有可套在所述定位 部上的圆圈状,沿圆圈的径向同向延伸有两个第二抵持部271。该传动组3设置有固定座31、齿盘32、偏心轴33及传动盘34,而固定座31 —侧内 缘环设有第一齿条311,且另一侧设置有复数连接孔312,该连接孔312对应于所述驱动组2 上的连接柱212设置;齿盘32中央处设置有轴孔322,且齿盘32 —侧表面环形间隔凸设有 复数传动柱321,且齿盘32外缘设置有第三齿条323,该第三齿条323与所述固定座31上 的第一齿条311啮合;偏心轴33设置有枢轴331,且枢轴331 —侧靠近末端处设有与所述 驱动组2上的传动孔242适配的多边形的卡挚部332,另端设置有不同轴的枢接部333,该 枢接部333的外径适配于所述齿盘32上的轴孔322的孔径;传动盘34表面凸设有传动轴 341,且传动盘34上位于传动轴341的周缘间隔环设有复数传动孔342,该传动孔342对应于所述齿盘32上的传动柱321设置。该复归组件4凸设有二抵靠部4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组装过程如下先将复归组件4套设于基 座21与固定座31之间,并使基座21的连接柱212连接至固定座31的连接孔312,让基座 21与固定座31形成定位,再组装传动组3,使齿盘32装入固定座31内,让齿盘32外缘的 第三齿条323啮合于第一齿条311,然后将偏心轴33穿入齿盘32,使枢接部333固接于齿 盘32的轴孔322内,并让枢轴331穿过固定座31及基座121,而由基座21穿出,再将传动 盘34盖合于固定座31表面,使齿盘32的传动柱321位于传动盘34的传动孔342内,然后 将右侧盖12盖合于传动盘34表面,使传动盘34的传动轴341穿入枢接孔121内,即完成 传动组3的组装;再组装驱动组2,将旋动盘22装入基座21内,使枢轴331由旋动盘22的 定位部222穿出,并让第一推动部223正对于推抵部211,然后将第一弹性组件26与第二弹 性组件27分别套入旋动盘22的定位柱221与定位部222,并让第二弹性组件27所延伸的 两个第二抵持部271分别位于第一推动部223以及推抵部211的二侧,再使啮合件25的定 位孔251枢接于定位柱221,让第一弹性组件26的两个第一抵持部261分别抵持于啮合件 25内二侧,而旋动件24穿入枢轴331,使传动孔242卡固于枢轴331的卡挚部332,再将旋 盖23盖合于旋动件24与啮合件25表面,并让旋动件23所设置的第二推动部232位于复 归组件4的二抵靠部41之间,最后再将左侧盖11盖合于旋盖23表面,使左侧盖11的止挡 部112与固定部113分别与右侧盖12的定位扣122扣合,并让止挡部112位于复归组件4 的二抵靠部41之间,而旋盖23表面为露出镂空部111,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请参阅图2,7-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使 用者可利用旋盖23表面所连接的把手(未图示)驱动旋盖23旋动,而旋盖23于旋动时, 二侧所设置的抵推部231其中之一,会依照旋动方向推动啮合件25的一端,使啮合件25依 定位柱221产生偏斜,而让二啮合部252其中之一与旋动件24的第二齿条241形成啮合 (如图9所示),进而使抵推部231在旋动时,推动啮合件25带动旋动盘22旋动,并使啮合 件25带动旋动件24枢转;而在使用者驱动旋盖23枢转的同时,由于左侧盖11的止挡部 112与旋盖23的第二推动部232都位于复归组件4的二抵靠部41之间,因此旋盖23的第 二推动部232会推动二抵靠部41其中之一,而另一抵靠部41则受止挡部112所止挡而无 法位移,以使复归组件4产生弹性变形(如图8所示),进而具有复位能力;而在啮合件25 偏斜驱动组2时,啮合件25会推动第一弹性组件26的两个第一抵持部261其中之一,使第 一弹性组件26产生复位能力,而旋动盘22枢转的同时,其第一推动部223会推动第二弹性 组件27的两个第二抵持部271其中之一,使一第二抵持部271产生弹性变形,而另一第二 抵持部271受推抵部211的抵持而无法连动,进而使第二弹性组件27产生复位能力;因此, 当使用者去除施予旋盖23的驱动力时,该复归组件4受第一推动部223推移的抵靠部41, 即会因复位能力而向另一抵靠部41移动,进而推动第一推动部223并带动旋盖回归至先前 位置,而在旋盖23复位的同时,旋盖23的抵推部231会离开啮合件25,使啮合件25受到第 一弹性组件26的复位能力而回归至未偏斜的状态,使啮合部252脱离旋动件24的第二齿 条241,且旋动盘22也会因第二弹性组件27的第二抵持部271推动而复位。请再参阅图1、6、9_11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旋动件24受啮合件25啮合推 动产生枢转时,由于偏心轴33的卡挚部332与旋动件24的传动孔242卡合(如图9所示),因此旋动件24会带动偏心轴33的枢轴331产生枢转,而在偏心轴33枢转的同时,由于枢 接部333与枢轴331为不同轴的设置,因此枢接部333会推动齿盘32以固定的弧线枢转, 使齿盘32的第三齿条323与固定座31内的第一齿条311啮合转动;而当齿盘32于固定座 31内枢转时,其表面所凸设的复数传动柱321也会做相对的圆弧运动,且复数传动柱321的 运动方向相同,由于复数传动柱321分别位于传动盘34的复数传动孔342内,因此,在齿盘 3232枢转时,也同时会推动传动盘34依传动轴341枢转(如图10所示),如上所述,即可 利用传动轴341与座椅的椅垫连接,进而对椅垫进行调整。再者,由于偏心轴33在带动齿盘32旋动时,齿盘32的旋转力距为远远大于其表 面所设的传动柱321,因此使用者可利用较轻的力量驱动驱动组2,使驱动组2带动偏心轴 33转动。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的关键技术在于(一)本实用新型以偏心轴33带动齿盘32于固定座31内啮合旋动,并利用齿盘 32表面所设置的传动柱321驱动传动盘34动作,而当座椅受到使用者的下压力时,从传动 轴341所受到座椅的回推力量,此力量在经由传动孔342推动传动柱321时,其传动孔342 的推动方向会与齿盘32的传动柱321受力旋动的方向相反,因此会使座椅无法下降,而保 持固定位置。( 二 )本实用新型利用机械方式,使座椅可无间隙的上下位移,进而节省车辆内的 空间使用,并可降低调整装置的设置成本,且不会再有配线及维修不便的问题产生。(三)本实用新型通过旋动旋盖23使啮合件25啮合旋动件24转动,使旋动件24 带动传动组3动作,使传动组3带动座椅上升或下降,由于旋盖23为驱动旋动件24枢转, 因此旋动件24可以无间隙的方式驱动传动组3动作,使传动组3可依使用者的驱动作相对 的传动,而让座椅以无间隙的方式进行上下位移。
权利要求一种座椅逆向止挡装置,设置有壳体组(1),而壳体组(1)为具有相互盖合的左侧盖(11)以及右侧盖(12),且壳体组(1)内靠近左侧盖(11)处设置有驱动组(2),并于壳体组(1)内靠近右侧盖(12)处设置有传动组(3),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组(3)设置有固定座(31),而固定座(31)内缘环设有第一齿条(311),且固定座(31)内具有与第一齿条(311)啮合转动的齿盘(32),且齿盘(32)为驱动组(2)所驱动,并于齿盘(32)表面设置有传动盘(34),而传动盘(34)表面凸设有传动轴(341),且传动盘(34)上位于传动轴(341)的周缘间隔环设有复数传动孔(342),而于齿盘(32)表面凸设有相对于传动孔(342)并可推动传动孔(342)使传动盘(34)枢转的传动柱(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盘(32)中央处固接 有偏心轴(33),且该偏心轴(33) —端穿入所述驱动组(2),并可受所述驱动组(2)驱动枢 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轴(33)设置有 穿入驱动组(2)并可受驱动组(2)驱动枢转的枢轴(331),该枢轴(331)靠近齿盘(32)的 末端设置有不同轴的枢接部(333),且枢接部(333)固接于齿盘(32)中央处所设置的轴孔 (3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盘(32)外缘设置有 与第一齿条(311)啮合的第三齿条(3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逆向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动盘(22)表面凸设 有定位柱(221),而啮合件(25) 二端之间设有枢接于定位柱(221)的定位孔(251),且定位 柱(221)于旋动盘(22)与啮合件(25)之间枢接有第一弹性组件(26),并使第一弹性组件 (26) 二末端抵持于啮合件(25)内侧二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逆向止挡装置,设置有壳体组,而壳体组为具有相互盖合的左侧盖以及右侧盖,且壳体组内靠近左侧盖处设置有驱动组,并于壳体组内靠近右侧盖处设置有传动组,而传动组设置有固定座,并于固定座内缘环设有第一齿条,且固定座内具有与第一齿条啮合转动的齿盘,且齿盘受驱动组驱动,并于齿盘表面设置有传动盘,而传动盘表面凸设有传动轴,且传动盘位于传动轴周缘间隔环设有复数传动孔,而于齿盘表面凸设有相对于传动孔并可推动传动孔使传动盘枢转的传动柱,使座椅于进行上下调整后自动形成定位。
文档编号B60N2/16GK201670129SQ201020172470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7日
发明者朱子政, 陈源鸿 申请人:福州明芳汽车部件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